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野生蜂類調查,助力生態價值研究

2021-01-08 始興縣廣播電視臺

廣東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2018年開展了全國第一個全區公裡網格化蜂類多樣性調查,對野生蜂類及其寄生蜂進行常態監測與評估,目前在全保護區安裝了野生蜂類調查巢管1200多個,經初步鑑定,發現野生蜂類50多種。

今天一大早,記者在車八嶺自然保護區看到,野生蜂類調查員盧李榮正在一處人工育巢箱旁對箱內的蘆葦巢管進行收集和整理,盧李榮在保護區從事科研監測和野外調查工作已有多年的工作經驗,他告訴記者,平時主要的工作是參與保護區紅外相機全境監測、野生蜂類全境監測等科研監測項目。其中,野生蜂類巢管的收集整理工作要每兩個月進行一次。

【採訪】車八嶺自然保護區野生蜂類調查員盧李榮:這個就是我們做野蜂調查的人工育巢箱,這種是蘆葦管,你看這個是PVC管,一般像這種封了口的,如果越冬不成功,它裡面就會有一點寄生,就是死掉了。像這種有小洞封了口的就已經出了的,基本上每年是3月份開始就陸陸續續出來了。

盧李榮告訴記者,人工巢管場地選擇一般需要放置在比較開闊的地方,附近有大量的蜜源植物和其他植物,同時,巢管附近要有一定的水源。巢管放置的高度一般在1-2米之間,方向一般是巢口東南方向。一般每個樣方設置4-6個樣點、每個樣點放置2個巢箱、每個巢箱放置4-12個巢管,每年的3-4月份野外放置巢管,同時對每個樣點進行統一標記。

【採訪】車八嶺自然保護區野生蜂類調查員盧李榮:野生蜂類入冬之後就開始築巢,築巢之前它會找到這種巢箱,把裡面清理乾淨。每一個巢室相互之間有個間隔,一個間隔一個巢室就只有一隻。

記者了解到,為了進一步摸清保護區內野生蜂類資源的數據,從2018年開始,保護區跟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合作,開展了全區野生蜂類調查,調查員在人工巢管內收集到的野生蜂類會送至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進行蜂類鑑定,為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對車八嶺保護區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和科普宣教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

【採訪】中國科學院碩士林木青:我們利用在野外採集的一些巢管,用酒精浸泡這些蜂類,然後再進行DNA分子的鑑定,這對調查車八嶺這種野生蜂還有它對這種生態功能的調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先後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科研機構及高校開展合作。特別是2019年,車八嶺國家級保護區實施的「天空地一體化」科研監測體系建設是全省首個開展此類項目的保護區,項目重點實施公裡網全境監測、森林動態樣地監測、信息化能力建設,並研發組建了科研監測平臺。主要涵蓋大中型動物、蜂類、鳥類三大類群的網格化全境監測,20公頃森林監測樣地和19個基於海拔分布衛星樣地的動態監測。

