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章了】科學事實證明:恐音症其實也是一種疾病

2021-01-10 科技大兔子

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友方式、娛樂方式還有運動方式等發生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改變,當然,一些我們新興的病症也與之出現,比如說,有我們最常見的選擇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密集恐懼症還有強迫症、臉盲症等等。除了這些,小陶今天還要給大家說一個新名詞——恐音症(Misophonia)。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木有和小陶有一樣的困擾,就是會對某種聲音特別敏感,比如咀嚼口香糖或者用指甲劃玻璃劃黑板等聲音,真的會內心升起一股無名火,聲音繼續響下去的下一秒就會有掀桌子的衝動。如果你有這樣的特徵,恭喜你,有很大的可能咱們是「病友」,我們都是恐音症患者。

那麼,到底什麼是恐音症呢?恐音症(misophonia)也叫選擇性聲音敏感症候群,它是有個觸發點的。這個觸發點可能是某種口頭髮出的聲音,也可能是人們製造出來的某種聲音,患者會對那個聲音特別敏感,甚至會出現如焦躁、恐慌或者憤怒等極端反應,內心強烈渴望那個聲音能夠消失。這個詞是由在本世紀初研究耳鳴明時的研究者們創造的,意為「對聲音的厭惡」,不過它通常指的是對某些人類聲音的厭惡。這些聲音不僅僅讓人厭惡,還會引發人們嚴重的痛苦和憤怒,通常導致患者的言語或肢體攻擊。但是,恐音症者並不會被動物或自己的聲音影響。解釋完恐音症的含義與來源,我們再來看看產生恐音症(Misophonia)的原因。在2013年,阿姆斯特丹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系列診斷標準,將恐音症歸為一種新的精神紊亂。當時有研究者提出,恐音可能是其他潛在精神障礙的表現,曾認為這是因為我們自身情緒管控欠佳。而現在,有科學事實證明,恐音症其實也是一種疾病。

恐音症患者對某些噪音、特別是口腔噪音極度敏感,例如別人咀嚼食物時發出的聲音。喝湯或者吃東西發出的聲音就像是「憤怒觸發器」,幾秒鐘之內就能導致一些人產生負面情緒,甚至發怒。《Current Biology》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人在聽到類似的聲音後,其負責處理情緒和內感受器信號的大腦前腦島皮層(AIC)的血液和氧氣水平會相應增加。研究人員表示,觸發聲音與AIC及負責處理和調節情緒的區域網絡存在連通性,包括腹內側前額葉皮層(vmPFC)、後內側皮層(PMC)、海馬體和杏仁核等。 研究人員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解釋了這一點。有研究表明,恐音症的存在可能還是很廣泛的,在500名大學生中,有近20%的人自述會表現出嚴重的恐音反應,而且這些症狀通常還伴隨著焦慮、抑鬱和強迫症等。

說了這麼多,小陶表示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大哭)。在這裡,作為一個有選擇恐懼症、密集恐懼症現在還有了恐音症的人,小陶覺得「有病就得治」!所以,小陶下定決定就從今天的恐音症開始治療,如果大家有什麼好的辦法千萬要告訴我呀,我們一起分享一起「治療」,好不好?

