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地球看成是一個國家,那地球村本來就是一個內循環。
如果地球人都是同一個國家、又是同一個族群的人民,實行的是共同進步、相互扶持的政策,那GDP、外貿、匯率、商業模式、競爭力這些都是浮雲。
只有各種資源和能源才是實實在在的,有了這些東西,再加上人民的勞動,生產了各種物質,最後合理的分配,才能實實在在保證全體人民的生活。
資源和能源(以下簡稱資能源)包括:土地、水、動植物、礦藏、油氣等 。
如果地球的資能源豐富,人民就會過上充裕些的生活。
如果地球的資能源一般,人民就會過上緊巴巴的生活。
如果地球的資能源貧瘠,人民就會過上苦兮兮的生活。
但不管再怎麼樣,如果分配得合理,在不患貧而患不均的心態下,人民還能過得下去,如果分配不公平不合理,地球很快就會亂起來了。
按現在地球的人口比例,資能源份量肯定是處在一般的地步。因為種種原因,所以有些人是充裕得很,而有些人又苦逼得很。只是地球人都分散在各個國家,所以除了有一些理想家在呼籲外,地球在可見的一段長時間內不會產生公平合理的分配製度,但也不可能因此產生全球性的」造反「活動。這算是另一個話題,在這裡不多說了。
二
不管怎麼樣的循環、折騰,地球的資能源的總量是基本不變的,在現有的科技條件下,全球人民的生活只能固定在這個水平,也就是說如果地球是一個國家,大家過的就是現有世界的人均一萬美元的生活,相當於中國普通國人的小康水平生活。
要實現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後代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同一個國家的地球村「,能做的有以下幾點:一、科技的突破,例如人造肉、核聚變、海水大規模無害淡化等的成功,相當於科技製造出新的資能源。二、資能源的新發現和新利用,例如地球更深層的地熱能量、外星球的資能源等。三、地球人口規模的適量控制。四、地球人的節約和生活方式的改良。
這幾點中前二者都是著眼於新的資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後二者則是資能源的節約和合理使用。關鍵點都在資能源,現在經濟運行中很熱門的房地產開發、網際網路金融、股市交易之類的,都會在以資能源為核心的」同一國(地球)「模式中因為個人利益太重和過於低效高耗而趨於淘汰或者全面變革。
三
把地球和情況套入當前中國,我們可以對比看到,中國的資源狀況比」地球國「還要更差,相對於人口比例來說,屬於一般偏貧瘠的狀態。不豐富的資能源意味著典型的內循環經濟,也就是自給自足+少量的進出口,都不足以維持現在中國的發展狀態,這樣子的最好結果是僅僅能讓人民能夠溫飽而已。
所以中國只能是在雙循環經濟中,強化內循環這一板塊。
中國目前最緊迫的就是要加速發展新科技,以獲得新的資能源和更好更高效的資能源使用模式。
中國還要趁著外貿窗口還暢通時必須大量出口,換取所需要的資能源,這些資能源也勢必優先用於發展新科技新產業、軍工科技等 、以備將來的風雲變幻。
中國現在肯定是需要提倡節約,才是正確的內循環姿勢,節約才能讓資能源用得更久,用到實處。所謂的多消費和刺激內需來帶動內循環經濟根本是偽命題。當然,合理消費是人類生活的正常需求,也是人類科技進步的一種動力,能讓中國的商業和商品在外有競爭力。
將來如果出口較大幅度減少了,資能源的進口也可能會有阻力或者成本提升,中國人除了節約之外,也到了改變目前生活方式的時候。更有限的資能源將集中到頭部科技那裡,等待中國科技樹的破繭而出和世界局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