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頂級醫學期刊:糞便中病毒存在時間比呼吸道長

2021-01-20 廣州日報

浙江大學醫學院等多團隊對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確診患者體內不同組織樣本的病毒存在時間、載量的新研究表明,糞便中病毒的持續時間比在呼吸道和血清樣本中的都要長得多,且糞便中病毒載量峰值出現得更晚。

當地時間4月21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BMJ(《英國醫學雜誌》)在線發表了研究文章「Viral load dynamics and disease severity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SARS-CoV-2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January-March 2020: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研究團隊包含浙江多個醫學科研專業隊伍,包括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臨床檢驗中心、傳染病診斷與治療合作創新中心、骨髓移植中心、藥劑科、呼吸系統疾病科等多部門;浙江大學檢驗醫學研究所;浙江省胰腺疾病研究創新中心等。

該文章通訊作者為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梁廷波。

目前,新冠病毒在下呼吸道、糞便、血清、尿液等不同組織樣本的病毒載量變化與疾病嚴重性之間的關係仍未知,而該信息對於疾病控制策略和臨床治療的制定至關重要。

作者們通過回顧性隊列研究,系統地評估了2020年1月19日至3月20日從感染SARS-CoV-2的96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住院患者中收集的3497個樣本中的病毒載量,並分析了病毒載量的時間變化以及不同樣本類型和疾病嚴重程度中病毒載量之間的相關性。

研究團隊發現,糞便樣本中SARS-CoV-2的持續時間明顯比呼吸道和血清樣本中的更長,這凸顯了病毒糞便傳播的風險,表明在預防和控制新冠疫情中需要加強糞便樣本的管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重症患者中,病毒在呼吸系統、糞便中以更長的時間和更大的載量持續存在,達到峰值的時間或比已知更晚。

糞便中病毒的持續時間長,呼吸道樣本病毒載量最高

研究的樣本包括22例輕症患者和74例重症患者,研究團隊通過患者的電子病歷收集了他們的流行病學、臨床和實驗室特徵以及治療和結果數據。

研究結果表明,在55名患者(59%)的糞便中和39名患者(41%)的血清中檢測到新冠病毒RNA,輕症患者和重症患者的糞便病毒檢出率沒有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確診患者呼吸道樣本中SARS-CoV-2的檢出率從症狀發作的第一周的95%逐漸降低到第四周的54%,隨後的呼吸道樣本呈陰性;而糞便和血清樣本的陽性率卻從第一周開始逐漸增加,隨後從第三周才開始減少。

雖然在此前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患者的尿液中,病毒RNA檢出率高達50%,但此次研究中,研究者們僅在1名危重患者的尿液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RNA。

血清中的病毒RNA檢出率同樣與SARS存在明顯區別,此前的一些研究在患病出現症狀的第一周就發現多達79%的血清樣本中含有SARS病毒RNA,第二周中這一比例約為50%。然而此這項研究中,患者血清中SARS-CoV-2的檢出率僅為41%。

研究人員發現,確診患者糞便中病毒的持續時間(22天,四分位數範圍為17-31天)顯著長於呼吸系統(18天,13-29天)和血清樣本(16天,11-21天)。

此外,嚴重疾病患者的呼吸道樣本中病毒的持續時間明顯長於輕度疾病患者;而輕度患者和重度患者的糞便和血清樣本中的病毒載量無顯著差異。

不同組織中的病毒載量存在顯著差異,在研究樣本中,呼吸道樣本病毒載量最高,其次是糞便樣本,血清樣本病毒載量最低。

通過局部加權回歸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在輕症組中,疾病發作的第二周開始,患者呼吸道樣本中的病毒載量達到峰值;而在重症組中,患者呼吸道樣本中的病毒載量在第三、四周中繼續升高。

與重症患者呼吸道樣本中的病毒載量變化趨勢類似,在疾病發作後的第三和第四周,患者糞便樣本的病毒載量最高。

下呼吸道樣本中病毒持續時間比上呼吸道更長,峰值出現較晚

研究人員發現,研究人員發現,接受抗病毒治療的類型和時間對病毒的持續時間和病毒載量沒有總體影響。

在重症患者中,連續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超過10天的患者的病毒持續時間反而要比連續治療少於10天的患者的病毒持續時間長得多,其他不同的治療方法對病毒載量也沒有影響。

