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非正規就業的教育收益率異質性分析(侯海波等)

2020-12-08 國家統計局

非正規就業的教育收益率異質性分析

 

侯海波 劉亞輝

 

  內容摘要:以往對非正規就業者教育收益率的研究,通常採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為人力資本代理變量,比較正規與非正規就業之間的差異,並沒有從學歷、教育類型以及收入水平角度對兩類就業進行細分和對比。本文採用中山大學2012年中國動態勞動力微觀數據,定義了勞動者的學歷水平、教育類型以及收入水平,改變了以往研究中教育收益率線性相等的假設,重新評估了收益率的異質性。

 

  關鍵詞:非正規就業;教育收益率;分位數回歸;中國動態勞動力調查;明瑟工資方程

 

  中圖分類號:F4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794201810-0036-06

 

  DOI: 10.13778/j.cnki.11-3705/c.2018.10.006

 

  一、引言和文獻綜述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改革和社會體制轉型,非正規就業成為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官方也稱其為「靈活就業」。20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以前,政府計劃分配、城鄉身份、家庭出身等因素決定了勞動者在何種部門就業,而市場經濟發展使勞動者可以根據自我就業偏好、能力來自主擇業。勞動力市場由原來單一的正規就業類型,發展為自僱、自由職業等多重就業形態。姚宇(2005)認為非正規就業是當下勞動力市場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是吸納社會就業的「海綿」和「蓄水池」以及緩解社會弱勢群體失業的重要途徑[1]

 

  「非正規就業」的定義屬於「舶來品」,中國的非正規就業與國外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漢斯·辛格(Hans Singer)通過考察將肯亞傳統就業部門定義為「非正規部門」(Informal Sector),其主要包括大量生存性就業[2]。國際勞動組織通過對發展中國家非正規就業的考察,發現當地非正規就業者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都處於相對「弱勢」,因此將非正規就業稱為「窮人的就業」。而中國的非正規就業不僅與「窮人的就業」無關,而且具有脫貧的特點。國內對非正規就業的定義主要來自蔡昉等(2004),他們認為中國的非正規就業有如下特點:經營形式主要為自我僱傭、家庭企業和中小微企業;這些單位的生產和服務活動都沒有與家庭的生活和消費嚴格區分,沒有獨立的經營帳戶,也沒有獨立企業所具有完全獨立法人單位的法律權利;其生產經營行為沒有被工商等行政部門記錄[3]。都陽等(2014)利用城市住戶抽樣調查數據發現:農民工是城市非正規就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對於處在收入水平底層的勞動者來說,非正規就業形態對他們有明顯的脫貧效果[4]

 

  隨著勞動力市場制度性壁壘不斷被打破,科學技術不斷變革,不同身份、不同人力資本的勞動者會迅速在勞動力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或在市場競爭中被排擠到邊緣位置。從經濟學角度看,在市場配置機制中,勞動力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或要素,其是否能被配置到與其人力資本相匹配的就業中,使其更好地發揮人力資本、獲得最大化收益,是我們評判就業類型有效性的主要評價指標。於是,就產生這樣一個研究問題:非正規就業是否有效,是否能實現勞動者人力資本結構的有效匹配?

 

  大量基於勞動者受教育年限的研究表明,非正規就業是有效率的,在教育收益率、勞動者人力資本結構與市場需求匹配,以及增加收入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吳要武(2009)採用人口普查數據發現,非正規就業者的人力資本收益率並非顯著低於正規就業者,甚至會比正規就業者更高,就業的非正規化並沒有造成勞動力人力資本配置效率的損耗[5]。胡鳳霞等(2011)認為,勞動者會根據自身的人力資本結構、正規就業的生產率要求以及家庭勞動分工和個人偏好等因素,最終選擇是否在非正規部門就業,這通常是現有約束條件下的最優決策;對於低技能勞動者來說,如果非正規部門為其提供與他人力資本結構相匹配的就業,且收入水平與正規就業相當,那麼非正規就業就是一個好的選擇[6]。從脫貧效果來看,非正規就業能夠滿足學歷水平較低勞動者的生存性就業,使他們免於遭受滑入貧困,成為社會的邊緣人。

