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一名「厚臉皮」村支書丨正安縣新州鎮活石壩村村...

2021-01-09 天眼新聞

我叫張國倫,是正安縣新州鎮活石壩村的一名村支書。

活石壩村位於新州鎮政府北面5公裡,全村面積17.8平方公裡,然土地貧瘠,山高坡陡。

5年前,這裡還是屋舊人窮,毛路橫生的景象。現在的活石壩村,新樓林立,大道通途,產業欣欣向榮,群眾喜笑顏開。

1998年我就通過村民選舉進入村裡工作,至今已在村委會工作22年,22年時間裡我走遍了活石壩村的每一寸土地,敲遍了每一家的大門。

從2014年脫貧攻堅開始,我開始支書、主任一肩挑,可以說村裡每家每戶的情況我都清清楚楚。

脫貧攻堅開始後,本著要致富,先修路的想法,於是我開始謀劃,「臉皮厚」向鎮裡的領導申請項目,沒有項目了就向在外知名鄉友尋求幫助,最後實在找不到人了就鼓勵村民集資,投工投勞。

「別的村是組組通,我們這裡是戶戶通。」修路很辛苦,但對於村裡的發展很重要,為了修路我親自帶著村裡的幹部去抬石頭,大太陽也在幹,還因搬石頭被砸過腳,修好活石壩的路我是流過血的。

現在活石壩的路是新州鎮最完善的,但修路的這件事不是一帆風順的。

村裡合豐組的袁會河是遠近聞名的「難纏戶」,既不配合施工隊修路,又到處宣揚修路佔土的「歪思想」,我一心想著,灰頭灰臉四處碰壁才要來的項目,不能因為個別群眾不配合就停工。

我騎著摩託就火速趕到了他家,當時因為路況不好,我摔了兩次,整個身上覆滿了黃泥。把其他組戶戶通了水泥路的事情講給他聽,把所有村民都盼望著修條通組大路的意願講述出來。

他聽完我的講述,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沒多久,活石壩村又修好了一條通組的水泥路。

路通了,產業發展是關鍵,目前活石壩村已種植白茶500畝,種植楠竹1500畝,種植花椒1000畝,今年完成烤菸產業300擔,發展高粱400畝,產量10萬斤,老百姓人均收入在原有基礎上增加近2000元。

在脫貧攻堅政策開始以來,活石壩村識別97戶344人建檔立卡貧戶,到2019年已經全面脫貧清零。

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實施人居環境改造200餘戶,產業路5公裡,連戶路10公裡多,現在的活石壩村在新州鎮是名聲在外的「小康村」了。

2020年3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正安等24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的公告。正安縣位列第一。

