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中國經濟要處理好「內循環」與「外循環」的關係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發表演講。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成都8月21日電(單鵬)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20日晚在參加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成都東部新區專場活動時表示,中國經濟從「國際大循環」走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時,要處理好「內循環」與「外循環」的關係。

當晚,吳曉求作了題為《從國際大循環到雙循環,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重大轉型》演講。吳曉求指出,從「國際經濟大循環」到「雙循環」,要處理好「三個關係」:首先,要處理好「內循環」與「外循環」的關係,「沒有一個國家是通過外部使經濟發達起來的,但也沒有一個國家通過封閉而成為偉大的國家。內部力量是國家經濟增長主要來源,但開放仍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模式。」

吳曉求表示,在「雙循環」中,要找到短板以及對未來中國經濟安全產生重大威脅的領域。「花大力氣在這些領域攻關,完善產業體系,防止核心產業『空心化』。」同時,吳曉求提出,發展經濟「內循環」還需要進行制度改革與創新。

「近段時間,全球民粹主義、逆全球化思潮盛行,外部環境複雜、嚴峻,中美經貿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讓人們思考如何確保國家安全與穩定、如何讓產業體系完整。在這個背景下走向『雙循環』,我認為是實事求是的。」吳曉求說。(完)

相關焦點

  • 汽車上的內循環和外循環的正確用法
    當我們使用空調的時候,吹出來的風有兩種模式:一個是內循環模式,另外一個是外循環模式。你們知道什麼情況下用內循環,什麼情況下用外循環嗎?內循環就是讓車內的空氣在封閉狀態下循環流動,跟外面的空氣隔絕,比如外面沙塵比較大時、堵車時車輛比較密集會排出大量的廢氣,這時內循環能起到很好的隔離作用。內循環是重複使用車內空氣,空調的效果會比較好。但是如果車上人多的情況下會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時又需要大量的氧氣,最好定時隔一段時間開一下外循環,讓外面的新鮮空氣進來補充一下。
  • 到底什麼時候使用內循環、外循環呢?
    開車的朋友都知道,汽車空調有兩個通風設置,內循環和外循環,那到底什麼是內循環和外循環?什麼時候開內循環?什麼時候又開外循環呢?今天輪谷就來給朋友們說說這個話題,也糾正一些朋友的使用誤區。什麼是內循環?內循環是從車內吸取空氣,形成車輛內部的氣流循環。通俗點說,內循環就是停止車內外空氣置換,阻隔車外的空氣進到車內,同時也不讓車內的空氣跑到車外。什麼是外循環?
  • 車上的「內循環」和「外循環」要怎麼用?看老司機怎麼說
    內循環和外循環使用時影響的因素還是挺大的,內循環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快速穩定的提升車內溫度,而外循環可以保持車內的空氣清新。在高速上,長時間行車,就應該適當打開車窗或者是把外循環打開,避免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空氣而導致的胸悶。
  • 智庫報告|江小涓、孟麗君:內循環為主、外循環賦能與更高水平雙循環
    綜合考慮各方面變化,今後中國經濟發展中,國內國際兩個循環的各自地位和相互作用與前40年有很大不同,本文簡要論述與「內循環」、「外循環」相關的發展表現和理論演變,描述我國不同階段兩種循環的繼起與並存,分析今後我國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約束條件以及全球產業鏈創新鏈的發展趨勢,指出今後中國發展中兩個循環的特點和相互關係,即內循環為主、外循環賦能、雙循環暢通高效,並就如何實現更高水平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 冬季開車|用內循環還是外循環?哪個更好些?
    有很多人問應該是用內循環還是外循環,這兩個有什麼區別?冬天開暖風時,應該用內循環還是外循環?但是,持續的內循環,車內雖然溫度容易保持,可車內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會增多,所以,要每隔1小時最好調到外循環,換一換空氣。
  • 汽車的「內循環」和「外循環」,怎麼區別和正確使用呢?
    汽車的「內循環」和「外循環」,怎麼區別和正確使用呢?「內循環」顧名思義,汽車空調出風口的風從車內吸入,經由空調冷卻或加熱後從出風口吹出,相當於車內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外循環改變了空調的吸氣方式,從原來從車裡吸空氣的方式變成從車外吸空氣進入車內,相當於在車內可以不斷換氣。
  • 內循環外循環選哪個?看心情!你這麼任性,壓縮機知道麼?
    經過小編的排查指導後,得到結果令人大跌眼鏡,開空調時車內溫度下不來,居然是內循環和外循環設置惹的禍。今天小編就給朋友們講講,如何通過內外循環設置,更高效地使用車內空調。內外循環分清楚,否則既費油又遭罪。車載空調如何實現製冷制熱車載空調系統的製冷功能,是通過空調壓縮機實現的。
  • 夏天汽車開空調,該用內循環還是外循環?
    當夏天來臨,天氣越來越熱的時候,在這樣炎熱的日子裡,坐在沒有空調的車上,汽車只是一艘汽船,但汽車空調有兩種循環模式,內部循環模式用於製冷,是大多數司機朋友最喜歡的模式,而外部循環用於通風換氣,是被迫開放模式,而在夏天,許多車輛只是在需要外部循環的時候,那麼汽車後的夏天應該先打開內部循環還是外部循環
  • 經濟內循環是什麼意思?你該如何看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千眼觀市網,ID:gh_13452850db37 】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最近,國內經濟領域最熱門話題是,經濟內循環。所謂經濟內循環,就是 「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
  • 內循環和外循環有何差距?知道這些更安全
