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居住地:地理的中心就是文學的中心嗎

2021-01-10 中國青年報

    2017年,聽說能去布拉格,作家葉廣苓覺得十月文學院可能選錯了人,「我這人有個特點,記不住外國名字,看了不少外國的書,誰寫的,不知道」。連她最喜歡的枕邊書《好兵帥克》,「貧了吧唧的對話跟老北京的語言非常接近」,誰寫的,她搖搖頭。直到坐上飛機,飛出國境線,葉廣苓才放心,「他們不會換人了」。

    十月文學院從2015年開始設立「十月作家居住地」,目前已有布拉格、愛丁堡、加德滿都、北京、拉薩、李莊、武夷山、麗江古城、西雙版納9處。這樣的形式,德國很早就有,作家在一段時間內住在一個地方,體驗結束後上交作品,也就是「居住——體驗——寫作」。

    布拉格市中心一座新藝術風格公寓的頂樓,誕生了第一個「十月作家居住地」,也招待了最多的作家:餘華、蘇童、格非、韓少功、葉廣苓、馬原……葉廣苓出版的第一部兒童文學作品《耗子大爺起晚了》,就是布拉格給她的靈感。

    初到布拉格,葉廣苓受到了衝擊:北京的建築都比較端莊,方方正正,四平八穩;布拉格的樓房都是扭著的、跳著的,五顏六色,像到了童話世界,「特別是從居住地朝西的窗戶望出去,河流、陽光在窗前變換,一直沉入到尖塔背後」……

    葉廣苓最先逛的是布拉格的超市和菜市場,「對作家來說,煙火氣非常重要」。想買黃油抹麵包,卻買成了德國老酵母;買了麵粉發了面,想蒸點包子,卻發現沒有案板,於是就用燒壁爐的柴鋪在桌上湊合,居然也做出了美味的大包子——這讓葉廣苓很有信心,「如果要在布拉格生活下去,我可以去賣包子」。

    在德國哈瑙小鎮參觀格林兄弟故居,葉廣苓看到院子裡的小松鼠爬來爬去,小眼睛亮亮地看著你,似乎和你交流對話。她想,在這樣的環境產生《格林童話》一點也不奇怪,「孩子就是孩子,不要給他們灌輸什麼精神,只要理解善良本性這一種品質就夠了」。她當即就想回去寫一本童話,於是就有了《耗子大爺起晚了》。

    馬原說,自己一生中要朝拜兩個文學偶像,一個是託爾斯泰,一個是《好兵帥克》的作者哈謝克——布拉格居住地幫他完成了後者。在布拉格的國家圖書館做關於哈謝克的演講時,一個工作人員對他說,「哈謝克代表不了我們捷克」,馬原聽了表示不接受,「那就是我的文學偶像」。

    有時候,對遠方的夢會傳染,自己做了,也想讓別人做一做。從布拉格回來後,馬原主動找到十月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呂約,說自己在西雙版納南糯山有個九路馬書院,願意加入作家居住地的地圖。

    書院生活是馬原的一個夢想,他的書院裡有叮咚作響的山泉和月牙形的池塘,有方尖碑形制的鐘樓,有圓房子、方房子、六角樓和雙八角樓……通常一個房地產項目的周期是18個月,但他建書院已經用了7年,到現在還沒完成,原因很簡單,沒錢,「我手裡有多少錢就蓋多少房子,比如今年出了3本書,收入還不錯,就可以蓋一個簡易房」。

    吳雨初是布拉格居住地的第一位入駐作家,用一個月時間寫了一本《最犛牛》,講的是西藏犛牛博物館的建館歷程。回來後,他也跑到西藏建了拉薩居住地,作家寧肯入駐於此,寫了《天藏》。而另一位入駐者、翻譯家託馬斯·莫蘭,將《天藏》翻譯成了英文版輸出國外。

    託馬斯來到拉薩居住地後最大的感觸是,「如果不來這兒,翻譯就做不到那麼準確」。他說:「儘管某些用語也可以按照通行譯法來翻譯,但一個譯者只有和作者站在同樣的位置上,去感受一個場景、一個寺廟、一片雲彩,才能達到和原作零距離的感覺。」

