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的導演說,他只在乎自己會不會讓觀眾無聊

2021-01-08 網易娛樂

作為今年最後一部上映的好萊塢超級大片,《火星救援》為了中國市場可以說是拼盡了全力。包括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主演馬特·達蒙和塞巴斯蒂安·斯坦在內的大牌明星,都來到了中國為影片宣傳。

這是 78 歲的英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首次來到中國。在那個電腦特效還沒有佔領好萊塢的年代,斯科特憑藉《異形》(1979)和《銀翼殺手》(1982)兩部科幻影片奠定了自己在好萊塢和科幻圈的地位。

「其實科幻類型的電影一直在飛快地進化、升級,人們可以天馬行空地做任何的想像,不過我覺得有一個重要的技巧是,放慢腳步和節奏,這樣才能把故事說好。」斯科特在發布會上說。他說自己的確更偏愛科幻作品,影片裡的邏輯性和宏大的敘事背景總是能讓他思考:種種事情究竟是無意為之,還是冥冥中就已註定?

斯科特能接拍《火星救援》也是一件十分「巧合」(你也可以認為是註定)的事。當原導演德魯·高達雖然完成《火星救援》劇本的改編後,他因為與執導的新「蜘蛛俠」電影檔期相撞,不得不放棄執導該片。而正好斯科特籌備中的《普羅米修斯 2》也出現了狀況,空出了檔期。

《普羅米修斯》劇照

對於有著多年科幻和太空電影拍攝經驗的斯科特來說,拍攝技巧上並沒有太大困難——根據馬特達蒙的現場「爆料」,斯科特用四臺機器超高效完成了拍攝,用導演自己的話說就是「簡單粗暴」。

真正難的是小說和電影之間的合理轉換,也就是期科特一直強調的「把故事說好」。舉例來說,安迪·威爾創造的小說是用第一人稱寫就的,這意味著故事的視角較窄且有很多的內心獨白。導演需要找出一種方式,讓電影中像有個人在陪著馬特·達蒙。他想到了在機艙內,讓馬特·達蒙給自己拍記錄視頻、自我調侃的這個辦法,電影情節不僅得以推進,而且變得有趣起來。

儘管斯科特因科幻片成名,不過他導演生涯的最高光時刻出現在 2000 到 2001 年。2000年,他憑藉《角鬥士》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奧斯卡大獎;而一年之後,另一部題材截然不同的影片《黑鷹墜落》又為他帶回了兩座小金人。

雷德利·斯科特在《火星救援》發布會現場

在被問到從業 40 多年總結過一些什麼經驗時,斯科特說了兩點自己最深切的感受。「在這個行業裡,只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就是——沒有什麼事情是確定的。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點。」 斯科特對《好奇心日報》說。

其次,他認為電影學院裡那些東西只能是「點到為止」,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導演或是電影工作者,更多的需要你動手實踐,和觀眾的溝通。

