泛為科技與海納互動完成戰略併購,布局海外市場

2020-12-04 砍柴網

全球化浪潮帶來跨境營銷的趨勢。近幾年,海外市場也逐漸被各方所關注,跨境營銷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話題。

近日,創新的數字營銷技術公司「泛為科技」全資收購跨境營銷平臺「海納互動」,開始布局海外市場。雙方將利用各自的優質媒體資源、數據技術、不同市場積累等優勢,更高效地幫助中國品牌成功出海,以及海外品牌入華營銷。

據了解,海納互動擁有Google、Facebook、Twitter等多家全球主流媒體認證代理資格,公司的創始人和核心團隊成員在跨境新媒體營銷、效果行銷、數據分析範疇也有超過十五年的豐富經驗,且有很強的運營優化能力,曾服務於淘寶、天貓、Farfetch等眾多知名品牌,對海外市場營銷非常熟知和擅長。

我們知道,國內企業在出海時,會遇到文化、語言上本地化的挑戰,以及海外營銷方式與國內有所區別,這就需要非常專業的營銷團隊服務。而泛為科技可以通過專業的跨境營銷平臺「海納互動」,幫助中國出海品牌主快速了解海外市場,在海外建立企業形象,幫助他們與海外消費者建立認知關係,從而在海外市場獲得核心競爭力。

而泛為科技以往專注於視頻程序化,現在也逐漸發展了獨有的媒體矩陣,包括趣頭條下沉市場以及韓劇TV等垂直類媒體,為品牌廣告主提供以「視頻+」策略為中心的一站式營銷解決方案,以及結合媒體屬性定製整合營銷方案。在過去幾年裡服務了1000餘家國內外品牌主,也把數位化服務價值傳遞給了他們。未來我們希望通過「海納互動」可以幫助更多的合作夥伴打開海外市場,或者進入中國市場,真正實現有價值的增長。

據介紹,此次雙方的合作,既能發揮各自在技術、數據、資源和服務上的優勢,又能形成不同市場領域的優勢互補。從而助力中國品牌在出海的過程中更高效地釋放和發揮價值;同時也讓海外品牌能進入中國市場,挖掘中國龐大的市場潛力。真正做到連結中國和全球,連結廣告和科技,讓數位化服務不斷精進。

