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參戰老兵這個群體裡,有一個被稱為「養龜大王」的老兵叫孔慶

2020-11-26 天下老兵網

時間剛進入七月下旬,孔慶就從廣州回到了老家湛江遂溪,準備在那裡待上一段足夠多的時間。馬上就到八一了,眼看著幾位烈士的父母需要慰問,一年一次的八一聚會也需要抓緊時間籌備和安排。兩件事,兩件都離不開孔慶在那裡撐場子當主心骨,特別是慰問烈士父母那件事兒,那可是必須去完成、去做好的事兒,是大事兒。

雖然一直生活和工作在湛江,籍貫也隸屬於湛江市,可孔慶搬來廣州也多少有些年頭了。幾年來,孔慶的時間線就沿襲著這樣的模式,廣州——湛江兩頭跑,兩頭都想、也兩邊都牽掛。平常時候呆在廣州,但凡有上個什麼事了,或是有什麼事情需要處理和出面解決時,孔慶就會急慌慌地趕回遂溪,有意無意在那裡呆上一陣兒。

孔慶同時擁有著幾種身份,已退休的企業領導、參戰老兵、養龜大王。

在許多人的眼裡,孔慶這個「養龜大王」可是實打實、沒有一點摻假和水分。

而在一些同行的評價中,孔慶「養龜大王」的帽子也是戴得周周正正、有模有樣。

孔慶的龜廠一般都會建在樓房的頂層,這樣的設計所能夠帶來的好處就是:節省資源,不佔用大量耕地,並且投入也會相應減少。當然還有一個好處,龜池裡的水對樓頂有降溫、保溫的作用,可謂一舉幾得。

孔慶不僅龜養得好,做人也做得十分厚道,特別是對於參戰老兵群體、戰友之間的事情十分熱心。但凡遇上戰友們有上個難題、或搞個什麼活動時,孔慶不但積極參與、幫助,而且還會出錢出力。

孔慶做生意很有一套,當然,做領導也是做得十分出色。

孔慶一直說,他是從農村走出來的窮娃子,小的時候,因為家裡的條件不好,兄弟姊妹又多,導致生活十分艱苦。「餓肚子餓得怕了。」他這樣自嘲。「要是不好好努力掙錢的話,我怕自己重走以前餓肚子的老路。」

