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便潛血試驗可顯著減少結腸鏡檢查

2020-11-25 生物谷

韓國學者報告,對於結直腸癌(CRC)的檢出,定量免疫組化便潛血試驗(qFIT)的敏感性很高,如果採用該技術進行篩查,可顯著減少結腸鏡檢查。該研究發表於9月份的《美國胃腸病學雜誌》(Am J Gastroenterol 2010,105:2017)。

該研究納入4個醫學中心的770例CRC風險居於平均水平的患者,患者接受qFIT、標準便潛血試驗(FOBT)及結腸鏡檢查。

結果顯示,結腸鏡檢出78例患者有晚期CRC。無論血紅蛋白閾值水平如何,qFIT檢出CRC或晚期CRC敏感性均高於FOBT。FOBT檢出晚期腺瘤、CRC和晚期CRC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 13.6%和92.4%、30.8%和92.4%及16.7%和 92.9%。將血紅蛋白為100 ng/ml作為臨界點,並分析3個樣本的結果,qFIT檢出晚期腺瘤、CRC或晚期CRC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33.9%和90.6%、84.6%和89.8%及43.7%和 91.9%。(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結直腸癌篩查(Hb+Tf)開啟聯檢+定量檢測新時代
    結直腸癌常用的篩查手段根據《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診治指南》的推薦,CRC的早期篩查手段主要包括:1.糞便潛血試驗(FOBT)FOBT是目前國際通用的、也是我國臨床上被廣泛使用的CRC無創篩查手段。
  • .| 李延青教授:早期診斷能顯著降低死亡率,論大腸癌的重點篩查...
    教授認為,對於這些依從性較好、關注自己健康的患者進行機會性篩查有望成為現階段適合中國國情的CRC篩查新模式。60%的CRC好發於左半結腸,因此乙狀結腸鏡檢查(06)存在優勢;同理,CT結腸造影也在國外使用較多。
  • 結直腸癌的檢測方法——糞便潛血試驗及糞便DNA檢測
    基於愈創木脂的糞便潛血試驗(gFOBT) 基於愈創木脂的糞便潛血試驗(gFOBT)通過化學反應以與FIT不同的方式檢測糞便中的隱匿(隱藏)血液。但是就像FIT一樣,這個試驗無法判斷血液是來自結腸還是來自消化道的其他部位(如胃)。
  • 別慌,這個檢查,能從大便中,查出癌症蹤跡!
    審閱者: 潘志忠(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糞便潛血試驗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FOBT) ,也稱大便隱血試驗,可用於檢測排便或大便中是否存在血液。
  • 鐵路體檢檢出腸癌,檢測便潛血對職業病人群有多重要
    圖為大叔詢問的全自動定量便潛血檢測我跟他解釋了這是我們中心去年底剛引進的全自動定量便潛血檢測大腸癌早期篩查項目,用於檢測大便中肉眼看不見的微量出血從而檢查我們的腸道是否存在健康隱患或罹患腸癌等。原來他姓韓,和他一起來的還有他的5個同事,我將每個人的體檢報告遞給他們,還沒等我開口,韓先生驚訝地發現自己的便潛血檢測結果呈陽性,數值為1132ng/ml。
  • 結腸鏡檢查正常,結直腸癌的長期風險如何?
    現行指南建議在結腸鏡檢查結果正常(陰性結腸鏡檢查結果)後,間隔10年重新進行篩查,但支持該建議的證據有限,證據質量為「適度」。為了評估正常結腸鏡檢查後結直腸癌及其相關死亡的長期風險,該研究在大型社區環境中,對結腸鏡檢查結果陰性的個體與未篩查的個體進行了比較。
  • 便常規
    便常規化驗包括檢驗糞便中有無紅血球和白血球、細菌敏感試驗、潛血試驗(OB) 以及查蟲卵等。便常規檢查對於判斷人體健康狀況是必要的檢查項目。三、糞便潛血檢查,也叫隱血試驗、逆血試驗糞便潛血試驗是用來檢查糞便中隱藏的紅細胞或血紅蛋白的一項實驗。這對檢查消化道出血是一項非常有用的診斷指標。參考值陰性。
