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固醇分子通過Smoothened蛋白分子內通道調節Hedgehog信號的機理

2021-02-15 威斯騰生物

近日,國一科研團隊通過結構生物學的方法,結合相關細胞生物學實驗詳細闡述了固醇類配體通過Smoothened(SMO)蛋白分子內通道調節Hedgehog(HH)信號通路的機理。相關研究於近日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

HH信號通路是調控動物發育的關鍵信號通路之一,並與人體多種癌症密切相關。HH蛋白受體Patched-1(PTCH1)通過降低細胞膜上自由膽固醇(freecholesterol)和一些氧化固醇(oxysterol)濃度抑制下遊組分SMO蛋白。2018年該實驗室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了兩篇文章初步揭示了HH如何結合PTCH1從而解除了PTCH1對SMO的抑制,激活HH信號通路。

SMO是F家族G蛋白偶聯受體(GPCR)成員,包含一個富含半胱氨酸胞外結構域(CRD),七次跨膜結構域(7-TMs)和一個200胺基酸左右的C端結構域,是治療HH相關癌症藥物的重要靶點。2019年,其課題組和匹茲堡大學張誠課題組合作在Nature雜誌報導了SMO結合氧化固醇24,25-EC並偶聯Gi蛋白的複合體結構,並初步闡釋了固醇類配體通過SMO的穿膜結構域激活的機制。

Hedgehog信號通路(圖自:Trends Biochem. Sci. 45(7):397-410)

此次工作中,該團隊分別解析了SMO–Gi複合物結合SAG(人工合成的SMO激動劑)和更高解析度(3.1 Å)的結合24,25-EC的冷凍電鏡(Cryo-EM)結構。SMO–Gi–SAG結構中,7-TMs較低位置結合一個內源膽固醇分子;在SMO–Gi–24,25-EC結構中,除了之前報導的7-TMs內較高位置的結合位點外,作者鑑定到一個全新的位於TM6胞外延伸區的24,25-EC結合位點。加上已知的位於CRD的固醇結合位點,四個固醇結合位點組成了一個SMO分子內的通道。作者猜想固醇分子可以在通道內運輸,而當固醇在7-TMs聚集時,SMO將會激活。

隨後,作者設計了D384R和G111C/I496C兩個突變體,在不同位置阻斷SMO分子內通道。在細胞生物學實驗中,這兩個SMO突變體都表現為持續性激活;通過結構解析,作者發現這兩個突變分別將內源膽固醇阻斷在7-TMs內兩個結合位點中,從而驗證猜想。

基於結構和功能實驗分析,作者提出了SMO的工作模型:在低濃度膽固醇環境中,SMO分子內通道暢通,進入7-TMs的膽固醇可以通過CRD逃逸,而SAG可以將其阻斷在7-TMs,從而激活SMO;高濃度膽固醇則會填充整個通道,位於CRD的結合位點被佔據,膽固醇將會在7-TMs中積累,從而激活SMO。

