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虛度er 好好虛度時光 收錄於話題#另一種人生的故事11個
▲ 主播/ 夏憶 ,配樂/ 張珂《雲水禪心》、老王樂隊《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
文 | 十二
編輯 | 西腦包花
一個多月前,我探訪了位於嘉興鄉下的「運河陶倉理想村」,這是一個新型的鄉村振興示範區。從嘉興南站到陶倉,大約50分鐘的車程,眼看路越來越荒涼,心裡不禁懷疑「有沒有搞錯……」
▲ 麥穗豐碑樣式的建築。
遠遠地,一座麥穗豐碑樣式的建築進入我的視野,走進後看見村子裡融合了豐富的潮流和文化品牌,既不違和,也不喧鬧。印象中,上一屆年輕人嚷著「逃離北上廣」是沒多久前的事兒,而這一屆年輕人早就不動聲色地「共創理想村」了。
本文與理想村「無關」,與在理想村中工作的年輕人的理想有關。他們究竟為何去鄉村工作?理想村中的現實是什麼?當城市裡的年輕人去鄉村,焦慮和煩惱是否依舊存在?
我們分別採訪了三位陶倉的年輕人,一位剛來、一位常駐、一位剛離開。聽完他們的故事,也許會有一些答案。
01.
新到陶倉的年輕人
小白 22歲
專業:金融學
職業:平面設計
家鄉:河南新鄉
▲ 小白本人很有藝術感的照片。
今年9月份,小白剛到陶倉的時候,天氣還很涼爽。每天上班的必經之路是一條運河沿岸的步行道,看柳葉吹拂,聽河水潺潺,偶爾遇到散步的大爺大媽,多數時候是一個人在風景中行走。
▲ 小白拍下的陶倉雨後傍晚。
對話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到對父母的感謝,「在北方的六線城市裡,能夠遇到這樣的父母是非常難得的。」讓他最為自豪的是十四五歲的時候,父親拿出當年學醫時的解剖學教科書,給他上了一堂完整的性教育課。小白把自身超越年齡的鬆弛感和穩定感,歸結為幸福家庭的教育成果。「我會毫不猶疑地遠離讓我感到不舒服的人和地方,環境和個人情緒的穩定是很重要的。」
小白的專業是金融學。大學前期,他從角角落落裡聽聞金融從業者在一二線城市中的生存困境,直到看了第一財經周刊的那篇著名的「逃離北上廣」,一批又一批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在大城市的高壓中陷入無盡循環,賺多少錢都停不下來……他開始思考——倘若脫離本專業,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
▲ 小白很喜歡旅行,熱愛通過攝影記錄美好的風光。
平面設計是他把興趣愛好發展成專業的一項能力。大學畢業後,小白回到老家河南新鄉,在市區裡的一家獨立書店做平面設計兼運營。全宇宙的市中心都一樣,小吃街營業到凌晨四五點,酒吧林立。在那樣的環境下,沒有辦法和內心的安靜聯結在一起,「也有可能是我在城市中生活靜不下來」,他說,「既然這樣,那就去田園吧」。心裡有了嚮往,生活中的機會很快就來了,在咖啡店老闆的引薦下,他來到了陶倉。
剛到陶倉的時候,經歷過一段「束手束腳」的日子,深夜做稿越改越不對勁,第二天一早就從夢中驚醒。他覺得這是每個人剛開始做一份工作時都會經歷的狀態,不斷地對自己說放鬆,焦慮感在完成工作後會自然消散的。
▲ 一臺電腦、一杯水組成小白工作的日常。
「天才並非在有靈感的時候才創作,通過高強度的訓練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底線水平,當發揮更穩定的時候,內心就會更篤定的。」陶倉的夥伴們在表達對彼此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上,總是讓人感到安心和溫暖。
陶倉的假日市集是夥伴們斜槓營業的日子,小白最近斬獲的新技能是水電工。平日裡,他在陶倉還要做一部分民宿運營的工作,比如梳理工作流程、做前臺水單、引進符合品牌價值觀的飲品等等。回想大學時在咖啡店工作的那一年也非常開心,他自認為在咖啡上算是半個專業人士了,這又是一段把愛好做成專業的經歷。
▲ 在做咖啡的小白,記錄陶倉的工作日常和民宿,偶爾還會練習毛筆字。
小白每到一個地方旅行,喜歡通過觀察當地人的飲食偏好,來反推地域文化氛圍。在嘉興,是男人做飯的,村裡的陶叔告訴他,一個男人如果飯做得不好吃是會被人看不起的。這就是一個地方的文化。「陶倉的文化都是我們帶過去的,我們的文化就是年輕。」
哪怕加班到再晚,夜裡踏出陶倉,抬頭的那一刻就又聯結上了內心的自然。他從小最是喜歡藍天,還有大大的月亮和繁星點點…… 剛來陶倉的日子,他會去想像自己和陶倉的未來。漸漸地,他覺得陶倉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是因為他們這群人在這裡做了什麼。未來在一步一步往前走的時候漸漸形成,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
▲ 小白把陶倉的美收進膠片相機。
02.
