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講堂預告】《生物演化的新理論、新觀點和新視野》

2021-01-20 天津自然博物館

大自然推動物種演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大自然控制大型動物繁殖的規律是什麼?

……

2015年6月6日上午10:00天津自然博物館邀請到河北大學任國棟教授為廣大觀眾帶來精彩的科普講座。

【講座題目】《生物演化的新理論、新觀點和新視野》

【講座時間】2015年6月6日上午10:00

【講座地點】天津自然博物館一層科普劇場

【專家介紹】

理學博士,二級教授,動物學專業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於昆蟲高級階元系統發育、鞘翅目等昆蟲的系統分類與適應進化研究,包括昆蟲物種起源與分化、形態-結構-功能與適應、分子進化、防禦腺進化、昆蟲分泌物化學、區系形成與生物地理學等,開展了以昆蟲甲殼素為原料的營養技術開發和養殖技術研究。

現任河北大學博物館館長、河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河北大學國家動物學重點培育學科主任、河北省動物系統學與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曾獲全國教育戰線有突出貢獻工作者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全國優秀教師、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多項榮譽。

【內容提要】

達爾文進化論為研究人類社會和生物世界指明了前進方向,成為自然科學最大和最富有挑戰性的理論。達爾文理論自問世以來,明確用「自然選擇理論」作為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原理,用「適應」和「適應度」思想替代了達爾文的「生存競爭、適者生存」,用「快速進化」思想替代了達爾文的「漸變」思想,用「隨機選擇」思想替代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思想。近20年來,由大型動物演化規律挑戰達爾文進化理論,取得新進展並形成新的進化思想。本報告介紹其中一些新理論、新觀點和新視野,包括:

——大自然推動物種演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大自然控制大型動物繁殖的規律是什麼?

——導致動物體型千變萬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動物體型越大滅絕就越快?

——為什麼島嶼缺少大型脊椎動物?

——物種演化為什麼缺失中間過渡種?

——生物演化由簡單到複雜或由低等到高等的規律正確嗎?

——哺乳動物起源於兩棲動物還是爬行動物?

——人類與其它動物的演化性質一樣嗎?

——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重要標準究竟是什麼?