相關焦點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丨老兵永恆——抗美援朝參戰老兵參觀紀念中國...
    老兵永恆——抗美援朝參戰老兵參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側記新華社記者楊雅雯20日上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迎來一批八九十歲的「銀髮」老兵。
  • 守護老兵,初心永擎——龍牙戰術服裝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龍牙戰術物資被打包送往抗疫一線龍牙戰術服裝的責任與擔當不只體現在疫情期間,從2014年開始,龍牙戰術公開承諾,每賣出一件服裝,就會為鐵血老兵公益項目捐出一元錢。這些捐款源源不斷的化成愛心物資,由鐵血老兵公益項目在全國各地區的志願者,送達曾經為保家衛國作貢獻的參戰老兵手中。
  • 9旬老兵聚會比去年又少了7個,合影時82歲老兵說:我年輕,站後面
    圖為三個老兵年齡相加261歲,胸口勳章35枚。如今68年過去,最近幾年,當年赴朝參戰的在安徽的老兵每年都會聚在一起,重溫戰爭歲月。10月25日上午,安徽合肥徽州大道一賓館內,40多位志願軍老兵聚到一起,紀念志願軍赴朝作戰68周年,他們的平均年齡87歲。去年的這天,這些老兵也是在這個地方聚會,但是,相比去年,這些老兵又少了7個。
  • 紅魔、喜鵲、老兵……英超綽號背後的故事,你真的知道嗎?
    同時它還有個綽號叫太妃糖,這是為什麼呢?根據本土埃弗頓球迷的說法,球隊的主場曾搬遷到一家以製作埃弗頓薄荷糖聞名的歷史悠久的蛋糕店,自那以後,球隊便被球迷稱為太妃糖了。阿森納的球員和球迷都被稱為槍手,而阿森納自己也有一個響亮的綽號:兵工廠。
  • 記錄24位抗戰老兵
    該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記錄了24位抗戰老兵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個人悲歡,部分還原了桂柳戰役、臺兒莊戰役、老河口大撤退、桂林保衛戰及遠徵軍赴印緬作戰的慘烈史實。 作者劉玉表示,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鬥的人們大多已作古,有的正在老去,正在失去記憶。「時間正無情地將老兵帶走,唯有和時間賽跑,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搶救珍貴的歷史文獻,以告慰中華民族之魂。」
  • 封面故事·老兵
    我從把這個《團長》交到電視臺以後就再沒看,因為在機房裡面看得快吐了,幾個月天天在機房裡看,都麻木了。我的戲裡永遠有失誤,永遠有殘破。藝術的東西一定要有殘破才美,就像我們到一個古玩店,一個用碎片堆起的一個花瓶,和另一個鋥亮無比的,我一定要到那個碎片堆起來的跟前看它怎麼粘的,為什麼要把它粘起來,它的價值在哪兒,這就叫殘破之美,藝術一定要有這個氣質。
  •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小標題)神奇老兵李箕秀在我腦海裡,李箕秀的形象並不太清晰,恍惚中,仿佛看到一個小戰士撿起犧牲戰友的機槍,義無反顧地往前衝……我翻箱倒櫃,終於找到2016年對李箕秀的採訪筆記,彼時的採訪場景慢慢鋪展開來。
  • 榜樣的力量 | ​劉仍貴:在激情奮鬥中綻放老兵光芒
    我今年57歲,是旅裡年齡最大的兵。作為一名參過戰的老兵,我從來沒覺得自己老,因為在我的身體裡始終湧動著衝鋒的激情、流淌著勝戰的熱血!我了解到我們集團軍其中一個單位保障任務重、專業骨幹較少,便主動請纓,到了塞外最需要我的「戰位」上去。
  • 中國抗日老兵站崗,看見一物上躥下跳,一槍擊斃後,日本舉國悲痛
    飯冢國五郎心想,這場戰爭都打了,總不能讓人家記者空手而歸,得到同意的小悞行男就找了一個適合拍攝的高地,然而他沒想到的是,這個高地雖然適合拍照,但對面高地上卻有160師的一個哨所。
  • 百萬臺灣老兵歸鄉內幕——臺灣開放老兵探親20年【4】
    1987,臺北舉行老兵探親輔導會,大批臺灣老兵前往 返鄉運動系民進黨推動 2007年6月,當時推動老兵返鄉運動的靈魂人物重新齊聚一堂,憶起1987年4月,他們成立了
  • 抗戰老兵馬士弘辭世 102歲弟弟馬識途題輓聯記錄傳奇人生
