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風暴倒逼鋼企加碼自發電 5000億低溫餘能有望變廢為寶

2021-01-15 中國證券網


  思安新能源在酒鋼宏興的煤氣發電項目

  ⊙記者 劉向紅 ○編輯 全澤源

  巨大的百米高的煙囪矗立在藍天白雲之下,周邊機器轟鳴,煙囪頂端卻不見一絲煙霧。

  這是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酒鋼宏興的一個發電項目,燃料來自鋼鐵廠冶煉過程中產生的煤氣。「以前煤氣都是直接對空排放,現在全被收集起來再利用,不僅保護了環境,還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一旁的技術人員對上證報記者說。

  在去產能及環保核查雙重壓力下,鋼鐵企業紛紛節能減排降耗,餘熱餘壓發電正成為影響噸鋼能源成本的重要因素。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告訴上證報記者,國內鋼鐵企業自發電比例目前參差不齊,先進的已達80%至90%以上,差的50%還不到,提升空間還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雖然鋼材價格在上漲,但銷售利潤率依然很低,企業經營壓力未減。通過研發應用先進的節能減排工藝技術,進一步挖掘餘熱餘壓發電潛力,尤其是開發低溫餘熱餘壓,將是鋼企未來提高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度電便宜0.17元

  用「變廢為寶」來形容思安新能源再合適不過。

  2013年前,酒鋼宏興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高溫煙氣、煤氣等直排空中,火光沖天,臭味刺鼻。「思安新能源進來後,這一現象得到了徹底改觀。」嘉峪關思安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志聯說,他們先後投資4.18億元,在酒鋼宏興建設了三個餘熱餘壓發電項目。

  其中,2×30MW煤氣發電項目投資2.01億元,利用宏興鋼鐵高爐富裕放散煤氣發電。項目投入運營後,效果非常明顯,以前冶煉過程中產生的煤氣對空排放不復存在,每年還能自發電4億多度。

  「別小看這4億多度電,每年可為酒鋼宏興節約幾千萬元。」胡志聯說,根據合作協議,他們所發的電只能供給酒鋼宏興,而且比供電部門賣給企業的每度電要便宜0.17元。

  另外兩個發電項目同樣讓酒鋼宏興受益。燒結餘熱發電項目是利用酒鋼宏興4條燒結生產線餘熱進行發電,無燃料燒熱,不產生二次汙染。高爐爐頂煤氣餘壓發電項目,通過回收高爐煤氣的壓力能和潛熱能進行發電,減少了噪聲對環境的汙染。

  酒鋼宏興相關負責人說,酒鋼沒投一分錢,就不僅解決了環保和能耗問題,還大大降低了用電成本。上述三個餘熱餘壓發電項目,年發電量6.5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萬噸,節約標煤20萬噸。目前,在酒鋼宏興類似的正在運轉的發電項目還有10多個,企業很好地分享了其中的紅利。

  目前鋼鐵企業的自發電主要有三類:一是回收的可燃氣體,主要是焦爐、轉爐和高爐煤氣;二是餘熱,各工序用於設備、產品冷卻的餘熱及加熱爐產生的高熱煙氣、廢氣等,如燒結餘熱、焦炭餘熱、加熱爐煙氣餘熱等;三是餘壓,如高爐爐頂餘壓等。

  據測算,每提高1個百分點的循環自發電比例,可節省外購電量約21億度,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非常明顯。餘熱餘壓自發電比例已成為影響鋼鐵企業噸鋼能源成本的重要因素。比如,湘鋼,自發電與外購電比例從以前的2:8變為8:2,僅此一項每年降低成本15億元左右,減少500多萬噸碳排放。

  自發電比例差距大

  知易行難,尤其是向內挖潛進行自發電時。

  在一家大型鋼鐵企業的廠區裡,某能源公司負責人李欣(化名)一臉焦灼。面前的電腦顯示屏上,一串串數字在不停地跳動,其中一個醒目的紅色數字始終徘徊在「3」。

  「3代表著鋼廠現在輸送過來的煤氣是每小時3萬立方米,而正常值是每小時15萬立方米。」李欣說,最近煤氣常常供應不足,直接導致發電量大幅減少,極大地降低了發電系統的效能。

  而鋼鐵廠負責人也很焦慮,他們向能源公司提供冶煉過程中產生的煤氣,同時接受能源公司用煤氣發的電。能源公司發電量減少,他們就要高價從供電公司買電補充。噸鋼外購電量差距約200度,影響噸鋼能源成本約120元。

  李欣認為,煤氣供應不足,雖然與鋼鐵廠幾個高爐關停等去產能有關,但主要是鋼鐵廠生產工序上存在問題,跑冒滴漏現象嚴重,有的工序上煤氣在白白地空燒。

  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鋼鐵廠有關負責人坦承一些生產工序上存在著高能耗,公司正在積極整改,但老企業積重難返,一些地方改起來並不容易,需要時間。

