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永奇:匠心熔鑄青春 駕馭盾構穿江越海-盾構機 參數控制 雙套管...

2021-01-09 東方網

原標題:母永奇:匠心熔鑄青春 駕馭盾構穿江越海(圖)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母永奇:匠心熔鑄青春 駕馭盾構穿江越海

  這是一個新時期的「工二代」續寫老一輩鐵軍精神的故事。

  50多年前,中鐵隧道集團老一輩隧道工人進駐大涼山區,手持鋼釺大錘,採用肩挑手推,開掘沙木拉達隧道,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讓韓禮芳等幾十名隧道工人長眠於此。

  50多年後,中鐵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盾構主司機母永奇來到沙木拉達烈士陵園瞻仰時,在一座墓碑上發現了外公「韓禮芳」的名字。

  尋親數年,終得相見。跨越整整半個世紀,母永奇一直追逐的,不僅僅是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更是老一輩吃苦耐勞、勇攀高峰、敬業奉獻的工匠精神。

  從業17年,從初出茅廬的學徒到技藝超群的「教授」,從普通技術人員成長為「掘進先鋒」,母永奇堅定執著,精益求精,將這份能量和熱忱在城市的地下空間內傳遞和延續。

  勤學常練不失激情

  說起母永奇與盾構機的緣分,是始於好奇,又不止於興趣。剛入而立之年的母永奇,擔任盾構主司機已有七年時間,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應該稱得上是這個行業裡的『老司機』了。」

  2010年,母永奇走進了中鐵隧道集團,成為一名一線技術工人,先後在寧波地鐵、鄭州地鐵、成都地鐵等多個項目工作,由他一手帶出來的20多位盾構主司機已在其他城市的各個項目中承擔起掘進任務。

  然而剛進企業時,母永奇對盾構機還是一無所知,甚至連名字都沒聽說過。但是初次接觸就讓母永奇對盾構機上了心,「第一次看到這個『大塊頭』穿梭於地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但由於盾構主司機工作的特殊性,母永奇往往需要在充斥著機械轟鳴的地鐵隧道裡忙前忙後,而對於這個重達百餘噸重、內部結構非常複雜的盾構機,「一個機子上,就有一萬多個關注點。」母永奇意識到,「想要吃得透,得下大功夫。」

  為了儘快掌握操作盾構機的技術,母永奇從最基礎的拆裝維修入手,在拆裝過程中研究每個零部件,勤思好學,由於早期精通於盾構機的師傅不多,母永奇就去其他裝備公司,但多數公司的技術並不外傳,總是藏著掖著,學起來比較吃力,而除了請假師傅,母永奇有問題還搜集大量資料,將筆記本隨身攜帶,11本筆記記下的100萬字到現在依然被他視作「智慧錦囊」。

  正是靠著這股向上的勁頭和激情,母永奇踏實肯幹,刻苦奮進,擔任主司機以來,對電器液壓圖紙了如指掌,並熟練掌握了「中國中鐵」盾構、德國的海瑞克盾構、美國的羅賓斯盾構、日本的小松盾構等與之對應的操作方法,還多次被邀請去兄弟單位進行盾構機掘進指導、培訓。

  以精湛技藝攻克「攔路虎」

  「參數控制不準,掘進出現失誤,都會造成嚴重後果。」母永奇感覺到身上的責任非常重大,「我從來不敢有一絲馬虎,儘可能地將風險降到最低。」

  然而,「每個洞口都是不可複製的。」母永奇也遇到過掘進路上的「攔路虎」。

  他曾駕駛的「中國中鐵28號」盾構機,在穿越杭甬鐵路橋時遇到了脫落的鑽杆。經地質專家探測,兩根長達27米的鑽杆正好擋在了盾構施工的前方。面對這樣的難題,剛剛接觸盾構機的母永奇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中鐵隧道集團寧波地鐵1號線項目部上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有專家提出採用沉井法,通過打豎井,挖通道取出鑽杆,也有專家提出採用凍結法,通過開膛破肚明挖取出鑽杆;還有專家提出帶壓進倉,進行切割取出鑽杆。但種種方案,不是因為風險過高,就是因為成本過大,被一一否定。

