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何川團隊再獲突破,發現第二種新型的RNA甲基化修飾

2020-12-01 生物谷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

2016年2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發表於國際雜誌Nature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等處的科學家揭示了一種新型的基因表達控制方式,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一種小型的化學修飾可以明顯增強基因向蛋白質的表達過程。

研究者Chuan He表示,這項研究發現為生物學世界提供了一種新的視野,而且這些特殊的RNA修飾對於幾乎所有的生物學過程都有一定的影響。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描繪了DNA轉錄形成RNA的細胞通路,進而為蛋白質產生提供了一定的基礎,自從1956年科學家弗朗西斯-克裡克(Francis Crick)提出的DNA複製理論後,科學家們就已經發現了對DNA和蛋白質進行多種修飾可以調節轉錄和翻譯的過程。

早在2011年Chuan He的研究小組就發現了第一種RNA脫甲基酶可以逆轉最為普遍的mRNA甲基化—N6-甲基腺嘌呤(m6A),而本文研究中,芝加哥大學和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者通過合作描述了第二種功能性的mRNA甲基化—N1甲基腺嘌呤(m1A),同m6A類似,這種小型的修飾具有進化保守性,而且在人類、嚙齒類動物及酵母中普遍存在,但其位置以及對基因表達的效應卻可以反應一種新形式的表觀轉錄組學控制。

研究者指出,m1A的發現非常重要,這不僅是因為其自身可以影響機體的生物學過程,而且其可以證實目前並不僅僅有一種功能性修飾的假設;而且這種新型的修飾將會在不同位點產生多種修飾,而且在每一種修飾都會攜帶不同的信息來控制mRNA的命運和功能。m1A和m6A會通過不同的通路來實施對mRNA的影響,很多研究都發現m6A主要位於信使RNA分子的尾部區域,其會增加信使RNA分子的轉錄和翻轉率;而m1A則主要位於mRNA轉錄物的起始密碼子位置,而該位置是蛋白質翻譯的起始,不同的機制將會提供不同的基因表達轉錄後調節或者說是在不同的生理學位置下對特殊基因實施選擇性地激活。

研究者Christopher Mason說道,本文研究是表觀轉錄組學(Epitranscriptome)研究領域的一項突破性進展,其將幫助我們更加清楚地闡釋RNAs如何被調節,更為重要的是此前我們發現m6A在基因末端非常豐富,而如今我們發現m1A也可以幫助進行基因起始部位的調節,這就為解釋類似於組蛋白代碼和遺傳學代碼的表觀轉錄組學代碼相關問題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未來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去檢測人類發育及多種疾病發生過程中m1A甲基化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從而為開發治療疾病的新型療法提供思路。(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The dynamic N1-methyladenosine methylome in eukaryotic messenger RNA

Dan Dominissini, Sigrid Nachtergaele, Sharon Moshitch-Moshkovitz, Eyal Peer, Nitzan Kol, Moshe Shay Ben-Haim, Qing Dai, Ayelet Di Segni, Mali Salmon-Divon, Wesley C. Clark, Guanqun Zheng, Tao Pan, Oz Solomon, Eran Eyal, Vera Hershkovitz, Dali Han, Louis C. Doré, Ninette Amariglio, Gideon Rechavi & Chuan He

Gene expression can be regulated post-transcriptionally through dynamic and reversible RNA modifications. A recent noteworthy example is N6-methyladenosine (m6A), which affects messenger RNA (mRNA) localization, stability, translation and splicing. Here we report on a new mRNA modification, N1-methyladenosine (m1A), that occurs on thousands of different gene transcripts in eukaryotic cells, from yeast to mammals, at an estimated average transcript stoichiometry of 20% in humans. Employing newly developed sequencing approaches, we show that m1A is enriched around the start codon upstream of the first splice site: it preferentially decorates more structured regions around canonical and alternativ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sites, is dynamic in response to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protein production. These unique features are highly conserved in mouse and human cells, strongly indicating a functional role for m1A in promoting translation of methylated mRNA./P>

