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餉司鑄銅錢,利潤率大致有百分之二十。朝廷上下對此都很滿意。然而,最初宣府民間流通比較缺錢,隨著大量的制錢到了市面,漸漸就引發了通脹,制錢貶值。漸漸就開不下去了。這也符合明朝官員的金融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餉司開局鑄錢的收益是算作軍餉,還是買馬修邊?軍餉是抵充年例,屬於京運(戶部發);買馬是抵太僕寺(兵部系統單位)馬價;修邊是抵工部料價、工價;有趣的是皇帝把這個批給戶部議覆,但在看了戶部奏議後,卻把收益劃給了宣府修邊急用。也許是這時候察哈爾在邊外形勢並不穩定吧。」
宣府餉司鑄銅錢,利潤率大致有百分之二十。朝廷上下對此都很滿意。然而,最初宣府民間流通比較缺錢,隨著大量的制錢到了市面,漸漸就引發了通脹,制錢貶值。漸漸就開不下去了。這也符合明朝官員的金融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餉司開局鑄錢的收益是算作軍餉,還是買馬修邊?軍餉是抵充年例,屬於京運(戶部發);買馬是抵太僕寺(兵部系統單位)馬價;修邊是抵工部料價、工價;有趣的是皇帝把這個批給戶部議覆,但在看了戶部奏議後,卻把收益劃給了宣府修邊急用。也許是這時候察哈爾在邊外形勢並不穩定吧。
日常分享:題覆宣府餉司荊之琦鑄息疏
題為鑄局已成,鑄息有定,敬敘本末以便責成,以勵後效事。
邊餉司案呈:奉本部送,戶科抄出,欽命督師行邊撫御西虜總督宣大山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少師兼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王象乾題前事。內稱據:宣府餉司署郎中事荊之琦[1]呈稱:本年閏四月內,奉督師軍門劄委及本部委同前事,於軍餉內通融借銀18000兩,差官周大賚等分投山、陝、荊、衡等處收買銅鉛接濟,鑄造一行委鼓鑄都司、經歷華起龍等於宣府右衛公署內開局,擇吉於七月初一日,各爐齊鑄,扣至九月終止,共鑄出制錢12726700文,初照市價每60文作銀一錢,放過各軍3753600文,值銀6256兩,嗣照京價65文作銀一錢,己未放軍錢8972100文,值銀13804兩,二項通共值銀20060兩,除銅鉛價值、匠作工食、官役廩糧等項開銷外,實計一季得息銀2507兩,約一歲可得銀一萬餘兩,此利應作何項支銷,果否著為定例,等因。隨該督師會同撫、按具題,稱鼓鑄一事,皆由餉司,荊之琦曾在南曹督局,洞悉鼓鑄利弊,守淬法嚴,工匠不致作奸,官役奉公幹辦,實實生財,兼之本官舉廢飭頺,軍民愛戴,批卻導窽,酋虜畏懷,實為一時邊才之最,擬令荊之琦益勵鼓鑄,積有功一併。及每歲所獲鑄息一萬餘兩,或抵作該鎮京運年例,或備買馬修邊,等因。奉聖旨:「覽奏,鼓鑄季報獲息,卿前條議實行;餉司才用概見,著遵承督鑄;歲息作何支銷,著一併議覆,該部知道,欽此」。
(宣府鎮)
欽遵,抄出,到部,送司。
案查,先奉本部送,據宣府糧儲員外郎荊之琦呈,亦為前事。內稱:所用鑄本不敢另請分外之帑金,亦不敢久那額設之軍餉,惟於崇禎元二兩年鹽糧本折調劑通融,既得裒益銀18000餘兩,又自萬曆年間至天啟七年各路召買零星之逋欠,幾成烏有,而職為嚴督查比,約追出銀二萬有零,見今收買米豆草束以實倉場,約可抵省客兵召買四萬餘兩,並備閏存積量,移以充收買銅鉛之用,其鑄出制錢即以搭放軍糧扣回錢價,隨給官商買銅接濟,周而復始,生生不窮,計一年之內,截長補短,約用本銀五萬,自可獲息一萬有零,等因。蒙批司,『查候明旨行』。
通呈到部,該臣等看得:鼓鑄之佐軍興,計功最捷,而出息無窮,業屢經題請,隨試輒效者,所虞鑄本無措,作輟時乘,兼之委用非人,懲一廢百坐令,講求徒勤,爐局廣置,竟不見錢流地上耳。宣鎮餉司荊之琦軫念餉詘,毅然以鼓鑄自任,奉到督師及臣部劄委,隨於額餉內借銀18000兩買辦銅鉛,鑄造如法,扣至一季,已得利2500兩零,比及浹歲,應有息銀萬餘,此可持左劵以待者,惟是此項銀兩作何支銷,伏奉明旨,令臣部議覆。
臣惟目下所共攅眉者,無如額餉之缺,無論該餉司不憚拮据,正欲藉此以濟緩急,即該督撫主議協力,俾餉司得盡其長,而開局興作慫慂獎成者,凡以為軍實計也。歲以充餉著為定例,又何煩再計耶。此外仍有該餉司所裒益鹽引本折18000餘兩,並追出各路召買累年零星逋欠銀二萬餘兩,二項共約銀四萬兩,原系餉司所嬴,自難用之餉外,相應一併抵充年例,至其所需鑄本,亦應仍前於例餉內那用,據該餉司稱每年約用鑄本五萬兩,合於臣部措發年例內借25000兩,於該鎮民屯內借25000兩,流通灌注,如環無端發之,即是月餉而貯之,則為鑄本。該餉司饒有妙運,當不難於措辦者也。查往歲二運,多半負欠,該鎮尚爾撐持。臣從元年以來,歲額完敷,今民運又屢經申飭,其中盡可那用一任,該餉司通融從事耳。
至該餉司荊之琦急公雅志,救時長才,已經督撫入告,明旨褒嘉,臣部何敢再贅,第以二十六年之甲科而俛首郎署,今既節省數多,倍徵苦心,且奉遵承督鑄之旨。合無,查照近題事例,量加四品服俸,或諮吏部紀錄優擢,用示寵異,令各餉司益知所勸,恩典取自上裁,臣部難以豫擬,蓋餉司之不肖者,臣不敢為之私護,餉司之賢者,臣又不敢不為之表揚也。茲濬於不涸之源,以廣裕軍儲,在此舉矣,伏惟聖明裁察施行。
崇禎二年十月十八日具題。
本月二十二日奉聖旨:這鑄息及鹽糧節銀已有旨,準該鎮修邊急需;荊之琦資深勞著,量加服俸,以需優擢,該部知道,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