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W2016]可檢出結直腸癌的一種新型血液檢查

2020-11-25 醫脈通

[DDW2016]可檢出結直腸癌的一種新型血液檢查

2016-05-27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2016年消化疾病周(DDW)於5月21日-24日在聖地牙哥召開。一種用於測定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的簡單新型血液檢查可能在臨床實踐對評估結直腸癌有所幫助。這種在小容量全血中用於測定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的體外診斷設備評估提交在本次消化疾病周上。醫脈通整理如下:


Gilles Jobin教授(加拿大魁北克Montreal大學)解釋說,大量關於一些癌症(例如,前列腺癌,結腸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研究已經證實相比於健康對照受試者來說,癌症患者的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更低。


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低與較高的癌症風險相關,而且在結直腸癌患者中已經報導,較低的活性會帶來轉移性病變。


應用研究用細胞毒性分析(51Cr細胞毒性金標準分析或免疫螢光測定)已經證明與癌症相關的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會下降,而且近期可採用一種新型簡單血液檢查,一種在小容量全血中測量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可用的體外診斷設備。


Jobin教授和同事們對這種體外診斷設備在結直腸癌患者和腺瘤性息肉的靈敏度,特異性,以及陽性和陰性預測值進行評估。


研究人員在869例連續接受結直腸癌篩查或者接受規定的結腸鏡檢查的受試者中利用血液檢查測量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在手術和開展生物分析前的結腸鏡檢查當天對血液進行採集。


在762例接受評估的受試者中,通過結腸鏡檢查和病理檢查證實的結直腸癌陽性患者(n=21)的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結直腸癌陰性患者(n=741)(結直腸癌平均值344.2pg/mL[標準偏差881.7],結直腸癌陰性平均值731.5pg/mL[標準偏差1019.3],P=0.001;結直腸癌中位值87.0pg/mL[四分位差49.0-151.0],結直腸癌陰性中位值294.8pg/mL[四分位差98.7-895.5],P≤0.001)也存在這種差異。


結直腸癌患病率為2.8%,≥10mm腺瘤性息肉患病率為13.4%。受試者工作特徵分析顯示,結直腸癌檢出的最佳臨界值是181.3pg/mL,曲線下面積為71%。


臨界值為200pg/mL時,體外診斷設備檢出結直腸癌的靈敏度為85.7%,特異性為59.6%,陽性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5.7%和99.3%。


臨界值為500pg/mL時,體外診斷設備檢出≥10mm腺瘤性息肉(n=102)的統計分析顯示,靈敏度為56.9%,特異性為35%,陽性和陰性預測值分別為11.9%和84.0%。


Jobin教授總結說,衡量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的簡單新型血液檢查可能在臨床實踐上用於評估結直腸癌風險有所幫助。血液檢查證明檢出結直腸癌高的靈敏度和陰性預測值,可以作為結直腸癌檢出的一種有價值新工具。


