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父親和女兒之間,我學會了同理心

2020-12-05 愛情三角

羅振宇在跨年演講時說過一句話:當我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仿佛披上了鎧甲,同時,也有了軟肋!今天九月十八日,我又一次感同深受。

01起因

我生氣了,站在女兒面前大聲的質問她,當時一定面目猙獰。

事情發生的無聲無息,我悄悄推開女兒房間的門,迎面空調風吹下來,涼嗖嗖的,見到女兒仰面躺在床上,右手舉著手機,正看的入神,我探頭進來,竟然沒有發覺。

床前書桌上筆記本電腦正開著,能聽到學而思數學輔導老師講課的聲音,我叫了一聲:「靜靜」。

女兒驚覺從床上彈起,直直的坐在床邊,抬頭望著我,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

「這就是你在學習聽課嗎?你太讓爸爸失望了,生怕耽誤你上課,我提前做好了飯菜,你就這樣學習的嗎,是老師講的不好,還是怎麼回事,開著空調,躺在床上看著手機,真舒服哦!」

一番冷嘲熱諷,女兒繼續保持抬頭和我對視的姿勢,一聲不吭!

我簡直無語,火氣更甚,「把手機給我,給我!」

女兒轉身拿起手機,手指在屏幕上劃了幾下,關掉在看的頁面,遞給了我。

我接過手機,定晴看了她三秒,轉身關門退出了房間。

02反思(一)

我站在客廳呆了一會,搞不清是生女兒的氣還是生自己的氣,腦海裡仍然浮現著她躺在床上手裡舉著手機的畫面,揮之不去。

下雨了,妻子還沒回家,我腦子一團亂麻,想著要不要打電話告訴妻子,告訴她剛才發生的事情,轉念又想,這是要向妻子告女兒的狀嗎?

事情已經發生,除了給她心裡添堵,不會改變什麼,算了吧,沒必要和妻子說。

就在十分鐘前,和妻子通電話,我說「已用過晚餐,女兒正在聽課,我馬上要直播」,一種做了很多事,炫耀請功的心態,沒想到,轉瞬間心情就墜落谷底。

去陽臺上拎了把傘,我要去樓下走一圈,調整自己的情緒,我得想想這是怎麼了,剛才發生的事情為何讓我乏力,肚子裡滿滿的溝通技能在一剎那間,竟然沒有用上。

是我需要改變還是女兒需要覺醒?要是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我是否仍然舊疾復發,再讓憤怒的情緒恣意揮灑,我要怎麼做?才能預防這樣事情的發生?

03反思(二)

女兒從小喜歡讀書,語文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女兒自信,公共場合眾人面前,表達自己不怯場。

女兒善良有愛心,喜歡飼養小動物,小學伊始從未間斷。

女兒四月底開始英語打卡累計115天,其中連續打卡天數35天,仍在繼續。

這些都是女兒主動自覺完成的,每每在課堂上、朋友面前講述女兒的故事,我的眼裡總是放著光,她一直都是我的驕傲。

從呱呱落地被我引為驕傲的人兒,惹我傷心竟也毫不留情,我知道不是女兒惹我傷心、惹我生氣,這實在是我自己的問題。

我想要女兒成長為我心裡的那個模樣,妻子心裡一定也有一個女兒未來應該長成的模樣,而女兒最終會成為那個模樣,我們都不清楚。

看到她有時候的行為,與我們的設想不一致時,我們的心裡會有情緒,不能接受。

04追問

要是父母對孩子不再抱有期待,任其自然生長,結果會是怎樣?我不知道,但願我始終相信她會成為更好和自己,而不是成為父母的樣子。

我向朋友說起,有位媽媽說:遇到這樣的事情我會火冒三丈,拿尺子來抽!

第二位朋友說:我會和你一樣很生氣的把手機要過來。

一位未婚的朋友說:不要質問,也不要說失望之類的話,爸爸寄託了希望,可女兒讀書不是為了爸媽而讀呀。

又一位朋友接著說:錯了就是錯了,這個行為本身就不對,給她一個負面的反饋也是應該的。只是在這個時候,要能控制自己,罵的時候止於這個事情,不要扯太遠。

另一位朋友說:特別理解你的心情,我女兒也有類似情況,在當時的情況下保持冷靜挺難。事後會自我反省。

05行動

我繼續反思,《非暴力溝通》裡有個溝通方法,包括四個關鍵詞: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具體來說,當對方的一些語言或者行動,被自己看到,引發自己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不要讓負面的情緒蔓延,因為負面情緒蔓延起來,會帶來兩敗俱傷的結果,進而讓彼此之間的關係受到傷害,關係出現裂痕,難以修復。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此時,我們首先要描述自己觀察到的行為,然後,表達自己當下的感受,接著覺察自己未被滿足的需要,最後向對方提出自己的請求。

仿佛引信已經點燃,滋滋冒著火星,你要硬生生的把它掐滅。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站在女兒面前,會這樣對她說:靜靜,爸爸看到你躺在床上看手機,沒有聽數學課,心裡有些擔心,擔心損害你的視力,你說過你是在學習的,我不想看到我的女兒對我撒謊,要是你覺得累了,你可以告訴我,好嗎?