「我個人是沒有念過電影學院,以前從事的廣告行業。我是一個很棒的設計師,但是後來我得到了一個機會,能拍電影了,所以廣告行業就是我的電影學院。」斯科特說,「在我看來不管是《麥克白》,亦或只是簡單的商業廣告,我都不在乎。我在乎的就只是: 我在和觀眾好好溝通了嗎?我有沒有讓觀眾很無聊?僅此而已。 」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本文來源:好奇心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如何戰勝一個你無法逾越的困難
    他躲進駐火星的航天基地療傷。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對技術宅來說,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真是相當好。就只說敘事手法,它也是讓我相當喜歡的——平鋪直敘不煽情,如果說《地心引力》是感情澎湃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散文,《火星救援》就像看技術報告,沒什麼文採,卻絕對不無聊。
  • 火星救援:我在火星種土豆的那兩年
    話說從天問一號成功升空算起,幾個月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原定的計劃是小可愛它大概會在飛行約7個月後抵達火星,開啟自己的火星傳奇。昏迷中醒來的馬克,艱難地爬回基地,卻發現就只有自己一個人被丟在了火星上,而基地裡的食物也只夠他用一個月了。但凡要是個別人,大概只剩慢慢等死的份兒了,不過我們的馬克可是個植物學家啊,他冷靜計算了自己手上的資源,然後開始利用自製的肥料種土豆,土豆這東西大家懂得,種植方便出苗率高澱粉豐富營養充足,馬克一步步把火星變成了自己專屬的土豆園。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導演雷利史考特在前陣子挑戰大規模場面的《出埃及記:天地王者》或是其擅長太空恐怖科幻主題的《普羅米修斯》等商業娛樂片後,回歸《火星救援》這樣的太空小品故事,反而能讓他重新聚焦於劇中角色琢磨,以及劇情收斂的卓越功力,《火星救援》可說是雷導生涯中另一部相當傑出的太空題材災難電影。
  • "火星救援"太空求生情節逼真 "火星上的魯賓遜"逗樂觀眾
    然而馬克幸運地活了下來,孤單受困在火星上,沒有補給也沒人知道他還活著。當他終於想辦法讓美國太空總署知道他還活著後,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開始夜以繼日地合作,不計一切代價要把這「火星人」帶回地球。 作為一部硬科幻作品,電影裡馬克在火星上如何自救的戲份,每一舉動都符合科學原理。影片在約旦的沙漠裡取景,拍出來的畫面極像火星上的地貌,遍地黃沙和荒涼的山丘,呈現火星的壯闊大美。
  • 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國元素亮了
    電影揭秘NASA火星計劃導演延期《普羅米修斯2》拍攝其實電影《火星救援》的故事很簡單,2029年人類首次登陸火星,但不幸的是,因為遭遇風暴,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被認為已經死去而被留在了火星上,而醒來後的沃特尼只能靠自己獨自在火星上生活下去,等待救援。
  •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時間:2015.11.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桃桃林林 分享到:
  • 科幻作家:《火星救援》等科幻片配合美國家政策
    很多觀眾對於影片中馬特·達蒙在火星上一個人「種土豆」津津樂道,也有人對於電影中出現的「中國元素」感到驕傲。但是在專業的科幻作家眼中,《火星救援》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  「因為我們已經看過太多陰暗的悲觀主義的科幻電影,包括我自己也寫了不少很悲觀的科幻小說」,看完電影後,陳楸帆說自己覺得有點慚愧,「我覺得我們應該回到《火星救援》中展現的鼓舞人心的精神中去。就像劉慈欣老師所說的,應該回歸到人類剛開始開拓宇宙、嚮往探索太空的那個年代中去。」
  • 獨家專訪《火星救援》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聽這位科幻大師親述陪伴...
    時光網特稿 你不必是科幻迷,也會愛上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電影。  新片《火星救援》同樣充斥著雷德利擅長的元素。它是一部科幻片,主人公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 飾)獨自漂流火星;也像一部「戰爭」戲,這顆荒涼的紅色星球就是人與自然的搏命戰場,在科學做武器的終極拼殺中迸發出人性光芒。「我所有的拍片經驗,都讓《火星救援》的拍攝更加容易。」,在接受我們專訪時,這位英國名導如是說。
  • 《火星救援》發主創特輯 IMAX3D版獲一致好評
    繼主演馬特-達蒙、被中國影迷暱稱為384的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在華宣傳時推薦IMAX 3D版視效後,IMAX今日發布又一隻《火星救援》特輯,記錄了大師級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和影片製片人對這部影片觀影效果的評價,其中製片人更是特別提到IMAX 3D版會讓觀眾感覺漫遊天際。
