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模擬生物結構 鑄就科研新儀器

2020-08-28 儀器86175

作為一門寬泛而又古老的學科,仿生學一直以來都受到了業內的重視,相關的研究也在持續進行。但是,如果從歷史上對於仿生學的運用,以及科學技術對其的促進作為角度來看,科學儀器的發明與生產和仿生學聯繫的歷史卻又並不算漫長,甚至可以說從科學儀器的角度來說,仿生學非常年輕。

  也正因為這個原因,仿生學所涉及的領域也非常廣泛,甚至有時候,毫不起眼的一個細節也能成為恢宏工程項目下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為大自然給予每種生物不同的生存方式,都可以成為仿生學追求的技術奇點。就像我們不曾想到,昔日我們餐桌上的饕餮能成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助推劑。

  近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載著「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成功發射入軌。而這顆「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是真真實實的基於龍蝦眼聚焦光線原理髮明生產的。據了解,該X射線衛星通過模仿龍蝦眼眾多方形微孔組成的複眼結構,獲得比傳統X射線衛星更大的視場,從而大幅度的提升了探測高能X射線的效率。

  當然這已經不是初次仿生學從匪夷所思的角度帶給我們驚喜了,不過,從技術的運用角度來看,帶給我驚喜的自然不僅僅是不同生物所擁有的自然賦予的獨特結構。更多的驚喜來自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盡然能從原理的角度,模擬這些技術,並以更加合適的角度來輔助服務我們的生活工作。

  事實上,歷史的長河促使了仿生學的多次改變,也衍生出了各式各樣的技術分支。人類對於仿生學的理解也早已不是簡單的模仿,更多時候是求同存異的探索與發現。例如我們都了解的雷達與蝙蝠,雷達採用的是電波、蝙蝠使用的是超聲波,介質不同但效果雷同,並且雷達還突破了聲音需要媒介來傳播的局限性,使得航空航天領域也可以運用,這就是人類的智慧。

  換個角度來說,仿生學更多時候是人類對於一項技術的進一步了解,這種探索技術的方式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早有出現,飛機機翼的設計、汽車流線型的車身等等我們熟悉的食物,他們的產生可能都是源自對於自然的觀察。同樣的,當人們可以復刻生物的技術用於己用的時候,同樣也可以運用會自然,這也是仿生學在動物保護中也有所運用的原因。

  客觀的來說,仿生學的發展,恰恰是建立在人類善於學習這個基礎上的,用科學技術模擬自然賦予生物的特點,從而發展出新的技術,並且進一步促進生物研究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生流轉、不斷進步。

