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瀏覽舊照片,發現在某朋友拍攝的一堆海洋生物中有一條怪異的魚,連我這位靠海吃海且有專業背景的朋友也表示很茫然,更別說我這種門外漢了。
圖一
圖二
其尊容如上圖。你可以覺得它賊頭賊腦,也可以認為它「萌萌噠」(下文就用「萌萌噠」指代)。如果不是知道此物捕獲於大連長海縣海域,我可能會覺得它是某種蝌蚪。「一物不知,深以為恥」,我把關於它的幾張照片發到了網上「求鑑定」。果然這是個罕見玩意兒,開始看到的網友都沒說對----嗯我的意思是,連我都知道不對。
圖三:豐盛鱟蟲
有的朋友認為,這是某種鱟蟲,這就屬於眼神不大好了。那鱟蟲是何方妖孽?其實是一類淡水甲殼類動物,其外形和「萌萌噠」只能說有一丁點兒相似,都是「頭大尾細」的類型,只看「質地」也能看出來「萌萌噠」身上是黏糊糊或滑溜溜的皮膚,而非甲冑,顯然是一種魚類。
圖四:黃鮟鱇幼魚
圖五:黃鮟鱇成體
還有的朋友想到了鮟鱇魚,也許這位是鮟鱇之類的幼魚呢?也不對。鮟鱇的仔魚和成體差別較大,氣質略清新俊逸,全然不是這種黯淡輸蝕的氣質。圖四即是黃鮟鱇幼魚,長相醜萌醜萌的,可是長大就毀了形,變成了圖四中的「腌臢潑才」。無論是成魚還是幼魚,都和「萌萌噠」不是一路魚,可以排除。
圖六 雀魚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業內人士和普通吃魚群眾不一樣,很容易抓住問題的本質之所在。中科院海洋所的李昂博士在看過照片之後認為,這極有可能是雀魚/Lethotremus awae,又稱艾氏正圓鰭魚,分類上屬於鮋形目杜父魚亞目圓鰭魚科。雀魚的腹部有一個近圓形的吸盤,乃是胸鰭所化,可吸附於海床之上,看圖五是翻過來的「萌萌噠」,吸盤很明顯,但外行可能會忽略。
一般認為,雀魚主要分布於日本北海道至本州島中南部的太平洋和日本海沿岸海域,但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它們也出現在中國的黃海、渤海,甚至可延伸至東海北部。據1955年出版的《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所載,當時曾經在大連普蘭店的皮口鎮和煙臺石島附近海域採集到過雀魚。但是,半個多世紀以來,雀魚在中國近海蹤跡全無,再也沒人發現過,以至於有人懷疑老前輩們搞錯了。
老前輩們並沒有錯。我發的這幾張照片,恰好證明了雀魚的確存在於中國海域。雖然李昂博士也覺得不能僅憑照片定種,但至少它是雀魚的近緣種沒跑了。這事兒有一定的學術意義,稱其為「重大發現」亦不為過。很遺憾,這個「萌萌噠」沒能保存下來標本,無法利用DNA檢測技術百分百確認。沒辦法,機會總是留個有準備的人,外行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