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2018年開展了全國第一個全區公裡網格化蜂類多樣性調查,對野生蜂類及其寄生蜂進行常態監測與評估,目前在全保護區安裝了野生蜂類調查巢管1200多個,經初步鑑定,發現野生蜂類50多種。
今天一大早,記者在車八嶺自然保護區看到,野生蜂類調查員盧李榮正在一處人工育巢箱旁對箱內的蘆葦巢管進行收集和整理,盧李榮在保護區從事科研監測和野外調查工作已有多年的工作經驗,他告訴記者,平時主要的工作是參與保護區紅外相機全境監測、野生蜂類全境監測等科研監測項目。其中,野生蜂類巢管的收集整理工作要每兩個月進行一次。
【採訪】車八嶺自然保護區野生蜂類調查員盧李榮:這個就是我們做野蜂調查的人工育巢箱,這種是蘆葦管,你看這個是PVC管,一般像這種封了口的,如果越冬不成功,它裡面就會有一點寄生,就是死掉了。像這種有小洞封了口的就已經出了的,基本上每年是3月份開始就陸陸續續出來了。
盧李榮告訴記者,人工巢管場地選擇一般需要放置在比較開闊的地方,附近有大量的蜜源植物和其他植物,同時,巢管附近要有一定的水源。巢管放置的高度一般在1-2米之間,方向一般是巢口東南方向。一般每個樣方設置4-6個樣點、每個樣點放置2個巢箱、每個巢箱放置4-12個巢管,每年的3-4月份野外放置巢管,同時對每個樣點進行統一標記。
【採訪】車八嶺自然保護區野生蜂類調查員盧李榮:野生蜂類入冬之後就開始築巢,築巢之前它會找到這種巢箱,把裡面清理乾淨。每一個巢室相互之間有個間隔,一個間隔一個巢室就只有一隻。
記者了解到,為了進一步摸清保護區內野生蜂類資源的數據,從2018年開始,保護區跟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合作,開展了全區野生蜂類調查,調查員在人工巢管內收集到的野生蜂類會送至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進行蜂類鑑定,為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對車八嶺保護區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和科普宣教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
【採訪】中國科學院碩士林木青:我們利用在野外採集的一些巢管,用酒精浸泡這些蜂類,然後再進行DNA分子的鑑定,這對調查車八嶺這種野生蜂還有它對這種生態功能的調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先後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科研機構及高校開展合作。特別是2019年,車八嶺國家級保護區實施的「天空地一體化」科研監測體系建設是全省首個開展此類項目的保護區,項目重點實施公裡網全境監測、森林動態樣地監測、信息化能力建設,並研發組建了科研監測平臺。主要涵蓋大中型動物、蜂類、鳥類三大類群的網格化全境監測,20公頃森林監測樣地和19個基於海拔分布衛星樣地的動態監測。
出品:始興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吳嘉麗
作者:楊蘭 曾卓
責編:吳朝霞
註:原創文章
請原文轉載,並註明出處
不接受部分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