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類栽培技術》如何科學防治細菌、真菌、子囊菌類病蟲害呢?

2020-12-06 好心情看風景

嗨,大家好,我是好心情看風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種植知識是:如何科學防治細菌、真菌、子囊菌類病蟲害呢?

科學防治病蟲害:

細菌類病害:

典型表現為病原菌大多沒有菌絲;基本表現為菇棚內臭氣較重,子實體表面腐爛,多呈黏糊糊的狀態;但也有個別的細菌性病害並無臭味。 防治措施:加強通風,寧幹勿溼,菇棚地毯式噴施百病傻400倍液,可與漂白粉溶液交替使用,用藥的同時加強通風——但應注意棚內溫差,以不高於10℃為宜,絕對溫度不低於12℃、不高於25℃為好。

真菌性病害:

典型表現為生發菌絲和孢子,但多數菌絲並不被注意,人們大多注意的是其孢子,如人們平常所說的紅的、綠的、黃的等,就是指的該種病原菌的孢子的顏色;基本表現為棚內一般並無臭味,或者只有淡淡的黴菌味,但在菌袋上會變現為上述的不同色澤,或者在子實體基部長出菌絲,表面與平菇菌絲相似或略淡;個別的真菌也不長菌絲和孢子,如酵母菌等,但是,該病原菌表現為特殊的酒酸味,與其它的菌類有明顯的區別。防治措施是:預防用藥,密切觀察;一經發現,徹底清理。

1.石膏黴類:真菌性病害中,尤以石膏黴類為最常發生,石膏黴,俗稱「白粉病」、「黃粉病」,一般生產中很難注意到石膏黴菌絲初期的發展,只有當其形成「圓圈病」時才慌忙用藥,以圖「藥到病除」,但往往因「藥不對症」而收效甚微,病斑繼續擴展,尤其是黃絲葚黴發展速度更快、危害亦更大。石膏黴類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基料堆酵不勻、腐熟度不足、水分偏大、pH值偏高、覆土材料未經處理或處理效果不佳等。

處理措施:對石膏黴類病害侵染區,擴大5~10釐米範圍,將病區覆土挖除,並隨即清出棚外,隨之將病區噴灑100倍賽百09溶液以殺死殘餘後清理環境,繼而撒一層過磷酸鈣粉,再回填處理土使之恢復原位水平,2~3天後清水噴透新補覆土,表面再適量噴灑百病傻300倍液予以覆蓋。此外,對病區噴灑5~8倍食醋或1%的鹽酸溶液後,將凹陷處用發酵料和處理土填平,清理菇棚衛生,也是一個不錯的措施。

2.鬼傘類:這也是雞腿菇栽培中的多發病害,尤其基料腐熟過度、含水率居高不下、基料通透性較差、基料品溫高等條件下,鬼傘類就會必然發生。對該種病害,目前亦無藥物可用。我們的措施是:加強通風的前提下,使用小鏟子類工具,將剛剛露出的鬼傘予以剷除,已經冒出的予以拔除。鬼傘的特性是喜鹼耐鹼抗鹼,其菌絲階段即喜歡生長在偏鹼性基質中,生長過程對高鹼性基質和環境具有天生的耐力和抗性,因此,對付鬼傘,不必使用一般鹼性殺菌藥物。我們採取的最有效的物理措施,就是降低溫度至20℃以下甚至5℃左右,鬼傘自然銷聲匿跡了。

子囊菌類病害:

這是迄今為止預防難度大、尚無有效藥物可以殺滅的病害之一。與真菌型病害相同,該菌也有菌絲和孢子,但是,明顯表現為活力強、傳播速度快、危害更加嚴重,如雞爪病(炭角菌類),可以認定為是「雞腿菇專有癌症」,一旦發生,畦面上將會出現一叢叢棕褐色珊瑚狀子實體,常規藥物基本無效——只能寄希望於綜合預防和物理+化學處理法。