 

  定量化研究通常以受教育年限作為人力資本的代理變量,選擇該變量確有其局限性。受教育年限對就業和收入的貢獻是嚴格線性的,也就是說,接受9年教育和10年教育的邊際收益相等。而現實並非如此,受教育年限為9年意味著僅完成初中義務教育,而10年就說明已經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勞動力市場上,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個體與僅完成初中教育的個體相比,前者教育收益率比後者會有一個「跳躍」,而非「勻速」增長。而且不同收入水平的勞動者,其教育水平對收入的貢獻能力也存在差異。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文採用中山大學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主持的2012年「中國動態勞動力調查」數據,將勞動者的學歷水平和教育類型作為他們人力資本結構的代理變量,通過改進明瑟工資方程和模型的設定,識別學歷水平以及不同教育類型對勞動者收益率的貢獻能力。

 

  二、數據來源和變量定義

 

  本文數據來源於2012年的「中國動態勞動力調查」(China Labor force Dynamic SurveyCLDS),去掉不符合要求的數據,剩餘4854個有效樣本。本文界定了城鄉勞動力市場中的正規就業與非正規就業的勞動者群體,並對其收入、教育、工作經驗進行估計和測量。本文對核心變量作如下定義。

 

  1.個人收入。

 

  該變量為勞動者工資收入與經營性收入的加總。其中,工資收入包括所有工資、各種獎金和補貼的貨幣形式的收入,經營性收入為稅後純收入。用以上兩種收入類型之和代表個人收入變量,旨在描述勞動個體從勞動力市場獲得的貨幣收入。正規就業者會獲得養老、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社會公共服務作為額外福利,而非正規就業者缺少此類收入,但由於數據結構限制,本文並未對該問題進行研究。

 

  2.工作類型。

 

  採用彭希哲等(2004[7]的研究,「正規就業者」主要包含如下就業類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營企業、集體企業的正式職工;三資企業、私營企業中與資方籤訂勞動合同的職工。而「非正規就業者」主要來自: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營企業以及集體企業中未籤訂勞動合同,或者籤訂的是勞動派遣合同的職工;三資企業、私營企業中未與資方籤訂勞動合同的職工;就業身份選擇為單位僱員,並且工作單位人數為27人的勞動者;就業身份選擇為自僱體力或非體力工作者,工作單位為1人的勞動者

 

  3.受教育程度。

 

  關於個體受教育狀況的變量界定如下 :教育年限根據受訪者提供的不同學歷階段起始與結束的年份計算得出;學歷水平分為文盲、小學、初中、高中階段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教育類型分為義務教育(小學、初中)、學歷型教育(高中、本科、碩士與博士研究生)、職業型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大專)。

 

  三、研究策略

 

  (一)不同學歷水平

 

  如果將不同學歷分組直接放到回歸方程中,只能反映出每個學歷組相對於對照組的平均教育收益率,而無法觀察不同學歷組上受教育年限的邊際效應。因此,本文改進識別策略。

 

  筆者將學歷水平重新進行分組:第一組為小學及以上學歷(包括小學、初中、高中階段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文盲為參照組;第二組為初中及以上學歷(包括初中、高中階段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小學及以下學歷為參照組(小學、文盲);第三組為高中及以上學歷(包括高中階段教育、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為參照組;第四組為大專及以上學歷(包括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高中及以下學歷為參照組;第五組本科及以上學歷,大專及以下學歷為參照組。將上述重新定義的學歷分組與教育年限交乘,經驗方程設定如下:

 

 

 

 

  四、回歸結果及分析

 

  (一)不同教育水平的收益率

 

  觀察表1中正規就業者的教育年限以及交叉項的係數,即

 

  (1)受教育年限平均每增加1年的條件下,小學以上學歷的正規就業勞動者能使得收益增加2.5個百分點,初中以上學歷的勞動者收入能增加3.2個百分點,高中以上的勞動者收入能增加3.4個百分點,而大專以上的正規就業者能使得收入增加4個百分點,本科以上學歷的正規就業者能使得收入增加4.8個百分點。可以認為,在同等學歷程度上,勞動者教育年限的增加會帶來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在不同學歷之間,學歷水平越高,教育的收益率也越高,這是正規就業教育收益率在不同學歷上的基本圖景。

