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大草原,一望無際的遼闊,
浩蕩的角馬隊伍,一直綿延到天際。
每一年,旱季來臨之前,數以萬計的角馬,必須遷徙3000多公裡,去尋找新的草場。
數月之後,它們又將踏上歸途,返回故地。
這是一場生命之旅,也是一場死亡之旅,更是一場捕食者的盛宴。
在遷徙路線上,鬣狗、豹子、獅子、鱷魚,紛紛埋伏潛藏,伺機出擊,大快朵頤。
浩蕩的角馬群,經過一路的飢餓乾渴、體力不支,還有天敵的捕食。
最終,只有三成倖存者,能夠回到家鄉。同時,還有誕生於旅途的,數十萬新生命。
金融交易是一場博弈,一場殘酷的帳戶生死之戰。
每個交易日,都有新帳戶攜資而來,也有老帳戶虧損殆盡,在市場永遠消失。
在人類和平狀態之下,金融交易是強度最高的博弈,沒有之一。
對於財富而言,其烈度之高,甚至超過戰爭。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烽火燃遍全球,給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其直接經濟損失,估計在五萬億美元。
2007—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
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各國股市哀鴻遍地,世界經濟損失,超過十萬億美元。
阿富汗戰爭,歷時十幾年,美國耗費近萬億美元。
非農數據,每月首個周五公布,在全球範圍,所造成美元資產波動,高達數萬億美元。
是的,在世界範圍,通過操縱美元資產的波動,
美國每次剪的羊毛,割的韭菜,足夠打幾場阿富汗戰爭。
金融交易,在財富的毀滅上,遠比戰爭更快更大。
在博弈的參與者上,外匯貴金屬,是全球性市場,博弈者數量,以億計算。
這種數量等級,任何戰爭都無法比擬,差距是指數差別。
博弈論是一門研究策略和均衡的學問,興起於20世紀初,經過百年發展,已經是一門顯學。
從1994年開始,過去20多年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博弈論相關領域。一共頒發了七次。
這七個:1994年、1996年、2001年、2005年、2007年和2012年。
還有,2020年,也頒給了博弈論。
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Milgrom)和 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Wilson),
兩人的學術成就,以對改進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的貢獻,而獲次獎。
以至於,保羅 薩繆爾森,20世紀最後一個經濟學全才,有言:
要想在現代社會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你必須對博弈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對於一個交易者而言,這個版本應該是:
要想在金融市場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你必須對博弈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了解博弈論,有助於你認識市場,並提高交易的水平。
但是,相比於,修一門博弈論的課程,並考個滿分。對於交易的認識,是遠為艱難的事情。
詹姆斯·卡斯,紐約大學宗教歷史學教授,寫了一本小書,名為《有限遊戲與無限遊戲》。
人類的所有博弈,他分為兩種,一種是有限遊戲,以取勝為目的。一種是無限遊戲,以延續遊戲為目的。
交易即是一場有限遊戲,也是一場無限遊戲。每一個交易者都希望取勝,獲得盈利。同時,讓市場一直延續下去,從而長期的盈利。
交易是比戰爭更複雜的博弈,是一場動態的無限博弈,數以億計的玩家,數以萬計的策略,無窮數量的次序。
這些所有的不確定,最終呈現出價格的均衡。但是這個均衡,也是動態的均衡,轉瞬即變。
市場是一場超級複雜的系統,現在沒有,未來也不可能有,任何的成熟理論模型可供研究。
博弈論的主流,習慣用數學用模型,來解釋這個世界。他們擅長把簡單的事情,變成複雜的公式。
但是,謝林是一個異數,他開拓了另一條路徑,那就是用故事用比喻。
