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美女博士萬蕊雪,曾3年發5篇SCI論文,堅持在國內科研

2020-10-28 教育思享

巾幗不讓鬚眉,她在科研方面努力前行,只為中國不被「卡脖子」。

她是一個90後女孩,也是一位科學家。在2018年,她曾經獲得由《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是當年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優勝者。

她就是萬蕊雪

2013年本科畢業之前,萬蕊雪還是一個不被人知曉的女孩,可是畢業後,3年內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學》(Science)上發表5篇文章,瞬間進入到了公眾視野之中。

尤其是2015年9月11日,2篇闡釋生命大分子剪接體結構的論文,成為雜誌當期封面,「背靠背」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科學》上,讓學術界眼前一亮,萬蕊雪也在國際舞臺斬落頭角,彰顯了中國女性的智慧。

據悉,近30年來,全球眾多一流實驗室,都在努力「捕捉」剪接體的結構,但是效果卻非常差強人意,因此這項科研成為了世界公認最艱難的難題之一——RNA剪接的清晰結構和複雜機理。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對剪接體的結構解析也成為了分子生物學裡最熱門的研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作為現代結構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王者」, 曾走出14名諾貝爾獎得主,卻也沒有拿到RNA剪接的清晰結構和複雜機理。

中國女孩萬蕊雪卻做到了,通過日復一日、堅持不懈地努力,毋庸置疑地成為2016年「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的入選者,當時她專注於酵母剪接體的三維結構和分子機理的相關研究,並取得不少科研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9篇論文,並且發表在了國際權威刊物《科學》和《細胞》上。

如今,西方國家對中國科研領域「卡脖子」,企圖要阻礙中國科研的崛起。但是中國人絕不會就此被「紙老虎」嚇到。令我們欣慰的是萬蕊雪是中國本土培養的博士,也曾是著名院士施一公的學生。

或許有人提及萬蕊雪就會想到「師姐」顏寧。的確兩人都是非常優秀的中國科學家,而且作為「師姐」的顏寧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績,成為了美國外籍院士,兩人的優秀有著相似的地方。

不同的是如今的顏寧前往美國執教,而萬蕊雪卻堅持在國內發展。

當然,萬蕊雪這個90後女孩能夠取得如此成就,不僅僅是靠著「天賦」,更多的是靠「努力」實現了成為科學家的夢想。當初,她為了能夠留在施一公團隊,從博一開始,就開始「拼命」,每天早8點到實驗室,次日凌晨才離開,高強度的搞研究,至少在實驗室工作14小時以上,幾乎是除了睡覺,日常都在實驗室度過。可以說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數月之後,萬蕊雪越來越優秀。

這個90後女孩到底有多拼?

據悉,2016的春節,萬蕊雪和她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為了科研幾乎到達了「瘋狂」地步,機器不歇,人三班倒,每個人工作至少8小時,實驗24小時連軸轉,可以說將實驗室用到了極致,而曾經的「胖」女孩,也因為科研變得「苗條」起來。

筆者相信,中國科研能夠突飛猛進,也真是因為一代又一代這樣的科學家拼命的結果,而這樣的拼命,更像是一場悄無聲息的「戰爭」。但是,如果沒有中國如此「拼搏」的科研人員,當西方「卡脖子」,中國將毫無底氣。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總有像萬蕊雪這樣的科學家,歷經磨難、堅持不懈地為著偉大理想而奮鬥。在2016年,萬蕊雪入選了全國「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這個計劃這一年有5名女科學家入選。

