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能力 注重探究 平穩創新 科學選拔
——2012高考山東卷物理試題評析
2012年高考山東卷物理試題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的指導思想,符合我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噬合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實際。試題保持穩定,適度創新;立足主幹,突出能力;貼近生活,關注科技;探究有度,開放可控;科學選拔,彰顯公平。試題對中學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總體來說,2012年物理試題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平穩創新 引領課改
試題緊密聯繫高中教學實際,以穩定為主,同時適度創新,體現新課程理念。試卷結構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進行了合理優化。試題表述科學、規範,題型設計合理,各主題比例恰當,難易梯度設置得當,著重考查學科的主體知識和核心思維方法。
1.試題注重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及物理思想等科學素養的考查,引導高中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機械記憶、生搬硬套上,更要關注是否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歸納和探究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繫,將學科教學與學生的思維成長緊密結合,真正實現拓寬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例如,第14題涉及物理史實、物理思想和科學研究方法。選項中的「感應電流遵從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這是能量守恆定律的必然結果」,考查了普遍規律與特定定律之間的內在聯繫。將物理學的發展、科學家的貢獻、重要規律的探究發現過程等,這些生動鮮活的史實展現到課堂上,有助於激發中學生的創造性和求知慾,增加物理學習的趣味性,引導中學關注科學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的教學。
2.試題設計充分考慮到我省推進課程改革的實際,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落實到試題設計中,對素質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第21題第(1)題源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以紙帶數據為切入點,緊緊抓住了思想方法這一實驗的靈魂。試題要求考生利用紙帶記錄的運動信息,探究多過程運動性質,對科學探究的某些重要環節進行考查,為考生展示實驗探究能力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試題將多個問題融合在一起,巧妙設問,串珠成鏈,渾然一體。
第21題第(2)題從最基礎的實驗規範如儀器使用、儀表選擇、電路設計等方面設置問題。該題有助於扭轉電學實驗片面求深、求難,忽視基礎知識與基礎技能的錯誤傾向,有利於引導電學實驗教學降低難度,回歸到新課程所要求的目標上來。
二、突出主幹 覆蓋合理
試題全面考查了《考試說明》中規定的五種能力,能力層級設置恰當,知識覆蓋全面,各部分比例合理。全卷覆蓋了《考試說明》中必考部分的全部12個主題及選考部分12個主題中的8個。試題必考部分主要考查物理學科的主幹知識,考查考生進入高等院校繼續學習所需的基本能力。引導考生全面掌握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知識和能力,促進考生的全面發展。
必考內容中涉及到47個知識點【Ⅱ級知識點(共26個)考查了25個,Ⅰ級知識點(共33個)考查了22個】,佔59個必考知識點的80%。另外,試題的必考部分還涉及到了單位制和實驗兩個主題。選考內容中涉及到20個知識點【Ⅱ級知識點(共5個)考查了5個,Ⅰ級知識點(共39個)考查了15個】,佔44個選考知識點的45%。另外,試題的選考部分還涉及到了單位制主題。各部分比例為:力學41分,佔46%;電學40分,佔45%;選修3-3、3-4、3-5三個模塊各佔8分,這與《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中各部分的內容比例一致。這些都是中學物理的核心內容、主幹知識,是考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且與大學的學習密切相關,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三、回歸基礎 彰顯公平
1.試題內容涉及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重要方法和核心思想等。試卷注重基礎性,無偏題、怪題。全卷在試題材料選擇、情景設置、題目設問等方面,充分考慮到了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環境的考生,保證了考試的公平、公正。
例如,第15題以我國航天成就為背景,通過求不同運行軌道線速度大小比值來考查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第16題給出了提升貨物的運動圖像,通過圖像提供的運動信息探究物體的運動性質。第21題以中學物理中最常用的實驗儀器為情景,注重考查物理實驗思想和方法,確保實驗考查對於全體考生的公平性。這些都是考生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第23題採用常規模型,將勻變速直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勻速直線運動等基本運動形式,巧妙融合在電磁學綜合題目中。該題在考查核心知識的同時,兼顧基礎知識點的覆蓋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試題引導高中物理教學回歸基礎,避免過深、過難的題海訓練模式,減輕考生的備考負擔。
2.試卷選考部分均採用「雙題」模式,試題內容僅涉及各自選考模塊的內容,重點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試題在閱讀量、思維量、作答量等方面基本等值,彰顯了公平性。
第36題涉及的知識點有: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和實驗依據,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誌,內能,氣體實驗定律,理想氣體,飽和蒸汽和飽和汽壓,熱力學第一定律,單位制等。
第37題涉及的知識點有:簡諧運動的公式和圖像,橫波的圖像,波速、波長和頻率(周期)的關係,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等。
第38題涉及的知識點有:玻爾原子模型,氫原子光譜,氫原子能級結構、能級公式,動量、動量守恆定律及其應用,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等。
四、注重能力 體現探究
