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其實就是內循環經濟,以地球為例看一個國家內循環的最重點

2020-08-27 清遠小報攤

如果把地球看成是一個國家,那地球村本來就是一個內循環。

如果地球人都是同一個國家、又是同一個族群的人民,實行的是共同進步、相互扶持的政策,那GDP、外貿、匯率、商業模式、競爭力這些都是浮雲。

只有各種資源和能源才是實實在在的,有了這些東西,再加上人民的勞動,生產了各種物質,最後合理的分配,才能實實在在保證全體人民的生活。

資源和能源(以下簡稱資能源)包括:土地、水、動植物、礦藏、油氣等 。

如果地球的資能源豐富,人民就會過上充裕些的生活。
如果地球的資能源一般,人民就會過上緊巴巴的生活。
如果地球的資能源貧瘠,人民就會過上苦兮兮的生活。

但不管再怎麼樣,如果分配得合理,在不患貧而患不均的心態下,人民還能過得下去,如果分配不公平不合理,地球很快就會亂起來了。

按現在地球的人口比例,資能源份量肯定是處在一般的地步。因為種種原因,所以有些人是充裕得很,而有些人又苦逼得很。只是地球人都分散在各個國家,所以除了有一些理想家在呼籲外,地球在可見的一段長時間內不會產生公平合理的分配製度,但也不可能因此產生全球性的」造反「活動。這算是另一個話題,在這裡不多說了。

不管怎麼樣的循環、折騰,地球的資能源的總量是基本不變的,在現有的科技條件下,全球人民的生活只能固定在這個水平,也就是說如果地球是一個國家,大家過的就是現有世界的人均一萬美元的生活,相當於中國普通國人的小康水平生活。

要實現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後代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同一個國家的地球村「,能做的有以下幾點:一、科技的突破,例如人造肉、核聚變、海水大規模無害淡化等的成功,相當於科技製造出新的資能源。二、資能源的新發現和新利用,例如地球更深層的地熱能量、外星球的資能源等。三、地球人口規模的適量控制。四、地球人的節約和生活方式的改良。

這幾點中前二者都是著眼於新的資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後二者則是資能源的節約和合理使用。關鍵點都在資能源,現在經濟運行中很熱門的房地產開發、網際網路金融、股市交易之類的,都會在以資能源為核心的」同一國(地球)「模式中因為個人利益太重和過於低效高耗而趨於淘汰或者全面變革。

把地球和情況套入當前中國,我們可以對比看到,中國的資源狀況比」地球國「還要更差,相對於人口比例來說,屬於一般偏貧瘠的狀態。不豐富的資能源意味著典型的內循環經濟,也就是自給自足+少量的進出口,都不足以維持現在中國的發展狀態,這樣子的最好結果是僅僅能讓人民能夠溫飽而已。

所以中國只能是在雙循環經濟中,強化內循環這一板塊。

中國目前最緊迫的就是要加速發展新科技,以獲得新的資能源和更好更高效的資能源使用模式。

中國還要趁著外貿窗口還暢通時必須大量出口,換取所需要的資能源,這些資能源也勢必優先用於發展新科技新產業、軍工科技等 、以備將來的風雲變幻。

中國現在肯定是需要提倡節約,才是正確的內循環姿勢,節約才能讓資能源用得更久,用到實處。所謂的多消費和刺激內需來帶動內循環經濟根本是偽命題。當然,合理消費是人類生活的正常需求,也是人類科技進步的一種動力,能讓中國的商業和商品在外有競爭力。

將來如果出口較大幅度減少了,資能源的進口也可能會有阻力或者成本提升,中國人除了節約之外,也到了改變目前生活方式的時候。更有限的資能源將集中到頭部科技那裡,等待中國科技樹的破繭而出和世界局勢的變化。