常駐陶倉的年輕人
Precious 23歲
專業:旅遊管理
職業:運營經理
家鄉:老家四川,小時候隨父母移居江蘇常州
▲ Precious在淤泥中挖藕。
剛添加Precious的微信的時候,我以為TA是一位至少有十年工作經驗的直男職業經理人。有這樣的感覺,一方面,源於介紹人告訴我,TA負責陶倉項目的整體運營;另一方面,從簡單的寒暄中,我捕捉到TA傳遞出「有話請直說」的信號。然而,我只猜中了三分之一——Precious是女生,非常職業,相當年輕。
▲籌備活動。
「說實話,像我這樣能夠找到對口工作的應屆畢業生,都會努力地適應環境,不會輕易放棄這份工作的。」她直奔主題。2019年畢業前夕,Precious進入一家文旅公司在上海的總部實習,和每一個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正式畢業後,公司提供給她去陶倉「項目現場」的工作機會,作為一名旅遊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自然是更希望沉浸到項目中去了解全過程。
Precious的老家在四川,從小在江蘇常州生活長大,高考選擇旅遊管理專業是「臨時」做的決定。就在志願填報系統關閉前的半小時,她看到雲南大學開設的旅遊管理專業,瞬間點燃了心中想去遠方看看的小火苗。
▲ 專業的緣故,Precious有機會去很多地方旅行考察。
由於專業的緣故,大學期間,她去了很多地方深度考察,偏愛自然的風景和生活,常常被樸素的人情打動。她並不執著於固守在一個地方發展,這很大程度上源自家庭的薰陶。Precious的爸爸是建築行業的從業者,常常走南闖北,他鼓勵他們三兄妹去不同的地方領略生活,做開創性的事情。
2019年的陶倉是十足的工地現場。上世紀60年代陶氏宅收歸國有,因體量巨大被用作糧倉。2002年糧倉租賃給私營的植絨廠,歷經一場大火之後,成了眼前歲月摧殘的樣子。
▲ Precious見證了廢上加廢的糧倉到煥然一新的全過程。
Precious剛到陶倉沒兩天,就被叫去參加一個會議,項目經理發現她做的會議紀要整體思路清晰、信息整理能力很強。就這樣,她從做項目助理開始,接觸設計施工、項目定位、市場調研、品牌產品運營……一年半下來,成了整個陶倉對項目最熟悉的人。
「現在負責的運營工作,好比『引水入渠』,把合作品牌、活動、民宿、市集等內容有機融合,向來到這裡的客人呈現一個理想村的樣貌。」說到工作,她便滔滔不絕。
▲ 民宿、市集、藝術活動的有機融合,讓陶倉逐漸成為「理想村」。
「不過,對生活有些冷落了。」她一改先前的精幹,終於有點像這個年齡的女生。畢業後,Precious從學校宿舍直接走進員工宿舍,一頭扎進工作之中,有很多事情想做,而且想做就可以去做。往往一件事還沒做完,又開始張羅另一件有意思的事兒了。隨著工作越來越多,她漸漸地意識到工作和上學不一樣,應該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加以區分。「目前還在調試中,一旦停下工作便焦慮,總覺得自己會錯過一些內容。」
▲ Precious拍下的金色的雲。
好在她並沒有放棄攝影愛好,偶爾抬頭看到一朵金色的雲,就把它拍下來。即便是在工作很焦慮的情況下,每天傍晚出門,看到不同的晚霞和雲彩,她就又有了繼續努力的動力。最近,生活中又多了一個可愛的喵星人,和它一起放空是最治癒的時光。
▲ 就是這位喵星人在陪伴著Precious。
Precious預計再過兩三年,會回到城市工作一段時間。一方面,她想要體驗上下班區隔感更強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想填補這兩年和城市的脫節,看看年輕人究竟因為什麼原因喜歡鄉村,這也是目前工作中最需要深耕的議題。
▲ Precious的日常攝影。
03.