相關焦點

  • Nat Comm|何川組構建基因組5hmC修飾的人體組織圖譜
    5mC的去除過程包括DNA複製引起的被動稀釋和TET家族催化的主動去甲基化,而後者會產生5hmC、5fC、5caC三種中間修飾狀態。與5fC、5caC不同的是,5hmC被證明也可以是一種相對穩定的修飾。近年來,利用血液中游離DNA(cfDNA)上的5hmC修飾作為生物標記,可以有效地檢測不同病灶的腫瘤和多種複雜疾病,為液體活檢領域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1-3】。
  • RNA表觀遺傳學開創者何川:總想著賺錢太急功近利
    「在美國和歐洲,已經有三家公司在針對何川的研究組發現的酶研製新藥。」何川告訴網易科技,兩三年前他在歐洲的分子生物學大會上組織的討論還只有30—40人參加,今年再去歐洲的大學開會,會場的人數已經超過200人。與眾不同的是,何川是在多個研究領域的不斷切換中找到這一具有開創性的研究課題的。這不同於許多成功故事中的「專注」。
  • Nat Commun:RNA的甲基化與去甲基化修飾
    2019年12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德國慕尼黑的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LMU)研究人員發現了細菌RNA中一種新型的化學修飾形式。顯然,只有當細胞處於應激狀態時,這種修飾才會附著在分子上,並且在恢復過程中會迅速去除。核糖核酸(RNA)在化學形式上與DNA密切相關,而DNA是所有細胞中遺傳信息的載體。
  • 基因組所等RN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原標題:基因組所等RN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2014年1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變異與精準生物醫學實驗室「百人計劃」研究員楊運桂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百人計劃」研究員劉峰研究組合作開展的「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鑑定」研究,發現了WTAP(wilms'tumour 1-associating protein
  • Molecular Cell:基因組所RNA甲基化表觀遺傳新機制研究獲重要進展
    11月21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重大疾病基因組與個體化醫療實驗室 「百人計劃」研究員楊運桂研究組,與美國芝加哥大學何川教授實驗室和奧斯陸大學Arne Klungland教授合作完成的「RNA甲基化表觀遺傳新機制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學術論文在Cell子刊 Molecular Cell 雜誌以 ALKBH5 is a Mammalian RNA
  •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再獲突破
    LSD2抑制OGT引起的腫瘤細胞生長機制示意圖 日前,復旦大學徐彥輝課題組在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領域獲得新進展
  • 施揚何川Nature聯合發文揭示RNA m6A修飾在DNA損傷反應中的重要...
    比如國外有張毅(發現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JHDM1,哺乳動物 DNA去甲基化)、施揚(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LSD1)、何川等等;國內有朱健康(植物 DNA去甲基化酶 ROS1)、徐國良(哺乳動物 DNA去甲基化)、李恩
  • Nature:非編碼RNA阻斷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與基因表達的沉默相關的一種表觀遺傳修飾。Daniel Tenen及同事提出,活性轉錄直接調控DNA甲基化的水平。來自被研究很透徹的甲基化敏感基因CEBPA的一個非編碼RNA與DNA甲基轉移酶DNMT1相互作用,阻止在CEBPA位點上的甲基化,從而幫助CEBPA表達。DNMT1 和 RNAs之間的功能聯繫似乎發生在無數基因位點上。
  • ...Molecular Cancer發表創新性研究,首次揭露RNA m6A甲基化修飾在…
    【突破】兒中心在Molecular Cancer發表創新性研究,首次揭露RNA m6A甲基化修飾在… 2020-01-02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著名華人科學家Nature發布表觀遺傳重大發現