目前,糖皮質激素和抗病毒藥物對SARS-CoV-2患者的治療效果尚不清楚。研究者們強調,由於沒有分析抗病毒藥物和糖皮質激素的類型和劑量,當前無法評估抗病毒藥物和糖皮質激素的作用。

作者們表示,下一步,抗病毒藥物和糖皮質激素的有效性需要通過更多多中心隨機研究來驗證。

將重症患者分層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男性的病毒持續時間明顯長於女性,超過60歲的患者和男性患者的病毒持續時間更長。

病毒持續時間的性別差異原因除了男女免疫狀態的差異外,還可能與激素水平的差異有關。高齡患者病毒持續時間更長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免疫衰老,另一個原因是,老年人的肺泡中新冠病毒「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的含量較高。

先前的研究發現,患者上呼吸道樣本中SARS-CoV-2的載量峰值出現在疾病的早期階段。 但是,研究人員發現在下呼吸道樣本中,新冠病毒的「排毒期(viral shedding)」持續時間更長,並且峰值出現較晚,在症狀發作約兩周後才出現高峰的排毒量。

研究者們認為,這些發現對於有效控制和預防新冠疫情很重要,因為這表明對SARS-CoV-2患者的整個疾病過程都必須進行嚴格管理。

基於研究結果,作者們認為糞便排洩在SARS-CoV-2傳播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但是,在預防和控制SARS-CoV-2流行中,糞便樣本大規模檢測的可行性同樣需要全面而仔細的評估。