1.雞爪病:菌絲階段肉眼無法辨認,菇床只是表現為遲遲不出菇,表面有些許灰白色菌絲出現,極易誤認為是雞腿菇氣生菌絲;其菌絲成熟後,即可在菇床上長出棕褐至暗褐色珊瑚狀子實體,叢生,形同「小刺蝟」,剖料觀察,可見其基部菌索極為粗壯,直達料底,手拉其菌索韌性較大;菌索著生處雞腿菇菌絲仍不減少,但由於該病菌具有較強的生長優勢,所以抑制雞腿菇菌絲不再發生菇蕾,危害性極大,而且發生極為普遍。另據介紹,該類病菌的菌絲是「插入」雞腿菇菌絲體中形成危害的,所以,一旦染上該病,雞腿菇便不會再出菇;

在雞腿菇生產中屬於「癌症病害」,目前尚無有效藥物可用,只待菌業內外人士共同努力,研究出有效方法或藥物。另據相關廣告資料,有企業稱,已經研究出相關藥物,可以有效殺死雞爪病,截至本書發稿,我們尚未進行該類試驗,只待此後抓緊時間進行類似試驗,並儘快將結果公開。 目前我們的處理措施是:將初發生的炭角菌子實體擴大5~10釐米範圍挖除,小心移至菇棚外,連同其它挖出的雜菌或子實體一同處理,連片棚區最好能集中挖除處理、集中燒毀或深埋40釐米以下,不可亂棄。

因為該類子囊菌孢子抗性較強,既無有效藥物殺死,又可抵抗一般自然的寒熱條件而不死亡,一旦隨空氣、人體、原料、工具等進入菇棚,在適宜條件下可重新萌發,再度形成危害。病菌挖除後,基料以及覆土材料應撒施石灰粉,然後深埋;如果基料偏多,或者配合清棚,應在撒施石灰粉的同時,將之建堆,料堆表面參考綠肥製作方法用稀泥密封處理,根據氣溫,1~3個月後,即可作為大田作物的基肥。

2.盤菌類:俗稱「地碗菌」、「假木耳」,覆土層上及菇畦周邊或牆體上長滿一層質地如木耳類的碗狀肥嫩子實體,使雞腿菇發生數量少甚至不發生菇蕾,自然影響產菇量。發病的主要原因是覆土材料未經嚴格處理或處理方法不當,基料帶菌播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另處,菇棚消殺處理不徹底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處理措施:參考本節「鬼傘類」等相關內容,不再贅述。

3.魚子病:發病初期往往不被注意,但至發病中期,雞腿菇菌絲遲遲不能吃料,甚至有所「退菌」,剖開料床檢查,可見料內有許多如小米粒般大小的白色的球狀物,即其閉囊殼,有的甚至成堆發生,嚴重時料內根本沒有雞腿菇菌絲,並發出難聞的腐爛氣味,為數不少的生產中出現發菌緩慢、菌絲遲遲沒有進展或者發生「退菌」現象時,該病菌的侵染比例佔40%左右。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我們的措施是加強通風,降低溼度,儘快降低基料含水率,對於直播栽培的,予以撬料配合,約一周後再行覆土。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咱們下期再見,記得點個關注,拜拜!