  • NEJM:結直腸癌篩查,結腸鏡 PK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NEJM:結直腸癌篩查,結腸鏡 PK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 直腸癌自檢方法,當大便出現這4個情況,趕緊看醫生檢查
    2、結腸鏡檢查 肛門觸診時如果沒有碰到腫瘤,但指腹有血跡,需要進行結腸鏡檢查,明確腫瘤是否發生病變。 3、B超檢查 當直腸有腫瘤時,應在直腸腔內進行B超檢查,了解直腸腫瘤的範圍。
  • 別等到「有感覺」再做腸道篩查|結直腸癌|大腸癌|腸道|檢查|檢測|...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CDC)數據,將腸癌篩查率提升至60%~80%,即可減少22% 大腸癌發病(27.7萬人),並減少33%的大腸癌死亡(20.3萬人)。大便潛血檢測(FOBT)是用單克隆免疫試劑檢測出大便中有無微量出血,進而間接判斷腸內有無出血性病變。據統計,50%~60%大腸癌患者、30%大腸息肉患者的FOBT試驗均呈陽性。如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做腸鏡檢查。FOBT也是目前惟一得到循證醫學證實能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的篩檢手段,可使大腸癌死亡率降低18%。優點:方法簡便易行,可作為普查篩選手段。
  •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陽性後內鏡檢查不容忽視
    根據發表在JAMA上的最新研究,糞便免疫化學試驗陽性後,與那些在一個月內即接受隨訪結腸鏡檢查的患者相比,等待10個多月後才接受結腸鏡檢查的患者結直腸癌(CRC)的風險更高,並且在診斷時有一個更高的疾病發展階段。
  • 便潛血陽性,還要警惕心梗或中風!韓國627萬人研究
    在臨床上,大便潛血試驗常被用來輔助篩查結直腸癌,其中糞便免疫化學檢測敏感度較高,但有相當一部分糞便免疫化學檢測陽性的患者實際上沒有結直腸腫瘤。 12月29日,韓國一項全國性人群研究提示,便潛血陽性的人,可能是缺血性中風、心梗和死亡的高風險人群。
  • 患上闌尾炎竟是結腸癌作祟 需做大便隱血試驗
    當腸腔內壓力持續升高時,這種壓力差最為顯著,可致闌尾引流不暢,從而發生急性闌尾炎。由於結腸癌引起免疫功能減退,也可使抗感染能力降低。闌尾壁含豐富的淋巴組織,本身又是一個退化器官,容易成為病菌突破口,招致細菌入侵,引起感染。這也是結腸癌易發生闌尾炎的原因。
  • 消化科醫生開出這樣一份結腸CT檢查,影像科直呼不敢做
    在臨床中我們經常遇到便血、腸道息肉篩查、結腸癌等下消化道病變的患者,便潛血實驗、內鏡檢查以及下消化道造影(鋇劑灌腸)等都是常規的檢查方式。其中,便潛血實驗是最常用的檢查方式,但假陽性率高、無法判斷病變位置;內鏡檢查最為直觀,但不能觀察腸道的整體及腸道外結構;結腸氣鋇雙對比劑檢查是二維圖像,無法顯示與周圍組織關係。
  • 結直腸癌糞便免疫化學檢驗或可取代FOBT
    日前發表於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項薈萃分析的結果顯示,糞便免疫化學檢查在美國、歐洲和亞洲,這項檢查早已開始取代糞便潛血檢查(FOBT)用於國家篩查項目。FIT檢出CRC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達到79%和94%。
  • 尿常規檢查潛血3+是什麼意思?
    尿常規檢查潛血3+是什麼意思?尿潛血對於腎病患者來說並不陌生,平時我們也會經常聽到尿潛血。腎臟出現了問題就會有尿潛血的出現,尿潛血是腎病的一個常見症狀是尿常規檢查結果中的一項。那麼,尿常規檢查潛血3+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