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症老人每天眨眼幾萬次「打」出15萬字自傳

2020-12-03 殘疾人事業

在不到30平方米的客廳內,成都漸凍症老人龔勳惠的活動空間僅有一張沙發,由於全身癱瘓不能動彈,她只能用眼睛操控電腦並打字上網,正是這根網線,將她與全國各地上萬名「漸凍症」患者緊緊「拉」在了一起。

今年66歲的龔勳惠是一名「漸凍人」,2002年,她被檢查出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病(也叫肌萎縮側索硬化,別稱「漸凍人」),隨即就是長達17年的病魔抗爭之路。在患病之後,全身幾乎完全癱瘓的龔勳惠只能通過一套殘疾人專用的「全能眼」視控看護系統,通過眼球運動代替滑鼠操作電腦,用眼睛「打字」與人交流。

越來越多的「漸凍人」聽說了龔勳惠的故事,在網絡上,每天都有很多人找她聊天。有些是找她尋求心理安慰,有些是向她請教病情知識,面對這些問題,她都耐心地一一解答。龔勳惠甚至還出了一本自傳書,將自己對抗「漸凍症」的經驗分享給病友,如今,樂觀地活下去與鼓勵幫助病友成了她每天的工作。

被凍住的17年人生

靠眨眼完成15萬字自傳

早上8點鐘起床,吃過早飯後,龔勳惠就來到了她的沙發專座,隨即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雙手自然放在兩邊,全身上下,龔勳惠僅能使用的就是她的頭部和雙眼,緊盯在屏幕的拼音鍵位上,過了一秒鐘,再調整視線到另外一個拼音鍵上,眨眨眼睛,一個字就打出來。靠著微微偏頭、眨眼幾個動作,龔勳惠可以自由操作桌面上的軟體,聊天、購物、上網。可在健全人看來十分輕鬆的動作,對龔勳惠來說卻並不容易。

2002年,龔勳惠開始發燒,原以為是普通感冒,但後續又出現了頭暈、右腿酸軟等其他症狀;2003年,在經常出現吃飯咳嗆、摔倒等情況後,龔勳惠來到華西醫院,最終確診為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症」。

對大部分漸凍人來說,最絕望的莫過於一步步看著自己的身體下滑,邁向深淵卻無能為力。患病後,龔勳惠的身體從下往上,腳、手漸漸失去了知覺,甚至連舌頭都不能動了。在喪失語言能力後,很長一段,龔勳惠都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躺在床上,只能咿呀咿呀地叫著。平時吃飯,多數時候也是由旁人將菜餵進她的嘴裡,再推到她的後牙座間,讓她自己緩慢咀嚼。

2012年,家裡花費7000多元購買了一臺全能眼視控電腦,利用頭的擺動和眼睛轉動控制滑鼠,有了這套設備的龔勳惠很快就上手了。在網絡上,她聯繫了很多位病友,大家相互鼓勵,甚至還重新炒起了股。

2014年年初,龔勳惠決定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一本書。10個多月的時間裡,她靠著每天幾萬次眨眼,完成15萬字的自傳《美麗凍人———絕症中的堅守》。2015年初,她自費5.4萬元將自傳出版,但在這之後,書的銷路卻成了問題。

後來,成都市錦江區政府出資購買了1800本,解決了出版費用。剩餘的書,賣出去1千多本,一部分捐贈給了中國醫師協會,還有3千多本書籍捐贈給了社區和酒店。賣書籌款的錢,龔勳惠買了輪椅、蠶絲被、羽絨服等東西,給群裡的病友寄過去。

每天只睡不到5小時

患難夫妻堅守度過難關

從1976年結婚至今,楊存瑞與龔勳惠度過了43個年頭了,從部隊轉業後,楊存瑞就一直從事會計工作。妻子患病後,由於治病的開銷很大,尤其在頭幾年,基本上在北京、石家莊等地看病,為了治病,他們還賣掉了一套房和一間鋪面。「都是早年賣的,其實並沒有賣多少錢。」

但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楊存瑞仍舊堅持打工,最多的時候,一人要做三份工作,有時要忙到很晚才回家。回家以後,他就接過保姆的工作,繼續照顧妻子。由於四肢不能動彈,有些時候龔勳惠手腳會脹痛,皮膚會發癢,楊存瑞晚上就會幫妻子按摩,撓痒痒。將這些事情全部弄完,基本也快凌晨2、3點鐘了,然而到了早上7點,楊存瑞又會起床,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在說起這些經歷的時候,楊存瑞臉上帶著笑容,似乎一點也不覺得累:「這些都習慣了。」在悉心照顧下,如今的龔勳惠除了無法動彈以外,身體其他器官都很健康,精神狀態也好了不少,他告訴記者,現在妻子的病情已經穩定了下來,也不會再繼續惡化了,能繼續保持這樣的狀態,就非常滿足了。

