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探訪成都首個無人化蒸餃廠 機械「小工」每小時生產8萬個餃子

2020-11-23 四川在線

唐越 四川在線記者 雷倢 攝影 楊樹

人工智慧機械臂把蒸餃碼得整整齊齊,保證每一顆都包著滿滿餡兒料,蒸汽隧道100℃5分鐘快速蒸製,蒸餃「搭乘」傳送帶到達下一流程,機械手臂將蒸餃裝箱並封箱,無人冷庫存儲保鮮可以自動出庫......現在一個小小的蒸餃也可能未經人工生產出現到你家的餐桌上。

10月27日,在成都市溫江區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內,6000平米的廠房裡,沒有手不停歇的包餃子工人,能看到的只有安靜有序、認真工作的機械「小工」。這是成都首個無人化蒸餃工廠——正大中際食品(成都)有限公司蒸餃工廠。該工廠由成都益民集團旗下中際集團與正大食品企業(成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成,是成都首個無人化蒸餃工廠。

動作迅捷的「熟練工」

每小時生產8萬個餃子

哪怕是老師傅也會對無人化蒸餃廠的速度望塵莫及。機械手臂和傳送軌道是當之無愧的「熟練工」,有條不紊地流水線作業實現了高效生產,從原材料到製作、塑封、打包成箱、入凍庫沒有中間消耗。

在這個無人化的工廠裡,生產線全速運轉,從原材料到成品入凍庫,整個過程只需要一個多小時。

「工廠每小時就能生產8萬個餃子,24小時就能生產192萬個蒸餃。」正大中際食品(成都)有限公司蒸餃工廠接待主管鄧婕介紹,按每人食用5個計算,工廠一天的產能可滿足38萬人的早餐需求。

鄧婕說:「這個工廠裡的機器來自日本、德國等幾個國家,都是世界最先進的技術。」

用機械來包餃子,味道如何不打折扣

鄧婕介紹,為了讓蒸餃的麵皮做到足夠勁道,餃子的原材料採用的進口小麥芯粉作為和反滲透ro直飲水借用手工和面原理混合而成麵團,且在真空狀態下製作使麵筋快速形成,其口感效果遠遠優於別的和面方式。

分為三層的設備選用盒裝運輸減少餃子皮水分流失,力求提高餃子皮的韌性和彈力,通過真空柔和的麵皮,厚度只有7毫米,晶瑩剔透,勁道爽口。

蒸餃的餡料由研發團隊配比好然後投入自動化設備切割混合,沒有雜質,均勻細膩。通過智能化的設備自動投餡,一折一捏,模擬手工包餃的過程餡含量接近70%。

餃子包好後,就會通過傳送帶,進入長達30米的蒸汽隧道。蒸汽隧道的溫度高達100℃,餃子只有在裡面待上5分半鐘就熟了。

蒸製成熟後會快速進入單凍機急速冷凍鎖鮮,在-35℃的環境裡,經過45分鐘的急速冷凍,鎖住蒸餃的營養和水分,最大程度還原蒸餃本味與口感。

有時候,我們在家做好了餃子,放入冰箱中,再拿出來時,口感就不佳了。但無人蒸餃廠使用的單凍機,能快速將餃子凍住,這樣就不會破壞食物的細胞壁,也鎖住了餃子的水分,保持原有口感。

全程可追溯 確保蒸餃質量

無人蒸餃的質量與安全如何保障?鄧婕介紹,工廠的,每一步都可回溯追查。整個生產車間的各個區域都做了最嚴格的分隔管控,包括生區、熟區、包裝區的通道、氣流、人員等。

鄧婕介紹,從原料的選擇到生產,蒸餃的每道工序都受到嚴格監控,再加上先進的智能化設備,以及人工智慧機械臂在這裡大顯身手,實現了由食材到成品蒸餃的蛻變。「比如,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傳送皮帶與託盒,都是食品級材質,耐高溫無釋放,保證食品的安全。」

而在外包裝車間,抓取系統的機械臂,通過視覺系統精準抓取產品放入紙箱,然後通過機器手臂碼垛送入凍庫,最終需要產品的時候在設備輸入需求產品就會自動被送到出貨口。

「該工廠是目前國內最智能化的無人蒸餃工廠,可以通過智能控制系統,保證車間溫度和溼度恆定、環境清潔。具有最嚴格的質量監控,原輔料檢驗、半成品檢驗、成品檢驗,食品接觸面及空氣微生物檢驗等。」鄧婕介紹。

隨著人工智慧向各行業滲透,傳統製造業也通過人工智慧加速升級。工廠的升級,不僅保證了產品工藝、品質、安全,還大大提高了產品產能。同時,通過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生產,能夠大幅度降低傳統手工製作水餃帶來的「人為風險」,從而確保速凍水餃質量安全。

