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千眼觀市網,ID:gh_13452850db37 】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最近,國內經濟領域最熱門話題是,經濟內循環。所謂經濟內循環,就是 「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主要是指,擴大內需,擴大消費。因為,在未來出口預期不好的情況下,我國可以通過內需的動力,而不靠外力,來拉動經濟增長。也就是說,過去生產在國內,銷售到國外。而現在是,產供銷都在本國完成。
中國靠經濟內循環主要有以下兩個優勢:一個是,國內物價可以更加平穩回落。因為,過去國內大量商品通過出口供應歐美國家市場,換來花花綠綠的鈔票後,由於歐美國家對中國出口種限制,中國又不能購買所需的等額商品,只能購買美國國債。這樣國內商品大量流出後,降低了歐美國家的通脹水平。現在如果中國經濟內循環了,國內物價可以更加穩定了。
另一個是,中國有14億人口,比美國、歐盟的總和還要多,而且中國又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各類商品都有,而且國內需求旺盛,即使不出口(出口也不賺錢),也能玩得轉,因此,國家提出經濟內循環的概念,主要還是激活大國的民眾的消費需求,來拉動國內經濟。把中國經濟由原來的出口導致型,轉為內需拉動型。
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的經濟主要是依靠出口、投資(房產+基建),國內民間消費相對弱一點。而由於未來西方國家有可能會對我國出口圍追堵截。所以,只有通過內需來拉動中國的經濟發展。而內需現在最有潛力的是民間消費和投資。但現在問題是,啟動民間消費和投資也並非一日之功,要有切實的政策落實,要讓廣大民眾的口袋鼓來,要讓民間資本有很好的投資方向,這樣經濟內循環才能真正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