在平時的生活中,楊存瑞也並不把妻子作為病人來看待。工資卡都交給妻子保存,今天午飯吃什麼,家裡還缺了哪些東西,都交給龔勳惠來安排。在家中的一個角落,還放著一疊紙箱子,這些都是妻子從網上網購後剩餘的包裝,「家裡面的大多數事情都由她來管。」

傳遞正能量

每天花15個小時與病友交流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同時也是龔勳惠的生日,生日當天,微信群裡的朋友們紛紛發來了祝福,也有網友諮詢病情,龔勳惠也逐一耐心地回答。

2013年5月,龔勳惠建立了「中國漸凍人之家」QQ群,6年時間,當初建立的QQ群早已發展壯大,在龔勳惠的微信裡,還有十多個有關「漸凍症」群聊。群裡面有漸凍患者、家屬、志願者等。

每天,龔勳惠都會花上10多個小時在電腦上,早上8點鐘開機,晚上11點鐘下機,她與病人交流,分享這麼多年的抗病經驗,給他們帶來信心。

楊存瑞告訴記者,在患病初期妻子也恐懼過,但後來逐漸變得堅強。很多病人也是如此,往往因為身體逐漸癱瘓失去與外界交流的平臺,無人交流,日復一日地陷入愁思與恐懼中,也是擊潰病人的重要因素。

在完成自傳後,龔勳惠一直在做這些事情。龔勳惠還經常自掏腰包去幫助群裡的困難病友,在電視機旁的一個抽屜裡,放著一疊厚厚的快遞單,北京、上海、廣州……..都是她為全國病友寄東西後留下的紀念。「我希望通過自己與病魔抗爭的經歷,鼓勵病友,也希望更多人了解『漸凍人』群體。」龔勳惠表示。

