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中的惡魔」——聖昆廷育種實驗

2021-01-13 騰訊網

種族歧視從地理阻隔被打破之後,就開始在人類種群之中蔓延,1883 年,英國博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在《人類的才能及其發展研究》(Inquiries into Human Faculty and its Development)中首次提出「優生學」(eugenics)一詞,優生學旨在提升子孫後代的人種質量。根據它的理論,血統優良的人應該多繁衍子嗣,血統差勁的人應該少生養(甚至不生)後代,這助長了種族歧視。

優生學理論的提出讓率先進行工業革命的白人天生更加優越感,當然白人之中也是存在不同種別的,比如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極端種族優越者比如二戰時期的德國,認為自己是雅利安人,崇信優生學。

對猶太人、斯拉夫人等實行殘酷了種族滅絕政策,甚至對本民族的「低級人口」和「不適宜生育的人口」進行人為淘汰。然而可笑的是斯拉夫(俄羅斯,烏克蘭,波蘭)民族其實是真正的他所崇拜的雅利安人。

在當時這樣的大環境,許多人對有色民族十分不滿,在當時的美國,美國白人老齡化趨勢明顯,而隨著第三次移民大潮(1881年到1920年)使美國整個人口猛增2350,其中移民人數的頂峰是1907年,最高曾達到了128.5萬人口。

這些人帶來了技術、財富,同時還引發許多社會性討論課題,其中就包括了種族理論以及優生學,一些科學家他們擔心在未來,有色人種將取代優越的白種人,他們認為最優良的人種(日耳曼民族、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等古老的北歐民族)才具備生育資格,混合交配或是不限制其他人種繁衍後代會使美國毀滅。

他們進行了很多嘗試,比如想要滅絕有色人種等,裡奧.斯坦利博士也屬於極端民族主義者,他想要改良白種人人的遺傳素質,使其產生優秀後代。

裡奧.斯坦利1886年出生於美國,是一名醫生,加州聖昆丁監獄擔任首席治療官,而這給予他進行醫學實驗的機會。聖昆汀州立監獄以關押窮兇極惡的重刑犯出了名(其中還包括連環殺人犯查爾斯·曼森),這也是唯一一個可以對男性死刑犯執行死刑的監獄,故而警備也最森嚴,也正因此,聖昆汀州立監獄經常出現在美劇之中。

斯坦利認為隨著白人(基督徒)在移民浪潮中的比例逐漸降低,各色人種各式宗教的進入美國社會,會與白人爭奪生育權,白人種族的老齡化,以及白人群體男性活力的降低,將導致美國整體道德水準的降低。(簡單來說就是給老年白人壯陽)

如果能夠讓老年白人返老還童,這將大大增強白種人的競爭力,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但是他的腦洞實在是開的有點大了,他認為將年輕人的睪丸移植到老年白人的身上,就會讓他們返老還童。

要進行生殖器重組,那就需要人捐獻生殖器啊,他就在監獄裡忽悠那些犯人,這些犯人大多數是基督徒,認為自己犯了罪,主已經拋棄了他們,他們認為自己的不良基因很可能會遺傳下去,讓自己的子女也成為道德不端的人,所以主動要求閹割,許多犯人不惜以犧牲身體健康或生命的方式證明自己很健康,符合捐獻條件,到1940年,已經有600多名犯人進行了閹割手術。

這些年輕犯人捐獻了睪丸,那得有人接受移植啊,許多老人犯人不惜以犧牲身體健康或生命的方式接受睪丸移植,在進行了多次手術之後,他宣稱接受了移植的犯人變得更加有「男人味」了,斯坦利除了想要通過生殖器重組除了提高老年白人的活力,他還認為內分泌失調和腺體的失常,會令人產生犯罪的衝動。他希望通過對他們的生殖改造,來重塑犯人的道德標準。

然而監獄裡的人就這麼多,睪丸是肯定不夠的,所以他就開始將猩猩的生殖器移植給犯人,後來更加瘋狂的是,除了猩猩,斯坦利開始將野豬、山羊、鹿等動物的睪丸開始向罪犯們的身體上移植,完全不顧移植排斥反應。最後他乾脆嘗試了更新奇的方式——把動物的睪丸榨汁,然後將它們注射到犯人們的腹部中。

斯坦利的行為其實是有跡可循的,早在1889年,甫洛諾夫將給狗和豚鼠睪丸製成提取液,給自己皮下注射,希望能返老還童。之後他發明了睪丸移植術,將死囚屍體上睪丸成片給人移植,聲稱可以延緩衰老,但是這世界上沒有這麼多的死刑犯,所以他用猴子和黑猩猩的睪丸,將去組織切片移植到人的精囊中。

再後來,醫生約翰·布林克利給上千人移植了山羊睪丸,用來治療陽痿和其他性功能障礙,通過他自己的廣播電臺,吸引了很多人包括富人和名人,一度在上流社會流行。(後來對因手術而死的病人進行了屍體解剖。發現這些病人身上根本沒有山羊身上的任何東西,布林克利的手術就是噱頭)