離開陶倉的年輕人
企鵝 23歲
家鄉:河北石家莊
專業:國內本科-藝術策劃與批評,國外碩士-美術館與畫廊研究
職業:原陶倉運營實習生,現為深圳一家畫廊的實習生
▲ 在陶倉時的企鵝。
「一周上班七天,卑微的實習生,哈哈哈哈哈。」透過她發來的微信文字,我的情緒瞬間被這個歡脫的女孩兒調動。一連串的好奇從腦袋中蹦出——離開陶倉後,她在做什麼工作?是什麼能夠讓她一周七天上班,還這麼歡樂?
企鵝現在在深圳的一家規模較小的畫廊做實習生,因而,有機會嘗試各種類型的工作,譬如,為客人講解作品、畫廊導覽、平面設計、微信推文……「一周七天是畫廊的節奏,既然我選擇去一級市場看看,就要理解這個節奏。實在不行,下一份工作找個輕鬆點的,一周四天的。」這姿態可一點兒也不卑微。
▲ 在畫廊工作的企鵝(左一)。
今年初,企鵝去陶倉之前,對鄉村並不了解。那時研究生畢業剛回國,一位投緣的前輩推薦她去陶倉工作。原以為運營崗位會和美術館發生更多的關聯,她曾設想將藝術活動與鄉村的生活習慣相結合,把鄉村中更質樸、更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東西呈現出來。可是到了陶倉之後,發現實際工作與文旅的關聯度更大。
和Precious不同,文旅項目沒有長在企鵝的「歡脫點」上,既不擅長、又不喜歡、也不適合。因此,她做了3個月就離開了陶倉。「就算能夠把想像中的畫面做出來,工作日觀眾也會比較少吧。村裡畢竟老人比較多,大家都在忙於生計,不知道藝術對自己有什麼助益。」她補充說。
▲ 自然是企鵝的靈感來源之一。
離開陶倉的時候,所有的夥伴都鼓勵她,希望她找到更喜歡的工作和生活。企鵝說自己小時候是人群中的小透明,因此,格外珍惜別人對她的真誠。她的大腦裡有一個專門存放美好的空間,裡面藏著回憶裡閃閃發光的小畫面。想要靈感的時候,就躲進這個空間,一鍵啟動分泌多巴胺。情緒的波動是她的生命力量,從中找到自己活著的理由,感受到自己在時代中的存在。「當你知道做什麼會開心,就會主動去做的。」
▲ 企鵝用情緒感受藝術,自然嚮往精神的富足。
不論是離開還是留下,不論在城市或是鄉村,他們跟隨當下的心意,一步一步走向喜歡的工作和生活,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參與未來。
每次我試圖用一種觀點去總結95後時,都發現是徒勞的,也許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無法被總結,無法用同一種模式去歸納,因此也不會有一個標準。
鄉村究竟會不會成為年輕人的新賽道?
我們還將繼續探索。
本文作者:十二,寫多少,吃多少。
本文配圖均由受訪者提供,版權屬於原作者。
虛度推薦
「零基礎開家鮮花店」
人生的賽道不止一個
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
或許夢想
會在花店裡實現
點擊下圖或 「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好好虛度時光
發現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公眾號|微博|豆瓣|荔枝電臺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原標題:《對於95後而言,城市才不是宇宙的市中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