 

  (2)交叉項係數表示,與對照組相比,特定學歷分組勞動者的教育邊際回報率的增加值。正規就業者中,小學以上學歷的勞動者教育邊際回報率比文盲高出了4.9個百分點;初中以上學歷勞動者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其邊際收益率比文盲和小學學歷勞動者高4.9個百分點;高中及以上學歷勞動者的邊際收益率比參照組高出4.7個百分點;但是隨著正規就業者學歷水平越高,教育邊際回報率的增加效應越低,大專及以上學歷勞動者教育回報率增加值與高中學歷勞動者無顯著差異,而本科及以上學歷中,受教育年限多增加1年,邊際增加值為負。這符合教育經濟學的基本結論:受教育年限的貢獻率也遵循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1    不同學歷水平教育收益率邊際增加值的估計

 

學歷水平

正規就業

非正規就業

虛變量β1

教育年限β2

交叉項β3

虛變量β1

教育年限β2

交叉項β3

小學以上

–0.566***

0.025*

0.049***

0.081

0.050***

–0.027

初中以上

–0.544***

0.032***

0.049***

0.007

0.040***

–0.005

高中以上

–0.439***

0.034***

0.047***

–0.164

0.035***

0.012

大專以上

–0.027

0.040***

0.019

0.445

0.032***

–0.023

本科以上

0.717**

0.048***

–0.026***

–0.261

0.033***

0.026

註:不同學歷水平分組子樣本回歸中,我們均控制了個體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戶籍狀況、所屬省份;******分別表示在1%5%10%水平上顯著。下同。

  非正規就業者的情形與正規就業者存在顯著差異,非正規就業者的教育邊際收益率對學歷層次的差異不敏感。

 

  (1)小學及以上學歷分組中,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收入水平增加5個百分點;初中及以上學歷勞動者的教育收益率為4個百分點;而高中及以上學歷勞動者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教育收益率能增加3.5個百分點;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勞動者教育收益率為3.2個百分點,而本科及以上學歷勞動者教育收益率為3.3個百分點。勞動者教育收益率隨教育水平提高而提高的趨勢並不明顯,甚至最高點出現在初中以上學歷的勞動者,而在高中及以上學歷的教育收益率都要低於初中以上學歷教育非正規就業者的收益率,從數據上可以解釋社會中廣泛流傳的「讀書無用論」。而這一趨勢與正規就業者的教育回報率相反,隨著學歷水平越高,正規就業者的教育回報率 越大。

 

  (2)交叉項係數顯示,隨著非正規就業者學歷水平的提高,受教育年限收益率的邊際變化率並不顯著,這意味著非正規就業者的教育回報率對學歷水平的變化並不敏感。

 

  (二)不同教育類型的收益率

 

  由表2可知,義務教育分組中,正規就業者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的收益率為0.9個百分點,且不顯著;而非正規就業者在接受義務教育過程中,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使收入增加2.7個百分點。這個結論與上文中的結論一致,即非正規就業主要為學歷水平較低的勞動者提供了就業的機會,而對正規就業者的影響不顯著。

 

  在學歷型教育中,正規就業者更具有比較優勢,學歷教育中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工資收益率提高9.7個百分點;而該類型教育對非正規就業者的貢獻為5.4個百分點。顯然,接受學歷教育能顯著增加正規和非正規就業者的收益,但正規就業者更具有優勢。

 

                              2  不同教育類型中的受教育年限的邊際收益率

 

 

義務教育

學歷教育

職業教育

正規就業

0.009

0.097***

0.040***

非正規就業

0.027**

0.054**

0.056**

 

  在職業型教育中,中等職業教育和大專等技術性教育,每增加1年,使正規就業者的收入提高4個百分點,而使非正規就業者的收入提高5.6個百分點。顯然,職業教育使非正規就業更具有比較優勢。由於目前職業教育發展滯後,技術培訓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提高非正規就業者的專業技能還有很大的空間。

 

  (三)不同收入水平的教育收益率差異

 