  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通過查閱資料和諮詢其他單位的專家,母永奇提出採用「護筒開挖法」,具體採用雙套管全螺旋迴轉鑽機,利用全迴轉設備產生的下壓力和扭矩,驅動鋼套管轉動,成功清理出鑽杆。

  「鑽」這個字,是與母永奇在鄭州地鐵一號線、二號線並肩作戰過的工友劉毅超對他的最深印象,「掘進工作要求的精確度是按毫米來算,盾構機在工作前姿態的調整,參數的摸索確定,都是母永奇一點點『鑽』出來的。」

  善於鑽研,喜歡琢磨的母永奇是把崗位當成事業來做。在短短的幾年間,母永奇幾乎斬獲了一個優秀盾構主司機能夠獲得的全部榮譽。不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先後獲得「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國中鐵勞動模範」「中國中鐵青年崗位能手標兵」「中鐵隧道集團青年崗位能手」等眾多重量級榮譽獎項。

  軌交藍圖上留下青春印記

  「每當我坐地鐵一號線上下班時,總能回憶起當時工作時的場景,現在能為人們出行帶來便利,我覺得上班那點苦根本不算啥。」這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讓母永奇始終堅持「把工作做到極致。」

  今年開通運行的鄭州地鐵一號線2期凝結著母永奇的智慧,對他來說,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之前遇到的風險源最多不超過2個,但從鐵爐站到蘭寨站區間內有危房建築群、隴海鐵路線、鐵爐火車站和鄭西客運專線高架橋,幾乎全是風險源。」

  母永奇在專題會議上提出自己獨有的見解,形成了採取連續掘進模式的專項方案,減少盾構機過風險源期間的故障率。同時,嚴格控制土壓、注漿量和出渣量等各項參數。

  就是在過風險源期間的各方壓力下,母永奇帶領團隊單班12小時掘進14環,創下了鄭州地鐵開工建設以來的最高掘進紀錄,區間全長1.6km共1050環,僅用時80天就大功告成。

  其實,盾構機主司機的崗位有著常人想像不到的辛苦,「噪音,粉塵,高溫,一天工作12個小時,見不到太陽,有的人實在受不了,就離開了,而他一直在堅持」劉毅超豎起了大拇指,「把這份工作做好已經難能可貴,而他還一直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參加工作至今,母永奇所操作的盾構機掘進裡程已達20公裡,按照正常施工進度來算,每天12個小時掘進25米,這20公裡相當於要花費六年時間才能完成。

  秉承著「弘揚工匠精神、培育盾構人才」的工作理念,企業成立了「母永奇工作室」。工友都親切地喊母永奇一聲「教授」,有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就是他。

  在針對性地培訓和指導下,母永奇和成員們協力解決盾構施工過程中的「急、難、險、重」問題,提高了盾構施工管理技術水平。

  如今母永奇正在撰寫一本書,他想要把從事盾構機主司機工作以來的心得和經驗總結成冊,將技術進一步推廣出去。

  在未來的工作中,母永奇意識到會面對更多的新的挑戰,但因為深愛這個崗位,他坦言還將繼續鑽研盾構技術,駕馭各類盾構,穿越江河湖海,在全國各地的地鐵建設中,留下自己的青春印記。