相關焦點

  • 《香菇的栽培技術》,菌類的害蟲原理以及防治方法!
    嗨,大家好,我是花千世間,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蔬菜種植知識是:菌類的害蟲原理以及防治方法。本人是一名有著多年豐富經驗的種植愛好者,希望我能分享能給喜歡種植的朋友帶來幫助。3.跳蟲:跳蟲又叫菸灰蟲,最常見的有紫色跳蟲、黑扁跳蟲等。跳蟲常食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草菇、雞腿菇、杏鮑菇、大球蓋菇、木耳、猴頭、姬松茸等。
  • 菌類成長史
    有科學家認為211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大約5261誕生於35億年前,4102是一種菌類,這也就是我1653們最早的祖先——厭氧菌。這些厭氧菌中出現了一種藍細菌,,它能進行光合作用、並產生氧氣,也正因為這種細菌的出現,使得20億年前地球上的氧氣逐漸多了起來,並進化成好氧菌。
  • 瓶子草盆景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瓶子草盆景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繁殖瓶子草可用播種、分株、扦插等方法繁殖,規模化生產可通過組織培養快繁。分株繁殖 成熟的瓶子草植株會從球根的基部萌生許多側芽,使整盆過度擁擠而影響植株生長。可在3~4月份進行分株繁殖,將瓶子草從盆中挖出,分盆時要避免植株根系受傷,去除多餘的土壤,將新芽點從母莖剝離。
  • 《人渣》SCUM有哪些菌類 SCUM菌類資料匯總
    導 讀 人渣SCUM菌類有哪些?
  • 《人渣》種的菌類種類介紹 菌類都有哪些
    導 讀 人渣種的菌類有哪些,很多小夥伴可能都不太了解,下面九遊小編就為你們帶來了人渣菌類介紹,想了解的小夥伴就一起來看看吧
  • 菌類中藥的採收與加工
    【天地網訊】    採  收     菌類中藥多為子囊菌綱和擔子菌綱植物的子實體和菌核體。菌類中藥的合理採收與其產量和質量的關係很大,不同地區氣候條件不同,菌類中藥的生長發育也不同,故採收期也各異。必須掌握菌類中藥生長發育規律,做到不誤時機合理採收。菌類中藥種類繁多,不同品種採收季節不同。
  • 植物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的難點和思路
    大量的外物引入,很多病蟲害和微生物也隨之遷移入侵,使得本土植物日益減少,生態狀況進一步惡化。在使用生物防治技術的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缺乏領航的科技處理手段,使得科研開發與生產實踐格格不入,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始終無法進入到正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農民難以接受生物防治這種新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無法得到有效推廣,應用的範圍也不大。
  • 如何進行雞樅菌栽培,有哪些關鍵栽培技術,種植前景如何?
    人工栽培時,菌絲生長階段不需光線,子實體發育階段,需要較明顯的散射光,缺少光照子實體發育困難,並造成菇柄長、菇蓋大、廢菇率高。◆酸鹼度菌絲生長的適宜pH為4.0~5.0,這樣的pH不利於細菌和其他雜菌特別是炭角菌的生長,可保證雞樅菌菌絲的優勢地位。◆母種製作①配方。
  • 紅絨球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紅絨球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紅絨球別名紅合歡、美洲歡、美蕊花、朱纓花,為含羞草科朱纓花屬常綠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南美洲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我國廣東、雲南、臺灣、廈門、廣西等地有栽培。紅絨球株高可達2~3m,枝條擴展,小枝圓柱形,褐色,粗糙。
  • 柑橘5種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柑橘5種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柑橘等芸香科植物是我國重要的水果,在氣候相對潮溼溫暖的地區廣泛種植。長期以來,柑橘生長遭受著病蟲害的威脅。利用科學技術防治柑橘病蟲害,有助於提高柑橘產量,保障柑橘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 樹莓藍莓豐產栽培技術,樹莓病蟲害防治技術
    適量的氮素對開花、受精、坐果以及花芽分化都有良好的影響,但氮素過多會引起枝葉的徒長,營養生長過旺不利於坐果,並延遲漿果成熟,使樹莓著色不良、品質下降、缺少芳香,還容易招致病蟲害發生以及導致花芽分化不良。在冬季溫度較低的地區,也會由於枝蔓、芽眼成熟不夠充實而發生凍害。因此,生產上合理施用氮肥是保證生長健壯、豐產、優質的一項重要措施。