相關焦點

  • 水晶蒸餃做法,記住這和面的方法,保證個個晶瑩剔透,Q彈滑嫩
    既不包餃子也不烙韭菜盒子啦,咱今天做一個水晶蒸餃,薄皮、大餡、筋道、鮮香。蒸水晶蒸餃和平時咱們烙韭菜盒子,包餃子不一樣。它是用澱粉,玉米澱粉,土豆澱粉或者是小麥澱粉。我們一般平常家裡小麥澱粉比較少,大多數是玉米澱粉和土豆澱粉,或者是紅薯澱粉,紅薯澱粉顏色比較深,我們就不用紅薯澱粉。今天就用玉米澱粉和土豆澱粉。但是玉米澱粉和土豆澱粉的比例一定要掌握好,否則影響它的透明度。
  • 探訪貴陽首個淤泥幹化處理中心 淤泥也可當路基
    探訪貴陽首個淤泥幹化處理中心 淤泥也可當路基北極星環保網訊:對於多數貴陽市民來說,汙水處理早已不再陌生。汙水處理雖然能潔淨水質,但仍會留下副產品——淤泥。對淤泥進行深層次處理,正是汙水處理過程中的最後一道程序。
  • 中國8大獨有的特色餃子,好吃的不得了,看著圖片都流口水了!
    蟹黃蒸餃主要是用小麥麵粉做皮,以蝦仁、竹筍、蟹黃、雞蛋、海參等為輔助材料,將做好的蒸餃上屜,用旺火沸水蒸約8分鐘,即可食用,蟹黃蒸餃,口味清單,海鮮味十足,皮薄餡大,一口下去滿滿的蟹味,真讓人回味無窮。
  • 成都!全球首個
    今日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四特異性抗體藥物GNC-038在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首度亮相引起與會生物醫藥大咖的強烈反響這一藥物來自成都,是成都企業百利藥業歷經5年時間開發、同時靶向4個靶點的創新藥
  • 花樣蒸餃,你不知道的吃法,讓你不再單一的吃水煮餃子
    黃玫瑰蒸餃準備食材:主料:南瓜適量、全麥粉適量、肉末適量、韭菜適量;輔料:鹽適量、料酒適量、胡椒粉適量、花椒粉適量、蠔油適量、生抽適量黃玫瑰蒸餃的做法步驟:南瓜洗淨,去皮蒸熟,壓成泥。(麵粉:水=2:1)蓋溼布醒1個小時後揉光滑。肉末放入砂鍋中,加入料酒,生抽,蠔油,胡椒粉和花椒粉攪拌至肉餡上勁。韭菜擇洗乾淨,控幹水份,切碎。將韭菜加入肉餡中,攪拌均勻。加鹽調味。取適量醒好的麵團,搓長,切劑子,擀成中間稍厚的面片。取四個面片,將邊緣一字排開粘好。放入適量的肉餡。用麵皮將肉餡包起來,將兩邊的餃子皮捏緊。(劃紅線的地方)其他的麵皮輕輕按壓,讓餃子皮和肉餡貼合,但是不要封口。
  • 從小到大吃過餃子的你:各種樣子的餃子你見過幾種?
    馬上過年了,各家各戶肯定都會包餃子,下面我們來看下各種樣子的餃子。梅花餃是四川地區特色傳統小吃,造型美觀、逼真,為宴席花色點心。蘭花餃,用溫水麵團製成圓形麵皮。放入餡,四周塗上蛋液,捏成五個角,角上呈五條雙邊。
  • 中國10大震撼的無人工廠來了
    5.六個億的自動化空調生產線工廠中的機器人將貨物整齊地碼放到無人駕駛的貨車上,在被運輸到貨櫃碼頭之後,機器人起重機再將這些貨物裝載到無人駕駛貨輪上,進而運送到指定的地點,實現全供應鏈的無人化操作。如此高效而驚豔的自動化水平,你說它值不值六個億?6.
  • 「中原糧倉」崛起「農頭工尾」工業群——中原傳統農區轉型發展...
    正陽縣委書記劉豔麗說,2017年以來,正陽設立了1個院士工作站、5個博士工作站,進行花生品種研發和種植改良,培育出全國第一個畝產達400公斤的高油酸花生品種,由此釋放出「蝴蝶效應」。  如今,正陽常年種植花生170多萬畝,年產量50多萬噸,豐富的花生及秸稈資源吸引魯花集團、君樂寶等龍頭企業入駐。
  • 上海製造業已基本完成數位化轉型,建成14個國家級智能工廠80個市級...
    記者看到,在6萬平方米的產成品物流智能倉庫內,無人吊機用「鋼爪」將一卷捲成品鋼卷精準調運,與一輛輛駛來的無人駕駛重載框架車緊密協作,不斷將成品鋼材運往成品碼頭。在這個無人倉庫裡,智慧化的運作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每天10萬噸的鋼卷在這裡周轉並發往全球。  同樣,早在多年前開啟「機器換人」的海立集團,也在「抗疫」中嘗到了甜頭。
  • 全球首個,來自成都溫江
    在11月18-21日舉行的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四特異性抗體藥物GNC-038的首度亮相,引起與會生物醫藥大咖的強烈反響。5年時間開發、同時靶向4個靶點的創新藥。而全球第一款進入臨床的四抗,是由成都醫學城的百利藥業研發的。
  • 泉州市首臺自主研發的日產50萬個高速口罩生產設備投產
    原標題:泉州市首臺自主研發的日產50萬個高速口罩生產設備投產 政策落到位 企業「啥都會」 一分鐘就能生產300個口罩!昨日,記者在泉州市漢威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口罩生產車間看到,一臺由企業自主研發生產的高速口罩生產設備正在進行最後的調試,將於今日正式投產。機器高速運轉後一分鐘就能生產300個口罩,可以24小時「換人不停機」生產,單臺設備口罩日產可達50萬片。 目前生產的口罩已經工商、檢驗檢疫等部門審核,批准量產。 口罩生產供應不足怎麼辦?