醫脈通編譯自:A New Blood Test Measures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to Detect Colorectal Cancer,PracticeUpdate,May 22,2016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BBRC:科學家鑑別出結直腸癌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2019年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特殊蛋白或能參與細胞增殖及新血管的發育,該蛋白或能作為一種新型的標誌物來幫助進行結直腸癌的早期檢測。
  • 循環細菌DNA有望成為結直腸癌早期診斷標誌物
    探索可用於結直腸癌早期診斷的新型生物標誌物是目前的研究熱點。近年來,研究者們發現在循環遊離 DNA(cfDNA)中可檢出細菌等微生物 DNA。然而,結直腸癌患者的循環細菌 DNA 是否存在特異性改變,及其能否作為結直腸癌早期診斷的新型生物標誌物仍有待探索。
  • 定量便潛血試驗可顯著減少結腸鏡檢查
    韓國學者報告,對於結直腸癌(CRC)的檢出,定量免疫組化便潛血試驗(qFIT)的敏感性很高,如果採用該技術進行篩查,可顯著減少結腸鏡檢查。該研究發表於9月份的《美國胃腸病學雜誌》(Am J Gastroenterol 2010,105:2017)。
  • 千億級市場,腸癌早篩產業迅速升溫,血液、糞便、AI影像等創新檢測...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為9.88%,位於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死亡率居於第五位,已經成為了影響中國人民身體健康,導致死亡的主要因素。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源自結腸或直腸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病原因與生活方式、遺傳、腸腺瘤等有著密切的關係,且發病年齡趨老齡化。
  • 血液培養檢出放射根瘤菌一例
    體格檢查:體溫39.1℃,脈搏90次/min,呼吸頻率21次/min,體重45kg,血壓輔助檢查:WBC 9.69×109/L,N 85.4%,L 9.2%,C反應蛋白(CRP)121.8mg腦脊液常規、生化檢查均正常。同時抽取2份血培養,結果報告均為放射根瘤菌。
  • 美國近日研製出一種新型人造血液
    易立  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科學家最近成功研製出新型「人造血液」,將在5年內用於救治戰場上的傷兵。這種「人造血液」和真正的人體血液有何區別?能廣泛用於醫學領域嗎?請關注——  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近日研製出一種新型「人造血液」,它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製造而成的。
  • Cancer Med:新方法可高效檢測出癌症復發
    圖片來源:www.timesofisrael.com2016年10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福林德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檢測腸癌病人腫瘤復發的新型檢測技術研究者表示,這種靶向作用腫瘤衍生DNA的新型血液檢測手段能夠成功檢測結直腸癌患者在疾病緩解期的癌症復發情況,而且這種雙基因檢測手段就好像一種高效的指示燈一樣,非常簡單、侵入性較低且可靠性較高。
  • 淺談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2、為什麼要考慮結直腸癌靶向治療?由於在臨床上80%的結直腸癌患者確診後已屬於晚期,其治療選擇也是全身化療,而靶向治療為患者增加了一種治療方式的同時,也有望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3、哪些結直腸癌患者適合靶向治療?
  • 「2020年美國結直腸癌統計報告」
    今天,小編再帶大家詳細解讀美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變化趨勢。年齡差異 從1995-2016年,65歲以上年齡組的發病率(下圖的下部)一直是持續下降的;從2011-2016年,年均降幅達到了3.3%。如果將這一組的發病率在按腫瘤發生的部位分,又以遠端結腸癌的發病率下降最快,可達到每年4%的速率。
  • 美國專家小組發布關於FIT用於結直腸癌篩查的推薦
    醫脈通編譯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近期,美國結直腸癌多學會工作組發布了糞便免疫化學測試用於結直腸癌篩查的新的指南建議「美國結直腸癌多學會工作組(MSTF)對糞便免疫化學測試(FIT)使用的推薦突出了其在結直腸癌篩查中的重要作用,」 印第安那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Douglas K. Rex博士說。「FIT的成本較低,對結直腸癌的檢測具有高靈敏度(70%-80%),對晚期腺瘤約有30%的靈敏度。」
  • 首次發現血液可傳播克雅氏病
    Detection of Infectivity in Blood of Persons with Variant and 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文獻來源:EID journal 2014 January Volume 20, Number 1克雅氏病(CJD)是一種罕見卻致死的疾病
  • 基於生物晶片的新型血液檢測技術或可對阿爾茲海默氏症進行高效檢測
    圖片摘自:pancreaticcanceraction.org2016年8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第68屆美國臨床化學年會暨臨床實驗室醫療設備博覽會(AACC Annual Meeting and Clinical Lab Expo)上,來自朗道實驗診斷有限公司(Randox Laboratories)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開發了一種新型的血液檢測技術,可以幫助鑑別高風險的阿爾茲海默氏症患者,這種基於生物晶片的血液測試技術可以對單一的血液樣本進行多種檢測
  • 中老年人無症狀也要警惕結直腸癌
    根據今年浙江省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9年浙江省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為2.3萬,佔所有癌症發病數的10.61%,位居癌症發病順位第3位;結直腸癌死亡病例數為0.9萬,佔所有癌症死亡數的9.54%,位居癌症死亡順位第4位。  發病率上升、發病群體年輕化,是浙江省結直腸癌的現狀。
  • 臺灣從蝙蝠中檢出新型狂犬病毒:對中國大陸地區的啟示
    臺灣近兩年從蝙蝠中共檢出4例新型狂犬病毒:
  • 一種新型超導體:g波超導體,不是s波、d波、或p波超導體
    到目前為止,超導材料的歷史一直主要是圍繞兩種類型的故事:s波和d波。s波超導體具有在各個方向上各向同性的超導間隙,而d波超導體具有各向異性的超導間隙,並且在布裡淵區對角線上的四個線節點處的間隙均為零。超導體中的電子一起以所謂的庫珀對移動。
  • 新型血液測試快速診斷細菌病毒 可少吃消炎藥
    近日,BBC發文稱,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認為,一個新的血液診斷測試可以幫助醫生在2h內找出病人是因病毒還是細菌感染對血液中的微粒進行檢測有時也能提供線索,但是有的微粒既可能源於細菌感染,也可能源於病毒感染、癌症或是身體遭受的創傷。這導致有的時候出現了抗生素(抗生素只對細菌有效)濫用的情況。與此相反的則是,由於檢驗需要較長的時間,有的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卻無法及時使用抗生素。來自以色列多個醫療中心的科學家與MeMed公司合作,研發出了這種新的檢驗方法。
  • 近九成的結腸鏡檢查後結直腸癌可以避免!做好這4點是關鍵
    1 這5種結腸鏡檢查質量控制指標可降低PCCRC風險  結腸鏡檢查後結直腸癌(PCCRC)定義為結腸鏡檢陰性結果後6-36個月診斷出結直腸癌的情況,是指在結腸鏡檢查時未發現癌細胞,而後診斷為結直腸癌(CRC),可能是由於漏診癌症,漏診或未切除的良性病變引起的。
  • Nat Commun:新型WNT抑制劑有望清除癌症幹細胞用於結直腸癌治療
    2016年8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包括日本國家癌症中心在內的多家科研機構聯合發表文章,宣布開發出一種叫做NCB-0846的小分子Wnt抑制劑。Wnt信號途徑是癌症幹細胞發育的一條關鍵途徑,這種抑制劑的出現或為藥物難治性結直腸癌病人提供新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