相關焦點

  • 經濟內循環是什麼意思?你該如何看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千眼觀市網,ID:gh_13452850db37 】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最近,國內經濟領域最熱門話題是,經濟內循環。所謂經濟內循環,就是 「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
  • 「內循環」+「雙循環」:時間與空間
    中國經濟需要更持久、更具體、也更深層次的經濟制度和產業結構的雙改革,將「擴大內需」與「供給側改革」相結合,從供給和消費雙向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政策,也就是「內循環+雙循環」的經濟模式。因此,「內循環+雙循環」是一個中長期的戰略,更是一個以時間換空間的戰略。因為疫情的衝擊,國際貿易短期內即便不再大幅下跌,也會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保持低位。
  • 張平:經濟內循環是什麼意思?你該如何看待?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平最近,國內經濟領域最熱門話題是,經濟內循環。所謂經濟內循環,就是 「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主要是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因為,在未來出口預期不好的情況下,我國可以通過內需的動力,而不靠外力,來拉動經濟增長。也就是說,過去生產在國內,銷售到國外。
  • 內循環是什麼?「內循環」「雙循環」主要內容
    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布局「內循環」是會議的重要亮點之一,引發市場廣泛關注。當前正處於「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計劃制定時期,「內循環」或將成為下一階段我國重要的經濟戰略布局。  「內循環」概念並非首次提出,今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從科技角度分析「內循環」,國產作業系統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然而,這樣的思路顯然妨礙了我們對於「內循環」概念的全面理解。  作為科技自媒體,我就試著從科技產業的角度分析,「內循環」對我們的意義。    就目前國內的數碼、科技行業來說,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無論是硬體當中的晶片半導體,還是軟體作業系統和工業軟體,目前國內整個行業呈現出來的,還是依賴於外循環的發展樣貌。
  • 吳曉求:中國經濟要處理好「內循環」與「外循環」的關係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成都8月21日電(單鵬)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20日晚在參加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成都東部新區專場活動時表示,中國經濟從「國際大循環」走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時,要處理好「內循環」與「外循環」的關係。
  • 高房價成經濟內循環攔路虎?買房者:還房貸都是問題,拿什麼消費
    高房價成經濟內循環攔路虎?買房者:還房貸都是問題,拿什麼消費 推薦語:改革開放40多年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三駕馬車就是投資、消費與出口。尤其是自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以來,中國已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世界第二大進口國。
  • 車上的「內循環」和「外循環」要怎麼用?看老司機怎麼說
    內循環和外循環使用時影響的因素還是挺大的,內循環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快速穩定的提升車內溫度,而外循環可以保持車內的空氣清新。在高速上,長時間行車,就應該適當打開車窗或者是把外循環打開,避免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空氣而導致的胸悶。
  • ...這也是和改革開放以前內循環的一個根本區別。他認為,以國內大...
    【劉世錦:服務貿易要更多重視外循環,「中國要由外循環轉成內循環為主」說法不符合事實】「最近,有人說是中國要由外循環轉成內循環為主,這個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顧問、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近日強調,中國經濟歷來以內循環為主。