相關焦點

  • 吧唧嘴的聲音都受不了,那你是得了「恐音症」
    一位「恐音症(Misophonia)」患者稱,她覺得家人吃薯片的聲音使她想打人。但是她去看醫生時,醫生卻不以為然。  現在,科學家們發現,這種情況有真正的生物學基礎,並不僅僅緣於某人易怒。  大腦掃描表明,那些感覺咀嚼、呼吸等聲音無法忍受的人存在真正的大腦異常。恐音症(於2001年命名)患者會產生嚴重的「戰鬥還是逃跑」反應。
  • 事實證明,長得太好看是一種病
    事實證明,長得太好看是一種病 2020-12-15 1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叫恐音症
    這種情況被稱為「恐音症」,是指某些人在聽到他人產生的某些重複性噪音時出現的不合理情緒。有這種症狀的人聽到鍵盤的咔噠聲、薯條包裝的沙沙聲或吧唧嘴的聲音時會煩躁,甚至憤怒。雖然這種症狀在2000年就已經被認定為一種病了,但對恐音症病因和患病率的研究仍然不足。在《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中還沒有官方標準,而且患者發現很難引起重視。
  • 有一種酷刑是指甲劃黑板的聲音,雞皮疙瘩又起立了
    恐音症於2001年命名,「恐音症」這個詞是2000年神經科學 Pawel Jastreboff 和 Margaret Jastre 提出的,雖然目前在臨床上還不被認可是疾病——既不算是聽覺疾病、也不算是精神疾病,但全球仍有不少恐音症群體。刺激到恐音症的人的觸發點,可能是某種口頭髮出的聲音,比如咀嚼聲、口哨聲,也可能只是別人吸鼻涕的聲音。
  • 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出爐,科學和真理並非都是一本正經
    本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發了聲學獎、心理學獎、和平獎、物理學獎、經濟學獎、管理學獎、昆蟲學獎、醫學獎、醫學教育獎、材料科學獎共計10個獎項,包括利用蚯蚓「抖」出法拉第波、通過實驗證明了用人類糞便冷凍後製作的刀具並不好用、忍受不了別人吧唧嘴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疾病——恐音症等趣味獎項。
  • 恰恰相反,事實證明其實一步步走向毀滅
    當今,達爾文進化論雖然開始出現許多異議,但在主流科學的地位並沒有改變,也就是說,主流科學界認可他的理論,即人類由低級生物逐漸進化而來,並且還在不斷變化,越來越強。再結合當今的地球環境和不斷發生的災變,事實證明人類其實正在一步步走向滅亡。所以,小哥得出這樣的結論:人類是在進化嗎?恰恰相反,事實證明其實一步步走向毀滅
  • 如何證明科學是科學?
    如何證明科學是科學?這是我看到的一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於是自己思考了一下,在這裡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表明了一種否定,不認同。不理解的情感在其中。也就是不科學代表著錯誤,否定的意思在其中。相反科學就是代表著正確,好的意思在其中。於是這句話就可以這樣理解了:如何證明科學是正確的好的?
  • 你可能患有恐音症!
    該症狀的學名為恐音症,指的是對咀嚼聲、咳嗽聲、打哈欠聲等聲音尤為敏感。有些人的恐音症程度比他人更嚴重,他們會被這些噪音分散注意力,甚至需要進行認知行為治療。雖然,2001年這一症狀被正式命名,但很多懷疑論者仍有所疑問:恐音症真的存在嗎?但去年,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表明:恐音症患者的大腦額葉與他人不同,導致他們對噪音產生強烈反應,甚至導致心率更快、出汗更多。
  • 科學無法證明的事實:聖經中有哪些人「被提」?
    這是用理性無法明白的事情,更是用科學無法證明的事實。但《聖經》中卻有真實的記載,有4個人被提到天上。 「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他了。」(使徒行傳1:9)在《聖經》中,我們發現很多突然某人被提升天的例子。其中一個是以諾,他也是第一個突然被提到天上去的。「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創世記5章24節)。」
  • 倉鼠症:囤積癖也是一種精神疾病
    查閱更多的資料文獻,我們會發現在現代精神疾病診斷中,這類行為有更專業的術語,即「囤積症」。多買兩本書,放著不看,都成了一種精神疾病?那些「日常」的病《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每十到十五年就會根據最新的科研、治療情況對各類精神疾病進行分類、定義。如今的這一版本,完成於2013年,採納、吸取了數百位國際一流水準的精神心理疾病教授、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博士等各界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因而極具科學參考價值。
