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慄有著「乾果之王」的美稱,營養豐富,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種植面積。板慄樹對土壤的要求並不嚴格,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種植。農戶們在種植板慄的時候,想要獲得高產,一定要科學管理,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板慄的科學管理要點。
1、鬆土擴穴
在種植後的當年秋季要進行鬆土工作,並且鬆土的深度不得低於30釐米。鬆土的時候要觀察板慄樹的根系分布情況,分布較淺較多的樹要適當淺一點。相反則可深耕,鬆土的時候將石塊挑出來,然後施入底肥。然後在栽植後3年左右適當擴穴,在原有種植穴的基礎上,至少要向四周再擴大50釐米。在擴穴時要注意將表土分離,撿出裡面的石塊,然後再將 肥料與表土混合後回填,回填後要略高於地面。擴穴的時候要防止板慄根部受傷,影響營養吸收。
2、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工作對板慄樹的生長發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板慄幼樹期的時候,根部能力還不夠發達,營養吸收較弱,受到的雜草威脅比較大。因此在板慄樹的生長中每年至少要進行兩次中耕除草工作,中耕不僅可以有效除草,還能夠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與保墒能力。促進根部的呼吸與營養吸收,在除草的時候要注意不可傷到樹根,使用除草劑時注意用量,防止對板慄樹產生影響。除過的草可以將其翻入土壤中作為綠肥。
3、合理間作
板慄樹之間的間距比較大,因此我們可以在板慄樹之間合理間作。間作的作物要選擇低杆、生長期短且肥水需求量少的,並且要保證可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結構沒有與板慄共同病蟲害的作物。例如花生、豌豆等。在板慄種植2-3年後,合理的控制好間作作物密度。並且要隨著板慄樹的生長、樹形的擴大,慢慢的加大間作作物種植密度,直到終止間作。成熟後的作物可以直接翻入田中,作為綠肥,規模較大的話還可採收上市。
4、水肥管理
板慄的適應能力強,不過想要達到豐產的目的。還是要保證有充足的營養,很多地方的土壤比較瘠薄,營養物質少。導致種植幾年都無法結果,並且還降低了人們種植板慄的熱情。所以我們在種植的時候不僅要選好肥沃的土壤,還要做好追肥工作,種植過程中每年的追肥次數不得低於兩次。並且要合理分配肥料中的營養,保證營養充足且全面。土壤過於乾旱的時候要及時澆水,但應以小水滴灌為主,水分不宜過量,積水過多或者是多雨天的時候要注意排水。
以上就是板慄的科學管理要點,板慄的生長期比較長,但是結果次數多,種植一次可連續採收多年,是一種經濟價值比較高的作物。種植板慄的農戶,可以掌握好以上管理要點,以達到豐產的目的,希望以上內容對板慄種植戶們能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