  在研究收入差距時,常用收入百分位來衡量個體在總體收入分布上的位置,可以刻畫出相對貧困的程度。百分位越低,說明個體在總體收入分布中越靠後,相對貧困的可能性越大,而收入百分位越高,說明個體的收入越多,在總體的分布中越靠前,富裕的可能性就越高。

 

  對於非正規就業來說,教育收益率先上升下降(見表3),最終在第80百分位,勞動者教育收益率又提高,以微弱的優勢(4.9%)超過在第15百分位上的最高點(4.9%)。非正規就業者的教育收益率走勢比較特殊,並不存在顯著的「馬太效應」,而且在收入水平較高和較低的兩端都出現了教育收益率比較高的現象,可以認為教育年限的增加對於收入較低和較高者的作用都比較明顯。

 

3    不同教育類型中的人力資本收益率

 

收入分布

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非正規就業

0.039**

0.049***

0.041***

0.034***

0.031***

0.030***

0.038***

0.026***

0.034***

0.049***

正規就業

0.056***

0.066***

0.066***

0.058***

0.058***

0.057***

0.061***

0.064***

0.066***

0.078***

 

  對於正規就業者,收入處在5百分位,即收入最低的5%的人群,教育收益率最低,從第5百分位到第35百分位出現波動(見表3),從第35百分位一直到第100百分位教育年限收益率不斷上升,最終到達頂點,所以正規就業者的教育年限收益回報率呈現出比較明顯的「馬太效應」,即收入水平越高,其收益回報率越高。

 

  五、研究總結

 

  非正規就業作為一種可持續的生計方式,同樣也是部分勞動力市場中弱勢群體進入正規就業的一個過渡,在非正規就業中「幹中學」,不斷獲得工作技能和工作經驗,為進入收入相對穩定、社會保障水平相對較高的正規就業勞動力市場做準備。非正規就業本身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參與方式,增強了勞動力市場弱勢群體和非正規就業者與市場的聯繫和社會交往,避免與社會和勞動力市場出現隔離。因此可知,非正規就業一方面對貧困和弱勢勞動者群體提供了可持續生計的途徑,另一方面,還為他們提供了一種承接力,作為一種就業緩衝層避免大量人口陷入到絕對貧困,極大緩解了最低生活保障體系的壓力。

 

  為了進一步推動非正規就業的健康發展,在市場化改革中逐漸正規化。對勞動者來說,要樹立起「教育改變命運」的信念,無論是避免失業,還是從非正規就業走向正規就業,教育都是改善自身就業條件的有效工具,只有提高勞動者的人力資本水平,才能延續人口紅利,把人口數量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對於國家來說,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致力於發掘勞動者個體的潛力和特點,也是在勞動力自我理性認知和勞動力市場配置的共同作用下,勞動者個體可以被配置到最適合的崗位上;同時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跨區域間社會保障轉移以及減少地區間勞動力流動障礙;建設完善城市零工市場,使勞動力市場的供求信息和價格信號能夠及時有效地匹配,減少勞動者遷移、就業的障礙。

 

  參考文獻

 

  [1]  蔡昉, 王美豔. 非正規就業與勞動力市場發育——解讀中國城鎮就業增長[J]. 經濟學動態, 20042: 24-28.

 

  [2]  都陽, 萬廣華. 城市勞動力市場上的非正規就業及其在減貧中的作用[J]. 經濟學動態, 20149: 88-97.

 

  [3] 胡鳳霞, 姚先國. 城鎮居民非正規就業選擇與勞動力市場分割——一個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 浙江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 412: 191-199.

 

  [4]  彭希哲, 姚宇. 釐清非正規就業概念,推動非正規就業發展[J]. 社會科學, 20047: 63-72.

 

  [5]  吳要武. 非正規就業者的未來[J]. 經濟研究, 20097: 91-106.

 

  [6]  姚宇. 中國城鎮非正規就業研究[D]. 復旦大學, 2005.

 

  [7]  張車偉. 人力資本回報率變化與收入差距:「馬太效應」及其政策含義[J]. 經濟研究, 200612: 59-70.