最後,我還想對你女兒說:除了父母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對你好,父母有生之年,會是你隨時可以停靠的港灣,不論怎樣,爸爸媽媽都愛你!

今日話題:當你和朋友或者親人,有情緒表達的時候,你會如何同理心?

作者:愛情三角,一位相信愛情邏輯的老男孩;一位在深圳20年的北方人。

如果您有任何情感方面的故事,歡迎留言或者私信於我。

註:個別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難受孩子也無動於衷」,學會3個步驟,科學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全文字數:約2190字閱讀時長:約7分鐘每個人生來都有一顆溫暖的心,有些人之所以冷漠並不是因為他們生來如此,而是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影響。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尊重和理解別人的關鍵就是這個人是否具有同理心,尊重他人的人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
  • 是「同理心」高的表現
    但是"同理心"和"同情心"又不一樣,"同情心"是指對他人的處境的一種情感認同以及表露,對他人的不幸、苦難所產生的情感反應。"同理心"有以下幾個原則 "同理心"的幾個主要原則 想要他人理解我,我則需要先理解他人。只有將心比心,才會被人理解。 只能夠去修正自己,不能夠去修正別人。
  • 情商的關鍵是同理心,那同理心的本質是什麼?
    不過當然這樣去歸納有點模糊,我們更喜歡用一個詞去形容,那就是——同理心。同理心在情商修煉中放在了第一位,同時在博弈論,親密關係相處秘訣等等方面,都佔據了很大的比重。我們對同理心的理解,主要是在一種將心比心,感情代入,站在對方的立場,用對方相似的認知思考問題的能力。
  • 掠食同理心數值賞罰行為一覽
    導 讀 掠食同理心數值賞罰行為一覽,玩家在進行選擇過後同樣可以在遊戲中的同理心系統中看到自己的同理心數值。
  • 感悟人生——人生虛空,投靠基督,擁抱永恆
    親愛的朋友,不知不覺之間已是一年將盡時,有朋友說,不,你這想法有點悲觀,應該是又是一年來到時,也不無道理,對嗎?你看人本身是何等的豐富,視角萬千,看到的東西也不盡相同。也有人會說哦,不是因為看到的不同才產生了不同的視角,不管怎麼樣的說法,一種叫座人生感悟的東西出現了。
  • 同理心和成長性思維重構微軟
    納德拉帶領微軟公司擁抱同理心、培養無所不學的求知慾和建立成長型思維,不斷試錯迭代、尋求成功轉型方略,實現微軟自我轉型與文化重塑,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個組織。不斷變革戰略和核心產品,由一家傳統軟體公司進化成平臺型企業,以雲+AI搭建生態實現轉型重生,成為全球商業史上經典戰例。微軟公布2020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微軟第三財季營收350億美元,同比增長15%;淨利潤107億美元,同比增長22%。
  • 生命的感悟
    生活的瑣碎和忙碌,幾乎沒有時間同媽媽並肩逛商場了。去年秋的一天,抽時間同媽媽約好到商場買生活用品。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我下意識地用手挎住媽媽的手臂,媽媽也不由自主的緊緊握住我的手。剎時,我的心一震,這是怎樣的一雙手啊,瘦骨嶙峋,粗糙冰涼。
  • 菁英校長的同理心教育
    我一直忘不了她的故事。我認為,在篩選學生時,學校要考慮的不只是成績和考試分數,申請者的人生歷程也很重要。如同前文提到的女學生,她既然已錄取史丹佛大學,學費和家境都不該阻礙她的求學之路。因此,我和教務長都樂於提供學生助學金。我們在史丹佛服務的16年中,已設法增加大學部學生的助學金,金額達8億美元,幾乎是2000年的5倍。我們會這麼做,關鍵在於同理心。
  • 鏡像神經元 | 我們與生俱來的「同理心」
    其實人們天生就具備「同理心」。首席神經學家馬可·亞科博尼(Marco Iacoboni)發現,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種腦細胞可以「反射」我們從他人那裡感知到的東西。這一發現可謂是關於同理心的生物學基礎,也是理解「社會大腦」的關鍵。
  • 人與動物的同理心,動物是否和人類一樣,相互理解思考?
    今天我們常用一個詞,同理心,指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將心比心。其實,早在達爾文的第二部重要的著作《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就提出了人與動物同理心的概念,指的是人不僅與動物有相似的解剖特點,而且有相同的心理特徵,以此來證明人是起源於動物。人與動物心理的同質與異質當然,人與動物的同理心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人的同理心包括幾個內容。
  • 零基礎寫作:寫作用心,換位思考!人生感悟