  • 鬱香蘭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鬱香蘭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李春華 李柯橙鬱香蘭為地生和石生,很少附生,假鱗莖叢生成大而呈長扁橢圓形,高可達 20cm。假鱗莖頂端具 2 ~ 4 片葉,長可達 60cm 以上。鬱香蘭栽培較為容易,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可室外樹蔭下栽培或普通連棟溫室內覆蓋 1 層遮陽網即可進行鬱香蘭設施栽培。在溫帶以北地區,冬季氣溫低於 5℃以下只能在大型溫室內配套設施栽培。組培種苗對栽培條件要求較高,故在溫室生產中應格外精心。
  • 首都科學講堂第672期《「它」改變了人類歷史——漫談真菌世界》
    子囊菌形成棒狀或其他形狀的囊狀體,稱之為子囊,內含八個子囊孢子;可產生殼狀、盤狀或者其他形狀的。  真菌在自然界怎麼生存?它有很多生存策略。首先,最常見的方式是腐生,也就是在死體上生活。原始森林裡的倒木是死體,蘑菇生長在倒木上,那就是腐生。真菌還可以在土壤裡面腐生,我們抓一把土,把它製成土壤懸浮液,然後塗抹在含有抗生素能夠抑制細菌的培養基上,真菌可以產生各種各樣的菌落。
  • 崔寶凱:野外調查發現新真菌資源是最大樂趣
    崔寶凱說,「但每一次出發都令我興奮,因為這意味著我可能會在密林深處找到那些潛藏的珍稀真菌資源,這是我保持科研動力的源泉。」那麼,研究真菌有何意義?一起來聽他的分享。新華網:真菌種類複雜多樣,請問如何進行分類?
  • 聖誕樹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聖誕樹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1 栽培技術1.1 採種 聖誕樹 3~5a 即可開花結實,5~6 月莢果由綠色變為紫褐色時,即可採收,過遲則果莢自然裂開種子脫落,採收時在地上鋪 1 層塑料薄膜,用竹竿打擊,莢果及種子即可脫落,收集起來,曝曬 1~3d,使未裂開的莢果開裂
  • 盤點菌類世界中長得最好看幾種,很多人沒見過的盤菌就已經美炸了
    菌類,一想到就是蘑菇啥的,瞬間就沒有觀賞的欲望。但是菌類世界裡也有很好看的另類,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裂褶菌:裂褶菌是段木栽培香菇、木耳或毛木耳或銀耳時的「雜菌」,其繁殖生長快,數量多,影響比較大,還可使木質部產生白色腐朽。
  • 秋紫蠟的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秋紫蠟的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1  秋紫蠟的繁殖技術秋紫蠟種苗和大規格苗木的繁殖多採用嫁接的方法,以白蠟為砧木,優良秋紫蠟品種作接穗。病蟲害防治:待接穗萌發後,及時防治美國白蛾、青刺蛾等害蟲。可施用20%的滅幼脲800倍液每60d噴灑1次 ,還應注意巡查嫁接口處灰暗斑暝的危害。1.1.6  秋紫蠟種苗的成型培育   一年生嫁接苗移栽及管理方法:一年生嫁接苗移栽前先準備好苗床,按株行距 50cm×50cm 。
  • 十大名貴菌類都是哪些 最名貴十大食用菌介紹
    自然界真的是個非常神奇的造物主,光是菌類植物就有很多種。而在這眾多的菌類植物中,有很多是非常名貴的菌類,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價值極高,非常適宜養生保健。下面,我們來介紹下十大名貴菌類。大紅菇是藥食兩用的菌類,尚不能人工栽培,所以非常稀有珍貴。5、雞油菌雞油菌呈雞蛋黃色,形狀似喇叭,高度在3-9釐米之間。雞油菌味道鮮美,具有抗癌的功效。
  • 野外調查發現新真菌資源是最大樂趣 _新華網
    真菌的分類體系一直在變化,過去主要分為擔子菌門、子囊菌門、接合菌門、半知菌類等,目前比較認可的分類體系主要將真菌分為隱真菌門、微孢子蟲門、芽枝黴門、壺菌門、毛黴門、子囊菌門、擔子菌門等。
  • 初識科學-真菌(Fungus)
    真菌不同於動物,植物和細菌,自稱一界。主要有酵母菌,黴菌,塊菌(蘑菇)和其它菌。目前發現的真菌有超過10萬種。 真菌的尺寸:真菌的大小變化非常大,從幾微米到地球上最大的生物體都有。真菌分為單細胞和多細胞菌類。單細胞真菌較小,如酵母菌,其大小約為2-13微米。 真菌的組成結構:真菌屬於真核生物,具有複雜的細胞結構,如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以及細胞器(如,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等)。 真菌沒有和植物一樣的葉綠體。所以不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自己需要的營養物質。真菌只能通過降解周圍的物質來獲取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