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 14時28分4秒,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近七萬同胞遇難,震中地區幾乎只剩瓦礫。「5.12汶川大地震」是我們這一代人心中難以撫平的傷痛。
小編也是四川人,清楚記得那年,我一個人在家裡午休,突然感覺屋頭在晃動,吊燈左右搖擺,窗戶仿乎被大風吹動,譁啦啦直響。我嚇得趕忙鑽到了床下。不一會兒,樓下傳來了呼喊聲:「地震了,地震了,趕忙跑……」當晃動停止後,我猶豫了片刻,還是大膽衝了出去,一口氣跑到了樓下空曠的壩子裡。此時,這裡已聚集了很多街坊四鄰,有的人甚至還穿著睡衣,光著腳。驚恐的表情布滿每個人的臉龐。有的人想給親朋好友打電話(小靈通),可是已經沒有了信號。電也停了,在一片焦急中,不知是誰得到了消息,開始嚷到:「文昌」剛發生了特大地震,我們都要注意,可能會有餘震……
小編當時腦子裡是懵的,慶幸跑出來了,和在人群裡,穩當多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大的餘震沒有再來。電力恢復後,我們才知道自己剛剛經歷了什麼。「汶川」這個連四川人都知之甚少的小縣城,在這一場天崩地裂後,給全中國烙上了難以磨滅的傷痕!
小編所在的城市並沒有處在震中區域,幸而未受多大損失。可是,接下來的大半個月,我們全家也和全城人民一樣為了躲避餘震「東躲西藏」。一旦有餘震要來的消息,甭管是正規媒體發布的,還是街頭巷尾傳的小道消息,我們就拖著裝有貴重物品和必要生活品的行李箱,帶著帳篷、蓆子、收音機等,去到廣場、公園、濱江大道這些空曠的場所「避難」。
漸漸地,汶川大地震搶險任務完成,災區也開始了重建。人們似乎又回到了以前安穩、平靜的生活。誰曾想,難道是地獄煞魔從「汶川地震」撕裂的大地裂隙中逃到了人間,以後的歲月,那悽厲的吼叫一遍一遍地迴蕩!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縣發生6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毗鄰的四川甘孜、阿壩等地受災嚴重。2013年4月20日在雅安市蘆山縣發生的7.0級地震。2017年8月8日在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的7.0級地震。這些還只是對「大地震」的統計,若是算上5.0級以上地震,恐怕不低於20次。
小編個人感覺,自從那幾場強震後,每隔三、五個月就會發生一次地震,幸好強度都不大。就在幾天前,1月4日,四川樂山市犍為縣發生4.2級地震。每每感到「搖晃」,小編就在網上搜索,是否周邊又地震了,或是打開朋友圈,看有沒有什麼最新消息。面對這隔三差五「該死的搖擺」,原本的驚恐似乎也麻木了,不知是習以為常,還是無可奈何……
最近這些年,四川人對地震可算得上是感觸頗深,那它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災害?
地震是地球上頻繁多發的地質現象,由於地球內部積聚的能量突然釋放,導致地殼運動,地表快速震動,產生地震波。好比於,人受了太大刺激或是長期忍氣吞聲,最後就會歇斯底裡發洩出來。地球也是,當內部能量積攢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地震就是這個發洩窗口。
提及地震,大家印象中一直以為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高發的國家。但事實卻是,我們中國才是受地震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20世紀以來,中國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幾乎遍及全國。死亡人數55萬,佔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一半。中國佔世界7%的土地承受了全球33%的強震,是地震最多的國家。
大家知道中國汶川地震之前最強的是哪次地震嗎?其實不是人們所想的唐山大地震,而是2001年爆發的8.1級的崑崙山大地震。因為震中位於荒無人煙的青藏高原,所以知道的人寥寥無幾。
我的首都北京就處於地震帶,而且三面環繞小震區。北京會很危險,時刻面臨強震威脅?其實不然,小震區恰好是能量釋放口,地球內部能量尚未形成大地震時,就以小能量的形式釋放了。很多看似處於危險地震帶的城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反而很少遭受大地震的破壞。
其實,我們腳下的大地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地震,只是這些地震人類往往感覺不到。據悉,只有3級以上的地震我們才會有所感知,而當震級高於4.5級它就具有破壞性了。震級提高1級,釋放的能量就增加32倍。世界上最強的地震是發生在,1960年5月智利中南部城市瓦爾迪維亞,震級為芮氏9.5級的大地震。這場智利大地震使200多萬人流離失所。
如此恐怖的地質災害,是否可以提前預報?及時發出預警,為人們贏得寶貴的逃生時間?
每每談及這個話題,身為華夏子民的我們就會請出——張衡的地動儀。小編讀書時,還在課本上見過它。說是當某個方位要地震的時候,地動儀龍口的珠子就會掉到下面蛤蟆的口中。可是經過復原後,科學家並未發現它的神奇之處,甚至有言論「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張衡的地動儀在幾年前,已悄悄地從教科書中消失了。誠然,地動儀更多代表的是國人對古代先賢的崇敬之情。
地震的預測在當今科學上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不過,民間倒是有許多神乎其神的「經驗」,地震前,天空會出現「地震雲」,昆蟲(青蛙)會大規模的遷徙,寵物坐立不安、狂吠不止……
那小編究竟在「汶川地震」前,發現了何種異常?
我們下次再聊。
(轉載請取得授權,否則必究;本文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