    每一個昨天,細挑自己的時間,分析自己的努力,感悟時間的靈力,閱讀自己的心,承擔一切的感悟,寫出一切的勉為其難,寫出生活和靈魂的締造,說出自己的心,說出自己的情,寫出最美的慷慨。真的,假的,好的,壞的,寫出了風景,寫出了真諦,人生的夢,緣起緣落,多少真,只是一份感動,多少話,只是情落三生,夢是一個人的寫作方式,堅持才是一個人的締造輝煌。打造一個人的時間,改變一個人的路,承擔時間的徘徊,讀懂的心,唯一的路,唯一的前程,寫作,是一種生死的看透,寫作,是一種利益的感悟,寫作,是一種感情的投入。
  • 悅讀|運用同理心三步驟,讓你說話更容易被對方接受!
    真正的感同身受不是用自己的觀點去看待別人的處境,而是從別人的角度去體會別人的感受,然後給予真誠和關心!很多時候,由於認知和體驗的局限性,我們總是習慣性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到問題,然後開始「我覺得......,我認為......」。比如,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衣衫襤褸的人時,我們會覺得對方好可憐;遇到一位胡攪蠻纏的人,我們會覺得對方不講情理。
  • 釣魚,給了我怎樣的人生感悟?
    我自幼喜愛釣魚,尤其喜歡夜釣。夜釣的魅力在於,在黑暗中蟄伏,在寂靜裡等待。待到魚鈴響起,或是浮漂下沉,便猛如打了雞血般暴起提竿刺魚。或是我拉魚上岸,或是魚拖我下水,或是斷杆斷線,或是斷鉤脫鉤,勝負不是絕對,結局難以預料。
  • 陳根:複製人類同理心,機器人怎麼理解機器人?
    文/陳根同理心是人類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是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也是指人們將心比心,心理換位的能力。顯然,這種能力除了幫助我們認識他人和理解他人外,也給我們提供了預測他人行為的可能,這意味著,人們能夠更好地合作。
  • 抓住時機培養孩子同理心
    「同理心」是多麼基本的處事心態?可是現在的人往往會缺乏同理心。這是為什麼?學校、書本並不會教孩子同理心。所以這需要我們家長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讓孩子為他人著想。#同理心#同情我的故事我和我媽媽住的地方只有兩站公交,一個人帶孩子無聊,我就會往我媽那跑。記得有一天,我的電瓶車忘記充電了。我考慮到距離比較近,打的不划算,就選擇去坐公交車。
  • 什麼才是真正的同理心?看完你就明白了
    她被上司的話一激,決定採取行動,而她的做法將成為20世紀最激進的同理心實驗之一。她將親身體會成為85歲老太婆是什麼樣子。「我不想只是裝成85歲的人的樣子,」穆爾對我說,「我想要真正投入其中,發揮同理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於是,在專業化妝師 的協助下,她徹底變了一個人。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朱棣文:偏愛騎車出行 去擁有一顆「全球同理心」
    然而,在今天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特設科學態度大師講堂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朱棣文在與年輕科學家分享了科研和生活中的一些人生經驗時特別強調,賺夠足夠的錢,確實不用再為錢發愁,但是,賺足夠的錢,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找一份高薪工作。「生活足夠簡單就能擁抱自由,剩下的就是享受你的研究,去探索、關注科學如何能夠真正為世界帶來更美好的東西。」
  • 一句「我的女兒不是植物人,是睡美人」,扎痛了多少心!
    「你好,我是獨釣風塵,感謝你閱讀這篇文章;在平凡的生活裡,希望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一句「我的女兒不是植物人,是睡美人」的話語,卻扎痛了多少網友的心。人民網報導了一個視頻:四川成都的14歲女孩,因病常常陷入昏睡狀態,有時一睡就是三個月甚至半年。爸爸駱先生,12年來獨自一人邊擺攤邊照顧女兒。當有人說孩子是「植物人」時,駱先生有時含著淚糾正說「她是童話裡的睡美人,總有一天會醒的」!駱爸爸一句扎心的話,讓許多網友都淚奔了!
  • 我的20條人生感悟: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贏了自己才能成功!
    心存大愛,崇高就會追隨你;心存他人,真情就會回報你;心存感恩,貴人就會青睞你。3.人生感悟的句子:決不能習慣失敗,因為你要知道,身體的疲憊,不是真正的疲憊;精神上的疲憊,才是真的勞累。過去的習慣,決定今天的你,所以,過去的懶惰,決定你今天的一敗塗地。
  • 諾獎得主朱棣文:年輕人應有「全球同理心」,不局限於朋友、家人或社區
    他在線分享了自己對快樂的認知,他說年輕人應當明白什麼是人生裡最重要的東西。快樂是重要的,但還要學會與他者分享快樂,同時要具備全球同理心。而真正的快樂不是富有或者變出名,要學會從生活、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汲取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