出品:始興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吳嘉麗

作者:楊蘭 曾卓

責編:吳朝霞

註:原創文章

請原文轉載,並註明出處

不接受部分更改

相關焦點

  •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2020-11-27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無人機+熱成像」技術助力野生動物調查與保護
    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它們關係到全球生態健康和安全。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首先要調查種群資源,了解物種準確分布、種群規模、棲息地變化等,為進一步評估物種的生存質量、確定保護等級以及制定相應保護策略提供科學依據。然而,這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在山地林區條件下實現起來卻異常艱難。
  • 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為此,我國多地正在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方法,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價值認識不到位、價值存量不清楚、轉化路徑單一等問題。
  • 中國首份城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報告發布
    22萬噸氧氣,減少了3萬噸空氣灰塵,保護了38%的海岸線……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11月1日在北京公布了《深圳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綜合報告》及系列專題報告,這是我國首份城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報告,「曬出」了深圳市的生態家底,以及生態系統服務供給狀況。
  • 廈門開展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業務化核算
    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是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核心,是實施資源有償使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文明績效考核等的重要基礎。開展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有利於架起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轉化橋梁。
  • 深圳發布全國首份城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報告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在北京公布了《深圳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綜合報告》及系列專題報告,這是我國首份城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報告,「曬出」了深圳市的生態家底,以及生態系統服務供給狀況。
  • 創新探索 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近年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已經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熱點方向,各地政府積極行動,麗水、湖州、撫州、南平等地區先行先試,結合試點示範基地創建,開展生態服務價值核算、創建區域生態產品品牌、建設「生態銀行」、發展特色生態產業等創新實踐,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有效探索,展現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廣闊前景。
  • 青海省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生態資產評估研究項目全面完成
    歷時三年半,由國家林業局生態監測評估中心、青海省林業廳、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共同完成的「青海省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生態資產評估研究」項目全面完成。  該項目通過整合我省多來源、多尺度、多過程、多時相的生態環境數據,結合大規模的野外調查和長期定位觀測數據,利用3S技術和開發改進的生態系統過程模型、生態位模型、經典方程等技術方法,全面評估了我省全區域森林、溼地、荒漠、草原、農田五大生態系統及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連山區等重點生態區域的服務價值和生態資產。
  •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開展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調查
    本報訊 近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廣州南沙新區和中山翠亨新區完成2個站位的乾濕沉降儀安裝工作,這是其首次利用大氣乾濕採樣器開展海岸帶大氣乾濕沉降長周期監測。9月初,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地質調查工程組織專家對珠江口伶仃洋地區綜合地質調查二級項目進行質量檢查時,專門查看了中山翠亨新區大氣乾濕沉降監測點,現場聽取了生態環境調查與環境修復研究相關人員的匯報和原理講解,對大氣環境汙染調查工作進行了現場指導。目前,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對環境影響較大。
  • ...秦嶺野生動物與生態系統保護調查之四:生態系統 萬物的普遍聯繫
    (紅外相機拍攝)2019年,西安市進一步加大對野生動物,尤其是秦嶺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力度。在全市範圍開展了野生動植物執法檢查,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積極進行野生動物救護,嚴厲打擊各類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 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筆者結合調研發現,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不健全是制約當前試點地區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的重要因素。許多地區因缺乏從產業融合發展的視角深入研究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普遍存在生態保護修復投入大、收益小、設施管護成本高,資金供給難以為繼等難題,最終影響項目生態效益整體發揮。
  • 我市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和森林防火主題宣傳暨動物棲息地巡護調查...
    11月29日,由市關工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教育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部門單位共同組織開展的東營市野生動物保護和森林防火主題宣傳活動,同時啟動了東營市野生動物棲息地巡護調查志願服務活動,來自全市的500多名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者、志願者及我市10餘所學校的學生代表參加活動。
  • 國內首次開展南京中華虎鳳蝶同步調查
    「2018年南京中華虎鳳蝶同步調查」,將於3月10日在南京地區開展。選擇3月成蟲發生高峰期進行同步調查,對一年一代的中華虎鳳蝶尤為合適。參加本次同步調查的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江蘇動物學會理事長孫紅英表示:「中華虎鳳蝶是《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收錄的種類,是中國特有種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中華虎鳳蝶華山亞種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東營市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和森林防火主題宣傳暨動物棲息地巡護調查...
    11月29日,由市關工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教育局、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部門單位共同組織開展的東營市野生動物保護和森林防火主題宣傳活動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水清岸綠五緣灣
    五緣灣片區開發之初,廈門沒有採用搞房地產開發等「速效」模式,而是謀定而後動,首先開展了自然資源家底調查。經過近半年實地調查,摸清了五緣灣家底:雖存在環境髒亂差等問題,但由於沒有大規模開發,自然生態完整,具備生物多樣、自然資源豐富、生態基礎良好等優勢。經多方聽取意見、反覆調查研究,廈門確立了「先保護、後開發」的發展模式。
  • 武夷山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的探索與實踐
    開展武夷山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是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也是武夷山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 政府重視,高規格啟動試點工作 2016年12月,福建省政府印發《福建省生態系統價值核算試點方案》,提出在沿海的廈門市、山區的武夷山市啟動地區尺度的核算試點,並要求對標國際前沿,學習借鑑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廣泛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參與試點研究。
  • 看看「家底」有多厚 生態資源豐富的泰順開啟生物多樣性調查
    日前,泰順縣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啟動儀式暨《泰順縣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工作方案》評審會在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辦,標誌著該縣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正式啟動,也意味著溫州市重點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 生態環境部將開展疫情對企業汙染防治影響調查
    同時,生態環境部將開展疫情對企業汙染防治影響調查。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生態環境部及時發布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就「兩個正面清單」,生態環境部提出,要總結評估「兩個正面清單」實施情況,研究推進相關改革舉措制度化,繼續精準服務支持相關行業企業恢復性生產和發展。進一步壓縮環境影響評價、廢棄物海洋傾倒等許可事項辦理時間。
  • 新發現野生脊椎動物39種!深圳生態環境好轉引瀕危野生動物頻繁現身
    靈貓、唐魚、赤麂、蟒蛇......隨著深圳市的生態環境日益好轉,一些曾經「消失」的瀕危野生動物又頻繁現身在大眾視野中。在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日前公布的陸域生態調查評估項目成果中顯示,深圳2018-2020年共記錄脊椎動物共有41目146科566種(其中外來物種38種),新發現野生脊椎動物39種(含野生鳥類33種)。
  • 生態服務綜合價值76.74億元!《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
    研究結果表明,2015年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區各項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產生的總價值為65.14億元,2019年總價值為76.74億元,據測算,2019年,前往南北兩山的遊客總量達到3688.55萬人次。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謝家麗說,《蘭州市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對2015年和2019年南北兩山生態服務價值進行了科學評估,由此推算出生態服務價值的年增長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