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被西方認可的中國王朝,已延續471年,國號是中國人代名詞

2020-12-05 讀文增益

在中國考古界對中國早期的國家進行探源時,夏朝在這其中扮演者一個十分重要的存在。我們中國人也喜歡自稱為「華夏」。而在殷墟遺蹟被發掘出來之後,證實了殷商時期是確實存在的王朝。這時候的重要工作便是向前發掘比之更早的夏朝了。

在20世紀的50年代,就有人會根據《史記》和《殷本紀》將夏朝列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但是實際上,除了歷史文獻的記載,我們未曾發掘出任何有關夏朝的遺蹟古物。

於是在國際考古界,向來是不認可中國有夏朝的存在的。因為單靠歷史文獻是十分軟弱無力的,他們都在懷疑中國的夏朝是根本不存在的朝代。這個王朝只不過是古人憑空虛構出來的王朝而已。實際上他們這樣的懷疑也並不奇怪,因為歷史上有關夏朝的記載,是以神話開始的。

夏王朝

在上古時期,中國還是一個部落制的時代。許多和部落一起聚居在中原,各部落之間會共同投票推舉出一個共同的首領,來領導眾部落。上一任首領知道自己力不從心,也會禪讓給下一任,與血緣無關。十分的民主,比現在的許多國家都要民主。

而在公元前2200—前2090年之間,是由舜接任了堯的首領之位的。但是舜十分倒黴,他在任期間中原爆發了史無前例的巨大洪水,導致天下百姓都陷入了災難之中。而這時候部落中一個名叫禹的勇士出現了。

他見到天下百姓陷入災難之中,心中不忍。於是下定決定要將水制服,並且他還十分的聰明。他知道治水一道堵不如疏,於是他走遍了天下,挖渠引水。為了治水,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妻子都成瞭望夫石。

他花了整整十三年的時間,治理好了天下的水患。因此民眾都十分的敬重大禹,也都尊稱其為「大禹」。意味「偉大的禹」的意思。於是想當然的,舜決定在死後將位置傳給禹,民眾們也都決定讓禹當首領。

在禹上位之後,因為其出身的部族為夏,於是整個國號也就被改為了「夏」。這時候還不是夏王朝,因為王朝的定義在學界是有一個家族世襲統治,其他人無條件服從的體制,才叫做王朝。但是夏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了。

而禹之年老之後準備禪位的人選是一個不咋靠譜人,這位置最後被禹的兒子啟給篡了。自此之後,這種公天下的禪讓制傳承變為了家天下。而夏王朝也就正式建立了起來。而夏這個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長久的一個王朝,國祚延綿430餘年,比漢朝還要長久。

但實際上關於夏朝的歷史記載,實在是不太真實。大禹治水這個傳說是記載在《山海經》之中的,而《山海經》幾乎已經被認定為古人幻想之書。於是即使正史之中也記載了這件事情,也被認為是古人幻想出來的王朝。

夏朝存在的證據

但這樣的看法,在2007年被推翻、因為研究者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村的新石器氣質中,找到了史前大洪水的證據。吳慶龍研究員在2007年野外考察的時候,在喇家遺址上遊的循化盆地以及積石峽中發現了一套連續分布湖湘沉積現象。

研究組迅速趕來研究這一現象,他們發現在積石峽邊上的一個大拐彎的地方曾經存在一個大型的滑坡壩。這是由於一次強烈地震引起的山體滑波形成。而這個滑坡壩的高度已經超過了現在的河流水位差不多240米。且其還沿著積石峽往外延了1300之多。

根據推測,這個湖壩當年應該是完全堵塞了黃河6-9個月左右。最終因為洪水實則過多而潰決出來。而這個湖壩的高度大概是與現在的三峽大壩差不多,所以研究者便推測這個災難性的決堤口深度應當達到了110-135左右。而自這決口溢出的洪水也應當達到了110-160億立方米左右。

而下遊的黃河兩岸,研究者們也發現了洪水潰決留下的沉積物——特殊的碎屑沉積。而在喇家遺址之中,他們也發現了像是的沉積物。而通過對這些沉積物進行碳十四加速器質譜法的監測,這場洪水的發生時間被限定為公元前2130-1170年之間。

而這一年代不僅與歷史上記載的禹治水之間相近,也與黃河流域中自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過渡時間吻合,還與二里頭文化這個被推測為夏朝遺蹟的遺蹟相吻合。且根據科學家的計算,當年這場洪水的洪峰流量應該是達到了近40億立方米每秒。

這應該是近代以來地球上發生的最大洪水之一了,根據近代以來類似潰決洪水大多都可以向下遊傳播很遠的現象來看。這場洪水當年在到達黃河下遊的時候,很有可能再次引起天然堤壩的潰決,造成大範圍的洪水泛濫現象。

而據史書記載,當年夏朝所擁有的疆域。大多也就是黃河中下遊平原那一塊,而這場洪水,淹沒的也應該就是那塊地方。且在《史記》中關於大禹治水的記載也是說大禹一開始在一個叫做積石的地方疏導黃河——「導河積石」。與當地「積石峽」的名字也遙相呼應。