    馬士弘說:「我正想離開呢,就到了江蘇無錫,在羅廣文的部隊裡擔任偵察連連長。」1943年5月,日寇向湖北石牌發起強烈攻勢,敵我雙方投入兵力達10多萬人。馬士弘時任18師53團副團長兼第三營營長。有一天,馬士弘在柳林溝和日軍一個大隊打了一場艱苦的遭遇戰,戰況驚心動魄,「我們打了一天。第二天,我的副營長的下巴被子彈打掉了。日軍在對面山上用機槍掃射,我沒注意到。
  • 最後的「虎賁」老兵去世 臨終留言:已沒有遺憾
    最後的「虎賁」老兵去世 臨終留言:已沒有遺憾 2016-02-25 18:53:48  最後一名「虎賁」師抗戰老兵金乃忠走完了97年不凡的一生,今天中午,在子女們的陪伴下,安詳離世。
  • 血戰高黎貢山老兵:最看重抗日勳章 死前只剩622元
    七名志願者來自關愛抗戰老兵網站重慶群體。遺體交接處,淡淡燈光下,侄女輕輕掀開藏青色布,老人安詳地躺著。現場很安靜,沒有說話聲、手機聲。「熊熊」說,當天她在潼南縣探望三個老兵,接到噩耗,沒來得及吃飯,從潼南趕過來。志願者雷姐說,3月9日有兩名老兵去世,一個是永川的97歲老人劉嗣樑,下午兩點去世,不到兩小時,周爺爺跟著離世。在昏暗的光線下,大家把老人遺留的錢拍照,發回給關愛老兵網站,以供監督。
  • 《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揭曉 抗戰老兵作品獲獎引關注
    參加《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活動的抗戰老兵。  吳隆重 攝 人民網福州11月17日電 (吳隆重)歷時四個月的《兩岸抗戰老兵的故事》徵文評選結果16日在福州揭曉,一些抗戰老兵親自撰寫的作品獲獎並引起關注,其中臺灣老兵劉止戈的《平凡的一生不凡的願望——止於幹戈兩岸和平》獲得特等獎,四川老兵李聖言的《讓日本鬼子懼怕的「小蠻子隊長」》獲得一等獎。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 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12月1日下午開始,一則關於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的消息,在四川各大志願者群裡轉發,數百位志願者通過線下和網上不同的方式進行了哀悼。作為李聖言的孫女李清竹證實了這一消息。她說,爺爺是12月1日下午1點44分離世的,老人是右側橋腦急性腦梗死,從發病到去世太快,從面部來看就像睡著了一樣,走得安詳,「大部分親友都趕回來了,預計是在3日下午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 鼠年抗戰老兵福到
    來到徐老家裡,正好二個兒媳婦給老人們送年禮,還帶著重孫子來的,農村家裡冷,燒著爐子忙得不亦樂乎,急忙拽著志願者的手,快進來暖和,中午吃完飯在走。劉老的耳朵有點背,眼睛也看不見,聽到聲音,一直問你是哪個?聽到聲音有點熟,但想不起來了,當我們走進,拉著爺爺的手,說了句日語米西米西,開路以馬絲。
  • 一寸山河一寸血—攝影家黑明用鏡頭留住一百個抗戰老兵的歷史
    而完成這一搶救和自贖的黑明先生,一定是一個有歷史責任感和存在感的人。幾次想對他採訪,卻因各種原因未能成行。終於,在不久前的一個影展活動上,我見到了黑明先生,見縫插針地進行了採訪。「抗戰老兵的驍勇善戰和不畏犧牲的民族大義,應當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永遠被歷史銘記,被後人敬仰!
  • 《深圳的腳步》第19期丨羅亞君:讓老兵碗中有飯心中有光,助人更是助己
    隨後,她去深圳廣電錄一檔節目,主題是「緬甸老兵回家」,聽著老兵們的講述,現場所有人很受感動,都流下了熱淚,她注意到,坐在她旁邊小板凳上的一個人,也在默默流淚……這個人,正是應憲,流淚的應憲,讓羅覺得「這個企業家跟別人不一樣」。接下來,羅亞君加入越眾組織的「關愛抗戰老兵」紀錄片的拍攝,從志願者的視角,去走訪、看望那些抗戰老兵,項目持續進行了一年多。
  • 一個老兵與一座渡海作戰紀念園
    這6年間,始終未曾缺席的,是老兵張寶賢的身影。8600多名當地群眾自發捐款修建紀念碑——百姓淳樸舉動感動異鄉老兵2012年盛夏,張寶賢帶領公司員工在角尾鄉衝溝村附近考察安裝風力發電機組時,駐地老百姓找到他,「我們想在海邊建一座表現解放軍強渡天塹的雕塑,不知道與你們的工程是否有衝突?」
  • 紅門倥傯二十載 老兵再踏新徵程
    在新疆伊犁州消防支隊有這樣一位特勤老兵,他瘦小的個頭,略黑的膚色、見人一笑,話語不多,若是丟在「兵」堆兒裡,怎麼看都是個不起眼的兵,但這個兵卻堪稱伊犁乃至整個新疆消防部隊裡名符其實的——兵王,他叫竇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