我想我作為一名村支書,我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倫麗 整理

通訊員 馮令

編輯 李洋

編審 陳富強 唐正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楊明舉2020-11-13 15: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眼新聞        瀏覽量: 986次 我要評論 我叫楊明舉,2018年1月,我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到施秉縣開展科技服務,三年來,作為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我不斷探索符合現代農業產業的研究目標和科研發展方向,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 「我的扶貧故事」與貧困戶手拉手,心連心丨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
    我叫龔永慧,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基層幹部。2016年10月,因為工作需要,我成為了天印村包組團隊的一名包組幹部。天印風景宜人,茶香飄散在空氣中,沁人心脾。第一次趕往天印村半坡組與貧困戶見面,是雨天,組長洪加美告訴我,只要一下雨,去半坡組就只能走路爬山,隨後,我們在小賣部買了雨鞋,立刻出發了。「咦,是龔妹和劉主任啊,冷沒哦?快點進屋烤火。」「沒事的,伯媽,我們來看你們哈,天冷了,拿點厚被子和厚衣服來,快來試試合身沒。」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背著行囊,懷揣夢想,放棄大城市的繁華,我踏上了這片民風淳樸、發展後勁十足的土地——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  我叫劉傑,現任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宣傳農村消防安全知識秋冬時節的溪頭村濃霧鎖山頭,冰雪罩大地,28個村民小組偏遠而分散,這特殊的地理環境給扶貧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難。  初到溪頭村我常常念不全28個村民小組的名稱。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幫扶,就會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丨興義市...
    2020年4月2日,根據安排,我到興義市南盤江鎮梅家灣村接任第一書記,開啟了我的駐村扶貧之路。駐村扶貧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除了滿腔熱情,更要有吃苦奉獻的精神。為了全面掌握情況,我到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入戶走訪,掌握村情民意。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跑遍9個村寨,走訪群眾230餘人,問人口、問收入、問困難,並將每戶的就業、生產、生活情況記錄在筆記本上。在透風漏雨整改工作中,我和指揮所的同事到二手市場淘門窗送到農戶家,親自動手安裝,還幫助群眾挖廁所、接水管、裝櫥。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就沒有脫不了的貧丨 德江縣穩坪鎮鮓魚村...
    2018年3月,我從銅仁市應急管理局煤礦監管科的一名採礦工程師,成為了德江縣穩坪鎮鮓魚村駐村幹部的一員。初到鮓魚村,看到的是很多留守在家的婦孺小孩,通村公路沒有硬化凹凸不平,沒有路燈,沒有連戶路,老舊危房散落在各個角落,環境衛生髒亂......沒有一點生機的村子,心瞬間涼了半截。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我叫蓋家春,2015年11月參加工作,2017年9月入黨。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任駐村幹部,2020年2月到桂果鎮工作。期間,我和貧困戶之間有過爭執,有過爭吵,但我們都沒有放棄彼此,那份情更濃,那份愛更深。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丨織金縣記綺陌街道扶貧工作站...
    我叫李莉,遵義市赤水人,2015年到織金縣工作,現綺陌街道扶貧工作站負責人。扶貧工作站作為開展扶貧工作的專門機構,承擔著指導街道、居(社區)扶貧工作業務的職責,同時協助黨工委、辦事處對全街道扶貧工作進行綜合指導和協調服務。自擔任扶貧工作站負責人以來,我始終堅持「業精於勤荒於嬉」的工作態度,堅持強標準,嚴要求、對待扶貧業務精益求精。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三年多,和兒子說話還要請「翻譯」丨平塘縣甲...
    兒子年幼,他爺爺、奶奶已經不在了,妻子是一名人民教師,等產假結束後,無人照顧年幼的兒子,女兒也正在讀小學四年級。可扶貧工作正處攻堅的關鍵時刻,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內心無比掙扎,腦門一熱,準備向組織匯報家庭情況,回縣城上班方便照顧家。  但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繼續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並向妻子說出我的想法。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南嶺的故事丨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
    我叫羅中山,是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駐村工作隊隊員。2018年3月,我來到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南嶺村作為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成員開展駐村工作,2019年3月,與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共同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百姓的家庭醫生 力阻病根變窮根丨息烽縣石硐...
    我叫吳元明,是貴陽市息烽縣石硐鎮衛生院黨支部書記。2018年6月,我接待了一名貧困戶大病患者,我的「家庭醫生」故事也就此拉開帷幕。該患者名叫陳根福,家住石硐鎮難衝橋大土組,於2018年6月在息烽縣人民醫院診斷為「終末期腎病」,是納入健康扶貧工作中「30種大病」的管理對象。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為此,我暗下決心,要把這裡當故鄉一樣來熱愛和付出。我把村莊圖作為電腦桌面,貼在辦公室和床頭,並一戶戶走訪,生怕漏掉一戶一人。我分類建立了村情民意臺帳,和村「兩委」一起找鎮政府、找幫扶單位,一層層上報,一件件落實。在這條扶貧路上,有著很多的故事,在此拾一以作分享。2016年,萬文海戶通過村裡開展貧困戶「再回頭」,被納進貧困戶,我成為了他家的結對幫扶人。
  • 172cm關曉彤美腿「實際長度」首曝光!「黃金比例」驚呆主持人
    她日前才因傲人腿長躍上微博熱搜榜,今日(11日)曝光的節目花絮中,也大方接受量腿長的要求,最終揭曉的結果也讓一旁主持人意外驚呼「哇!這麼長!」關曉彤擁有一雙讓人羨慕的美腿。(圖/翻攝自微博/關曉彤)關曉彤近來擔任陸綜《王牌對王牌》的常駐嘉賓,過去經常因為一雙美腿被討論,11日在最新節目花絮裡,她也一口答應主持人的要求,現場揭秘自己的腿長。
  • 「我的扶貧故事」要當好「指揮員」和「戰鬥員」丨綏陽縣茅埡鎮...
    我叫方鍵,從2018年8月開始擔任遵義市綏陽縣茅埡鎮黨委書記。  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把方向、謀大局、聚人心、促發展的主心骨作用,我堅持把支部建在產業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組織保證,使黨建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同頻共振。
  • 真正的厚臉皮,用刀子切都切不開
    如果曹操的馬鞍,是用今天我要介紹的這種動物製作,那事故就不會發生了。它就是老鼠咬不穿的「高防」皮革之蛇,分布在中西非洲的橡皮蟒Calabaria reinhardtii!「臉皮」超厚是為師的技能!頭腚置換的兩頭蛇3有人可能還記得語文課本中,孫叔敖殺兩頭蛇的故事(這是古人的迷信思維,現代我們要保護蛇類)。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三尺講臺到扶貧,收穫最美家庭丨仁懷市火石鎮...
    我叫蔡兵,今年33歲,自2013年從教師轉行,加入到火石鎮脫貧攻堅戰以來,記不清有多少個周末和節假日,都「扎」在扶貧這場戰役中。我的妻子何永茂,也是一名教師。為支持我扶貧工作,她不僅要兼顧工作和照顧孩子,還時常陪我下鄉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我的扶貧故事丨黃大江:認真履職 踏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螺絲釘」 2020-11-1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擦亮青春底色丨鳳岡縣蜂巖鎮...
    我不會在手機上操作,我把錢給你,你給我交一下吧。」「要得,孃,交了我把支付截圖給你。」今年是我的結對幫扶對象連續第三年把錢給我,由我來給她家繳納合作醫療,這份信任讓我心裡暖暖的。我叫雷智超,2018年10月,我成為了鳳岡縣蜂巖鎮巡檢村的一名脫貧攻堅戰士,在這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我逐漸成長、成熟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把汗水揮灑在「長幹山」上丨貴州省農科院現代所...
    我叫萬煒,是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發展研究所的一名科技人員。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我在仁懷市長崗鎮人民政府掛職科技副鎮長。  長崗鎮位於仁懷市最南端,地處高寒山區,土壤貧瘠、破碎,山多田少,歷有「長幹山」之稱,轄仁懷市僅有的兩個省級深度貧困村,是仁懷市貧困程度最深的鄉鎮。
  • 月球背面不僅「厚臉皮」還是「麻子臉」
    月球背面不僅「厚臉皮」還是「麻子臉」 2018-12-21 04:21日 04:49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嫦娥四號奔月進行時,專家詳解——  月球背面不僅「厚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