研究者們認為在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大洪水的傳說,被一場積石峽史前大洪水的發現所證實。吳慶龍說:

「如果這一場發生於公元前1900年左右的積石峽洪水,就是傳說中大禹治水的那一場洪水的話。我們就能推測出夏王朝真正的具體存在時間了。」

小結

而這一時間也被這群研究者們寫成了論文,2016年,《science》這本學術期刊刊登了他們的文章,也為大禹治水這個所謂的傳說提供了相關地質學的證據。並為夏王朝的存在也提供了依據,也讓我們進一步地接近了我們華夏民族的起源。我們也期待著更多有關夏朝的證據繼續被挖掘出來,給世界上不相信夏王朝存在的專家學者們一個響亮的耳光!

但在證明夏朝的存在之前,我們得先了解夏朝。中國人得知道自己的文明起源發生了什麼,而這一本《文明的歷程:夏朝》則可很好的將大家代入這個世界。夏朝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朝代,我們也可以自這之中看出。

相關焦點

  • 取「國號」的習慣流傳已久,那依據什麼來取,意義又是什麼呢?
    國號作為一個政權最具代表性的象徵,實際上不僅蘊含著豐富而又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國家認同感,而且還往往蘊含著某個非常美好的憧憬和國人希冀。在中國古代時期,國號的選擇歷來都是統治者頗為重視的一項,並且往往在政權建立之初便隨之誕生,甚至有的在政權尚未完全建立之時,便開始籌劃對於國號的制定。
  • 歷史上最迷信的王朝——商王朝,它的國號「商」竟來源於一種鳥
    導語:歷史上最迷信的王朝——商王朝,它的國號「商」竟來源於一種鳥。商王朝歷時500多年(自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經歷了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的十七代三十個王,由於商王朝距今太過久遠,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商王朝只是一個傳說的王朝,它可能壓根不存在。
  • 古代有個王朝,很少被國人承認,如今卻成外國稱呼中國的代名詞
    中國是歷史比較悠久的國家,經歷了無數個封建王朝,與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合稱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國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神奇並帶有神秘色彩的國家。在中國的古代歷經了很多王朝,在中國的東北地區,曾有一群遊牧民族,被稱為契丹族,契丹族發源於西拉木倫河流域和老哈河流域,這些人的居所不定,以農業和牧業為生,契丹族最偉大的成就就是契丹人發明了契丹文字。
  • 在中國本是一個崇高的象徵,到外國卻成了下流的代名詞,都蒙圈了
    按中國的陰陽學說,黃色在五行中為土,這種土是在宇宙中央的「中央土」,放在五行當中,「土為尊」。此後,這種思想又與儒家大一統思想揉合在一起,認為以漢族為主體的統一王朝就是這樣一個處於「中央土」的帝國,而有別於周邊的「四夷」,這樣「黃色」通過土就與「正統」、「尊崇」聯繫起來,為君主的統治提供了「合理性」的論證。
  • 西方人很疑惑,中國幾千年的王朝史,為何到現在沒有保留王室?
    但為什麼他們可以保留王室,而中國就要推翻帝制呢?況且還是推翻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中國為什麼可以推翻得如此乾乾淨淨?西方人對於中國不保留王室更是感到疑惑。歷史變革之路在古代時期,雖然中國與西方世界的接觸並不大。
  • 西方人不解,中國有幾千年的王朝歷史,為何卻沒有保留王室?
    1640年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迅速建立起來,由於改革的不徹底性,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最終結果建立起來的是與眾不同的君主立憲制,在這樣的制度下國王作為虛君仍然存在於英國社會之下。除了英國之外資本主義世界同樣也有很多國家在資產階級革命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
  • 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18個朝代國號的由來!轉走慢慢看
    「夏」是從「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變為部落名,遂成為國名,這便是不少歷史學家認為的中國世襲王朝的起始。據《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夏」意為「中國之人」。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因為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成為國號。 而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秦只是一個諸侯國的稱呼,統一以後由諸侯國名變為全中國的王朝稱呼。由於統治者姓嬴,又有嬴秦之稱。
  • 為什麼唐朝不叫李朝,為什麼不以姓氏為國號,有什麼依據嗎?
    對不起,我丟不起這個人。我們至早從夏朝算起,我國第一個世襲制封建王朝的開端,到滿清滅亡,封建王朝結束,中間亂七八糟的朝代,幾乎沒有一個朝代會傻到用姓氏來給國家命名,那太傻了。歷代王朝國號由來夏商周,三個朝代,都是以部落為名,比如大禹,夏后氏,姓娰;商人的祖先契,跟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地,便以商為號,後來商遷都於殷,因此也叫殷商;周發源於岐山下的周原,因為自號為周。
