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材料讓天更藍水更清 |
——第二屆全國環境納米技術及生物效應學術研討會召開 |
本報訊 4月19日至20日,第二屆全國環境納米技術及生物效應學術研討會在合肥召開,近400名活躍在國內外納米技術領域前沿的專家、學者雲集於此,分析討論納米材料環境安全性及生物效應相關技術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前沿動向,交流和探討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
納米科技作為推動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之一,在電子、信息、生物、化工、醫藥等多個領域被廣泛應用。本次會議的主旨是在大力發展納米技術的同時,關注納米材料環境安全性及生物效應,充分發揮納米材料特性以及在環境領域的作為,讓我們的天更藍、水更清。
據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介紹,隨著納米科技的發展,為環境中有毒汙染物去除、降解提供了高效、價廉的途徑和材料。此外,人工納米材料在廣泛應用的同時,進入生態系統的毒性效應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明確。
會議涉及環境納米技術與納米環境過程、納米生物效應及安全性評價、納米調控表徵技術與方法、大氣超細顆粒物環境過程與效應等內容。參會學者來自中科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30多所高校院所,其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28人。設立大會邀請報告5個、分會邀請報告29個、口頭報告56個,會議收到牆報63張以及會議摘要150篇。
據悉,本次會議經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批准,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環境毒理與汙染控制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納米技術與健康效應重點實驗室、安徽大學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共同承辦。
(沈春蕾 賀曉航)
《中國科學報》 (2018-04-23 第5版 創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