  • 這樣包餃子 好看又好吃 只需簡單一步 新年這樣做 靚爆朋友圈
    餃子看著漂亮,似乎挺難做,其實看完文章就知道,原來十分簡單。小夥伴們學會了也可以在家裡為親人朋友這樣包餃子,還不收穫諸多稱讚和喜悅?  話不多說,趕快隨我一起來試做吧!  配料如下。  ?餃子餡  牛肉 150克  大蔥 35克  洋蔥 1/8個  大白菜 100克  胡蘿蔔 30克  姜 適量  黑胡椒 少許  香油 少許  糖 少許  耗油 適量  生抽 適量  老抽 適量  鹽 適量
  • 紮根邊疆24小時連續生產 我國首個千噸級綠色鈾礦基地2月份已100%...
    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自2016建成為國家首個千噸級綠色鈾礦大基地——蒙其古爾礦以來,成為提升國家天然鈾保障能力的重要力量。 2020年,突如其來的這場大疫以及連續不斷的大雪,未能阻止天山鈾業人步伐,在吐魯番地區遭遇了六十年不遇的大雪極寒天氣中,天山鈾業現場工作人員全部停止休假換班制度,選擇了連續作戰。
  • 除了果小美,成都竟然還有這麼多「無人經濟」項目
    根據規劃,2018年,郫都將落點50個繽紛魔方無人超市,並將在四川落地1000個無人超市。安即猩成都首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安即猩是一個基於酒店等及時場景的安全套無人售賣平臺。按測算,平均每臺每天付費閱讀收入80元以上,1年內僅此一項收入可收回硬體成本。這種共享閱讀的模式,也得到政府的支持。文軒雲圖24小時智能書店成都文軒集團旗下的文軒雲圖推出的24小時無人圖書館已在成都多地落地。預計未來兩年將在成都街道、社區開設400個點位。
  • 金龍魚廣漢生產基地試點可追溯體系 生產銷售全程完整記錄
    6月24日,記者探訪了位於廣漢的這家工廠。  層層篩選>>>  進廠前先「體檢」合格才能進廠  走進工廠,一個個巨大的筒倉十分顯眼。不過,一粒粒菜籽要「躋身」這樣高大上的筒倉,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 物聯卡等待半個小時開機
    物聯卡等待半個小時開機簡單來說,每一個馬達都有自己的「身份證」,即「二維碼」。裝了「跟蹤器」,隨時可以控制,且被追蹤到的產品信息能保存15年以上。這種高智能化的產品可以增加數位化可處理的數據和信息,從而減少庫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印染廠廢水處理設備成都加工廠家設備三個步驟
    印染廠廢水處理設備成都加工廠家設備三個步驟 ,「vpkgr」   印染廠廢水處理設備成都加工廠家設備三個步驟    當發現系統脫鹽率和產水量下降時,首先應該校正儀表,以避免因儀表原因而誤判。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成都分院落戶成都金牛高科園區
    12月30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成都分院項目籤約儀式在成都舉行,擬投資30億元人民幣,選址成都金牛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現代都市工業港,打造集研發、試驗、生產、製造、銷售於一體的西南區域總部。
  • 72小時「搶建」口罩廠 見證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
    走進位於嶽池縣生物醫藥產業園的康盾醫療器械公司,無菌生產車間內,機器聲此起彼伏,11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生產,這裡每天可以生產50到80萬個口罩。不僅滿足了廣安市自身需求,還及時供應其他市州乃至輻射全省。很難想像,這樣一家運行有序的公司是在疫情期間,僅用了72小時搶建起來的。
  • 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的「四抗」來自成都
    在11月18-21日舉行的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四特異性抗體藥物GNC-038的首度亮相,引起與會生物醫藥大咖的強烈反響。,是成都企業百利藥業歷經5年時間開發、同時靶向4個靶點的創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