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發5文回應!《Nature》子刊撤回轟動一時的CRISPR脫靶效應論文

2020-12-03 DeepTech深科技

去年,在《自然-方法》雜誌上發表的一項關於CRISPR脫靶效應的研究引起了學術界廣泛的討論和爭議。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治癒小鼠相關疾病遺傳性疾病的同時,基因編輯常用的工具 CRISPR/Cas9 可能會造成很多意料之外的基因突變。

《自然-方法》雜誌在一系列的調查後認為,該項研究的數據不足以支撐其主要結論,並正式對該論文撤稿。

該研究的發表一度造成了一大波學界關於CRISPR技術的批評和指責,並影響了數個正在開展的基於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的臨床試驗。遺傳學家們表示該研究在方法和邏輯上存在缺陷,其中包括樣本數量太少,結論與數據不符合等。

來自澳洲國立大學的遺傳學家Gaetan Burgio教授對該雜誌發表出如此不嚴謹的論文表示擔憂。他認為這是一篇質量很差的論文,而作為一個審稿人應該在第一輪審核中就將這篇文章淘汰。同時他還表示,一些高影響因子的學術期刊似乎有意放行這類炒作性的研究而忽略了一些優秀的科學研究,該文章的順利發表毫無疑問是同行評議過程的一個失敗。

作為 CRISPR 領域的領軍人物,Editas Medicine 的張鋒團隊和 Intellia Therapeutics 的Jennifer Doudna 團隊的科學家們也在當時分別寫信給Nature 編輯部,認為該論文的結論「完全錯誤」,並要求將該論文撤稿。

現在,《自然-方法》雜誌終於對該爭議作出回應:該雜誌發表了一些關於這項研究的批判性意見,並在四位獨立審稿人的重複審議後決定正式對該論文撤稿。一位負責該調查的主編認為這篇論文的結論並沒有很好的得到數據的支持,也表示針對這篇論文的同行評議並不嚴格。

該雜誌還在線發表了來自基因編輯領域的多位學術大咖的多篇通訊文章,對此作出回應。

該雜誌的一位編輯表示:「這篇論文確實經過同行評議,但我們至少應該囊括一位從事小鼠研究的遺傳學專家作為審稿人。我們對這種疏忽表示抱歉。作為雜誌編輯,我們一向非常重視的一項工作就是對稿件匹配適合領域的專家進行審稿,這也是編輯的核心任務之一。我們現在已加強對該過程的審核來減少這類錯誤的再次發生。」

而上周,該項研究的原作者發布了一份還未發表的論文,其中列舉了一些跟進此前論文的研究,並表示原始的結果是不可重複的,進一步的針對小鼠的大量CRISPR實驗表明該技術並沒有多餘的脫靶效應。這篇未經審議和發表的新論文中寫到:「綜上,這些全基因組層面的基因編輯表明,在特定情況下CRISPR基因編輯可以精確編輯小鼠的基因組並不會帶來大量的脫靶效應。

《自然-方法》雜誌也指出在已發表的關於全基因組層面的研究中並未發現大量的脫靶效應。但是該雜誌同時指出,現有的論文和數據量都太少在活體內的 CRISPR基因編輯會產生什麼影響仍然不得而知。