來源:成都殘聯

編輯:徐晶

相關焦點

  • 漸凍人霍金的中國「忘年交」
    除此之外,每天還要注射幾支化痰藥物。這樣的日子,被王甲稱為煉獄裡行走。儘管如此,他靠眼控儀,花一年時間寫完20萬字的自傳《人生沒有假如:一個漸凍人的悟與行》,激勵病友對抗病魔。那時,王甲最大的願望是設立中國「漸凍人症」病人專項基金,使國內20多萬「漸凍人」的醫治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改善。於是,王甲把第一本自傳的10萬元稿費,捐給了宋慶齡基金會漸凍人基金,並成立「王甲漸凍人關愛基金」。而當時王甲一家為了籌措醫藥費,已經變賣了在老家吉林的房子,家中負債纍纍。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漸凍人症是什麼專家指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 症,與愛滋病、癌症齊名為頑症。
  • 建橋工程師患「漸凍症」4年 靠眼睛與人交流
    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時,漸凍人和他們一天天被冰封的人生逐漸為人所知。漸凍人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是一個怎樣的魔鬼?對話專家目前江蘇有數千漸凍人受訪者:劉衛國南京腦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牛琦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現代快報 (微博):目前,江蘇有多少漸凍人症患者?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當我的朋友患上漸凍症-虎嗅網
    他在每一個他能想到的症狀下打了勾:咳嗽,抽筋,還有左臂肌肉抽搐。第二天,醫生把布賴恩送到了一位神經學家那裡。那位神經學家仔細詢問了布賴恩的症狀,看了看他的舌頭,布賴恩不知道自己的舌頭正在細微地抖動。醫生告訴了布賴恩一個消息:他可能得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也就是漸凍症,又稱盧·賈裡格症。醫生說,如果診斷正確的話,布賴恩大概只能活6個月了。
  • 「世界漸凍人日」:專家提醒漸凍症要儘量早發現、早治療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石小宏)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當天,中華醫學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中國醫師協會漸凍人項目專家委員會共同在成都舉辦了一場公益愛心義診和患教普科宣傳。以提高大眾對漸凍症的認知,增強患者的規範性治療意識。參與現場活動的漸凍症患者不僅獲得了規範化診療以及家庭護理的專業指導,還免費領取了涵蓋疾病全程管理知識的《漸凍人患者手冊》。
  • 「世界漸凍人日」 漸凍人症前兆勿忽視
    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人症,正式名稱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叫運動神經元疾病。這種疾病的運動神經元損傷會導致病人出現肌無力、肌肌萎縮、 吞咽障礙、說話不清、肌肉跳動等症狀。
  • 我願陪患漸凍症的父親到老
    村民鄧林宗11歲的兒子鄧珈郡,悄悄起床,使出吃奶力氣給癱瘓的父親翻身、捏拿脊椎。接著,生火做飯。 匆匆吃上幾口,時針已指上7時。鄧珈郡馬上背著書包去上學。 「爺爺、奶奶和媽媽每天特別辛苦,讓他們多睡會。」鄧珈郡懂事地說。
  • 漸凍症 像慢性毒藥一樣吞噬生命的病
    當天,川大華西醫院進行了一場專門針對漸凍人的愛心義診和患者教育宣傳活動,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說,從2006年正式統計以來,川大華西醫院統計到的「漸凍人」有3000多名,還不算不認識此病而未求醫的,「『漸凍人症』理應得到大家的關注,只有早診早治,才能延長這部分病人的生命。」
  • 「漸凍症」科學家將自己改造成半機械人
    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叫運動神經元病(MND)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漸凍症」。近日,一位身患絕症的英國機器人科學家,他的肉體已經因為肌肉萎縮症失去了功能。但是他利用他的專業,表示自己已經完成了人生的轉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生化人——彼得2.0。2014年,通過一場「冰桶挑戰」大家對肌萎縮側索硬化,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開始有所了解。
  • 為什麼有人會患上漸凍症?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高聰教授介紹,肌萎縮側索硬化即是俗稱的「漸凍症」,其發病症狀為:肌肉逐漸不能動彈,就像被凍住了一樣,逐漸出現肢體無力、肌肉震顫,慢慢會進展為肌肉萎縮與吞咽困難甚至呼吸衰竭。雖然漸凍症病因尚不明確,目前還不能治癒,但及早發現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各種綜合手段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展。
  • 帕金森病、漸凍人症和老年痴呆,到底有何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將它和另外兩種疾病混淆,一個是老年痴呆,一個是因為冰桶挑戰紅遍全球的漸凍人症。它們之間有哪些異同,應該如何區別呢?其實,這三種疾病都歸屬於同一個類別,可以被統稱為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顧名思義,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侵害的是無法再生的中樞神經系統,而且過程是不可逆轉、持續進展的。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他是全球最知名的漸凍症患者,也是存活時間最長的漸凍症患者,他的勇氣與堅持鼓舞了全世界。他強韌的生命力、堅強的意志力、樂觀豁達的性格、以及良好的醫療條件等等,一起創造了奇蹟。然而,絕大多數的漸凍症患者沒有那麼幸運。楚天都市報3月14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田娟)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不幸去世,享年76歲。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離世 未能如願捐獻器官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離世 未能如願捐獻器官 原標題:   北大女博士患上漸凍症  2016年1月,來自湖北恩施的女孩婁滔被檢診斷患有運動神經元病。這個病,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屬於神經系統疾病,疾病逐漸侵蝕肌肉,患者最終會喪失自主活動能力與對身體的控制力。  時年28歲的婁滔,是北京大學歷史系2015級的博士生,攻讀古埃及史專業。
  • 霍金在21歲之前身體很健康,為什麼會突然得了漸凍症?
    也就是說,霍金只能靠眨眼來藉助計算機完成造句。到後來,霍金連眨眼的能力都喪失了。那麼問題來了:那天晚上,在霍金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以至於他在之後不到兩個月,就迅速喪失了行動能力?重感冒是漸凍人症發病的主要禍根其實,答案就是簡單兩個字:感冒!也就是因為這兩個字,導致中國目前有二十萬人陷入同霍金一樣的絕境。感冒病毒進入人體血液循環,通過血腦屏障襲擊了神經傳導細胞、神經突觸、腦神經細胞、神經髓鞘這四類細胞。
  • 為什麼漸凍症患者需要無創呼吸機治療
    你可能沒聽過肌萎縮側索硬化,但應該聽過漸凍症,名字起得非常精準,疾病的痛苦程度如同讓人難堪的程度一樣:眼巴巴的看著自己光滑的皮膚萎縮,看著蚊子叮自己卻無能為力,身體逐漸被凍住,不能說、不能吃飯,直至不能呼吸……漸凍人行動不便的圖片
  • 漸凍症女博士病逝 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為什麼不能捐器官
    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為什麼不能捐器官  漸凍症女博士病逝,生前一直想捐獻器官,但由於不符合要求,其家長選擇了火化。 原標題: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病逝,捐贈器官遺願未達成 責任編輯:柯金定
  • 父母講述北大漸凍症女博士最後一程:無數次微笑求得死亡
    視頻-父母講述漸凍症女博士最後時光。撰文/李華良影像/車怡岑編輯/王怡波「我們問她是不是堅持,她眼睛閉著不跟你說話。我們問她是不是放棄,她的眼睛就睜開,微微地笑。」1月9日,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去世五天後,她的父母講述了女兒在最後的日子多次表示放棄治療,早點解脫痛苦。最終,父母做出了艱難的選擇:放棄治療,帶女兒回家。
  • 讓自己目睹自己死亡——漸凍症,困住的只是身體,思想永遠在遨遊
    早在2018年10月,張定宇就被確診為漸凍症。但是他依舊堅守在疫情一線,不斷地給患者家屬和一起奮鬥在前線的同事們信心和鼓勵。他隱瞞漸凍症病情奮戰抗疫一線,被授予「人民英雄」榮譽稱號。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他蹣跚步入人民大會堂的情景,曾讓無數人淚目。
  • 江山最美兒媳毛麗麗 四年如一日照顧漸凍症公公
    江山市32歲的兒媳婦毛麗麗,四年如一日悉心照料63歲患有漸凍症的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