    呂約說,「十月作家居住地」源自作家對於遠方的嚮往,這也是文學永恆的嚮往,「讓遠方的生活進入他的筆下,成為文學作品,走向更廣闊的遠方,這是居住地的初衷」。

    加德滿都,是一個遠方。

    作家劉慶邦是第一位入駐尼泊爾加德滿都的作家,很巧合,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名字就叫《遠方詩意》。「一個作家走多遠,心就有多遠,如果只在一個地方,經驗可能是疊加的,拉不開距離,形不成記憶,很難沉澱和過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家需要走出去」。

    2017年夏天,劉慶邦在那兒待了半個月,住在郊區的山上,望得見喜馬拉雅雪山。山上雲霧繚繞,一會兒是奔騰的,一會兒是靜止的。在那兒住著,他突然有了一個感悟:「霧是虛的,山、樹、鳥是實的,但實的東西會因為虛的東西變化而變化。文學也是同樣道理,會因為主觀的不同而不同,因為每個作家思想的不同而不同。」

    當時所見,未必馬上成文。回來後,劉慶邦寫了一篇散文《過客》,今年又寫了一篇散文《吳承恩取經》。「我們會走很多地方,有時候是一些淺層次的了解,需要有一個過程,把浮光掠影的東西,變成和自己心有聯繫的文章」。

    作家徐則臣認為,居住地對作家來說非常重要,「這跟出差、旅遊的心態不一樣。居住地會讓你有一種歸屬感,篤定地待下去,深入接觸當地居民,體驗另一種文化的細節,看到一個更加開闊完整的世界,讓作品經得起各方面的推敲」。

    愛丁堡居住地由十月文學院和愛丁堡大學於2016年合作創辦,設在一處中國人經營的酒店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2004年開始在世界範圍評選「文學之都」,其中之一便是愛丁堡。

    徐則臣是第一位入駐愛丁堡的,他笑稱這是自己爭取來的機會,因為他很想以愛丁堡為背景寫一部小說,「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集》在這裡誕生,這個遍布哥德式建築的城市,特別適合寫偵探小說,我想寫一部偵探小說,背景就放在愛丁堡」。

    了解一座城市,徐則臣的習慣做法是一圈一圈地走街串巷,漫無目的。2016年去了愛丁堡,2017年又去了一次,徐則臣信誓旦旦地保證,「小說構思突然往前走了一大步」。他描述道:「故事就發生在深秋臨近冬天的時候,下午4點多,愛丁堡的天就黑了,霧氣上來,哥德式建築高高低低,狹窄的巷子,特別神秘的氣氛……」

    「十月作家居住地」每一處都有自己的特色,愛丁堡與「國際創意寫作」結合,武夷山與茶文化結合,麗江與多民族文化結合……共同特點大概是,在地理意義上都不在特別中心的位置。

    在麗江,作家阿來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檸討論過一個話題,「地理的邊緣與文學的中心」,到底哪裡是文學的中心?地理的中心就是文學的中心嗎?阿來說:「一個漂亮的眼神和一條紅色的裙子也可以閃耀著光芒,從邊疆穿越到地理中心。」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

