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的辛辣味來自辣椒素分子,它能保護辣椒果實不被真菌腐蝕和齧齒動物啃咬,同時它還不會阻礙鳥類傳播果實的種子。但這就引出了一個新問題:既然辣味如此有益,那為什麼有些辣椒不辣?在2011年12月21日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一項研究中,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者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大衛.哈克(David Haak)畢業於華盛頓大學,現為印第安納大學博士後。他研究過一種生長在玻利維亞的野生辣椒 Capsicum chacoense 。哈克和華盛頓大學生態學家圖克斯伯裡及同事發現,在他們的研究地區中,最潮溼的地方只有辣的辣椒生長。最乾燥的地方則二者兼具,但也只有15%到20%的植物結出了辣的果實。
研究人員在已經測量過降水量和植物種類的研究區域中,收集了其中三塊區域中結出的辣的和不辣的辣椒。他們在實驗室內播種種子,模擬潮溼和乾燥環境,分別給植物足夠的水分和不充足的水分。研究人員發現,不辣植物和辣的植物在水分充足時,長勢均良好,辣的植物產出的種子與不辣的植物一樣多。但是由於玻利維亞喜潮溼環境的Fusarium類真菌會攻擊辣椒,所以不辣植物更脆弱且不易生存。哈克和同事總結道,這就是玻利維亞潮溼地帶,辣的辣椒佔主導地位的原因。
但是當植物在乾燥環境下生長時,辛辣植物的種子只有不辣植物的一半。植物的水分通過葉片和莖幹上的微小氣孔排出。在白天,植物通過氣孔釋放出氧氣,吸收進二氧化碳,但這種氣體交換會導致水分的散失。由於氣體葉片上的氣孔密度直接影響到水分的損失,因此研究團隊就對比了30株育齡和高度相近的辛辣辣椒和不辣辣椒上的氣孔密度。
他們發現,辛辣植物的氣孔密度要比不辣植物高出40%。將兩類植物進行雜交後,研究團隊發現雜交後的辣椒果實,辣的雜交辣椒上的氣孔密度還是要比不辣的雜交辣椒高。由於辣的植物失水更多,所以它們的種子不會很多。在乾燥環境下,對不辣辣椒來說,真菌Fusarium不再是大問題,由於它能夠留住更多的水分,產的種子也就更多,因此這些植物就可以在乾燥環境下繁榮並超越它們的辣椒同類。
說白了,辣與不辣都是演化君博弈的結果,畢竟辣味是重要的防禦手段:酸甜苦辣鹹,有一個不是味覺?其實你不懂自己的舌頭!
啥你想知道怎麼挑不辣/超辣的辣椒?關注吃貨研究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