  而在另外一家大型鋼鐵廠,李欣的公司建設的煤氣發電項目一直滿負荷運轉。「鋼鐵廠情況差不多,同樣是去產能,這家鋼鐵廠供給發電系統的煤氣始終很充足,而且量還在不斷增加,最近還準備再上一臺發電機組。」李欣說。

  其實,類似的現象在國內不少鋼鐵企業中存在,以致餘熱餘壓自發電比例差距較大。李新創告訴記者,先進的鋼鐵企業已達80%至90%以上,比如,漣鋼、湘鋼等,而差的50%還不到。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企業重視程度不同,有的鋼企苦練內功,將挖潛做到極致,有的鋼企則動作慢,效率低。

  記者注意到,享受到餘熱餘壓發電好處的鋼企在不斷向內挖潛。比如,湖南省的漣鋼,最大限度地「吃幹榨盡」二次能源,自發電比例一年上一個臺階,目前已高達90%以上,居同行業領先水平。

  多家鋼企加碼自發電

  有壓力就有動力。

  在鋼鐵去產能和環保升級的雙壓之下,鋼鐵企業紛紛節能減排降耗,其中,多個企業巨資加碼餘熱餘壓發電項目。

  定增日前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的新鋼股份,擬募集17.6億元,其中12.6億元用於煤氣綜合利用高效發電項目。新鋼股份目前每年外購電量23.75億度,自發電比例僅佔總用電量的38%。公司表示,募投項目建成後,將利用公司現有的富餘高爐煤氣發電,公司年均減少外購用電成本約3.76億元。

  南鋼股份也在實施高效利用煤氣發電項目。根據定增方案,公司擬募集17.9億元,其中13.3億元用於高效利用煤氣發電項目。公司沒有透露企業目前自發電比例,只是表示,近年來通過各種技術革新,工序單耗煤氣逐年降低,高爐煤氣尚富餘約17萬Nm3/h,富餘轉爐煤氣超過4萬Nm3/h。募投項目建成後,企業每年將減少外購電費5.43億元。

  酒鋼宏興今年9月請專業機構對能源系統進行了診斷,制定了優化和節能規划具體方案。根據方案,公司計劃用3年到5年時間,投資21億元,進行節能項目改造。其中,利用餘熱餘壓自發電項目佔比較大。

  酒鋼宏興相關負責人說,從燒結到煉鋼這一段工序來看,目前的自發電比例約58%,後面可開拓的空間很大。比如,煤氣發電項目,公司將投入3.1億元對68個小項目進行技術改造。一旦實施完成,可供發電的煤氣將大大增加,預計產生效益2.2億元。

  擁有尖端技術的思安新能源正在助力酒鋼宏興。胡志聯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對燒結餘熱發電系統進行技術改造,改造完成後,發電量將在現有基礎上翻倍。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雖然鋼材價格不斷上漲,但是銷售利潤率仍然很低,企業經營壓力依舊很大,通過研發應用先進的節能減排工藝技術,進一步挖潛增效,仍是企業提高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低溫餘熱發電待突破

  前行之路不平坦。

  「高溫段餘熱餘壓發電,現在技術很成熟,幾乎所有的鋼鐵廠都在涉足,取得的成效也不錯,但可挖的潛力有限,再往前走,就必須開發低溫段的餘熱餘壓。」酒鋼宏興相關負責人說。

  酒鋼宏興擁有從採礦、選礦、燒結、焦化到煉鐵、煉鋼、熱軋、冷軋等完整配套的碳鋼和不鏽鋼生產工藝流程,400攝氏度以下的高爐餘熱、煙道廢氣等佔比60%以上,這一塊到目前還沒有很好地被利用起來,基本處於浪費狀態。

  「主要原因還是技術和成本。」該負責人告訴上證報記者,鋼鐵行業低溫段的餘熱餘壓比較分散,全部集中起來目前比較困難,甚至得不償失。儘管如此,酒鋼宏興仍在積極探索嘗試,比如,衝渣熱水(80至90攝氏度),以前都是廢棄的,現在正和西安交大合作,準備利用起來發電,目前項目正施工,有望年底投入使用。

  鋼鐵行業的一些專家向記者表示,近幾年,國內鋼鐵企業在低溫餘熱餘壓發電方面有了較大進步,但還處於積累經驗過程中,要大面積推廣實施還需技術上再上一個臺階。

  數據顯示,國內鋼鐵企業低溫餘熱餘壓的市場在5000億元左右。而國家也是大力扶持,2016年鋼鐵企業餘壓餘熱發電可享受增值稅100%即徵即退政策,取得的收入按90%繳納所得稅。