相關焦點

  • 文學「內卷」了嗎?來自不同文學圈層的作家說:文學的天空從未像...
    參與討論的嘉賓有大眾印象中的「純文學」代表人物,如作家金宇澄(代表作《繁花》)、《收穫》雜誌主編程永新,也有網絡文學「大神」作家貓膩(代表著《慶餘年》《間客》)、懸疑作家蔡駿(代表作《謀殺似水年華》)、諜戰作家海飛(代表作《麻雀》)、編劇常江(代表作《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沒藥花園」自媒體號創始人何襪皮等類型文學作家。
  • 太陽的中心就是太陽系的中心嗎?
    許多人都認為太陽的中心就是太陽系所有天體圍繞旋轉的中心,不過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太陽的中心真的就是太陽系的旋轉中心嗎?或者還有其他的情況呢? 太陽系的中心並不是太陽中心,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系的質心,也就是所有有質量的太陽系天體圍繞旋轉的最中心
  • 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文學
    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術語解釋文藝復興:114—17世紀初歐洲一系列新興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的總稱。2實質是反對封建觀念、擺脫中世紀宗教教義和封建思想的桎梏,建立適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開端。3它的指導思想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
  • 「岷山就是我的月亮」:專訪立足峽谷,眺望世界的作家——阿貝爾
    如果一個作家一直待在一個地方,不斷寫出新鮮的東西,在當下遷居、客居、漂泊變得很常見的現代社會,反而顯得很稀罕。阿貝爾就是這樣稀罕的作家。生於岷山,長於峽谷的阿貝爾從一名文學愛好者起步,逐步成為國內文學圈中散文、小說寫作佼佼者,至今已年逾不惑,也沒有從峽谷離開,在川西北岷山腳下一個小縣城生活、工作、思考、寫作。地理的狹窄不影響精神視野的開闊。
  • 莫言受聘北師大寫作中心主任 曝諾獎獎金存著沒花
    莫言還說,以前沒有中心的時候,他可能會擔心得不到邀請,但是現在擔心的是邀請的作家不接受,他會在每封邀請信最後加一句——朋友,你願意到北師大校園裡走來走去嗎?   賈平凹談陝西年輕作家   賈平凹當天成為接受邀請的第一位駐校作家。有趣的是,他說,來到北師大才知道自己成為第一個作家。但是關於駐校具體做些什麼,現在還沒準備。
  • 法語文學翻譯家談文學與城市:現代都市是作家的鏡子
    文學的互動其實從作家的互動開始,他們的交流會產生思想的碰撞。城市文學空間的拓展需要作品來說話,中國有多少作家來書寫上海,又如何來書寫上海?書寫上海當然包括對人的書寫、生存環境的書寫、城市風貌歷史的書寫,這需要文學作品來說話。真正要推動城市文學空間的建立,需要有一系列的作家、作品書寫出上海的靈魂。
  • 作家應該是個雜食動物——陳鴻波做客「羊臺茶座」文學沙龍
    2020年6月23日下午,在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前夕,深圳市寶安區鴻雁文藝社、石巖文學創作協會,在石巖人大黨工委辦公室會議室(石巖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羊臺茶座」文學沙龍系列講座第74期——《作家應該是個雜食動物》。沙龍現場陳鴻波邀請作家、詩人、《民治 .
  • 地球地理中心在哪裡?
    尋找地球地理中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爭議的地方主要在於三個不平衡,即:大陸分布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平衡和經濟分布不平衡。  首先看大陸分布不平衡問題。南半球的陸地面積佔南半球總面積的19%,北半球的陸地面積佔北半球總面積的39.3%,北半球的陸地面積是南半球的陸地面積的兩倍多。
  • 太陽的中心就是太陽系的中心嗎?科學家:太陽系中心叫太陽系質心
    太陽中心和太陽系的中心不是一個意思,太陽系中心叫質心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統治者,它擁有著太陽系中全部天體總質量的99.86%,這就可以看出太陽到底是多麼可怕的一個龐然大物了。面對太陽,太陽系的其他星球,都是毫不起眼的存在。
  • 科幻作家與科學家的「交鋒」:中國人缺乏想像力嗎?
    而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教授、著名科幻作家吳巖,將作為特別主持參與到本場對話中。騰云:除了科學、科幻,這場活動還有一個關鍵詞,就是 「想像力」,這也是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重要的研究方向。您怎麼理解想像力?吳巖:我在南科大成立了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也給學生開了一門叫《想像力入門》的課。
