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磷蝦的蘊藏量豐富的十分驚人,據1981~1990年,有多個國家參加的兩次《南大洋生物資源儲量調查》統計,南大洋磷蝦資源的蘊藏量保守的估算也有6~10 億噸,也有人估計有50億噸之多。就以6~10億噸的保守儲量為基礎,除了南大洋中各種魚類、鯨、海豹、企鵝、海鳥每年的消耗以及磷蝦自身的代謝死亡數量外,人類每年還可在南大洋捕撈0.6~1.0億噸的南極磷蝦資源量,而不會影響南大洋生物鏈的平衡,這一年度捕獲量相當於全世界海洋水產品年捕獲量的兩倍。一位澳大利亞生物學家從一頭藍鯨的胃中發現,南極磷蝦的重量竟達到1000公斤。由此可見,南極磷蝦在南大洋中蘊藏量之巨大,它是南極最先提供給人類開發利用的資源。當前,已有俄羅斯、日本、波蘭、挪威等國率先在南大洋進行南極磷蝦的初級商業性捕撈。所以,南極磷蝦資源被喻為人類未來的蛋白資源倉庫。
國內的南極磷蝦產業龍頭企業暫時主要集中在 山東、遼寧、上海等地。遼寧遠航漁業以加工蝦丸、蝦肉腸等食用產品為主,技術也在迅速提高中。上海南極磷蝦企業以出口貿易為主。中國的南極磷蝦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將成為世界主要南極磷蝦產業發展地之一。
繞南極洲水域的磷蝦捕撈,存在一種周期性出現的誇張言論,往往聳人聽聞地將一種未來威脅歸咎於中國。然而,磷蝦沒有遭到過度捕撈的危險。目前,中國的磷蝦捕撈只佔根據現有國際協議制定的捕撈限額的很小一部分。
在南極洲水域中,南極磷蝦的總量估計為大約3.79億噸。捕撈限額是根據《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CCAMLR)來設置的。去年,捕撈限額為370.5萬噸,約為南極磷蝦總量的1%。2014年中國的捕撈數量——這是最新記錄——為54303噸。這相當於捕撈限額的1.4%或該捕撈業的0.00014%。這種捕撈規模本不會吸引任何注意。因此,需要正確看待杞人憂天者有關中國計劃增加磷蝦捕撈的報導。
然而,不合理的擔憂依然存在。常常有人說,中國計劃將它的南極磷蝦捕撈增加到每季200萬噸。且不說中國並沒有將磷蝦的捕撈增加到200萬噸,即使真的設法捕撈了200萬噸磷蝦,這依然處於CCAMLR的捕撈限額內。
報導稱,在磷蝦問題上,中國正在按照規則行事。挪威依然是最大的磷蝦捕撈國,而中國也完全有權獲得全球共有的蛋白質、營養食品和遺傳資源。
南極磷蝦,節肢動物門,磷蝦屬,又名大磷蝦或南極大磷蝦,是一種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極洲水域的磷蝦。
南極磷蝦是似蝦的無脊椎動物,並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時密度達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隻。 它們以微小的浮遊植物作為食物,從中將初級生產而來的能量轉化,來維持其遠洋帶的生命周期。 它們長成達6釐米長,2克重,有6年的壽命。它們是南極生態系統的關鍵物種,若以生物質能來說,它們可能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物種 (大約共有5億噸)。
南大洋磷蝦的儲存量很難有準確的數據。據1977年~1986年間由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和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等國際組織聯合的海上調查表明,南大洋的磷蝦蘊藏量約為4~6億噸。據此,生物學家們估計,如果年磷蝦的捕獲量不超過5000萬噸的話,不會影響南大洋海域的生態平衡,磷蝦會正常地生長與發展。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蘇聯為首的一些國家開始對南極磷蝦進行大規模商業化捕撈,最高年捕獲量約為48萬噸。隨著前蘇聯解體,南極磷蝦的捕獲量驟減。其後,日本、韓國、挪威等國相繼加入商業捕撈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