相關焦點

  • 國產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常熟下線 超大盾構施工不再依賴洋品牌
    中國江蘇網訊 9月29日,中國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長城號」,在位於常熟的中交天和順利下線。作為中交天和自主研製的第9臺超大直徑盾構機,「長城號」將應用於北京東六環工程隧道項目施工。該隧道盾構段長度7.4公裡,是全國最長的地下公路隧道;成型隧道外徑15.5米,是目前國內直徑最大的盾構隧道。施工中「長城號」需穿越北京副中心城市核心區,地下管線構築物複雜、實施難度大,需下穿或上跨多條道路、軌道及河流,盾構機平均覆土20米,最深處覆土達45米。
  • 盾構穿越全斷面硬巖及上軟下硬地層施工探討
    結合穿越工程的具體工程地質特徵和工程環境條件,在穿越前布置了變形試驗段,初步確定了隧道穿越時的參數和牆後回填。根據監測結果和在建線路情況,確定了交叉口位置的灌漿參數等。在穿越過程中,根據信息化施工的原則和施工過程中的在線實時監測結果,加強了盾構掘進參數、牆後注漿參數、盾構姿態控制參數和盾構掘進管理。
  • 世界首條穿海高鐵隧道盾構機下線
    1月5日,在廣州南沙,超大直徑混合式盾構機「永平號」順利下線。該盾構機為泥水平衡盾構機,整機長度160米,重量4000噸,刀盤直徑14.57米。盾構機下線後將應用於汕汕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施工。中鐵十四局承建汕汕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汕頭灣內,是世界首座設計標準為350公裡時速、跨海大直徑盾構的高鐵海底隧道,全長約9.8公裡。
  • 盾構機下線!汕汕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將迎來一個大傢伙!
    整機長度160米,刀盤直徑14.57米,超大直徑混合式盾構機「永平號」1月5日在廣州海瑞克隧道機械有限公司南沙工廠順利下線。根據施工計劃安排,泥水平衡盾構機「永平號」將應用於世界首座設計標準為350公裡時速的汕汕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施工,將在今年3月底於北岸盾構隧道段起點下井始發掘進施工。
  • 機甲部落:盾構機的起源及世界上第一臺盾構機
    然而這個令人討厭的傢伙,卻為盾構機的發明帶來了靈感。18世紀末,英國人計劃修建一條橫貫泰晤士河的隧道。但以當時的條件,修建如此規模的河底隧道簡直比登天還難。開工不久,就因施工問題而停工。法國工程師布魯諾爾是個有心人,他通過觀察船蛆鑽洞的現象獲得了靈感,提出盾構掘進隧道原理,並取得了專利。
  • 我國最大盾構機京華號,刀盤直徑比5層樓還高,卻還不是世界最大
    隧道建好之後,盾構機會被拆解運送到新的隧道建造地組裝繼續使用。盾構機通常以盾構直徑(通常以刀盤直徑來決定)來區分大小。通常以直徑12米以上的盾構機稱為「超大型盾構機」,9月27日,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長沙第一產業園下線了一臺掘進盤面最大開挖和盾構直徑達16.07米的盾構機,登上了我國最大直徑盾構機的寶座。
  • 向新年獻禮:創中鐵上海工程局城軌分公司及台州地下盾構施工單月...
    據悉,騰達路站~客運南站站盾構區間右線,區間長度1907.96m,線間距15.5m,線路平面最小曲線半徑1100m,線路縱向坡度呈「V」字型坡,最大縱坡為28‰,隧道頂埋深11.09~22.98m,地層為淤泥質軟地層。盾構區間右線採用「奧村130#」盾構機進行掘進施工,是集團公司首臺8.71米大直徑盾構。
  • 盾構平衡壓力理論計算與應用技術
    李雪等[1]以南京某地鐵隧道為背景,提出盾構隧道隧頂實測土壓力約為太沙基鬆動土壓力的80%,實測隧道土壓力更接近於太沙基鬆動土壓力,隧道上方存在土拱;楊洪傑等[2]通過建立盾構模型模擬掘進,得出如下結論:實際施工中嚴格控制推進速度和艙內土壓,以及儘量保持艙內外土壓的平衡是減少地表沉降的有效措施;武軍等[3]指出土的黏聚力、內摩擦角、刀盤與鬆動土體間的摩擦角以及埋深等物理參數對盾構最小土壓應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 順利穿越淺覆土疊加斷層破碎帶 和燕路過江盾構攻克最難啃骨頭
