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好心情看風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種植知識是:如何科學防治細菌、真菌、子囊菌類病蟲害呢?
科學防治病蟲害:
細菌類病害:
典型表現為病原菌大多沒有菌絲;基本表現為菇棚內臭氣較重,子實體表面腐爛,多呈黏糊糊的狀態;但也有個別的細菌性病害並無臭味。 防治措施:加強通風,寧幹勿溼,菇棚地毯式噴施百病傻400倍液,可與漂白粉溶液交替使用,用藥的同時加強通風——但應注意棚內溫差,以不高於10℃為宜,絕對溫度不低於12℃、不高於25℃為好。
真菌性病害:
典型表現為生發菌絲和孢子,但多數菌絲並不被注意,人們大多注意的是其孢子,如人們平常所說的紅的、綠的、黃的等,就是指的該種病原菌的孢子的顏色;基本表現為棚內一般並無臭味,或者只有淡淡的黴菌味,但在菌袋上會變現為上述的不同色澤,或者在子實體基部長出菌絲,表面與平菇菌絲相似或略淡;個別的真菌也不長菌絲和孢子,如酵母菌等,但是,該病原菌表現為特殊的酒酸味,與其它的菌類有明顯的區別。防治措施是:預防用藥,密切觀察;一經發現,徹底清理。
1.石膏黴類:真菌性病害中,尤以石膏黴類為最常發生,石膏黴,俗稱「白粉病」、「黃粉病」,一般生產中很難注意到石膏黴菌絲初期的發展,只有當其形成「圓圈病」時才慌忙用藥,以圖「藥到病除」,但往往因「藥不對症」而收效甚微,病斑繼續擴展,尤其是黃絲葚黴發展速度更快、危害亦更大。石膏黴類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基料堆酵不勻、腐熟度不足、水分偏大、pH值偏高、覆土材料未經處理或處理效果不佳等。
處理措施:對石膏黴類病害侵染區,擴大5~10釐米範圍,將病區覆土挖除,並隨即清出棚外,隨之將病區噴灑100倍賽百09溶液以殺死殘餘後清理環境,繼而撒一層過磷酸鈣粉,再回填處理土使之恢復原位水平,2~3天後清水噴透新補覆土,表面再適量噴灑百病傻300倍液予以覆蓋。此外,對病區噴灑5~8倍食醋或1%的鹽酸溶液後,將凹陷處用發酵料和處理土填平,清理菇棚衛生,也是一個不錯的措施。
2.鬼傘類:這也是雞腿菇栽培中的多發病害,尤其基料腐熟過度、含水率居高不下、基料通透性較差、基料品溫高等條件下,鬼傘類就會必然發生。對該種病害,目前亦無藥物可用。我們的措施是:加強通風的前提下,使用小鏟子類工具,將剛剛露出的鬼傘予以剷除,已經冒出的予以拔除。鬼傘的特性是喜鹼耐鹼抗鹼,其菌絲階段即喜歡生長在偏鹼性基質中,生長過程對高鹼性基質和環境具有天生的耐力和抗性,因此,對付鬼傘,不必使用一般鹼性殺菌藥物。我們採取的最有效的物理措施,就是降低溫度至20℃以下甚至5℃左右,鬼傘自然銷聲匿跡了。
子囊菌類病害:
這是迄今為止預防難度大、尚無有效藥物可以殺滅的病害之一。與真菌型病害相同,該菌也有菌絲和孢子,但是,明顯表現為活力強、傳播速度快、危害更加嚴重,如雞爪病(炭角菌類),可以認定為是「雞腿菇專有癌症」,一旦發生,畦面上將會出現一叢叢棕褐色珊瑚狀子實體,常規藥物基本無效——只能寄希望於綜合預防和物理+化學處理法。
1.雞爪病:菌絲階段肉眼無法辨認,菇床只是表現為遲遲不出菇,表面有些許灰白色菌絲出現,極易誤認為是雞腿菇氣生菌絲;其菌絲成熟後,即可在菇床上長出棕褐至暗褐色珊瑚狀子實體,叢生,形同「小刺蝟」,剖料觀察,可見其基部菌索極為粗壯,直達料底,手拉其菌索韌性較大;菌索著生處雞腿菇菌絲仍不減少,但由於該病菌具有較強的生長優勢,所以抑制雞腿菇菌絲不再發生菇蕾,危害性極大,而且發生極為普遍。另據介紹,該類病菌的菌絲是「插入」雞腿菇菌絲體中形成危害的,所以,一旦染上該病,雞腿菇便不會再出菇;
在雞腿菇生產中屬於「癌症病害」,目前尚無有效藥物可用,只待菌業內外人士共同努力,研究出有效方法或藥物。另據相關廣告資料,有企業稱,已經研究出相關藥物,可以有效殺死雞爪病,截至本書發稿,我們尚未進行該類試驗,只待此後抓緊時間進行類似試驗,並儘快將結果公開。 目前我們的處理措施是:將初發生的炭角菌子實體擴大5~10釐米範圍挖除,小心移至菇棚外,連同其它挖出的雜菌或子實體一同處理,連片棚區最好能集中挖除處理、集中燒毀或深埋40釐米以下,不可亂棄。
因為該類子囊菌孢子抗性較強,既無有效藥物殺死,又可抵抗一般自然的寒熱條件而不死亡,一旦隨空氣、人體、原料、工具等進入菇棚,在適宜條件下可重新萌發,再度形成危害。病菌挖除後,基料以及覆土材料應撒施石灰粉,然後深埋;如果基料偏多,或者配合清棚,應在撒施石灰粉的同時,將之建堆,料堆表面參考綠肥製作方法用稀泥密封處理,根據氣溫,1~3個月後,即可作為大田作物的基肥。
2.盤菌類:俗稱「地碗菌」、「假木耳」,覆土層上及菇畦周邊或牆體上長滿一層質地如木耳類的碗狀肥嫩子實體,使雞腿菇發生數量少甚至不發生菇蕾,自然影響產菇量。發病的主要原因是覆土材料未經嚴格處理或處理方法不當,基料帶菌播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另處,菇棚消殺處理不徹底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處理措施:參考本節「鬼傘類」等相關內容,不再贅述。
3.魚子病:發病初期往往不被注意,但至發病中期,雞腿菇菌絲遲遲不能吃料,甚至有所「退菌」,剖開料床檢查,可見料內有許多如小米粒般大小的白色的球狀物,即其閉囊殼,有的甚至成堆發生,嚴重時料內根本沒有雞腿菇菌絲,並發出難聞的腐爛氣味,為數不少的生產中出現發菌緩慢、菌絲遲遲沒有進展或者發生「退菌」現象時,該病菌的侵染比例佔40%左右。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我們的措施是加強通風,降低溼度,儘快降低基料含水率,對於直播栽培的,予以撬料配合,約一周後再行覆土。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咱們下期再見,記得點個關注,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