    而對於我們外出的人來說,帶好口罩自然是必須的。但是有些時候我們也會不得已帶上一些老鄉、親戚,那麼此時的我們在行車時又該如何做才能更安全一些呢?如果是對於我們自己一個人開車外出倒也還好,只需要戴好口罩、緊閉車窗,出去辦個事或者買個菜一般來說也不會有太大的風險。但是如果車上還有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或者是途徑一些專用的醫院、災區,那麼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 夏季開車時,空調是內循環還是外循環好?知道這些不吃虧
    想知道這個問題的話,我們首先要知道車載空調系統當中的內外循環並不是什麼比較難搞懂的東西,我們也可以把工作時的空調理解成是一個抽風機,將空氣抽進來之後進行製冷處理然後在吹出來。而外循環實際上僅僅是在抽入空氣的方式上有一些不同而已,其中內循環是從車子裡面進風,也就是將車子裡面的空氣抽進來進行製冷在吹出去,等同於是車子裡面的空氣一直在車廂與空調壓縮機之間進行循環。
  • 內循環、外循環和A/C鍵是什麼?教你空調正確的使用方法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在買得起車的家庭越來越多。而新手在買車後,由於對車內空調的使用不太了解,所以常常做出一些錯誤的操作。
  • 夏天汽車,打開AC開關後,必須用內循環,能用外循環嗎?
    夏天汽車,打開AC開關後,必須用內循環,能用外循環嗎?都知道汽車上帶有內外循環,這個相對比較好理解,外循環就是車內與車外空氣的互相交換,而內循環主要是車內空氣循環流動,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開內循環依然會有20%左右的空氣與外界保持互換,所以並不會像有些人說的長期開內循環會造成車內氧氣不足,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怎樣正確使用,那就結合這個問題來詳細說一下。
  • 內循環是什麼?「內循環」「雙循環」主要內容
    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布局「內循環」是會議的重要亮點之一,引發市場廣泛關注。當前正處於「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計劃制定時期,「內循環」或將成為下一階段我國重要的經濟戰略布局。  「內循環」概念並非首次提出,今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地球其實就是內循環經濟,以地球為例看一個國家內循環的最重點
    二不管怎麼樣的循環、折騰,地球的資能源的總量是基本不變的,在現有的科技條件下,全球人民的生活只能固定在這個水平,也就是說如果地球是一個國家,大家過的就是現有世界的人均一萬美元的生活,相當於中國普通國人的小康水平生活。
  • 2021中國轉向「震動四鄰」,「內循環」撬動世界經濟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之後,2021年中國和世界的關係已經改變。不是中國融入世界,而是中國在用國內經濟撬動國際市場。中國正在以自身內部的經濟整合,構建新的「市場結構」,從而影響著世界經濟。這些看似形而上的宏觀表述,實際上無不在說明中國經濟將在2021年之後發生大的變革。中國原來依靠國際資本、國際市場、依賴出口的經濟模式將轉向以中國國內經濟為主。通過金融、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給流向的調整;通過對實體產業、產品的供給結構調整;以及對於需求方面的疏通、管理,構建中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中國經濟和企業的資本循環和產業鏈將構成一個「內循環」的整體,重新構建產業預期和資本估值。
  • 張平:經濟內循環是什麼意思?你該如何看待?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平最近,國內經濟領域最熱門話題是,經濟內循環。所謂經濟內循環,就是 「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主要是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因為,在未來出口預期不好的情況下,我國可以通過內需的動力,而不靠外力,來拉動經濟增長。也就是說,過去生產在國內,銷售到國外。
  • 智庫|內循環為主、外循環賦能與更高水平雙循環: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
    綜合考慮各方面變化,今後中國經濟發展中,國內國際兩個循環的各自地位和相互作用與前40年有很大不同,本文簡要論述與「內循環」、「外循環」相關的發展表現和理論演變,描述我國不同階段兩種循環的繼起與並存,分析今後我國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約束條件以及全球產業鏈創新鏈的發展趨勢,指出今後中國發展中兩個循環的特點和相互關係,即內循環為主、外循環賦能、雙循環暢通高效,並就如何實現更高水平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 「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吳曉求:中國金融進步的力量在哪裡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一帆12月2日,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在經濟觀察報主辦、上海信託戰略合作的「新階段 新理念 新格局——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暨上海浦東發展三十年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金融處在歷史的變革時期,必須要思考中國金融變革的推動力在哪裡
  • 「內循環」+「雙循環」:時間與空間
    因此,儘管提振內需是很重要的發展環節,但如果「內循環」只是「擴大內需」,那麼結果未必會明顯,甚至可能揠苗助長。所以中國除了有為居民消費的提升提供條件保障,仍然需要更大程度的對外貿易與開放,進一步加強與世界經濟的聯繫和「外循環」,從而切實提高國民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