試題在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注重考查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程要求考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了解科學研究方法,培養良好思維習慣,能發現問題並運用物理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問題。試題在能力考查中,特別注重了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21題以常見的重物牽引物塊運動為情景,利用紙帶記錄的信息探究運動規律,將勻加速直線運動和勻減速直線運動等信息整合在一條紙帶上。試題要求考生探究兩種性質運動的銜接點,對「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等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進行考查。試題在考生通過科學探究獲得正確結論的基礎上,將拐點附近速度的計算,滑動摩擦因數的測定以及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分析等問題融入其中,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賦予紙帶問題以全新的面貌。試題充分考查了考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和遷移能力。
第22題以帶有圓弧軌道的工件來構建模型。圓弧軌道在常規題目中,通常作為物體的運行軌道。在本題中,將圓弧軌道作為相對靜止物塊的支撐面,尤其在軌道停止運動後,物塊將脫離軌道做平拋運動而不是沿圓弧軌道下滑。試題設計新穎巧妙,對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試題有助於減輕考生的備考負擔,引導考生不能僅僅通過大量做題積累經驗,忽視對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應將物理學習切實轉移到培養能力和提升科學素養的正確軌道上來。
五、梯度適當 區分合理
試題設計從考生答題的思維規律出發,通過分層梯度式設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考生在解題時能夠比較容易切入,拾級而上,使不同認知層次的考生都能充分發揮,提高了物理試題的區分度,實現了科學選拔人才。
例如,第22題按物體運動發生的先後順序設置了3個問題,3個問題的設置知識層級分明、難度梯度合理。第(1)題面對全體考生,設置較為基礎的問題,既使考生能很快入題,也緩解了考生的緊張心理;第(2)題體現對不同層次考生能力的不同要求;最後一問適當留白、略顯開放,為考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推理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這既控制了題目難度,又使題目具有較好的區分度和較高的效度。
第23題按照考生的思維特點,分別就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磁場中及無場區的運動進行階梯式的設問,有助於平抑考生對於電磁學綜合題的緊張心理,有助於考生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最後一問綜合考查帶電離子在交變電場和磁場中的運動,給考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對空間想像能力和分析解決複雜物理過程的綜合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3步設問由簡單至複雜、由基礎到綜合,既尊重考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又很好地體現了知識本身內在的邏輯關係,從而實現設問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遞進性,保證了試題具有較好的區分度。
縱觀整卷,試題排列充分考慮了知識序、思維序、能力序、難度序,統籌兼顧,多序合一,合理排列,有利於考生順利進入最佳的答題狀態,保證了試題有較好的區分度。
六、貼近生活 關注科技
2012年物理試題還採用了一些從現代科技和生產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新穎情境,滲透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引領考生在生活中體驗物之理,逐漸形成自覺應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很好地詮釋了「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例如,第15題以「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首次成功交會對接為背景,展示了我國航天技術的輝煌成就,反映了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成果,給廣大考生以極大的激勵和薰陶。第17題分析了一個小型機械系統的受力情況,考查考生利用整體法和隔離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8題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氣爐電子點火裝置為背景,用1-2節乾電池產生瞬間高壓引發電火花,激發考生的興趣,引發考生的進一步思考,題目凸顯了物理知識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七、立意新穎 推陳出新
試題選用背景材料貼近考生的實際,試題情景敘述簡明扼要、清晰明確,問題設置獨具匠心、巧妙平和,處處充盈著濃鬱的物理氣息。整套試卷具有噬合教學、立意新穎、推陳出新的特點。
例如,第19題以點電荷形成的電場這一熟悉的情景展開設問,新穎之處在於題中給出的「一組間距相等的同心圓」,這些同心圓是等勢線,但非等差等勢線,這一點需要考生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後得出。
第20題以磁場中導體棒的運動這一考生熟悉的情景為基礎,通過施加功率恆定的外力,對常規物理模型進行了創新,將運動分析、功能關係、電磁感應等問題有機融合在一起,引導高中教學在達成三維教學目標的同時,還要注重通過模塊整合,形成完整知識體系,提高考生的綜合分析的能力。
第23題以勻強磁場中的平行金屬板為背景,將力學和電磁學等核心內容巧妙連接,展現了一幅力電交融、變化靈活的圖景。試題既突出了對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和勻強磁場中的運動、洛倫茲力等核心知識的考查,又兼顧了基礎知識點的覆蓋。既有勻變速直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勻速直線運動等典型運動形式的有機結合,也有基本技能和深度思維的有機結合,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總之,2012年高考山東卷物理試題切合我省高中教學和考生實際、貼近時代、貼近社會,涉及內容與高中新課程內容相銜接,試題科學、公正、規範、嚴謹。試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有利於高校選拔人才,有利於中學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
責任編輯:孫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