  • 西方信上帝,中國信祖先,你知道嗎?中國人的祖先就是西方的上帝
    文明西來說由來已久,在十七世紀,德國人基歇爾就提出了中國人是古埃及人的後裔,後來又有蘇美爾說,以及用《聖經》附會中國歷史的說法。這些說法的共同點是把華夏文明納入西方的文明體系,使華夏文明成為西方文明的分支。現在這一觀點的代表人物是蘇三。蘇三認為,中東是文明的核心區域,距離文明核心區域越遠,文明程度越低。東方直接受西方奴役,印度和中國是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漢」是我們的民族,但在歷史上漢不僅是一個民族更是很多政權的國號。能湊齊東南西北的也只有漢了。晉只有東晉西晉沒有南晉北晉,宋只有南宋北宋,沒有東宋和西宋。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
  • 中國第一個朝代,西方人至今不肯承認,其滅亡與一次火山爆發有關
    我們常說,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直至今日。但是從現有的考古成就和歷史記載來看,中國的歷史文明與我們所知的卻有一些出入。其中最大的爭議,就是我國歷史朝代的伊始,夏朝的存在!因為是文明的初始,沒有太多的文字記載和古代文物作為考證,以致於很多西方人不承認夏朝的存在,認為夏朝是一個傳說中的時代。
  • 世界上、歷史上有哪些國號重名的現象?後來都是如何解決的?
    世界上、歷史上有哪些國號重名的現象?後來都是如何解決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中國歷史上很多政權為了爭奪正統地位,總是取相同的國名,造成了很多矛盾。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世界範圍內,也有類似情況。聽我給你慢慢來說。
  • 為什麼商朝滅亡以後,後世沒有以「商」作為國號的朝代了?
    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歷朝歷代選擇國號的標準。一般來說,一個王朝國號的選取,往往和開國君主之前的某些封號、官位有關。所以當這些諸侯由於各種原因推翻前朝,登基稱帝後,他們往往就會選擇自己曾經的封號作為國號。所以,一般來說,朝代的國號多數與某個地名有關。當然也有很多其他情況,在這裡先不贅述。那麼,為什麼後世沒有以商作為國號的王朝了呢?很大原因可能是因為不存在「商」這個地名。
  • 韓國英文國號之爭:是Korea還是Corea
    朝鮮在同年12月舉辦的「語言學·歷史學聯合學術討論會(平壤)」以及2003年的「3·1民族大會(首爾)」上都把國號一事提到了討論議程。而2003年8月21日在平壤舉行的「為了糾正國號英文標記的北南討論會」,則是對國號問題討論的高潮。
  • ...中國人?成吉思汗也不是中國人?那麼,誰是中國人?聽聽藏族人怎麼說
    昆,是一個西戎部落,先秦典籍稱「昆」為「昆戎」、「緄戎」、「混夷」,是烏孫人的祖先。可見,周王朝是對西戎部落進行有效管理和統治的。這樣的例子在中國歷史實在是太多,多得舉也舉不過來。核心的意思即是中華民族發源於西方的崑崙山,華、羌民族不斷東移南下形成後來的華夏民族,居留在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西部的形成西戎,最終夏民族一統天下,也便有了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一個多個部落聯盟或複雜酋邦形式的國家。藏族基於這一點認識,就不能理解中國的民族與國家概念,即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共生共榮的利益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裡,漢族或者說是華夏族是主體。
  • 為更好的侵略中國,西方世界塑造了一個「惡魔」代表中國人的形象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淪為半之名地,地大物博的中國大陸成了西方列強的後花園。他們從滿清政府手裡對中國極度索取。明明中國就是他們手裡的羔羊,可是他們為了更好的獲取自己的利益,居然在西方世界杜撰了一個十惡不赦的中國人,一個惡魔,一個陰險狡詐的人。
  • 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王朝,連續7代是明君,打得外族不敢進犯
    我國歷史上第二個出現的王朝就是西漢王朝,其也被後世稱作為最正統的王朝。以至於後世許多的政權都喜歡以「漢」為國號,算下來足足有將近20多個。僅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地位。至於為何?一是原本的正統在儒家學說上實則是周朝,因為周禮才是治國的基礎。
  • 古代唯一敢以姓氏做國號的皇帝,死後被挫骨揚灰,骨灰被萬人喝掉
    人有人名,國有國號。 所謂國號,是對一個朝代的稱謂,它的歷史就和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史一樣悠久。 《史記 五帝本紀》載:自從黃帝到堯舜禹,同姓但是國號不同,目的為了彰顯某種明德。
  • 英國歷史十個冷知識,歷史書不會教任何一個,讀過英國歷史才知道
    現在筆者趁熱打鐵,介紹英國歷史的十個冷知識,同樣的,歷史教科書不會教任何一個,只有自己讀過英國歷史才知道。 威塞克斯王國變成了威塞克斯王朝情況,與中國歷史秦國統一中國後,變成了秦王朝是同樣情況,而且當威塞克斯王國把國號改成英格蘭王國後,統治英格蘭王國的第一個朝代就是威塞克斯王朝,也就是英國歷史第一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