  • 美女作家與文學公牛:一個是「肉色」 一個是智慧
    這是一個文學公牛的方陣。這套叢書的雄性風格,便是由「公牛」們決定的。  「公牛」是創造力的象徵,是雄性剛毅的象徵,是勇猛善戰的象徵。面對所謂「陰盛陽衰」的文壇,「公牛書系」推出的幾位作家,都是屢次掀起衝擊波的實力派男性作家。他們的作品,與「美女作家」形成一種對極。與「美女作家」的文字相比,這是一種絕對迥異的風景,是一個絕對的醒目的視界。
  • 亞洲的地理中心在哪裡?你一定想不到
    那麼你知道亞洲的中心在哪裡嗎?其實,亞洲的中心就在新疆烏魯木齊,對烏魯木齊來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他與海的距離。烏魯木齊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世界上最偏遠的城市,這座中國西北內陸的城市距離最近的海岸線約2500公裡。
  • 「當代文學批評工作坊」 第一期|鄉土經驗對「70後」作家意味著什麼?
    編者按:「當代文學批評工作坊」由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主辦,由中國作家網提供宣傳支持,以扶持新銳作家、關注新的文學現象為創辦宗旨,工作坊學術主持為張清華、張莉教授,將每期邀請一位嘉賓作家、一位主發言人及多位學者、批評家,以主題發言與圓桌討論的方式展開交流。
  • 作家劉廣元:文學是世界的語言 人性是文學的氣質
    中新網杭州2月3日電(見習記者 高怡)叱吒風雲加勒比,南洋巨賈是作家。在朋友們的眼中,劉廣元便是這樣一位集政治、經濟、文學三方面成就於一體,又頗具氣質和情懷的成功人士。  劉廣元將自己的成就淡然歸因於勤於思考生活所衍生出的立意和格局:「我覺得還是要找出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寫出自己的觀察角度。」
  • 世界文學維度下,青年作家寫什麼
    世界文學維度下的青年寫作工作坊另一位召集人何平認為,中國現當代文學離開世界文學的維度無法展開。「以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學為例,幾乎所有1970年代末80年代初進入寫作的作家都有重回世界文學寫作的過程,比如餘華、蘇童、格非、馬原這些先鋒作家,經歷的則是面對二十世紀現代主義文學的震驚感。
  • 白人作家壟斷英語經典文學?出版巨頭開始關注邊緣作家
    儘管出版業仍舊偏向白人男性,特別是在文學小說領域,但仍有許多偉大的作家和出版社致力於讚美來自邊緣的聲音。2017年,在小說和詩歌界外圍徘徊多年,亞裔美國作家成為了焦點。阮越清、珍妮·張等二代移民作家將自己的經歷轉化為寫作,東亞和東南亞文學形成了一股浪潮。
  • 餘華對話澳大利亞作家弗蘭納根:文學,生生不息
    此次活動是第十一屆澳大利亞文學周系列活動之一。理察·弗蘭納根是澳大利亞著名作家,其作品曾獲英文小說界最高獎項「布克獎」,代表作有《深入北方的小路》《一個巴掌能拍響》等。而餘華的代表作《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上世紀90年代最具影響的十部作品。  《深入北方的小路》好在哪兒?
  • 「江蘇文學的異質性書寫」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師大舉行
    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原常務副主席趙本夫,以及來自江蘇師範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工程學院等高校的2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江蘇師大,結合趙本夫最新長篇小說《天漏邑》以及其他作品,對江蘇文學的異質性即多元性書寫進行討論。江蘇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黃德志教授和江蘇師範大學作家工作坊主持人、《雨花·中國作家研究》雜誌常務副主編葉煒博士分別主持了研討會。
  • 南京:長三角「地理中心」的新作為
    原本是長三角北翼中心、作為長三角三個支點之一的南京,一躍成為長三角「地理中心」。■南京需搶抓機遇,向東積極對接上海推動滬寧經濟一體化發展,向南和杭州共建「寧杭生態經濟帶」,向西與合肥構築「寧合都市圈」,輻射帶動長江中上遊城市乃至整個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宣布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
  • 兒童文學作家湯素蘭:對我們而言,文學到底有什麼用
    我們都是「吃」故事長大的  在北京的中國現代文學館門前有一塊石頭,上面刻著巴金先生的一段話:「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傑作,他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讓我們做得更好、更善良、更純潔、對別人更有用。文學的目的是使人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