  • 《火星救援》不拍續集 馬特·達蒙:不要被扔回去
    昨日,《火星救援》的主創——被中國粉絲親切地稱作「馬呆萌」的馬特·達蒙、「384」塞巴斯蒂安·斯坦以及中國演員陳數、導演雷德利·斯考特來京宣傳新片。馬特·達蒙盡顯「呆萌」本色,被問起是否要拍《火星救援》續集時,他一臉入戲太深的表情回應:「我不要被扔回火星!」談及與中國的緣分,馬特·達蒙直接點了剛跟他合作過《長城》的劉德華的名字,希望能與華仔有更深入的合作。
  • 《火星救援》:我們這個時代的魯濱遜漂流記
    有了農民和工人這兩項特長,你基本就可以徵服地球,哦不,火星。接下來,觀眾就在兩個小時的時喜時悲中看著他像打怪練級一樣,完成了讓我們瞠目結舌的一系列生存任務。種土豆,你們行嗎?摩爾斯電碼,你們行嗎?但他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還是用自己的糞便當肥料;他通過一個1996年的除了會轉什麼都不會的攝像頭完成了和地球上的第一次通訊。
  • 直擊《火星救援》中國首映禮
    《火星救援》的頭號明星馬特·達蒙今年成了中國影迷的好朋友,他先是花了半年時間輾轉中國多地拍攝《長城》,今天跟故地重遊為《火星救援》造勢。在上午的新聞發布會現場,達蒙還為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充當翻譯,儼然是半個中國通。
  • 《火星救援》:他竟然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令火星顫抖的植物學家
    如果你發現自己穿著太空衣從火星醒來,周圍空無一人,整個星球甚至整個太空都無人回應你會怎樣?有個植物學家的做法是,那就在火星上種土豆吧,於是火星被他殖民統治了。因為一旦你在哪裡種下莊稼,就意味著你對那兒開始了殖民統治。
  • 美國科幻冒險片火星救援 上演膽戰心驚的救援任務
    小編最近看了很多歐美電影,像是《星球大戰》、《神探夏洛克》、《飢餓遊戲3》等等,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火星救援》了。於是學霸如我的小編立即惡補了關於《火星救援》的有關材料。我相信親們也是很想了解一下《火星救援》的來龍去脈啦。於是乎,善解人意的小編就默默滿足親們的欲望啦。
  • 《火星救援》影評:一部前所未見的紀實科幻片
    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  雷德利·斯科特作為科幻電影導演的開山鼻祖,他的大名可以說是不脛而走,聲名遠播。從《異形》到《銀翼殺手》再到《角鬥士》都是觀眾熟知的佳作。嚴蓬曾評論說:「《火星救援》不是哪個導演都能拍的,而雷德利·斯科特拍這部影片確實很適合。」
  • 其實《火星救援》是一部青春片
    用這些青春片該有的元素,換個姿勢再看看《火星救援》,你會覺得這部科幻大片真的挺非典型的:比起《星際穿越》裡的蟲洞、平行宇宙和光線彎曲等對普通人頗燒腦的科學命題,《火星救援》裡展現的科技就沒那麼燒腦:用氫和氧造水,用可循環的水、糞便、地球與火星的混合土壤在太空艙裡種植土豆,用被遺棄的火星車天線發射信號重新與NASA取得聯繫,用中國航天總局提供的「太陽神」超級宇宙引擎實現太空艙在星際間的驚險對接
  • 火星和土豆的愛恨糾葛 聽聽《火星救援》電影主創怎麼說
    今天,書評君為大家分享一篇《火星救援》電影主創的專訪文章:導演表示「這部片子裡沒有怪物,拍起來很輕鬆耶」(😂),製片人說「NASA的人都是原著的鐵桿粉絲,所以電影還沒開拍他們就已經入夥了」(😏),馬特·達蒙說「我愛科學本身,和科學所代表的一切」(😍)……「我要用科學幹出一條生路」:科學人專訪《火星救援》
  • 83歲《火星救援》的老導演,又拍了一部9分科幻神劇,世界觀恢弘
    80多歲的時候你大概會在做什麼?反正我已經選好了跳舞的廣場,當然,前提是那個時候還有力氣「蹦躂」。然而,就在最近,一位83歲高齡的老爺子,不僅有力氣「蹦躂」,還拍出了一部豆瓣9.1分的科幻神劇《異星災變》,他就是英國傳奇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 【免費搶票】11月28號 《火星救援》星際救援,刻不容緩~!開始搶票啦~
    我們將抽取20名幸運觀眾每位觀眾將獲得《火線救援》11月28日任意場次電影票一張領獎時間:11月28號然而,馬克卻幸運地活了下來,然而他發現自己孤單地置身於異星球。面對貧乏的生命補給,馬克必須用他的聰明才智和頑強的精神存活下來,並找尋向地球發出「他還活著」求救信號的方法,而地球上的人也面臨著是否前往火星去拯救他的分歧。影片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科幻小說。
  • 《火星救援》一部激動人心的電影
    沒有辦法聯繫美國宇航局或他的團隊,並且知道下一次人類領導的任務不會在四年內到期,馬克必須弄清楚如何在荒涼的星球表面生存,只留下遺留的資源。他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維持食物,因為只有大約一年的時間。幸運的是,馬克是一位受過訓練的植物學家,他通過在他的避難所內設置一個花園,並用他自己的乾燥糞便給火星土壤施肥來弄清楚如何種植馬鈴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