 

  [8]  H W Singer. Dualism revisited: A new approach to the problems of the dual socie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United Nations 1971 71: 60-75.

 

  作者簡介:

 

  侯海波,男,1990年生,山東臨沂人,201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勞動經濟學專業博士學位,現為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財政與國家治理。

 

  劉亞輝,女,1984年生,河南鄭州人,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農村組織與制度。

 

相關焦點

  • 異質性腫瘤細胞分析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線發表西南大學藥學院宋爾群教授課題組在基於磁性梯度分離策略進行異質性腫瘤細胞分析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Isolation and
  • 2018畢業生男女就業現狀分析:學歷越高性別薪資差異越明顯
    近日專業的校園招聘網站梧桐果根據網站自有數據以及畢業生問卷調查,發布了《2018屆畢業生男女就業現狀分析》,從2018屆男女畢業生的求職時間、就業方向、薪資、選擇行業等方面多維度分析,向大家展示現今「2018屆男女畢業生就業情況」,一起來看看吧!
  • 勞動力異質性視野下的人口流動
    然而,當我們的目光聚焦於這一群體時,卻發現他們的流動軌跡在不斷變化:從沿海向內地轉移、從城市向農村轉移……我們發現,主導勞動力流動軌跡變化的是勞動力的異質性,而勞動力異質性一直以來被二元經濟理論所忽視。    異質性勞動力是指社會化的勞動力資本,將社會資本納入勞動力資本化的範疇,強調社會資本對勞動力、人力資本的影響,強調勞動力的社會化。
  • Hepatology:單細胞分析揭示肝癌遺傳異質性出現的重要原因
    2018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肝細胞癌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肝癌的分子發病機制非常複雜且具有分子異質性。癌症遺傳的異質性不僅表現在不同患者之間,即使是同一患者的不同腫瘤結節,甚至是同一個結節中也存在差異。
  • 異質性問題是Meta分析的主要問題
    異質性的處理    當我們提取好數據,初步分析發現異質性可以接受,那就可以直接合併分析了,可是正如人間正道是滄桑一樣,Meta分析絕大多數都會發現異質性較大,這也完全可以理解,畢竟各研究的P-I-C-O-S總會存在不同。關鍵是異質性較大怎麼處理?
  • 分析前因素與腫瘤的異質性
    2020 Mar 25;55:30-35.doi:10.1016/j.nbt.2019.09.007.Epub 2019 Sep 30.PMID:31580921 01 引言 腫瘤的進展主要依賴腫瘤細胞的克隆性演進
  • 【安捷倫】單抗藥物電荷異質性分析的新時代現已來臨!
    CIEF-MS 電荷異質性分析的應用實例大集結貝伐珠單抗的分析CIEF-MS 和 iCIEF-UV 分析得到的酸鹼峰比例接近,分別為酸性峰: 主峰: 鹼性峰= 23% :貝伐珠單抗 CIEF-MS 分析結果圖曲妥珠單抗的分析曲妥珠單抗和貝伐珠單抗的電荷異質性分布的差異較大。iCIEF-UV 測得的低含量鹼峰在CIEF-MS上未檢出,同時其對酸峰的分離效果也優於 CIEF-MS 分離。質譜檢測結果清晰的展示了酸性峰中四種主要的糖型變異體。
  • 家庭、學校與文化的雙重再生產:文化資本效應的異質性分析
    家庭、學校與文化的雙重再生產:文化資本效應的異質性分析 2017年10月05日 07:03 來源:《社會發展研究》 作者:吳愈曉 黃超 黃蘇雯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使用"中國教育追蹤調查
  • 2018藥物製劑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分析
    》》》推薦閱讀:決戰2018高考:高考試題及高考志願填報指南2、藥物製劑專業就業方向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藥物製劑和與製劑技術相關聯的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工藝設計、生產技術改進和質量控制等方面工作。從事行業:畢業後主要在製藥、新能源、醫療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1 製藥/生物工程2 新能源3 醫療/護理/衛生4 學術/科研5 醫療設備/器械從事崗位:畢業後主要從事藥物製劑研究員、分析研究員、製劑研發工程師等工作
  • 政治學類專業介紹+就業分析
