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越 四川在線記者 雷倢 攝影 楊樹
人工智慧機械臂把蒸餃碼得整整齊齊,保證每一顆都包著滿滿餡兒料,蒸汽隧道100℃5分鐘快速蒸製,蒸餃「搭乘」傳送帶到達下一流程,機械手臂將蒸餃裝箱並封箱,無人冷庫存儲保鮮可以自動出庫......現在一個小小的蒸餃也可能未經人工生產出現到你家的餐桌上。
10月27日,在成都市溫江區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內,6000平米的廠房裡,沒有手不停歇的包餃子工人,能看到的只有安靜有序、認真工作的機械「小工」。這是成都首個無人化蒸餃工廠——正大中際食品(成都)有限公司蒸餃工廠。該工廠由成都益民集團旗下中際集團與正大食品企業(成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成,是成都首個無人化蒸餃工廠。
動作迅捷的「熟練工」
每小時生產8萬個餃子
哪怕是老師傅也會對無人化蒸餃廠的速度望塵莫及。機械手臂和傳送軌道是當之無愧的「熟練工」,有條不紊地流水線作業實現了高效生產,從原材料到製作、塑封、打包成箱、入凍庫沒有中間消耗。
在這個無人化的工廠裡,生產線全速運轉,從原材料到成品入凍庫,整個過程只需要一個多小時。
「工廠每小時就能生產8萬個餃子,24小時就能生產192萬個蒸餃。」正大中際食品(成都)有限公司蒸餃工廠接待主管鄧婕介紹,按每人食用5個計算,工廠一天的產能可滿足38萬人的早餐需求。
鄧婕說:「這個工廠裡的機器來自日本、德國等幾個國家,都是世界最先進的技術。」
用機械來包餃子,味道如何不打折扣
鄧婕介紹,為了讓蒸餃的麵皮做到足夠勁道,餃子的原材料採用的進口小麥芯粉作為和反滲透ro直飲水借用手工和面原理混合而成麵團,且在真空狀態下製作使麵筋快速形成,其口感效果遠遠優於別的和面方式。
分為三層的設備選用盒裝運輸減少餃子皮水分流失,力求提高餃子皮的韌性和彈力,通過真空柔和的麵皮,厚度只有7毫米,晶瑩剔透,勁道爽口。
蒸餃的餡料由研發團隊配比好然後投入自動化設備切割混合,沒有雜質,均勻細膩。通過智能化的設備自動投餡,一折一捏,模擬手工包餃的過程餡含量接近70%。
餃子包好後,就會通過傳送帶,進入長達30米的蒸汽隧道。蒸汽隧道的溫度高達100℃,餃子只有在裡面待上5分半鐘就熟了。
蒸製成熟後會快速進入單凍機急速冷凍鎖鮮,在-35℃的環境裡,經過45分鐘的急速冷凍,鎖住蒸餃的營養和水分,最大程度還原蒸餃本味與口感。
有時候,我們在家做好了餃子,放入冰箱中,再拿出來時,口感就不佳了。但無人蒸餃廠使用的單凍機,能快速將餃子凍住,這樣就不會破壞食物的細胞壁,也鎖住了餃子的水分,保持原有口感。
全程可追溯 確保蒸餃質量
無人蒸餃的質量與安全如何保障?鄧婕介紹,工廠的,每一步都可回溯追查。整個生產車間的各個區域都做了最嚴格的分隔管控,包括生區、熟區、包裝區的通道、氣流、人員等。
鄧婕介紹,從原料的選擇到生產,蒸餃的每道工序都受到嚴格監控,再加上先進的智能化設備,以及人工智慧機械臂在這裡大顯身手,實現了由食材到成品蒸餃的蛻變。「比如,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傳送皮帶與託盒,都是食品級材質,耐高溫無釋放,保證食品的安全。」
而在外包裝車間,抓取系統的機械臂,通過視覺系統精準抓取產品放入紙箱,然後通過機器手臂碼垛送入凍庫,最終需要產品的時候在設備輸入需求產品就會自動被送到出貨口。
「該工廠是目前國內最智能化的無人蒸餃工廠,可以通過智能控制系統,保證車間溫度和溼度恆定、環境清潔。具有最嚴格的質量監控,原輔料檢驗、半成品檢驗、成品檢驗,食品接觸面及空氣微生物檢驗等。」鄧婕介紹。
隨著人工智慧向各行業滲透,傳統製造業也通過人工智慧加速升級。工廠的升級,不僅保證了產品工藝、品質、安全,還大大提高了產品產能。同時,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生產,能夠大幅度降低傳統手工製作水餃帶來的「人為風險」,從而確保速凍水餃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