斯坦利只不過是他們的仿效者而言,不過,從1913年到1951年,斯坦利共做過超過10000例的睪丸注射實驗,這實在太過於瘋狂,一些犯人在做完實驗之後表示非常有效,無論是勞動時間、放風時間、休息時間都精力充沛,後來這被證明是心理作用。。。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宣布參戰,斯坦利也從軍在太平洋海軍擔任手術醫師。戰爭結束時,他重回聖昆廷監獄,企圖繼續進行他的實驗。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戰後的監獄裡,思想環境已經變化了,他的那些實驗再也無人理會。

儘管斯坦利博士和他的邪惡實驗手段被千夫所指,但其一生並沒有遭受任何法律審判,

然而那些被他損害的上萬名犯人,在這樣的實驗下,嚴重的病人的免疫系統會對體內的動物組織產生排斥而,輕微的身體也出現損害。可以說非常悲劇。

斯坦利醫生最終於1976年去世,享年90歲。有意思的一點是他恐懼劣等人種會最終佔據美國社會,但他自己的一生卻未誕下任何子嗣。

相關焦點

  • 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這個實驗的發起者是史丹福大學的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教授,被試是各高校自願前來參與實驗的學生,實驗場所是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的地下室改造的監獄,因此此次實驗被稱為「斯坦福監獄實驗「。
  • 斯坦福監獄實驗:每個人都可能變成惡魔
    如果你是一個心理學愛好者,那你可能聽說過「斯坦福監獄實驗」,關於人性可以在社會角色和周圍環境的引導下變得多麼扭曲,這可能是最典型的一個案例。這個發生在1971年實驗的聞名程度之高,從影視作品中便可見一斑,後來的幾十年中,不斷有人提到它,甚至還衍生出了同名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
  • 斯坦福監獄實驗,黑暗心理實驗,惡由心生,一顆善良的心至關重要
    經常聽人說,人的心中同時住著一隻惡魔和一隻天使,人最後成為惡魔或者是天使就決定於人給自己的心中施什麼樣的肥料,如果不斷的給惡魔施肥料,惡魔就會吞噬整個心靈!這樣的話,乍一聽好像是在說教,唬人的!但是實際上還真有人做了這樣的心理實驗,這個實驗被稱為史上最殘酷,最黑暗的心理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 探秘1971年斯坦福監獄真實實驗:18名普通人變成惡魔只需6天?
    然而在1971年,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卻為人們揭示出人類所處的環境也許真的可以是一個生性善良的人,在極短的時間內變成一個陰暗殘暴的惡魔,而直到如今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膽敢複製這個實驗。1971年8月1日,美國舊金山的各大報刊之中紛紛刊登了一組實驗志願者招募招募,信息中指出這是一項為期兩周的心理學學術研究。
  • 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如何讓好人變成惡魔的?
    好人如何變成惡魔斯坦福監獄實驗是1971年由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設在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進行的一項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的權威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
  • 【書影1+1】《死亡實驗》:在特定情境中,每個人都可能是惡魔
    ↑電影《死亡實驗》(2001年版)海報。新京報書評周刊微信ID:ibookreview『與我們的12000位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編者按:在本期編輯薦書中,朱桂英為大家推薦了菲利普·津巴多的《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 震驚世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看完有人崩潰了
    ——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場實驗影響深遠,以至於現在還有人在糾結實驗結論的真偽今天二哥要推薦的就是由這場實驗改編的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緊接著,24人被分到了兩組:12人扮演獄警,12人扮演囚犯為了力求實驗的真實性,菲利普教授找人專門在地下室搭建了一座虛擬監獄實驗開始
  • 正常人變為惡魔需要幾天?史上最黑暗心理學實驗告訴你
    當時津巴多教授認為當一些人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可能會做出一些比較極端或和平常不同的行為,就比如說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在極端的環境下可能會成為一個嗜血狂魔,在這樣的背景下津巴多教授和他的幾個學生展開了一個非常著名的人性實驗,叫做斯坦福監獄實驗。
  • 震驚世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很多人看完崩潰了
    哈嘍,大家好,我是二哥關於人性,歷史上有一場著名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場實驗影響深遠,以至於現在還有人在糾結實驗結論的真偽>《斯坦福監獄實驗》1971年夏天,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正緊鑼密鼓的為馬上要進行的一場實驗挑選志願者
  • 每個人都可以變惡魔?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實啟示錄
    實驗中出現的行為如此極端,導致本計劃持續兩周的實驗,在僅僅六天之後便被終止。 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中的場景。 這項實驗的吸引力與其簡潔的設置不無關係:囚犯、看守、假監獄,再加一些基本規則。然而,現實中,斯坦福縣監獄是一個被嚴重操控的環境,看守和囚犯的行為方式,很大程度上早已註定,取決於他們所扮演角色。為了理解該實驗的涵義,你必須看到:這個實驗並非建立在一片空白之上;最初,實驗目的就是體驗在殘酷監獄中的工作和生活。甫一開始,看守的優勢便被津巴多確立。