或許西方「卡脖子」會讓中國人感到陣痛,但是同樣會激勵更多中國年輕的科學家「拼命」,進而拿下一個個科研「高地」。

相關焦點

  • 90後美女博士萬蕊雪,曾3年發5篇SCI論文,堅持在國內科研
    巾幗不讓鬚眉,她在科研方面努力前行,只為中國不被「卡脖子」。 她是一個90後女孩,也是一位科學家。在2018年,她曾經獲得由《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是當年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優勝者。 她就是萬蕊雪。
  • 90後清華直博生3年發5篇《科學》的艱辛與幸福
    90後清華直博生3年發5篇《科學》的艱辛與幸福——訪清華大學2016年特等獎學金獲得者、醫學院2013級直博生萬蕊雪 學生記者 王中興 李紀琛11月18日,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評選結果公示,其中醫學院直博生萬蕊雪在本科畢業後的三年內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學》(Science)上發表5篇文章的成績吸引了大量關注。
  • 90後科學家萬蕊雪:科研的馬拉松裡,對手是自己
    湖南衛視供圖中青在線長沙5月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景爍)「要說科研苦不苦?苦。可是科研酷不酷?那也是真的酷!」站在「新青年 耀青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文藝晚會」的舞臺上,萬蕊雪這樣說。萬蕊雪是清華大學醫學院的博士後,是位年僅28歲的女生。她同時也是「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全球四位獲獎人之一,這是中國自己培養的博士首次獲此殊榮。
  • 90後博士後萬蕊雪:科研這場馬拉松 我會一直跑下去
    26歲時就已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6篇文章,入選中國科協「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是全國5名入選者中唯一的在讀博士研究生。去年11月23日,《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萬蕊雪因其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當選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
  • 施一公團隊90後直博生3年發5篇Science的艱辛與幸福 | 專訪特獎...
    2015年9月11日兩篇闡釋生命大分子剪接體結構的文章以雜誌當期封面的形式,「背靠背」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上,震驚了學術界。2016年1月8日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Science》就剪接體的結構與機理研究再髮長文,題為《U4/U6.U5 三小核核糖核蛋白複合物3.8埃的結構:對剪接體組裝及催化的理解》。
  • 中國90後CNS一作大盤點,博士三年6篇Science比曹原還開掛!
    下面且看國內90後CNS作者大盤點 ▽▽▽首先,當然先介紹最近火的:96後中國博士生!2018年3月5日,《自然》上連發兩篇論文,以背靠背長文形式在網站刊登了麻省理工學院Jarillo-Herrero教授課題組墨烯超導重大發現。兩篇文章第一作者都來自MIT物理系的21歲博士生曹原,大神除了物理,還喜歡計算機和天文,學神的人生簡直跟開了掛一樣。
  • 你嘗試的方式真的是美,萬蕊雪:90後科學家
    他們是清華學霸,超級女神,清華大學研究生特別獎獎學金獲得者,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萬蕊雪被中國科協「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成為全國5名入選者中唯一一名年齡最小的在讀博士研究生。 萬蕊雪加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卓越學者「項目。 度則獲得「青年科學家獎「。 同年,萬蕊雪被《科學》雜誌評選為「最佳科學家」。萬蕊雪已成為冉冉升起技術新星。
  • 科研明星們的新稱謂叫「沈飛黨」,博士8篇cns主刊論文的白蕊!
    月15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團隊又發表一篇科研大作,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發表重磅文章,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成功捕獲解析RNA剪接過程的團隊,發表這篇論文的學生是顏寧的兩位師妹,一位是白蕊一位是萬蕊雪,顏寧和自己粉絲分享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白蕊,這名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在清華碩博連讀4年時間內就發表了8篇CNS主刊論文,榮獲了清華大學特獎,較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的學生提前一年半畢業,並在2018年入選中國科協
  • 清華博士後萬蕊雪獲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新聞—科學網
    萬蕊雪是近兩年來清華大學非常耀眼的學術新星,主要專注於酵母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相關領域9篇研究文章(其中七篇發表於Science,兩篇發表於Cell )。 2016年,還在清華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萬蕊雪曾入選中國科協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成為全國5名入選者中唯一的在讀博士研究生。
  • 萬蕊雪:90後科學家、癌症挑戰者,對手是自己