來源:澎湃新聞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邢泉生教授團隊研究文章
    中國山東網11月19日訊 自疫情發生以來,除了做好防控硬體建設、發熱門診改造、落實應檢盡檢等疫情防控工作,青島婦女兒童醫院邢泉生教授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Gary Wong教授團隊密切合作,開展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疾病發病特點合作研究,先後在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合併其他呼吸道病原體感染
  • 柳葉刀子刊:新冠患者咽拭子轉陰後,糞便陽性仍可持續近5周
    自從科學家們確認了糞便中新冠病毒的存在,學術界就開始高度關注「糞口傳播」的可能性。那麼糞便中的病毒陽性能夠保持多久?當地時間3月19日,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病學》在線發布了一篇通訊文章(Correspondence),中山大學團隊等研究人員發現,即便是在患者呼吸道樣本新冠病毒檢測轉陰性後,其糞便樣本呈病毒陽性的時間仍可長達近5周。
  • 青島婦女兒童醫院在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文總結新...
    中國山東網11月19日訊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9日凌晨4時,世界頂級醫學期刊Th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IF=74.699)網站首頁上線了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與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的聯合署名專刊論文
  •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 鍾南山團隊論文詳情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 鍾南山團隊論文詳情  2月29日,記者從廣州醫科大學獲悉,28日,鍾南山院士團隊論文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線發表。  截至2020年1月29日,研究團隊從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2家醫院中提取了1099例經實驗室確認的、由SARS-CoV-2引發的新冠病毒感染疾病(Covid-19)患者數據。該研究分析了患者各年齡段人群分布特徵、感染者症狀、接觸史、影像學表現、治療手段、臨床轉歸(包括病死率)等。
  • 糞便存傳播新冠病毒可能?專家:倒入消毒液再衝馬桶
    南都訊昨日(2月1日)晚間,南都記者從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處獲悉,院方近期在某些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這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 郴州科研項目論文首次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
    12月3日,記者從市一醫院獲悉,該院轉化醫學研究所瞿小旺博士團隊撰寫的新冠研究論文《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COVID-19-convalescent individuals(新冠康復患者保護性抗體與T
  • 鍾南山領銜在頂級醫學期刊發文;中國-世衛聯合報告指出新冠病毒...
    【今日封面】當地時間2月29日,澳大利亞藍山,在遭遇肆虐的山火之後,被燒毀的樹幹上長出新枝。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攝消息站●當地時間2月28日,由鍾南山院士領銜的「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特徵」研究論文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在線公開發表。該研究納入了自2019年12月11日至2020年1月29日來自全國31個省(市)共552家醫院的1099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
  • 國際觀察|涉嫌數據造假!兩大頂級醫學期刊撤回新冠病毒研究論文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據紐約時報等多家媒體報導,周四,有兩項關於新冠病毒的重大醫學研究的作者撤回了他們的研究成果。這兩項研究分別發表在了《柳葉刀》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其中,《柳葉刀》的研究是羥氯喹對新冠病毒的作用,這項研究曾引發了全球對該藥物的關注。發表這些研究的期刊稱,撤回的原因是因為,研究者們無法完全訪問其研究成果背後的資料庫來驗證原始數據。
  • 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中山大學張輝團隊發現納米顆粒偶聯 可以顯著...
    張輝團隊發表論文插圖(央廣網發 校方供圖)央廣網廣州11月27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吳立堅)北京時間11月25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張輝教授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
  • 頂級醫學期刊影響因子沉浮錄,兩大看漲兩大看跌!
    導語:2020期刊影響因子發布在即,四大醫學頂級名刊影響因子搶先看! 我們本期主要談談醫學頂級期刊。正如你所知,醫學頂級期刊通常所指就是這「四大」分別為,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柳葉刀(Lancet)、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英國醫學期刊(BMJ)。咱們看看頂級醫學期刊的今年將是什麼表現呢?
  • 影響因子51.273分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論文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
    影響因子51.273分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論文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本報訊 (記者馮金燦)2月21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影像中心主任王梅雲團隊撰寫的《PresumedAsymptomatic Carrier Transmission of COVID-19》被世界四大頂級綜合醫學期刊之一的《美國醫學會雜誌》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影響因子51.273) 在線發表。
  • 世界頂尖醫學期刊發文介紹青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經驗
    大眾日報記者 肖芳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9日凌晨4時,世界頂級醫學期刊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EJM;IF=74.699)網站首頁上線了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與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的聯合署名專刊論文
  • 301醫院與華為心臟健康研究新成果獲兩家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刊載
    圖說:研究團隊使用華為智能穿戴設備進行心臟健康研究這兩項研究成果獲得國際醫學界的認可,已先後於今年4月和5月發表在全球心臟和心血管系統領域的頂級期刊《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和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歐洲心臟病雜誌》(EHJ)上。
  •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應對新冠疫情幾乎每一步都失敗
    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應對新冠疫情幾乎每一步都失敗 新華社 圖新華社華盛頓10月9日電世界醫療領域頂級學術期刊、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8日刊文說,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危機,也給領導力帶來巨大考驗,但美國領導人沒有經受住考驗,使這場危機變成了悲劇。這篇評論文章說,美國在應對疫情過程中,幾乎每一步都是失敗的。
  • 【合肥新聞聯播】中國科大兩項成果同時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
    【合肥新聞聯播】中國科大兩項成果同時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 10月9號凌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和季恆星教授團隊的兩項科研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 呼吸道病毒無所不能-胰腺也中招
    沒錯,根據天貓綜合銷量、搜索熱度等指數熱銷商品排名中,保險套已經擠進了前十,春節期間某品牌保險套銷量突破100000隻。「宅」在家裡使得需求自然增加,生育率的提升效果堪比「二孩政策」。但呼吸道疾病盛行的年代,可不一定適合孕育下一代寶寶,因為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與胎兒後期獲得1型糖尿病相關。
  • ...教授交叉學科團隊最新研究在國際頂級醫學刊物《英國醫學雜誌...
    近日,中山大學管院秦昕教授交叉學科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Association of high profile football matches in Europe with traffic accidents in Asia: archival study」在國際頂級醫學刊物《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中國團隊剛發表的新冠病毒頂級論文,被質疑圖片造假、捏造數據
    除了眾多尚未進行同行評議的預印本論文外,隨著時間的進行,許多優秀的新冠研究成果開始正式登上學術期刊,僅國人登上CNS和及四大醫學期刊的新冠研究論文就已達數十篇之多。然而,在研究成果井噴的同時,我們不應忽視參差不齊的研究質量也導致了大量不嚴謹甚至頗具誤導性的研究結論。
  • 預防性單抗Nirsevimab臨床試驗結果: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就診...
    日前,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最新研究文章表明,由賽諾菲巴斯德和阿斯利康聯合開發、具有延長半衰期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單克隆抗體Nirsevimab在二期B階段臨床試驗中顯著降低了整個RSV流行季節中由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的就診病例數。
  • 打造有國際影響的醫學期刊 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https://flv1.gmw.cn/gmw/videoroot/2020-07-24/1595568261416.mp4 打造有國際影響的醫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