交易者交易價格。用數學來研究價格,用哲學來研究交易,才是一個交易者,理解兩者的正解。
市場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除了肉眼可見的價格,其他的要素,都缺乏直觀性。
因此,對於市場的認知,有必要引入一套,邏輯具有相似性,並且直觀可見的系統,作為參考。
市場殘酷性、多樣性,以及複雜性,只有自然環境可以比擬。而生態圈是地球上最複雜的系統,物種豐富,弱肉強食、
我以生態系統的視角,來認知和理解市場。作為一個交易者,我聚焦於市場的殘酷性,因此我以叢林來類比市場。
在整個生態圈中,叢林是最複雜的生態系統。叢林法則,是自然的法則,也是歷史的法則。
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弱肉強食,同樣是金融市場的法則。
每一波行情,大量散戶虧損,少數機構暴賺,就是市場的角馬遷徙,就是市場叢林的寫照。
生態系統由環境和生物構成,兩者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維持一個動態的平衡。
市場同樣如此,經濟社會背景,就是市場的氣候,資金就是市場的水,信息就是市場的陽光,交易所就是市場的地理。
散戶、獨立交易者、各種基金、各種機構,就是市場的各個物種。
在一個生態系統之中,能量在各個物種之間傳遞,形成食物鏈。
在市場上,金錢的傳遞,同樣是典型的食物鏈。
在這條食物鏈中,散戶無疑是第一個環節,他們不以盈利為生,有自己的生計,業餘交易。
這完全具備生態學上,自養生物的特點。
自養生物,也稱獨立營養生物,他們依靠陽光、水分和土壤為生,是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是食物鏈的基礎。
植物就是自養生物,草原上的草,叢林中的樹,海洋中的藻,都是自養生物。
它們為所在生態系統中,各種動物提供物質和能量。
散戶就是市場的草木,更熟悉的名字是韭菜。他們交管理費,養活機構和基金。
他們頻繁交易,養活了券商和交易所。
他們熱衷技術,追逐消息,養活了各種老師、大師。
他們習慣性的虧損,養肥了莊家和機構。
當然,他們之中,也會成長出優秀的交易者,為行業輸送人才。
在散戶之上,券商、公募基金、各種資管機構,這些主要以管理費、手續費為生的機構,是溫和的食草動物。
專業交易者、大戶投資者、小型自營盤和私募資金,則是中級捕食者。他們主要以利潤為生,行動快速敏捷。
規模巨大者,如社保基金、保險公司、大型基金,就是大象和長頸鹿,他們可以避免頂級捕食者的獵殺。
大型私募機構,擁有巨大的資金,吸收了最好的交易人才,擁有最誘人的分成機制,最好的硬體設備,最靈敏的信息渠道。
他們是市場的頂級捕食者,是森林的老虎,草原的獅子,大海的鯨鯊,他們是食物鏈頂端的王者。
在自然環境中,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水草。大魚和小魚,是不會直接去吃水草的。
但是,在市場上,散戶作為食物鏈的第一個節點,卻是所有捕食者的獵物。
在市場的叢林,不但羊吃草,狼也吃草,老虎也吃草。
而且,作為肉食動物,他們主要吃草,偶爾吃羊。因為羊是會跑的,但是草不會。
這就是散戶,在市場叢林中,極其險惡的處境。
技能、資金、信息、硬體、軟體、時間……
散戶在交易上,在任何方面,都毫無優勢,卻以為能夠賺到錢。
何異於,赤手空拳上戰場,連把刀都不拿,卻想要阻擋坦克大炮。
交易的錢,是最難賺的。
如我這種剩蛋,每天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刀頭舔血,謀個營生。
在外人看來,不過動動手指,就日進鬥金。哪裡再經得起,廣告的忽悠,老師的迷魂湯。
抱著發財的幻影,以為找到了搖錢樹。一腳進來,才知道是萬人坑。
市場是如此的殘酷,散戶卻如此天真!
對於,這一點。
我曾經樂觀過,還是有不少人賺到錢的!
我曾經悲觀過,絕沒有一個人能賺到錢!
現在,我變得達觀,心如止水,不再有一絲的情緒。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一個交易者的生死,自有而且只能,由市場來選擇。
所有交易者的死亡,都不是虛無,他留下了血肉,肥沃了這片土地,開出更美的花來
市場叢林,貪生必死。
向死而生,方有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