    清華大學高成就者、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學金獲得者、清華大學「學術新秀」、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2016年,萬蕊雪入選了全國僅5人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成為全國5名入選學生中唯一的博士生。
  • 施一公弟子、清華90後萬蕊雪談青年學者如何迅速建立影響力
    針對這一問題,施一公弟子、清華大學90後博士後、2018年「青年科學家」得主萬蕊雪在5月24日於上海舉行的浦江創新論壇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上表示,國際知名期刊投稿時間長投稿困難這個問題確實存在,其本人在發表學術成果的時候也遇到過該問題。
  • 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萬蕊雪:願不斷突破人類認知極限
    萬蕊雪是90後,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後來師從著名生命科學家施一公。在博士二年級時,萬蕊雪被施一公委以重任,開始和同學一起向結構生物學領域最難的課題之一剪接體發起「進攻」。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獲該獎。中國教育報記者連線在瑞典出席頒獎活動的萬蕊雪,跟這位還不足28歲的科學家就科研進行了對話。
  • 施一公:培養了三個美女學霸,一個美國院士,還有兩個90後科學家
    第二位:萬蕊雪萬蕊雪是90後,也是施一公教授培養的土生土長的又一位出色的女弟子,她沒有留過洋,本科畢業於並非頂尖之列的中山大學,接到施一公教授本人的電話錄取通知時,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剛到施一公麾下的時候,她也曾感嘆說自己"笨極了",因為施一公的團隊中人人都是學霸,個個都出類拔萃。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據鄧博士的ResearchGate(一個科研社交網絡服務網站)顯示,鄧博士目前已經發表文章82篇。其中一篇發表在EJSO上的文章入選了ESI前1%高被引論文(谷歌學術顯示該論文已被引25次)。(Web of Science統計中,四川大學外科學研究方向中僅有的5篇高水平論文之一!)」。01爭議不斷是「開掛」還是灌水?去年,按照慣例,華西臨床醫學院公布了的2019屆榮譽畢業生。但3名榮譽畢業生發表的SCI數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質疑。
  • 90後科學家萬蕊雪:女性在科研工作中優勢很大
    新華網上海5月25日電(遊蘇杭)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女性早已撐起半邊天。但即便如此,在某些領域,比如科研工作中,男女比例不均衡仍是不爭事實。那麼,在科研領域中取得非凡成就的女性,她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女性身份的呢?
  • 九零後科學家萬蕊雪坦言:科研的馬拉松裡,對手是自己
    萬蕊雪為清華大學博士後,她曾經說過,青春的我們沒有其他的選擇,只有死磕到底。在「新青年,要青春」紀念文藝晚會舞臺上。萬蕊雪曾經表示:「科研很苦但是也很酷。」萬蕊雪僅僅28歲,但已經是清華大學醫學院的博士後。她是我們中國自己培養出來的博士,曾經在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中獲獎。而那一次的獎項中全球僅有四人,這是我們國家首次自己培養的博士榮獲此榮。她每天要和生物的大分子打交道,從事基礎生物學的研究。
  • 顏寧團隊再發Nature,西湖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
    據悉,這是西湖大學繼2019年3月13日以通訊單位發首篇nature後,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博士畢業後,他開始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做了2年博士後。1999年,柴繼傑選擇出國深造,經過推薦,他來到了普林斯頓大學,找到了施一公教授,選擇跟隨施一公教授繼續做博士後。柴繼傑進了施一公實驗室後,前兩年,幾乎等於從頭再來,施一公稱呼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技術員,因為專業基礎實在是太差。而且英語水平也很差,每天還要堅持學英語看報紙。
  • 和國外博士相比,國內博士含金量同樣不錯,出路也很好
    整體來看,博士學位是可以獲得的最高學位,博士畢業後出路一般都不會太差,下面葉秋會用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和身邊的例子進行說明。國內博士出路差嗎?華為八博士學術背景還有最近很火的90後美女博導、教授李琳,博士畢業即被南方醫科大聘為博導教授,本科電子科大,然後北大醫學部五年直博,沒有一點海外留學背景!
  • 這位美女青年科學家火了!師從施一公 又拿了個大獎
    萬蕊雪是近兩年來清華大學非常耀眼的學術新星,主要專注於酵母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相關領域9篇研究文章(其中七篇發表於Science,兩篇發表於Cell )。2016年,還在清華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萬蕊雪曾入選中國科協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成為全國5名入選者中唯一的在讀博士研究生。
  • 這位美女學霸火了!又拿了國際大獎…網友點讚:真的女神!
    2016年,還在清華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萬蕊雪曾入選中國科協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成為全國5名入選者中唯一的在讀博士研究生。那時萬蕊雪讀大三,她了解到施老師的研究方向和實驗室後,很想有機會去清華大學學習,於是她鼓起勇氣給施老師寫了一封郵件,希望能到施老師的實驗室去做畢業論文研究。「郵件發出去一個星期之後,一直沒有回音,我就想著這事兒可能黃了,但是我還是堅持又發了一封郵件,想著要是再沒有消息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