感興趣的朋友即日起請持本人有效證件,至天津自然博物館一樓大廳服務中心處免費領取講座門票,額滿為止。

諮詢電話:23347988 83881903



相關焦點

  • 非模式生物演化發育生物學步入新時代
    自《物種起源》發表以來,演化生物學已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石,並先後經歷了幾次重要的擴展,整合了孟德爾遺傳學定律,摩爾根的染色體遺傳機制和克裡克的中心法則等。特別是近年來組學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演化生物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 【求是網】十九大·理論新視野
    這次具有劃時代、裡程碑意義的大會,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樹起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旗幟、中國人民的精神旗幟。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的指導下,由求是網策劃設計搭建「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專題,牽頭協調黨建網、中國社會科學網、紫光閣網、人民論壇網、中國共產黨歷史網、理論網、國史網、中國理論網、馬克思主義研究網、理論中國網、宣講家網等12家重點理論網站參與,以凸顯權威專業特色優勢,充分運用新媒體手段,創新打造「
  • 關於生物進化的新觀點,顛覆了傳統認知,進化論是「錯誤」的?
    生物在不斷進化這個觀點其實早在古希臘時代就被學者發現了,亞里斯多德在他的作品《動物志》中有這樣一句話:生命演化是積微漸進的結果。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進化論的觀點符合現實,也有足夠的科學依據,為什麼還有很多人不願意相信進化論呢?首先,世界上不存在絕對正確十全十美的理論,任何理論都會存在漏洞,進化論就存在不少的漏洞,比如我們都認為生物的進化是漸進性的,可是很多生物都缺乏過渡性化石。
  • 科普日上 「榿木河溼地生物科學講堂」被正式授牌
    9月19日,2020年成都市全國科普日崇州會場系列科普活動在崇州白頭鎮五星村正式啟幕。現場豐富多樣的科普活動,展示「探科學奧秘·創智慧成都」的主題,同時引導公眾感受科技的魅力,暢想科技引領生活的美好未來。
  • 石油形成理論的新發展
    梵星石化 6天前     關於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學界一直存在無機論和有機論兩種觀點。
  • 秦宏教授等提出磁約束等離子體演化新理論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秦宏教授等提出了一個磁約束等離子體演化的新理論,並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 (PRL 109, 235001, 2012)。 宇宙中可見物質90%以上是以磁化等離子體的形式存在的。
  • 國家動物博物館第34期科普講堂預告:馬達加斯加的珍寶—狐猴
    【主要內容】馬達加斯加,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只是一部電影的名字,但對於愛好野生動物和生態旅遊的人來說,這卻是一生中不可不去的生命博物館之一!這座有世界第四大島之稱的島國位於非洲東南部的印度洋上,簡稱「馬島」,是享有盛譽的野生動物天堂,其中最為獨特而著名的物種就是狐猴。
  • 物種起源新理論,微生物也在起作用?
    19世紀初,讓-巴蒂斯特·拉馬克(Jean-Baptiste Lamarck)整合當時流行的觀點,提出了一套演化理論,認為生物能夠把有生之年裡獲得的適應性特徵傳給後代。按照這一觀點,長頸鹿演化出長脖子是因為它們養成了伸長脖子去夠樹葉的習慣。達爾文也有過類似想法,但隨著現代遺傳學的發展,這樣的觀點已經被推翻了。
  • 科研人員獲得感磁微生物起源和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新認識
    自然界中微生物、昆蟲、魚類、鳥類、哺乳動物等生物可以感應並利用地磁場進行定向和導航,但學界尚未解決生物感磁的起源和演化問題。趨磁細菌是一類研究較為深入的感磁生物,它們在細胞內合成納米級、生物膜包被、鏈狀排列的鐵磁性顆粒——磁小體,磁小體的主要功能和磁羅盤類似,可幫助這類微生物進行感磁定向。
  • 雛鷹科普講堂第十六期 | 日常生活中的奇妙之光
    2020年10月31日,新站高新區勤勞社居委和雛鷹行動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聯合舉辦了科普講座《日常生活中的奇妙之光》,這也是雛鷹行動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系列公益科普講座的第16期。主辦方邀請了合肥工業大學劉晨教授,為雛鷹志願者們普及光學知識。
  • 地質地球所等獲得感磁微生物起源和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新認識
    自然界中微生物、昆蟲、魚類、鳥類、哺乳動物等生物可以感應並利用地磁場進行定向和導航,但學界尚未解決生物感磁的起源和演化問題。趨磁細菌是一類研究較為深入的感磁生物,它們在細胞內合成納米級、生物膜包被、鏈狀排列的鐵磁性顆粒——磁小體,磁小體的主要功能和磁羅盤類似,可幫助這類微生物進行感磁定向。趨磁細菌是地球上已知出現最早的感磁生物,是研究生物感磁起源和演化的突破口。
  • 冥王星地下黨和新視野號的故事
    憑著認真細心和堅忍不拔的品質,1930年2月18日,湯博終於從當年1月份拍攝的照片底片中發現了一顆極為暗淡的移動天體。這顆移動天體後來被證實是一顆新行星,根據11歲英國小女孩的提議,這顆新行星被命名為冥王星——「普魯託」(Pluto),即羅馬神話中掌管冥界的地府之神。這個重要發現,將太陽系的邊界從海王星擴展到了冥王星軌道。
  • 《物種起源》-達爾文的物種演化理論力作
    用今天的話說,達爾文至少也算是個科研三代,他的祖父就提出過一些生物演化的觀點,而這次考察尤其是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見聞,讓達爾文終於建立起了比較完整的演化理論。我們中國人最早接觸到關於演化理論的觀點,是來自於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八個字深入人心。
  • 雲健康 | 科普直播講堂:呵護乳房 「乳」此相遇
    雲健康 | 科普直播講堂:呵護乳房 「乳」此相遇 2020-07-02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動物園之星》DLC「水生生物」預告多種新動物登場
    今日,經營模擬遊戲《動物園之星(Planet Zoo)》公布了全新DLC「水生生物(Aquatic Pack)」。玩家可以在這個DLC中看到帝企鵝、巨獺、灰海豹、菱背龜等生物。官方也放出了一支預告,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從演化及生態學的觀點學習抗癌
    從演化及生態學的觀點學習抗癌 來源:華文生技網 2006-11-24 09:41         癌細胞事實上就是一個演化的小宇宙。
  • 挑戰一個世紀以來固有觀點 恐龍分類又有新理論
    科技日報北京3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期刊22日發表的一篇化石學論文,提出了一種與恐龍演化關係史相關的新假說這一假設挑戰了一個多世紀以來的固有觀點,提出了將恐龍重新分為兩大新類別這一根本性的新分類方式。如果這一假說得到確立,恐龍譜系樹可能需要重寫。約130年來,恐龍一直被分為兩大演化分支:骨盆與鳥類相似的鳥臀目恐龍,以及骨盆與爬行動物相似的蜥臀目恐龍。鳥臀目恐龍包括禽龍等鳥腳亞目恐龍,以及三角龍和劍龍等有甲恐龍;蜥臀目恐龍包括霸王龍等肉食性的獸腳亞目恐龍,以及梁龍等巨大的蜥腳下目恐龍。
  • NASA新視野號發回新數據:「太空雪人」更像巧克力豆 隕石坑很少且...
    NASA新視野號發回新數據:「太空雪人」更像巧克力豆 隕石坑很少且沒有水  Emma Chou • 2020-02-14 09:58:16 來源:前瞻網 E1145G0
  • 《揚子講堂》又上新了!今天的內容與你有重大關係……
    《揚子講堂》又上新了!點擊下方視頻,一起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吧——原標題:《《揚子講堂》又上新了!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
  • 熱河生物群是某些生物演化的起源地和生命產生的搖籃
    2003年2月20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研究員與英國學者保羅·巴雷特和傑森·希爾頓合寫的一篇長篇綜述,首次系統評述了我國熱河生物群研究近幾年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並闡述了他們在鳥類的起源、羽毛和鳥類飛行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熱河生物群的演化規律,以及它們的時代與形成的地質背景等重大理論問題上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