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質譜行業:診斷領域中的 另一個「基因測序」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近期迪安診斷牽手國際質譜龍頭丹納赫子公司SCIEX,安圖生物發布新產品微生物質譜,質譜到底是什麼?主要應用在什麼領域?哪些企業將是優先布局者?哪些企業有望首先分享這個市場?本文作為市場首篇質譜行業報告,我們將和您一同探討這個市場的潛力。我們認為質譜有望成為診斷市場中的下一個「基因測序」,是具有很大市場空間的平臺型技術。2018年有望成為中國質譜行業發展元年,先布局的企業如迪安、安圖、金域等有望率先成為吃螃蟹的人,分享這個潛在的大的新技術市場。

  一、技術已經成熟,市場拓展在即

  臨床質譜,診斷中的下一個「基因測序」,技術已經成熟,市場拓展在即。臨床質譜檢測高靈敏度、高特異性、重現性好,兼具高通量、高效率和低成本,可在臨床多個領域對傳統診斷方法學進行部分替代,我們認為目前臨床質譜檢測發展類似於基因測序的早期發展階段,在診斷領域與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臨床應用的探索與開發僅十年左右,主要由第三方檢測服務推動;2、可應用於多個領域的平臺化技術,且與大數據積累關聯性強;3、設備技術壁壘高,操作專業性強,行業處於寡頭壟斷格局。

  二、臨床應用增速有望超20%

  美國臨床質譜佔檢驗比重15%,中國潛在市場300億。全球市場質譜產品臨床應用有望實現20%以上增速 ,其中美國臨床質譜市場佔醫學檢測市場15%,且佔比仍在持續擴大,中國臨床質譜僅佔醫學檢測市場不到1%,我們按15%佔比預測,國內臨床質譜中期潛在空間300億元,長期市場有望繼續擴容。考慮到國內臨床質譜相關政策有望在短期完善出臺,多家質譜儀及相關試劑盒有望於2018年陸續獲批,我們預計2018年有望成為中國質譜行業快速發展的元年。

  三、最先商業化的三大領域

  微生物鑑定、新生兒篩查和維生素檢測是國內臨床質譜最先商業化的三大領域。其中微生物鑑定由外企主導已經開始對傳統方法學進行替代,質譜設備出廠口徑市場規模大約 24億元;新生兒篩查和維生素檢測逐步開展,新生兒篩查在部分省市已有單獨定價,終埠徑潛在市場約30億元,維生素檢測暫無明確單獨定價和管理辦法。