  • 四川一派出所拒為英文版無犯罪記錄證明蓋章:看不懂英文
    四川一派出所拒為英文版無犯罪記錄證明蓋章:看不懂英文 張元玲/華西都市報 2016-05-20 14:55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素質"其實就是基於科學事實明辨是非的能力
    隨著現代科學的深入,出現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公眾難以理解科學家在做什麼,甚至相當一部分認為,科學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著風險。對於科學普及而言,需要公眾具備一定的「科學意識」,能夠對科學進行一定的判斷,使科學成為公民生活和文化的組成部分。
  • 科學能證明上帝不存在嗎?
    上帝是否存在其實不會成為科學研究的課題。這是因為,科學只研究那些客觀上能夠被反覆觀測的事物,上帝這個事物無法實現這樣的目標。儘管如此,科學並非不能證明上帝是不存在的,這就是邏輯推理。歸納和演繹都是邏輯推理的方法,這也是科學在發展過程中常用的手段。
  • 思維大突破:世界用科學證明,我們自己用什麼證明?
    神的存在也是如此,無法證明神是真實的,也無法證明神不是真實的。證明是什麼?證明其實就是能夠重複的感知事實,這樣定義證明還不確切,證明是:兩個人以上能夠獲得相同的感知事實的行為過程,這就是證明。一個人感知事實的重複和一個人與其他生物的可重複的感知事實都不是證明,證明只能是人類約定的可重複的感知事實。
  • 「最高院裁判文書」合同中約定的「籤字蓋章」解釋為選擇關係,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原告以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為依據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依據基礎法律關係提出抗辯或者反訴,並提供證據證明債權糾紛非民間借貸行為引起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查明的案件事實,按照基礎法律關係審理。原審判決未查明關鍵事實,僅依據表面證據錯誤定性,依法應予糾正。
  • 民訴法解釋:單位證明材料只加蓋單位印章,不予採信
    5、實體性證明材料據以證明實體法事實,對案件的直接事實、主要事實予以證明;程序性證明材料據以證明程序法事實,對案件的輔助事實、證據的可信度等予以證明。二、材料應屬於單位職權範圍單位出具的證明材料的證明事項,必須在單位本身的職權範圍以內。
  • 從科學的角度看,星座預言有沒有事實依據?
    一、星座預言來源於古人對自然力量的崇拜其實,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早期,所有的文明都有這樣的發展階段。那時候,人類對於日月星辰的運動還不了解,產生對這些天體的崇拜、迷信、恐懼都很正常。咱們的老祖先其實也是一樣的,有啥大事都得佔卜一下,看看出土的那麼多用於佔卜的龜甲和獸骨什麼的就明白了。
  • 迷信科學也是一種迷信
    科學是人類生存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基本正確的方法和認知,它不是天啟的知識,不是先天存在讓人解決疑問的萬能工具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所積累的成果,是人類在漫長的生存過程中不斷探索,對正確的認識進行累積並加以系統化處理所形成的認知概念。在應對人類所處環境中有用的知識和方法逐漸積累起來,由未經歷前事的人借用來應對遇到的類似問題,以保護人類自身的利益。
  • 各類證明模板(在職證明、收入證明、離職證明)
    1、在職證明在職員工在需要參加某個特定組織的重要會議,報名各類職業資格考試等一般都需要公司開具一個在職證明。在開在職證明時HR要問清楚員工所要開具證明的用途,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風險,除了證明的一些基本信息外可以在證明最後註明一下(此證明僅限於做什麼事情)。
  • 為什麼人們相信科學證明是不真實的?
    這種想法可能在那些根本不相信科學的人身上是合理的——沒有導致疾病的細菌,沒有進化或基因密碼,不存在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但是在那些相信科學原理、科學方法和大多數結論的人身上,這是怎麼發生的呢?心理學家稱之為「信念固著」,這是一個被廣泛研究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它的犧牲品,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它的侵害。什麼是「信念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