    論文的資深作者、芝加哥大學化學系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川(Chuan He)說:「這一研究發現為我們進一步打開了通往一個全新生物學世界的窗口。這些修飾對於幾乎所有的生物學過程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描述了遺傳信息從DNA拷貝為臨時的RNA「轉錄物」,後者為蛋白質生成提供指令的這一細胞信號通路。
  • 華人科學家在《Cell》發表tRNA去甲基化重要成果
    北京時間10月14號凌晨,《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芝加哥大學何川課題組和Tao Pan課題組合作的文章,該篇文章主要報導了ALKBH1介導的tRNA去甲基化從而調控翻譯。我們知道,RNA上有著非常多種類(>100)的化學修飾,在這些化學修飾中甲基化是一種研究的比較多而且比較廣泛分布的修飾。
  • 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報導新型RNA甲基化修飾的高清圖譜
    文章開發了一種新型RNA甲基化的測序新技術「m1A-MAP」,實現了全轉錄組水平上單鹼基解析度的1-甲基腺嘌呤(N1-methyladenosine,m1A)修飾位點鑑定,繪製了轉錄組中不同類型的m1A甲基化組。m1A修飾普遍存在於非編碼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中,然而高解析度m1A甲基化組的缺乏限制了我們對該表觀遺傳修飾的功能研究。
  • 何川教授團隊繪製多種人體組織的5hmC分布圖
    芝加哥大學何川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繪製了一張人體組織的DNA 5-羥甲基胞嘧啶(5hmC)圖譜,揭示了這種修飾在組織發育中的作用,同時有望作為多種人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標誌物
  • Nature & Cell:中美科學家重磅級發現!RNA甲基化修飾或能促進機體...
    DNA或RNA分子上,添加甲基基團的蛋白質被稱為「書寫者」,而移除甲基化基團的蛋白質被稱為「橡皮擦」,要使得甲基化能夠產生一定的生物學效應,就必須有「解讀器」蛋白質來識別這種變化並與之相結合。哺乳動物機體中信使RNA最常見的修飾就是N6-甲基腺苷(m6A)修飾,m6A廣泛存在於神經系統中,其能幫助協調多種神經生物學功能,並能通過YTH蛋白家族中的閱讀蛋白來發揮作用。
  •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翻譯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翻譯機制 來源: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2-09   今日/總瀏覽:1/2101
  • 2018國自然研究熱點二: RNA甲基化研究深度剖析
    圖: RNA甲基化修飾2017國自然立項列舉 二、聽說有3種RNA甲基化修飾大熱最近發表在Molecular Cell(IF:14.714)上的一篇關於m1A RNA甲基化的文章介紹到這是一類新型RNA修飾,它普遍存在於非編碼RNA和mRNA中。
  • 何川團隊開發出新型單鏈DNA測序技術
    何川團隊開發出新型單鏈DNA測序技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0 15:15:44 美國芝加哥大學何川課題組開發出一種乙氧二羥丁酮輔助的單鏈DNA測序技術,可捕獲全局轉錄動態和原位增強子活性
  • 研究發現由甲基轉移酶核酶催化的位點特異性RNA甲基化
    研究發現由甲基轉移酶核酶催化的位點特異性RNA甲基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5:32:57 德國尤利烏斯-馬克西米利安-維爾茨堡大學Claudia Höbartner
  • 【盤點】2019年一季度組蛋白修飾重大學術研究
    第二篇文章為3月15日發表在Science雜誌,深度揭示了組蛋白甲基化介導的在腫瘤分化發生過程中缺氧環境的關鍵表觀調控機制。第三篇介紹了3月14日Nature雜誌報導的,組蛋白修飾特異性介導RNA m6A修飾發生的突破性發現。
  • 專訪芝大何川教授:科研追求上書架上貨架,轉化要有「絕活」
    談及這項獲獎成果,何川表示,「 這兩位老先生做的工作是捅破了窗戶紙,因為他們兩位的獨立工作,或者由他們帶領的團隊完成的工作,真正地發現了ATO和ATRA能夠非常高效地治癒APL。」這一突破性發現首次證實細胞核核小體上的組蛋白不僅僅是用作染色質的骨架,組蛋白修飾還能夠調節基因活性,這一發現標誌著表觀遺傳學的興起。在1996年之前,科學界普遍認為遺傳密碼DNA決定生命體的一切。何川的貢獻之一在於提出RNA修飾也是具有可逆性的,並發現了首個去除RNA上N6-腺苷甲基化修飾(m6A)的蛋白酶。2010年,何川應邀在《Nat. C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