  四、投資建議

  國外臨床質譜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國內臨床質譜還處於發展早期,不管是新增市場還是對傳統方法學的替代,均存在大量的空白市場,綜合目前國內政策背景和產品布局情況,我們認為2018年有望成為臨床質譜發展元年,率先布局的企業有望分享行業的快速增長,重點推薦自主研發或合作開發進度較快的迪安診斷,安圖生物和金域醫學,同時建議關注積極布局質譜的華大基因、博暉創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臨床質譜檢測行業:診斷領域中的 另一個「基因測序」
    近期迪安診斷牽手國際質譜龍頭丹納赫子公司SCIEX,安圖生物發布新產品微生物質譜,質譜到底是什麼?主要應用在什麼領域?哪些企業將是優先布局者?哪些企業有望首先分享這個市場?本文作為市場首篇質譜行業報告,我們將和您一同探討這個市場的潛力。
  • 質譜技術作為臨床診斷的「利器」,為何備受推崇?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劉文蘭主任以"核酸飛行時間質譜在臨床中的應用"為主題,圍繞檢測原理、檢測流程、臨床應用場景等舉例講述了目前飛行時間質譜在藥物基因檢測及腫瘤突變基因檢測等項目的優勢及現狀
  • MALDI-TOF在臨床診斷領域具有巨大應用潛力
    近年來,隨著質譜技術在生命組學、精準醫療及臨床醫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質譜應用於醫學檢測的熱度不斷走高國內外質譜廠商在該領域多有發力。毅新博創在臨床質譜領域深耕多年,是國內最早取得CFDA證書的國產質譜廠商。為了使質譜技術和臨床醫學及相關領域機構、專家、工作者更深入地了解應用於醫學檢驗的質譜最新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儀器信息網特別約稿毅新博創。
  • 2019年全球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報告:頭部效應加劇,分子診斷異軍突起
    2019年中國診斷及基因檢測行業的融資環境進一步趨緊,私募融資領域頭部效應顯著,基因檢測類公司在交易數量及融資金額上均名列前茅;科創板開板半年來,IVD成為生物醫藥板塊中的熱門細分領域;併購市場全年共成交兩筆超過10億人民幣的重大交易。海外市場的融資交易超過半數由基因檢測企業完成,與此同時分子診斷公司熱度持續,佔據大量行業資源。
  • 毅新博創: MALDI-TOF在臨床診斷領域具有巨大應用潛力
    近年來,隨著質譜技術在生命組學、精準醫療及臨床醫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質譜應用於醫學檢測的熱度不斷走高。國內外質譜廠商在該領域多有發力。毅新博創在臨床質譜領域深耕多年,是國內最早取得CFDA證書的國產質譜廠商。
  • 解碼生命,精準基石—基因測序行業報告-下
    由於腫瘤基因組測序會得到腫瘤細胞基因組中的絕大部分序列,所以利用NGS平臺也可以開展相應療法預後評估和療效預測等方面的工作,幫助臨床醫生為每一位患者挑選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另一方面,雖然當下並沒有相應的基於NGS的腫瘤檢測試劑盒產品獲得CFDA的批准,但在試點單位中開展類似於美國LDTs的模式介入臨床或者以科研合作的名義進行部分收費都反映了當前國內市場腫瘤檢測領域火熱的現狀。
  • 蛋白分子質譜診斷先行者許洋:蛋白質譜目前有三種臨床應用
    有了紮實的基礎,必然能在更窄的蛋白質譜領域做的更好。  火石:蛋白質譜當前的臨床應用情況如何?  許洋博士:只有拿到醫療器械註冊證才算進入臨床,蛋白質譜目前只有三種臨床應用:對腫瘤的篩查;對早期腎臟疾病的分析;在細菌上的鑑定應用。蛋白質譜在國內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且具有壟斷性,極少人能做且在做。
  • 微生物檢測:NGS和質譜為行業變革帶來契機
    微生物檢測屬於IVD的一個細分領域,是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或代謝物進行檢測分析,在臨床上通常用於輔助診斷,判斷感染類型、指導用藥,鑑定環節越準確,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選擇越恰當。如果沒有微生物檢測,醫生傾向於過度用藥,或重複試藥,可能導致微生物耐藥性或病情延誤。    華大基因的一位從業人員認為,臨床微生物檢測的市場空間達到400億元。
  • 超百億的「基因測序」行業發展潛力可期,誰能在賽道中脫穎而出?
    基因測序相關產品和技術已由實驗室研究演變到臨床使用,可以說基因測序技術,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技術。沃森和克裡克在1953年建立DNA雙螺旋結構,此後首個基因測序技術自70年代開始發展,我國自對遺傳病基因診斷開始發展基因測序行業,但尚未進入臨床實驗室階段,自90年代才開始正式進入臨床實驗室階段。
  • 分子診斷行業發展趨勢
    未來隨著個體化醫療需求的加劇,LDT在罕見病診斷、腫瘤靶向藥物選擇、疾病風險預測等方面的應用將得到長足的發展。高通量測序技術、基因晶片技術、質譜分析技術、流式細胞技術等在臨床上的應用,為LDT提供了更多的技術平臺,將豐富LDT的產品,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 解碼生命,精準基石—基因測序行業深度報告