相關焦點

  • 2020領導者說:泛為科技CPO李廷力
    北京泛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泛為科技)是中國創新的數字營銷技術公司,專注視頻營銷。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在上海、廣州、天津、深圳、香港設有分子公司。泛為科技擁有視頻營銷、移動營銷、獨家媒體整合營銷、跨境營銷四大主營業務。泛為科技差異化地整合優質視頻資源,為品牌廣告主提供以「視頻+」策略為中心的一站式營銷解決方案。
  • 專訪泛為科技創始人兼CEO秦曉玲:2019加速布局下沉市場,助力廣告主...
    峰會上,作為數字營銷領域的佼佼者、趣頭條流量獨家代理的泛為科技,其CEO秦曉玲作了「釋放數據價值,深耕精細化營銷」的主題分享,並與來自零售、母嬰、汽車、教育、旅遊、網際網路等多個行業高管,共同探討營銷新態勢下的品牌增長之路。藉此機,我們也採訪到了泛為科技CEO秦曉玲,圍繞加速布局下沉市場,如何利用自身優勢為廣告主創造營銷價值進行了回答。
  • 泛為科技斬獲金滑鼠4項大獎,助力品牌創造更多價值
    泛為科技憑藉超強實力,從參賽的1300+個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年度數字營銷創新力技術公司」 「年度最佳數字營銷系統」 「下沉市場營銷類 銀獎」 「出海營銷類 銅獎」共4項大獎,其中「出海營銷類」獎是組委會首次設立該獎項。
  • 海信等國產家電企業通過併購進軍海外市場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逐漸成長起了眾多知名的品牌,如今這些品牌企業開始將目光放向國際市場,海信無疑是其中之一,它正通過連續併購的方式進軍海外市場,這值得其他中國企業借鑑。其實海信對歐洲市場早有布局,2016年它就在法國發布了自己的雷射電視,其也是在法國舉行的第15屆歐洲杯(UEFAEur02016)頂級贊助商,可見它對歐洲市場的重視,據當時的報導指其發布的雷射電視售價只有競爭對手如索尼的十分之一左右,希望以較高的性價比優勢迅速在歐洲市場打開局面,如今海信再出手併購Gorenje將為它進軍歐洲市場提供助力。
  • 2021映客戰略開拓升級:布局互動社交市場
    而這些變化,也讓映客布局各垂類用戶產品的戰略,進一步迎來「天時」。社交娛樂走向融合 不難發現,直播、短視頻是泛視頻社交娛樂市場主要的兩種內容形態。在2020年,它們走向了同一條河流——「電商」。直播間裡,不僅有專職主播,還有企業界名人和演藝界人士。
  • 站酷宣布完成B+輪融資 生態布局成戰略制高點
    【PConline資訊】2018年2月24日,國內設計師互動平臺站酷宣布完成1500萬美金B+輪戰略融資,投資方為全球領先的正版視覺內容提供商、美國上市公司Shutterstock。2014年和2016年,站酷曾先後完成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和千萬美元級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IDG資本、赫斯特資本、EMC基金和時尚集團。
  • 2017環保行業七大跨境併購大事件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隨著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大量資本的湧入,跨境併購成為國內龍頭企業的重要戰略方向,以期開拓全新產業鏈。回顧2017年,環保行業跨境併購案件不斷,本文將為你整理如下。 2017環保行業七大跨境併購大事件   2017年中國環保產業快速崛起,在不少海外企業欲於中國市場分一杯羹的同時,中國環保企業也不甘示弱,紛紛將目光瞄準了海外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市場,而跨境併購就成為國內龍頭企業的重要戰略方向。
  • 晶科科技(601778.SH)為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擬收購Sweihan控股50%股權
    智通財經訊,晶科科技(601778.SH)發布公告,為進一步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加快海外業務發展,公司全資孫公司晶科香港擬以2228萬美元的交易對價收購Sweihan香港持有的Sweihan控股50%股權。
  • 真無線耳機新貴 Crazybaby 獲得 SIG 海納亞洲近千萬美金 B1 輪融資
    隨後,Crazybaby 的 Mars 與 DJI 無人機一起成為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創新產品代表,並被選為 Amazon LaunchPad 項目的首批明星公司。2016年Crazybaby 發布第一代真無線耳機產品 Air,短短 2 個月內在北美銷售 283 萬美金,隨後進入日本市場,在一個月內銷售 9600 萬日元,成為全日本眾籌的最高紀錄。
  • 環保公司多領域布局 VOCs市場迎來新高點
    2)公司一方面拓展垃圾焚燒設備對外銷售業務,主要面向東南亞等市場,另一方面憑藉原有業務的客戶渠道優勢,積極探索建築垃圾處理、填埋氣發電、環衛新領域,後續有望打開新的發展空間。③ 海外併購帶來新彈性。1)公司與中節能成立併購基金,已確定合伙人資金募集39.6億元。公司2016年初參與EEW收購失敗,2016年3月又公告參與海外收購競標。
  • 國際科技競爭中如何突圍?中科院:加快推動科研平臺海外布局
