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這麼一種在農村較為常見的植物,它和辣椒沒有一丁點兒的近親關係,可是它卻比辣椒還辣。
只要置身其中,有些稍稍敏感的人就能感受到它的辛辣味道。
倘若這種植物的破損之處沾染上了皮膚,就會有吃在嘴裡的朝天椒那種火辣辣感覺。
這種植物就是一年生的草本,學名叫做辣蓼草的蓼科植物。
常用有水蓼、柳葉蓼、辣椒草等別名,在我國南北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辣蓼草的莖直立,多分枝,表面有多數紫紅色小斑點。深綠色、披針形的葉互生,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綠白色或粉紅色的花小而密。
據相關中草藥書記載學名辣蓼草的水蓼可用於藥用,其地上部分性平,味辛、苦,歸脾、胃、大腸經。有著解毒,行滯化溼,散瘀止血,祛風止癢的功效。
作為藥用時,一般在水蓼的花期割取地上部分除去雜質、洗淨,然後切段、晾乾備用即可。
其實對於農村人而言,印象最為深刻的並不是藥用,而是由於它可用來釀酒和藥魚。
在糧食短缺的過去,百草都是食材,所以有人嘗試了用辣蓼草釀酒。
而作為藥魚則應該是頑童被這草弄得火辣辣地難受才想出來的。
不過,除了水流小而緩的溝渠裡能藥到魚,估計在大江大河裡應該沒什麼效果的,它那辣味在水量多的地方很快就會被稀釋而可以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