  顯然,未來誰搶佔了低溫餘熱餘壓發電制高點,誰就會成為鋼鐵行業的最大贏家。

  (李少鵬、陳國慶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唐山1月PM2.5濃度不降反升增50% 鋼企日賺百萬加劇大氣汙染治理壓力
    > 一方面是1月份唐山PM2.5濃度同比上升50.6%,另一方面是當地鋼企日均盈利幾百萬元,這給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
  • 中國低溫餘熱發電技術突破 最低溫度降至60℃
    60℃以上的工業餘熱就能穩定發電。近日,由天津大學和山西易通環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低溫餘熱發電機組經過一年多的工藝改進,實現產品大型化生產。  山西易通環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保明說,在被排放掉的能源中,有一半是低品位的中低溫熱源,即200℃以下的煙道氣和100℃以下的水、乏汽,包括電廠的冷卻塔、鋼廠的軋鋼水、化工廠的冷卻水等。由於缺乏技術、設備,長期以來,大量中低溫熱源被浪費。  「降低發電溫度,是獲取工業餘熱利用最大化的關鍵。」
  • ORC低溫餘熱發電技術讓300度以下工業餘溫不再浪費
    北極星環保網訊:由陝西博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ORC低溫餘熱發電技術在經過一年多的試車與改進後,昨天在這家公司的生產車間裡,這一技術首次向公眾展示。上午,記者來到了陝西省臨潼區博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車間裡記者見到了ORC低溫餘熱發電技術的發電機組,這個新設備是在一代的基礎上最新研發出的磁懸浮一體化二代ORC發電機組。
  • 國六標準倒逼汽車產業變革,燃料電池汽車的未來可期!
    在上一篇,我們對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汽車各自的優劣做了比較,燃料電池車具有長續航裡程、快速加注、高功率密度、低溫自啟動等技術特點,這賦予它良好的商用前景,可應用於諸如重卡、叉車、貨輪等。
  • 專訪翁志遠:15度低溫餘熱發電 原理是什麼呢?
    專訪翁志遠:15度低溫餘熱發電 原理是什麼呢?北極星環保網訊:「設備入口為>50℃熱水,設備輸出口為≤15℃的低溫冷水,同時該低溫餘熱發電設備還能夠輸出冷熱水溫差所產生的電能。」翁志遠介紹說,這是超低溫深層餘熱發電的基本原理。近日,投融界就該項目採訪了翁志遠。
  • 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冶金低熱值燃氣高效清潔智能發電技術及產業化...
    超高溫亞臨界煤氣發電技術應用於廣西防城港某鋼廠超溫超高壓煤氣發電技術應用於大馬聯合鋼鐵鋼鐵行業是我國節能減排重點關注的領域,其冶煉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低熱值燃氣,根據我國鋼鐵產能推算,全年富餘燃氣可達5000~7000億Nm3。
  • 蒸發400億,「生物質發電第一股」退市!
    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一種,包括農林廢棄物直接燃燒發電、農林廢棄物氣化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填埋氣發電、沼氣發電。自1990年以來,生物質發電在歐美許多國家開始大力發展。 其實,最初*ST凱迪最初是以脫硫脫硝、煤炭出售和火電事務等煙氣治理為主業的環保公司,而並非現在的生物質發電。 1999年在深交所掛牌,被稱為生物質發電第一股。
  • 鋼鐵、化工、建材行業純低溫煙氣餘熱利用—ORC餘熱發電
    北極星環保網訊:1、鋼鐵行業ORC純低溫餘熱發電行業概況鋼鐵冶金行業是能源消耗大戶,佔全國總能源消耗量的15%~16%。2014年中國粗鋼產量8.22億噸,噸鋼綜合能耗在600千克標煤/噸左右。鋼鐵聯合企業的能量損失一般約佔總輸入能量的66%,其中廢氣佔13%,冷卻水佔16%,固體顯熱佔13%,散熱損失佔24%,鋼鐵冶金行業餘熱利用潛能巨大。
  • 鐵礦石現貨價格創7年來新高 鋼價滯後影響鋼企利潤
    不過,鋼材產品價格上漲幅度有限,鐵礦石漲價對鋼企利潤形成壓力。三方面因素共振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MMi62%鐵礦石美元指數11月以來漲幅超過24%,今年以來漲幅近58%。上海有色網大數據部研究員董緩緩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截至10月底,國內鐵水產量總計7.3億噸,較去年同期增加3000萬噸,對應鐵礦石需求增量為5000多萬噸。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11月高爐開工率均值維持在88.43%的高位水平,企業限產執行力度一般。12月部分鋼企新建高爐仍將陸續投產,鐵水產量預計延續高位。