  • 內循環外循環選哪個?看心情!你這麼任性,壓縮機知道麼?
    相對來講,空調製熱就非常簡單經濟了,燃油車並不需要單獨制熱,空調吹出的熱風,都來源於發動機工作產生的熱量,由冷卻液帶到散熱器,再由車內空調系統運到駕駛艙內,提升車內溫度。內循環外循環分別是什麼意思這裡的循環,指的就是車內空氣的循環,內外循環的意思也非常容易理解,內循環就是車內既有的這些空氣循環流通,運轉到壓縮機進行降溫或是到散熱器進行升溫,之後再回到車內發揮調節溫度的作用。而外循環,則是在內循環的流通迴路中,增加了與外界空氣的接觸交換。
  • 關於什麼時候開內循環,什麼時候開外循,讓你遠離瞌睡蟲
    首先我們先來搞清楚什麼是外循環和內循環。首先外循環指的就是從車外吸取空氣,引導到空調系統進行加熱或製冷後,從出風口吹出!外循環其實就是補充新鮮的空氣,改善車內的空氣品質。比如我們在冬天除霜或者夏天除霧等情況都要用外循環。
  • 汽車上的內循環和外循環的正確用法
    當我們使用空調的時候,吹出來的風有兩種模式:一個是內循環模式,另外一個是外循環模式。你們知道什麼情況下用內循環,什麼情況下用外循環嗎?內循環就是讓車內的空氣在封閉狀態下循環流動,跟外面的空氣隔絕,比如外面沙塵比較大時、堵車時車輛比較密集會排出大量的廢氣,這時內循環能起到很好的隔離作用。內循環是重複使用車內空氣,空調的效果會比較好。但是如果車上人多的情況下會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時又需要大量的氧氣,最好定時隔一段時間開一下外循環,讓外面的新鮮空氣進來補充一下。
  • 汽車的「內循環」和「外循環」,怎麼區別和正確使用呢?
    汽車的「內循環」和「外循環」,怎麼區別和正確使用呢?「內循環」顧名思義,汽車空調出風口的風從車內吸入,經由空調冷卻或加熱後從出風口吹出,相當於車內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外循環改變了空調的吸氣方式,從原來從車裡吸空氣的方式變成從車外吸空氣進入車內,相當於在車內可以不斷換氣。
  • 助推經濟內循環 WiFi萬能鑰匙連接激發下沉市場新動能
    (原標題:助推經濟內循環 WiFi萬能鑰匙連接激發下沉市場新動能)
  • 到底什麼時候使用內循環、外循環呢?
    開車的朋友都知道,汽車空調有兩個通風設置,內循環和外循環,那到底什麼是內循環和外循環?什麼時候開內循環?什麼時候又開外循環呢?今天輪谷就來給朋友們說說這個話題,也糾正一些朋友的使用誤區。通俗點說,內循環就是停止車內外空氣置換,阻隔車外的空氣進到車內,同時也不讓車內的空氣跑到車外。什麼是外循環?外循環是從車外吸取空氣,引導到空調系統進行加熱或製冷後,從出風口吹出。
  • 冬季開車|用內循環還是外循環?哪個更好些?
    有很多人問應該是用內循環還是外循環,這兩個有什麼區別?冬天開暖風時,應該用內循環還是外循環? 但不能為了提高車廂溫度而一直使用內循環,因為車內空氣無法循環,沒有新鮮空氣進入車廂,車內的空氣品質會變得很差,影響身體健康。 寫在最後 親愛的車友們,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全部內容啦!
  • 2021中國轉向「震動四鄰」,「內循環」撬動世界經濟
    不是中國融入世界,而是中國在用國內經濟撬動國際市場。中國正在以自身內部的經濟整合,構建新的「市場結構」,從而影響著世界經濟。202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概念。這些看似形而上的宏觀表述,實際上無不在說明中國經濟將在2021年之後發生大的變革。
  • 華立科技賦能產業內循環,從全產業鏈的「齊全」到全價值鏈的「高質」
    今年下半年,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成為經濟工作主基調。其中,中國的「內循環」經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這種背景下,廣州華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順勢而為,以品牌優勢、科研實力作為支點,在董事長蘇本立的領導下,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通過建鏈、壯鏈、固鏈一系列手段,暢通上下遊產業鏈「內循環」,在「危」中創新「機」。
  • 汽車空調內循環、外循環和A/C鍵到底怎麼用?早知道或能少吃虧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汽車內部是一個狹小密閉的空間,想要獲得良好的乘車體驗,氣溫過冷或者過高的時候,我們需要藉助汽車的空調功能,感覺車內空氣不流通的時候
  • 夏天汽車,打開AC開關後,必須用內循環,能用外循環嗎?
    夏天車內開空調,簡單來說就是把熱空氣通過壓縮機降溫以後再通到車內,如果開內循環的話,就是把車內本來溫度就比較低的空氣再進一步降溫,而外循環則每次都需要將車外的熱空氣重新降溫,因為每次循環降溫效果有限,所以顯然是開內循環能起到更好的製冷效果,可以實際體驗一下,空調正常的情況下開外循環把溫度調到最低,也難以得到內循環那種拔涼的感覺,冬天開暖風的時候道理也一樣,只不過是由水箱進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