    1.2 細分領域成長性突出,未來漸成主流基因測序所屬的分子診斷細分市場增速突出據統計,目前在全球IVD市場中,分子診斷的份額佔比為11%,複合增長率也達到11%,居行業首位。而我國的分子診斷佔IVD市場的份額僅為5%,但增速高於25%,排名前列。未來隨著技術革新推動和應用端的需求倒逼,我國分子診斷細分市場實現高速放量是可預期的。
  • 基因測序:一個比肩新能源的新故事
    比起新能源賽道的熙熙攘攘,另一個故事顯然還在醞釀。同樣在10.1長假裡,諾貝爾化學獎被頒給了法、美兩位致力於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的女科學家——埃馬紐埃爾·沙爾龐捷與詹妮弗·杜德納。自1977年誕生第一代測序技術以來,基因測序產業已進行多次技術變革。分子診斷是體外診斷(IVD)中發展速度最快、技術最高的領域,主要技術包括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核酸原位雜交、基因測序和基因晶片等。其中,基因測序是分子診斷的主流技術方向。
  • 分子診斷中PCR和mNGS在傳染病診斷領域的應用
    分子診斷技術主要分為PCR技術、原位雜交技術、核酸質譜及基因測序。而在傳染病檢測領域,PCR技術和基因測序應用更加廣泛。 1)PCR技術檢測速度快,市場份額大。在傳染病的診斷和血篩方面,基於PCR技術的分子診斷能縮短診斷的窗口期,並且可以定量對病原體進行檢測。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臨床質譜檢測是下一個百億藍海
    1980s後隨著計算機的加入,各類技術的升級,全球質譜得到了極快的發展,並在更廣發領域應用。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目前國產質譜與進口品牌仍存較大差距,特別是國際主流質譜生產企業離子源與質量分析器的核心專利,短期仍是制約國產質譜設備發展的關鍵因素。
  • 產業的崛起:從產前診斷到腫瘤檢測,基因測序開啟預防治療新時代
    測序下遊服務篇:由由NIPT到腫瘤基因組學,尋找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國內企業地位鞏固:相比上遊業務,我們認為基因測序服務將長期持續被國內企業主宰,國內企業不僅在渠道、服務和醫院資源方面有巨大優勢,基因檢測服務掌握大量遺傳資料,屬於敏感領域,國外企業也難以涉足這一領域面向終端和患者,市場空間龐大,行業內優秀企業增長速度亮麗。
  • 「單細胞測序」技術發展迅速,實現產業化還要多久?
    2019年9月,美國單細胞測序公司10x Genomics在納斯達克上市,IPO3.9億美元,成為該領域的領頭羊。國內單細胞測序行業發展較為滯後,但也頗受資本青睞。2019年3月,萬乘基因完成五百萬元天使輪融資;6月,百奧智匯完成A輪融資,新格元生物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10月,尋因生物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 布局攻堅戰 – 臨床質譜檢測哪家強?
    [1] 業內甚至有人估計,質譜的臨床檢測將會達到百億以上。[2]  質譜在臨床到底有哪些應用?很多,比如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許多代謝病都可以通過儘早診斷並採取相應的治療和預防措施來避免進一步損傷的發生,而質譜技術讓通過幾滴血檢測數十種代謝病成為可能,相比單病種的篩查更加簡便、高效、經濟。
  • 2015年基因測序領域產業格局分析
    ,行業面臨爆發性的增長機遇,同時在實際操作中也面臨一定的挑戰。與醫藥相關的包括:第31 項: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第52 項: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負責的藥品行政保護證書的核發。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鬆綁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變事前審批為事中事後監管。預計未來,由省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的第二類醫療技術實施準入審批也將逐步取消。輕審批,重監管的趨勢明確。
  • 體外診斷之質譜技術平臺研究
    一、引言目前臨床質譜檢測技術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早期階段,正逐步由科研走向臨床。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其與早期基因測序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也就意味著質譜技術很可能複製基因測序的發展。首先,從臨床轉換時間上看,國內外發展時間差距不到十年。質譜與早期基因測序一樣,主要應用於科研領域,進入臨床僅十年左右。其次,從發展前景上看,質譜和基因測序均具有極高的平臺延展性。
  • 基因測序行業專題報告——NGS引領測序行業黃金十年,納米孔突破...
    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的迅速發展已使人們能夠鑑定與疾病風險增加相關的基因變異,隨著 NGS、納米孔測序等測序技術的廣泛應用,人類已經可以在單個診斷平臺上同時測試多種基因,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基因測序在臨床診斷應用中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