    政治這門課程雖然伴隨著我們幾乎整個學生時代,但很多人卻對作為本科專業的它不太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政治學類下設的專業以及就業方向分析。 政治學類下一共有5個專業,分別是政治學與行政學,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國際政治,外交學,國際事務與國際關係。
  • 異質性、隨機誤差、效應修飾——談談Meta分析的固有缺陷
    在Meta分析的Mantel-Haenszel方法中,事實上,當我們估計加權效應量時,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即是:不同RCT之間不存在異質性。這話啥意思,啥叫異質性?依據Cochrane給出的定義,將異質性分為三部分:臨床異質性、方法學異質性、統計學異質性。
  • 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的利與弊
    年初以來,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上行。1月6號,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更是自疫情以來首次超過1%。國債收益率上升不免引起通脹擔憂,更有甚者擔心經濟復甦進程被打斷,美元熊市被終結。我們不妨分析近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直接原因是喬治亞州第二輪參議員選舉的投票結果,民主黨在參議院以微弱多數勝出,意味著民主黨同時控制了政府行政部門和國會參眾兩院,因而推動其政策議程的阻力大大下降。因此,市場預計將有更多財政支持方案出臺。這一前景提振了投資者對今年第2和第3季度經濟前景的信心。此外,美國國債的市場走勢也反映出投資者對於此後財政刺激增加帶來的政府債務增加的預期。
  • ——2003—2015年中國高等教育異質性...
    關鍵詞  高等教育回報;選擇性;異質性;反事實分析框架;回報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回報研究是探究人力資本形成、評估相關政策乃至衡量收入不平等、測度階層變遷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我國經濟以9%-10%的年均速度持續高速增長。
  • 差異化養老:基於我國老年殘疾人異質性特點分析
    原標題:塗愛仙 周沛:差異化養老:基於我國老年殘疾人異質性特點分析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積極福利視角下殘疾人就業問題研究」(14BSH104);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國際旅遊島建設背景下養老服務專業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QJY1251535) 一、問題的提出:老年殘疾人的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 隨著國家對殘疾人保障的重視
  • 2018 WISE 入圍名單揭曉,全球有哪些教育創新項目入選?
    2018 WISE 入圍名單揭曉,全球有哪些教育創新項目入選? 作者:LIFE教育創新 發布時間: 2018-04-12 10:00
  • 連雲港市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年)
    為全面反映連雲港市中職教育發展現狀,我們根據全市職業教育年度統計數據和中等職業學校年度質量報告進行整理分析,編寫了《連雲港市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年)》。 1.建成基於大數據的學生學習行為和教師教學行為的分析系統,建構了以師資隊伍狀況、學生就業質量為重點的教學質量預警機制,常態化開展教學診斷,並及時改進工作,定期對教學過程、教學質量和辦學成效動態數據採集與結果分析。引入第三方有效參與的質量評價機制,建立以學校、行政、行業企業、學生、家長等多方參與的多元化質量評價體系,機制靈活,評價精準,運行良好。
  • 且看液體活檢如何在腫瘤異質性研究上顯伸手?
    這種方法也為腫瘤異質性的監測提供可能。 在今年8月發表在Mol Cancer Ther.(IF 16.833)上的研究論文表明 ctDNA血檢可以動態監測腫瘤異質性, 並與胃腸間質瘤的腫瘤負荷相關。
  • 單細胞分析技術在幹細胞異質性研究中的應用
    隨著幹細胞治療逐漸走向臨床應用,相伴而來的異質性問題尤為凸顯並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關鍵,使針對各種幹細胞的單細胞分析技術越來越受科學家們的重視。目的:總結單細胞分離與收集技術和單細胞分析技術在幹細胞異質性研究的進展與應用。
  • 股東異質性的歷史分析
    股東利益衝突的根源之一,在於股東之間存在異質性,即股東具有不同的利益獲取方式,這種異質性在股東概念形成之初就存在。本文以股份制公司的起源及演變為研究線索,分析股東異質性的產生。   【關鍵詞】 股東異質性;兩權分離;利益衝突   一、股份公司的起源與股東的形成   近代股份公司雛形發端於十七世紀的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