  • 斯坦福監獄實驗被它的同名新電影批評
    為了一項關於監獄中的權威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津巴多在報紙上發布了一則廣告:「尋找大學生參加監獄生活實驗。酬勞是每天15美元,期限為兩周。」一共有70人報名;經過一系列醫學和心理學測試,24名「身心健康、遵紀守法、情緒穩定」的年輕人入選。他們被隨機分成三組:9名犯人,9名看守,6名候補。
  • 正常人關進監獄會怎樣?一個真實的實驗,最後不得已叫停!
    《斯坦福監獄實驗》: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惡魔今天小編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一部關於人性心裡的電影,電影飽含深意的同時又不失精彩,現在就讓小編來帶大家一起《斯坦福監獄實驗》。實驗開始時,博士給扮演獄警的人換上制服、墨鏡和警棍,並告訴他們這是一種權威的體現,那就像是一家公司裡職員在公共區域辦公,而老闆會坐在自己的單間一樣。而扮演犯人的人被假警察送進了監獄。起初,大家都還在開玩笑,但當獄警惡趣味的要求犯人當眾脫下衣服就收檢查時,犯人的臉上那種慌張失措變下出來時我們可以看出在同一體系中的等級差距所帶來的行為上的不同。
  • 「斯坦福監獄真人實驗」證明了什麼?結果為何讓人感覺毛骨悚然?
    要說人類歷史上最讓人毛骨悚然的實驗當屬「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個實驗之所以令人恐懼不是因為實驗內容驚悚,而是因為實驗的最終結果:一個人從好人變成嗜血惡魔只需要六天時間。人性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善惡之間也並非涇渭分明,一個人從善到惡竟然是如此的簡單,只需要情境的簡單催化而已。每一個看完實驗過程的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而在思考的同時總是不免感覺後背發涼。
  • 斯坦福監獄實驗
    ·津巴多領導的研究小組於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進行的一項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權威者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充當看守和囚犯的都是大學生志願者,實驗資助者是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囚犯和看守很快就適應自己的角色,危險與傷害也越來越嚴重。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認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許多囚犯在心理上受到創傷,有兩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最後,津巴多因為這個研究中日益泛濫的反社會行為而受到警告,提前終止整個實驗。這種性格的變化被他稱為「路西法效應」,上帝最寵愛的天使路西法後來墮落成魔鬼撒旦。
  • 監獄實驗告訴你!
    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心理學自然也需要無數經過科學論證的實驗來探索和驗證理論。相比於其他生命科學多採用動物實驗而言,心理學的實驗對象比較特殊,因為許多都是由真正的人來擔任。「不會不會,咱們這樣,你們中的九個人扮警察,還有九個扮犯人,警察和犯人各有三個替補,我扮法官。你們不用問我怎麼做一個好獄警或者犯人,因為我也不知道。咱們大家一起幸福快樂地在號子裡待兩個禮拜,每天你們還能從我這拿錢,怎麼樣?」大傢伙一想,覺著這事能幹,就和教授一起來到了他搭的那個模擬監獄。
  • 根據斯坦福實驗拍攝的電影《死亡實驗》告訴你:每個人都可以變成惡魔?
    一個好人在邪惡的環境中會有什麼後果?是人性戰勝邪惡,還是會變成一個惡魔?
  • 震撼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當學生被關進監獄,有人崩潰,有人人性扭曲...
    沉溺於被賦予的權利,好人也會釋放出內心的惡魔;在情景系統的推動下,天使路西法也終從天堂墜落,化身萬惡的撒旦。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在心理學界可以說是大神級別的人物,曾任美國心理學會的會長。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津巴多教授就已經聲名鵲起,這緣起於他早年在史丹福大學開設的一門實驗。
  • 史丹佛監獄實驗
    這些囚犯們每人都被奪去    姓名,以編號代之,他們必須一直待在監獄裡,直到為期14天的實驗緒束。 實驗才第2天,感到無聊的囚犯們竟開始造反,他們集緒在同一閭牢房,撕掉自己的鯿號牌,並口出惡言挑釁獄警,扮演監獄長的飛利浦要求獄警們自己解決問題,採取必要的措施維持監獄的秩序。
  • 最臭名昭著的實驗之一——斯坦福監獄實驗
    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沒有經過層層實驗所檢驗的科學往往會被看作是不切合實際但空談,但在人類發展歷史上的諸多學科中,有一門學科卻因為種種科學實驗而為人詬病,那便是心理學。在心理學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需要為實驗對象營造出一種「極端」環境,以此來測試他們在這種環境下的心理變化。今天我們要講述的一個實驗,是心理學最著名的實驗之一,因為它發生在史丹福大學,因此被稱為斯坦福監獄實驗。
  • 斯坦福監獄心理學實驗是否證明了人性中的隱惡?
    作家西閃的回覆:沒有什麼「斯坦福監獄」,只有一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模擬監獄場景的心理學實驗。這個1971年進行的實驗由心理學家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主持,主要目的是考察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管者和被監管者的行為影響。據津巴多的報告,在該實驗中扮演「囚犯」和「看守」的大學生很快適應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過了預設的界限。一方濫用權力和暴力,另一方則顯露出囚徒的願意被欺負的心理,由於這個實驗的高度爭議性,津巴多提前終止了整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