儘管該項關於CRISPR 脫靶效應的研究已被正式撤稿,這並不意味著CRISPR就是百分之百安全的。雖然很多遺傳學家對CRISPR的安全性表示絕對相信並繼續著他們的研究,我們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理解使用這項顛覆性技術對基因組進行大規模編輯所帶來的影響。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抗CRISPR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
    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cell cycle-dependent CRISPR-Cas9 activation system based on an anti-CRISPR protein shows improved genome editing accuracy」。
  • Science子刊:利用抗CRISPR蛋白顯著降低CRISPR-Cas9脫靶效應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最近發現的抗CRISPR蛋白降低脫靶效應多達4倍,就像一種切斷開關那樣讓CRISPR-Cas9完成它的任務之後失去功能。他們證實一種被稱作AcrIIA4的特定抗CRISPR蛋白將這種CRISPR-Cas9分子的脫靶效應降低4倍。它在做到這一點的同時不會顯著地降低想要的在靶基因編輯。
  • Nature子刊:當心!DNA扭曲增加CRISPR-Cas9脫靶編輯風險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3月的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NA stretching induces Cas9 off-target activity」。圖片來自David Rueda。在基因表達過程中,DNA被拉伸和扭曲,從而使得它脫離正常的形態。
  • Nature最新成果!規避CRISPR的「脫靶效應」 關鍵在引導RNA
    但是,這一顛覆性技術的「脫靶效應」一直是阻礙其應用的關鍵障礙之一。近日,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預測CRISPR準確性的方法,能夠有效限制其錯誤編輯。© ISTOCK.COM/KMLMTZ66; © ISTOCK.COM/MACROVECTOR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有效運行依賴於Cas9酶在特定目標位點切割DNA。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陝西省植物化學重點實驗室、AIE(聚集誘導發光)研究中心馮海濤博士一個月內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三篇重量級學術論文。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效率,同時降低脫靶效應
    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cell cycle-dependent CRISPR-Cas9 activation system based on an anti-CRISPR protein shows improved genome editing accuracy」。
  • 能顯著減低脫靶效應?Synthego正在開發下一代光控 CRISPR技術
    公開資料顯示,Synthego 共計完成四輪超 2.5 億美元融資,投資方不乏 8VC、英特爾、Founders Fund 以及真格等知名 VC。  近年來,CRISPR/Cas9 已經迅速發展為醫學領域一種最具潛力的基因編輯工具,它是繼鋅指核酸內切酶以及轉錄激活子樣效應因子核酸酶之後的又一種工程化核酸內切酶,被喻為 「基因魔剪」。
  • 如何用機器學習解決「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又一次,計算機科學家和生物學者站在一起,對抗人類向內探索的挑戰——用機器學習預測基因編輯 CRISPR 中的脫靶效應。 今年年初,發表在《自然》生物工程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描述了 Elevation 這項工具。
  • CRISPR技術脫靶效應有了解決之道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12日報導,CRISPR-Cas9技術發明人之一詹妮弗·杜德納參與的研究團隊證實,抗CRISPR蛋白能將CRISPR導致的脫靶效應降低四分之一,其中一種名叫「AcrllA4」的蛋白甚至能將脫靶效應發生率減少4倍,而整個過程中目標位點的基因編輯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 Nature非編碼RNA重要論文被撤,涉多名華人科學家
    近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對2014年發表題為《miR-34a blocks osteoporosis and bone metastasis by inhibiting osteoclastogenesis and Tgif2》的論文做出撤稿的決定,該篇論文當時揭示了miR-34a作為關鍵的破骨細胞抑制劑和潛在的治療策略
  • Nature:Editas創始人再破「脫靶效應」,向精準CRISPR時代邁進
    1月6日,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中,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個新版本的Cas9酶或將強有力的解決這一困擾CRISPR/Cas9系統的障礙,使脫靶效應降低到無法檢測的水平。
  • 重審CRISPR的脫靶效應,Nature Methods發文全面分析基因編輯鼠的脫靶位點
    撰文/責編丨迦  漵2017年5月30日,Nature Methods
  • Nature:操縱Cas9的REC3結構域可大幅降低CRISPR-Cas9的脫靶效應
    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9月20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nhanced proofreading governs CRISPR–Cas9 targeting accuracy」。論文通信作者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Jennifer Doudna博士。
  • CRISPR 技術脫靶效應有了解決之道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廣受爭議的最大副作用——脫靶效應有了解決辦法。
  •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級別論文
    重大團隊發表人文社科領域首篇Nature子刊。網絡截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4日16時20分訊(記者 馮茴花)今(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重大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任宏教授和蔡偉光副教授團隊聯合國內外多位研究者共同完成的論文「Dilution effect of the building area on energy
  • 浙江大學:最近連發2篇Science和多篇Nature子刊!
    在國家雙一流名單公布的最近一個多月裡,浙江大學在科研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突破,連續發表2篇Science(含參與發表1篇)和5篇Nature子刊,上升勢頭可謂非常強勁。  這些論文來自浙大不同院系,包括生命科學研究院、醫學院、化學系、物理系、農學院等。
  • 鼓勵女學生選男導師,那篇涉嫌「性別歧視」的 Nature 子刊論文撤稿了
    那篇涉嫌鼓勵女學生選男導師,搞 「性別歧視」 的 Nature 子刊論文撤稿了。 研究人員利用 100 多年來發表的 2 億多篇科學論文數據集,確定了 300 萬對導師和學生關係,來分析在導師制中,導師對學生指導效果的影響因素。
  • Nature biotechnology:應用慢病毒載體檢測CRISPR-CAS9和TALEN脫靶
    2015年2月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生物學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在線刊登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應用整合酶缺陷的慢病毒載體(IDLV)檢測CRISPR-CAS9和TALEN對基因組造成的脫靶效應,最低可檢測1%的脫靶頻率。
  • CRISPR技術脫靶效應有了解決之道—新聞—科學網
  • Nature子刊|不僅僅是基因編輯,新型CRISPR 居然能臨床診斷!
    圖片來源: Michael Kaminski,MDC·    羅伯特 · 格林史密斯說,他是 Kaminiski 實驗室的一年級博士生,也是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作為一個剛剛與 CRISPR 合作的人,我對這樣一個強大的測試平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