  • 新低溫催化法將塑料垃圾「變廢為寶」
    來源:科技日報新低溫催化法將塑料垃圾「變廢為寶」科技日報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採用一種簡單的低溫催化方法,將很多塑料內包含的聚乙烯聚合物轉化成了高價值的烷基芳族分子,後者是很多工業化學品和消費品的基本原料
  • 有機朗肯循環低溫餘熱發電技術分析及應用
    北極星環保網訊:節能減排是緩解能源及環境危機的重要舉措,大量工業過程產生的低溫餘熱資源不能被有效地回收利用,不僅浪費了能源,還使得熱汙染成為了嚴重的環境問題,餘熱回收、太陽能及生物質能的高效利用是節能減排的重要環節。使用有機朗肯循環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它可以用有機工質將低溫餘熱回收後進行發電,成為回收低品位熱能的有效技術途徑。
  • 日本鋼企與海共生的啟示
    日本鋼企與海共生的啟示 2019-07-03 11:19:00     作者:劉萌
  • [分享]垃圾發電施工圖資料下載
    雖然中國的垃圾發電剛剛起步,但前景樂觀。中國豐富的垃圾資源,存在著極大的潛在效益。全國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損失巨大,而將其綜合利用卻能創造更多的效益,市場空間巨大。 項目概況 長沙市固體廢棄物深度綜合處理項目為湖南省重點工程,計劃建成亞洲最大的生活垃圾發電廠。項目位於長沙市望城區橋驛鎮黑麋峰固體廢棄物處理場西側山谷,處於長沙市區北面,與市中心的直線距離為20km。
  • 技術丨煤氣發電技術在某鋼鐵企業的應用
    北極星環保網訊:針對某鋼鐵企業富餘放散的高爐煤氣及轉爐煤氣,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建設一座1×35MW+40MW高溫超高壓餘熱電站,以有效回收利用企業富餘煤氣。文中從高爐煤氣及轉爐煤氣利用方案、主要設備參數、工藝系統、主廠房布置等多方面進行了論述,詳細介紹了煤氣發電技術在該鋼鐵企業的應用情況。
  • 埃及太陽能商機考驗中企實力 日照條件得天獨厚光熱發電門檻提高
    埃及媒體披露說, SES公司決定聯手埃及軍方,在廣袤的沙漠地帶打造光熱「發電王國」。根據計劃,SES擬建造的5座光熱發電廠,每座的裝機容量為50兆瓦,總裝機容量250兆瓦,每個項目成本約2.5億美元,總投資約為12.5億美元。
  • 從「黑大粗」邁向高精尖—— 易通集團低溫餘熱發電技術深受市場青睞
    去年以來,長治興寶鋼鐵有限公司軋鋼生產線乏汽發電項目已連續運行1年、8000多個小時,共發電150萬千瓦時。興寶鋼鐵公司上馬的這套功率250千瓦、壓力0.5公斤的乏汽發電機組,是山西易通環能科技集團與天津大學合作研發的雙循環低溫餘熱發電技術,該技術填補了我國工業餘熱回收利用領域技術空白,具有我國獨立智慧財產權,科技含量達世界領先水平。
  • 天璨環保:佛山市三水西城玻璃製品公司煙氣除塵低溫脫硝工程項目...
    北極星大氣網訊:導讀:北京京運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節能環保事業部-山東天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京運通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合作低溫催化劑在日用玻璃窯爐應用示範項目「佛山市三水西城玻璃製品有限公司煙氣除塵低溫脫硝工程項目」,自2017年12月份建成投運以來,環保系統運行穩定,煙氣治理汙染排放指標長期穩定達標。
  • 多家環保企業2019年業績逆市增長
    中國光大國際公布的2019業績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益375.58億港元,同比增長38%;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為港幣109.57億元,同比增長22%。  光大國際行政總裁王天義指出:「2019年,光大國際實現業務全方位增長,為下一輪闊步發展鋪就堅實基礎。
  • 環保酵素 變廢為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新昌 通訊員 吳曉娜為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增強居民環保意識,7月7日下午,如意湖辦事處天時路社區「環保酵素,變廢為寶」知識講堂如期開課。活動伊始,志願者老師向大家詳細介紹了環保酵素的概念、分類以及酵素對生活的重要性。
  • 又一民營鋼企崛起了,年營收2600億,超越沙鋼集團成民營第一鋼企
    再加上各個國家的發展都是離不開鋼材的,所以這也促進了很多鋼企的發展,例如寶武集團、河鋼集團、鞍鋼集團、首鋼集團等等。就在最近一段時間,相關媒體還發布了2020年民營鋼鐵企業的百強榜單,這份榜單是以民營企業的收入作為參考的,根據這份榜單顯示,江蘇的沙鋼集團和北京的建龍重工集團分別排在了第二名和第三名,收入分別是2520.85億元和1520.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