相關焦點

  • 模擬壁虎腳部結構 科學家開發出疏水粘合材料
    但實際情況是,如果不藉助任何工具的話,僅靠人類自身是無法緊貼著牆面進行運動的,因為這項特殊的技能與每一種生物的身體結構密切相關。事實上,壁虎之所以能夠緊貼著牆面爬行,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它們的腳趾粗大,指趾下的皮膚形成了很多橫褶,能夠起到吸盤的作用,使它們附著在牆壁上卻又掉不下來。
  •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公布
    現將2013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項目申報、評審及獲獎名單公布如下:   一、項目申報情況   申報2013年度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學技術獎共有60餘個單位申報84個項目,其中按申報項目類別分:   工業自動化儀表及控制系統相關項目共申報22項;
  • ...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的通知
    科技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於發布2020年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的通知2020-11-24 08 : 35 來源:科學技術部一是部分大型儀器利用率不高,依然存在分散重複的問題。二是部分單位未按要求建立在線服務平臺,儀器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三是部分單位對儀器購置缺乏統籌,仍然存在儀器低效購置。  二、考核結果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50個單位管理制度規範,科研儀器設備運行使用效率高,對外開放共享成效明顯,考核結果為優秀。
  •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多波段脈衝單自旋磁共振譜儀研製」結...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擔的國家重大儀器研製項目(部門推薦) 「多波段脈衝單自旋磁共振譜儀研製」結題驗收會在合肥召開。該譜儀實現了單核自旋量子態的探測,能夠直接測量原子尺度上單個物質單元的組成、結構及動力學性質,獲取被系綜統計平均掩蓋的個體單元獨特信息,在單量子水平上更本質理解物質的結構與性質,因此在物理、信息、生物等多學科前沿領域獲得重要應用。
  • 上海交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科研團隊在人工無膜細胞器研究方面取得...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首次在原核生物構建了人工無膜細胞區室,揭示了類蛛絲蛋白、節肢彈性蛋白等固有無序蛋白液-液相分離區室化的生物大分子機制,建立了螢光蛋白、酶等蛋白融合共定位至區室的功能化平臺。
  • 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進步法》第六十五條規定:「科學技術資源的管理單位應當向社會公布所管理的科學技術資源的共享使用制度和使用情況,並根據使用制度安排使用」。2014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求「制定促進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的管理制度和辦法」。
  • 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書宏:堅持原創性研究 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應用
    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接受新華網採訪,對青年科研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殷切期望。俞書宏介紹,自然就像是一個先進的「合成工廠」,不斷製造出具有各種奇異功能的生物材料或生物體,通過對這些生物材料的結構和性能研究,能為人們在微尺度上的仿生材料設計開闢新的途徑。        俞書宏表示,人類對生物礦物的研究已逾百年,主要研究對象包括貝殼、骨骼、牙齒、磁小體、硅藻等,研究內容包括礦化生長機理和生物礦物微觀結構等。
  • 生物試劑/實驗室儀器/科研耗材如何平行進口?
    特點提煉:1、未經授權2、合法進口生物試劑/實驗室儀器/科研耗材如何平行進口?專業的進口商有蘇州螞蟻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螞蟻淘(ebiomall)是一家生命科學領域的垂直電商平臺,公司專注生物醫學科研用品的 全球導購和品牌推廣,為海外廠方與國內代理經銷商搭建跨境貿易系統和交流平臺。產品齊全,200+分類,1000+品牌,500萬+產品信息。
  • 科研人員利用器官晶片技術模擬新冠病毒感染誘發肺損傷和免疫反應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方網站截圖中新網昆明1月13日電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方網站13日發布消息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秦建華研究員團隊與該所鄭永唐研究員團隊合作,利用器官晶片技術建立一種體外肺器官微生理系統,模擬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導致的肺組織損傷和免疫反應等,為新冠病毒致病機制研究和快速藥物評價等提供新策略和新技術。
  • 淮安促進大型科研儀器設施開放共享
    融媒體記者 左文東 通訊員 王小青為進一步推動我市大型科研儀器設施向社會開放,提高科技資源利用率,近年來,市科技局立足破解科技資源碎片化、孤島化等問題,著力構建共享平臺與政策體系,制定出臺《淮安市大型科研儀器設施共享服務管理和經費使用辦法(試行)》,建立我市科研儀器設施開放共享獎懲機制,促進大型科研儀器設施開放共享。
  • 科學家模擬生物酶設計製備氧還原反應電催化劑
    科學家模擬生物酶設計製備氧還原反應電催化劑 2018-06-0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材料系教授陳乾旺課題組通過模擬生物酶中Mn基輔酶因子的結構和功能,以含有Mn金屬的MOFs作為前驅物,將O和N原子配位的Mn活性位點原子級地分散在三維石墨烯骨架中,利用石墨烯的良好導電性成功地將Mn調控成高活性的ORR催化活性位點,實現了高活性的催化。
  • 看完才發現不會TG/DSC數據分析——九位專家解讀熱分析在科研和...
    儀器信息網訊 熱分析是在程序溫度(和一定氣氛)下,測量物質的物理性質與溫度或時間關係的一類技術。無論在科研論文的表徵部分以及生產企業的質量控制中,熱分析技術的應用都不可或缺。
  • 人工模擬葉綠體結構與功能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藉助天然ATP合酶的生物活性,構建能進行體外催化生成ATP的超分子組裝體系,成為化學、材料與生物科學領域交叉研究的熱點。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膠體、界面與化學熱力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峻柏課題組科研人員長期致力於活性生物分子馬達ATP合酶的超分子組裝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創成果。
  • 英科研人員通過模擬蜘蛛腿結構研發出新型傳感器
    蜘蛛捕食通常是趴在纖細的蛛網上「守株待兔」。在這一過程中,敏感地發現蛛網上極輕微的振動至關重要,秘密武器就是其腿部的傳感器。韓國首爾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報告說,他們發現,蜘蛛腿部有一個獨特的裂縫結構,在受到哪怕很輕微的外力作用時,位於其外骨骼上的這個裂縫就會相應地開合,從而檢測到周圍環境中的極小振動。
  • 科研基礎條件建設
    《中共中央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後,制定了一系列專項規劃,如《科研條件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九五」期間科學儀器發展的若干意見》、《科研條件建設「十五」發展綱要》、《「十一五」科學儀器設備發展規劃》、《「十一五」科技文獻發展規劃》、《「十一五」實驗動物發展規劃》、《「十一五」科研用試劑發展規劃》等,作為科技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天瑞儀器:技術鑄就壁壘 XRF領軍者暢享廣闊市場
    事件評論    1、公司概況:國產XRF行業龍頭公司    公司主要從事X射線螢光光譜儀(XRF)等分析儀器的開發生產,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夠生產波長色散XRF儀器的公司。
  • 把國產科研儀器用起來
    條紋相機是同時具備超高時間解析度與高空間解析度的唯一高端科學測量與診斷儀器。項目團隊經過5年多的努力攻關,最終研製出了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性能條紋相機。   高端科研儀器的研製往往是我國的短板,研發和生產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此次高性能條紋相機能夠研製成功,一方面得益於長時間的技術積累。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躍動的「生物大分子」—新聞—科學網
    經過生物物理所時任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濤及所領導班子,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施蘊渝等國內多個生物大分子研究團隊帶頭人的多次調研、討論後,研究方向的輪廓逐漸清晰:結合之前的研究基礎和優勢,同時聚焦前沿科學問題。 研究方向進而明確,即聚焦生物大分子功能與結構和細胞生命過程的關係這一核心科學問題,以此來起草那張考卷的答案。
  • 忘我科研 研製出可模擬地震的實驗裝備
    餘建星團隊還在船舶與海洋工程風險評估與控制、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可靠度優化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共獲得授權專利52項,出版《深海結構理論及其試驗》等多部專著,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培養的博士生劉立名(原中海油副總工)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王廣東(總後軍交所)、張長林、譚振東等多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孫震洲等20多人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