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剛進入七月下旬,孔慶就從廣州回到了老家湛江遂溪,準備在那裡待上一段足夠多的時間。馬上就到八一了,眼看著幾位烈士的父母需要慰問,一年一次的八一聚會也需要抓緊時間籌備和安排。兩件事,兩件都離不開孔慶在那裡撐場子當主心骨,特別是慰問烈士父母那件事兒,那可是必須去完成、去做好的事兒,是大事兒。
雖然一直生活和工作在湛江,籍貫也隸屬於湛江市,可孔慶搬來廣州也多少有些年頭了。幾年來,孔慶的時間線就沿襲著這樣的模式,廣州——湛江兩頭跑,兩頭都想、也兩邊都牽掛。平常時候呆在廣州,但凡有上個什麼事了,或是有什麼事情需要處理和出面解決時,孔慶就會急慌慌地趕回遂溪,有意無意在那裡呆上一陣兒。
孔慶同時擁有著幾種身份,已退休的企業領導、參戰老兵、養龜大王。
在許多人的眼裡,孔慶這個「養龜大王」可是實打實、沒有一點摻假和水分。
而在一些同行的評價中,孔慶「養龜大王」的帽子也是戴得周周正正、有模有樣。
孔慶的龜廠一般都會建在樓房的頂層,這樣的設計所能夠帶來的好處就是:節省資源,不佔用大量耕地,並且投入也會相應減少。當然還有一個好處,龜池裡的水對樓頂有降溫、保溫的作用,可謂一舉幾得。
孔慶不僅龜養得好,做人也做得十分厚道,特別是對於參戰老兵群體、戰友之間的事情十分熱心。但凡遇上戰友們有上個難題、或搞個什麼活動時,孔慶不但積極參與、幫助,而且還會出錢出力。
孔慶做生意很有一套,當然,做領導也是做得十分出色。
孔慶一直說,他是從農村走出來的窮娃子,小的時候,因為家裡的條件不好,兄弟姊妹又多,導致生活十分艱苦。「餓肚子餓得怕了。」他這樣自嘲。「要是不好好努力掙錢的話,我怕自己重走以前餓肚子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