    經過8個晝夜的連續奮戰,和燕路過江通道「復興號」盾構機於7月4日一次性穿越江中衝槽淺覆土、斷層破碎帶的疊加層,標誌著全線施工風險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難題已被攻克。此次穿越江底最難啃「骨頭」不僅非常順利,還比原計劃提前了4天。至此,和燕路過江通道左線盾構施工將逐漸由江中轉入江南地段。
  • 盾構的鉸接方式介紹:主動鉸接、被動鉸接介紹
  • 我國盾構機挑戰世界極寒環境,貫通莫斯科首條地鐵隧道
    2019年4月4日,由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建重工)與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為莫斯科地鐵聯合定製的5臺挑戰世界極寒環境盾構機中的首臺——「波麗娜」號盾構機順利實現莫斯科地鐵項目首條隧道的貫通,標誌著鐵建重工成功攻克了極寒地質條件下盾構施工這一世界級難題。
  • 盾構裝上「透視眼」 同濟大學解決地鐵隧道穿越敏感建構築物關鍵技術
    圖說:第二代產品在濟南地鐵中的應用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目前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修建地鐵,盾構機是地鐵施工中最主要的施工設備。但是,盾構施工會引起土體沉降,在穿越老舊居民樓、運營地鐵隧道、電力隧道等敏感建構築物時,會造成既有建構築物變形開裂。
  • 深圳地鐵12號線首個盾構區間雙線貫通
    4月28日上午「開拓者六號」盾構機從該站盾構接收井順利出洞標誌著科技館站——海上田園東站左線盾構區間順利貫通也標誌著深圳地鐵12號線首個盾構區間如期實現了雙線貫通的目標「12號線工程建設一直走在深圳地鐵四期工程的前列,此次雙向貫通也是四期建設的所有線路中第一個貫通的區間
  • 一級建造師市政:盾構施工3D動畫演示
    當盾構機刀盤破壁而出時,就標誌一條隧道的順利貫通,我們來看一下盾構機刀盤破盤而出的動畫。目前,盾構施工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城市地鐵隧道建設中,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一條千米的地鐵隧道僅需一臺盾構機就可以完成。
  • 世界首臺大斷面馬蹄形盾構施工隧道順利貫通
    央廣網西安1月26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許國 許乃見 許偉)1月26日,世界首臺大斷面馬蹄形盾構機在中鐵四局集團蒙華鐵路白城隧道順利實現出洞,標誌著異形盾構工法首次在我國黃土隧道得到成功應用。2015年開工之初,由蒙華公司、中國中鐵組織隧道專家多次論證後,確定該隧道由傳統的礦山法施工改為異形盾構法施工。  作為世界首臺大斷面馬蹄形盾構機,其整機長度110米,重量1300噸,因盾構機外輪廓看似馬蹄,因此得名馬蹄形盾構機。該盾構機外輪廓高10.95米、寬11.9米。刀盤採用九個小刀盤共同組成一個馬蹄形斷面的創新組合方式,進行切削掘進。
  • 湖南省首條電力隧道盾構正式始發 預計2019年9月洞通
    據星辰全媒體記者了解,此次始發的盾構機朝南掘進,到達3號盾構井盾後解體吊出,全長2859.95米,預計2019年9月洞通。  始發井僅29*9米,118米長的盾構機放入地下需要35天  作為湖南省首例小型盾構隧道,面臨著豎井空間狹小、出土效率低等多項技術難題,長沙市工務局組織中建五局、盾構機廠反覆溝通、多次優化,針對工程特點量身打造小型+異型盾構機,採用不同於大盾構的單側布局,需在有限空間內布置幾十種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