    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之下,中國科學院在國際科技競爭中如何實現突破?9月16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會上就此問題回應稱,中科院將積極融入國際科技創新網絡,加快推動科研平臺海外布局。突圍國際科技競爭白春禮:中科院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進一步提升在積極融入國際科技創新網絡方面,自2018年以來,中科院已陸續與俄羅斯科學院、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籤署了科技合作協議。除此之外,白春禮表明,中科院也將加快推動科研平臺海外布局。
  • 李亞波 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恐怖襲擊對中國海外併購影響分析
    經過篩選,2001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間,中國企業發起的意向性海外收購共計3660件,其中實際完成2309件,涉及到119個國家或地區。本研究中,併購金額為中國企業向同一東道國發起海外併購金額的加總,並取自然對數。
  • 從不足2000萬到目前15億資產 聚光科技:在併購中堅守
    對賭,併購實驗室儀器業的龍頭企業北京吉天儀器,跨步邁入實驗室儀器市場,這是聚光科技早在2008年就開始謀劃的。  經過近4年「馬拉松」式的長期談判,2011年8月,聚光科技正式完成對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的收購。根據公告,聚光科技擬使用超募資金收購北京吉天儀器有限公司100%股權。
  • 2020海外教育收併購:美印交易數量最多,單筆最大收購金額35億美元
    風險資本家們向教育行業注入了更多資金,一些教育科技企業獲得大額融資,一些躋身越來越壯大的獨角獸俱樂部。隨著行業成熟度提高,教育科技收併購活動似乎也越來越多,尤其是今年。據芥末堆的不完全統計,在2020年截至目前的60多起海外收併購交易中,美國依然是最火熱的市場,近年來進入發展快車道的印度市場次之。這個排名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在海外市場中,美國和印度的投融資活動也相當活躍。
  • 安踏組團收始祖鳥 中國體育用品規模最大海外併購
    原標題:中資最大規模體育併購:安踏組團46億歐元購始祖鳥母公司中國體育用品最大海外併購案正在接近達成。每股要約價格為現金40.00歐元,較其3個月平均交易價格溢價43%,合計要約收購價值約為46億歐元。安踏公告顯示,在Mascot Bidco Oy公司中,安踏佔股57.95%、方源資本持股15.77%、 Anamered Investments持股 20.65%、騰訊持股5.6%。目前,亞瑪芬體育董事會已決定一致建議股東接受要約收購。
  • 新東方不再淡定:在線語培對手兇猛 國內未及時深度布局
    2016年,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相關負責人馮大為透露了新東方的三大併購方向:在三線城市併購K12機構;在一二線城市併購早幼教機構、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機構,進行產品線的互補;發揮語言培訓、出國考試的優勢在海外進行併購。
  • PVC手套巨頭再啟海外併購 藍帆醫療籌資31億擴張 約64億商譽壓頂引...
    對於瑞士NVT收購及增資的後續事宜,8月6日,藍帆醫療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收購後在歐洲將協同我們柏盛國際的海外銷售渠道進行銷售,國內會新成立上海藍帆心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瑞士NVT公司的所有專利產品及核心技術預計都將授權給中國子公司。」
  • 2019併購市場年度盤點,全年交易額下滑20%
    來源:投資界來源 | 清科研究中心2019年中國併購市場延續了降溫趨勢。從清科數據來看,中資國內併購和境外併購的數量和金額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一方面企業普遍仍面臨現金流緊張的問題,可用於實施併購的資金量受限;另一方面海外對中國企業技術收購的監督審查依然嚴格。
  • 和晶科技併購踩雷寄望幼教產業 陳柏林籌劃讓位戰略投資者
    2016年、2017年,藉助併購標的貢獻,淨利潤大幅增長至0.70億元左右,但2018年大幅變臉,巨虧7.12億元。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和晶科技業績不堪,與其跨界併購踩雷直接相關。2016年,公司耗資5.4億元收購澳潤科技100%股權,結果在業績承諾期滿大幅變臉,導致商譽減值、巨額壞帳損失。
  • 半導體設備龍頭的併購史
    首先,我們回顧這幾個設備企業的併購史,發現十家企業中應用材料和科磊半導體的收購行為最為積極,收購次數分別達到21次和28次。對於應用材料而言,其核心發展戰略之一為提供全流程的有競爭力的設備產品,除了光刻產品基本由ASML壟斷外,其他產品基本均有布局,因此其併購行為也表現出積極、廣泛的特徵,尤其會選擇併購自身不具備的產品線,或者能夠改進其現有產品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