本研究整合了此前關於SMO研究結果,揭示了CRD、激動劑/拮抗劑、多個固醇類配體位點調節SMO活性的機制,將為HH信號通路相關抗癌藥物研發及優化提供參考。

細胞生物學 | 分子生物學 

多組學研究 | 表觀遺傳學研究

機制/通路研究 | 基因功能研究

動物建模 | CRISPR/Cas9基因編輯

更多科研請諮詢:400-675-6758

相關焦點

  • 基底細胞癌分子生物學機制研究進展
    1 HH 通路及相關基因 HH 通路是參與器官生長、幹細胞維持、組織修復和再生的高度保守的信號通路,以 HH 信號配體 的細胞命名,哺乳動物的 HH 家族包括: sonic hedgehog ( SHH) ,Indian hedgehog ( IHH) 和 Desert
  • Nature:揭示一種調節蛋白合成的分子計時器
    2018年2月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特殊的蛋白合成調節機制,他們稱之為「分子計時器(molecular timer)」。它控制著細胞產生的蛋白分子數量,並且阻止額外的蛋白分子產生。
  • 《分子細胞》發表西湖大學申懷宗課題組KCNQ4鉀通道結構研究成果
    拿古代戰爭中用烽火傳遞軍情的場景來比擬,信號一旦生成,就像有個「火把」被點燃了,會在神經系統內沿著一個個「烽火臺」進行傳遞。鈉通道(只能通過鈉離子的離子通道),是烽火臺負責點火的「士兵」;而鉀通道(只能通過鉀離子的離子通道),則是負責熄火的「士兵」。
  • 細胞凋亡調節的分子機制與抗癌先導物的篩選項目獲獎
    由動物所陳佺研究員主持的「細胞凋亡調節的分子機制與抗癌先導物的篩選」中科院創新方向性項目的研究目標包括:深入研究細胞凋亡與能量代謝的網絡調節機理,闡明線粒體解偶聯蛋白UCP2在調控細胞凋亡和能量代謝中的關鍵作用;研究Bcl-2家族蛋白成員的相互作用,以及其與線粒體大分子離子通道的重要成員VDAC的相互作用,以期進一步揭示細胞凋亡的調控模式;分析篩選出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誘導細胞凋亡的作用機制和分子靶點
  • 分子印跡與蛋白識別
    21世紀以來, 材料科學等學科的迅速發展為蛋白質分子印跡技術提供了新的契機。近年來蛋白質分子印跡已取得一定的研究進展, 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新型蛋白質印跡策略。這些性能優異、功能獨特的新型蛋白質印跡材料, 已經在蛋白組學、疾病診斷/治療、生物成像等領域中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和潛力。
  • 分子伴侶Hsp70輔助蛋白摺疊變構調節方式的解析
    分子伴侶Hsp70輔助蛋白摺疊變構調節方式的解析 來源:生物催化劑設計與改造服務公眾帳號   發布者:管理員   日期:2015-09-24   今日/總瀏覽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核糖體在蛋白翻譯過程中倒退的分子機理
    該文章題為EF4 disengages the peptidyl-tRNA CCA end and facilitates back-translocation on the 70S ribosome,揭示了核糖體在蛋白翻譯過程中「倒退」的分子機理。  核糖體是蛋白翻譯的工廠。
  • Plant Cell:揭示植物激素通過WRKY轉錄因子調節生長和乾旱協迫分子...
    該論文講述了轉錄因子WRKY在BRs調節的植物生長和逆境協迫中的分子機理。油菜素甾醇(BRs)是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激素。BRs通過控制下遊轉錄因子BES1及其同源基因BZR1來開啟BR信號。除了促進生長外,BRs還在乾旱脅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關於BRs是如何調節乾旱脅迫這方面的分子機理研究才剛剛開始。
  • 再登《CELL》,上科大科研團隊揭開「神奇蛋白分子」間的信息傳遞密碼
    (Julie Liu設計繪製,受訪者供圖)據劉志傑介紹,大麻素受體CB1、CB2隸屬於一種名為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蛋白家族,分別廣泛存在於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這一蛋白家族不僅在人體「人多勢眾」且在細胞信號轉導過程中發揮核心作用,因而約40%的臨床藥物研發與之相關,其中包括神經退行性及情緒類疾病、疼痛、免疫調節類疾病等。
  • 載體蛋白與通道蛋白
    每一種膜都含有一套適合於特定功能的不同載體的蛋白,如線粒體內膜中具有輸人丙酮酸和ADP以及輸出ATP的載體等。通道蛋白橫跨膜兩側,其分子中的多肽鏈摺疊成通道,通道內帶電荷並充滿水,與所轉運物質的結合較弱。通道蛋白有所謂的「閘門」結構,可開可關。
  • 研究發現觸發植物免疫激活的分子機理
    近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黎家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類受體蛋白激酶(BAK1)缺失後觸發植物免疫自激活的分子機理,並解釋了其生物學意義,在植物免疫領域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 植物所揭示光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理---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林榮呈研究組運用分子遺傳學等手段,發現了兩個類Myb型轉錄因子RVE1和RVE2負責光調控種子休眠和萌發的分子機理。研究人員發現,RVE1和RVE2可以促進種子休眠,同時抑制紅光/遠紅光介導的萌發,並且二者在遺傳上位於phyB的下遊。
  • 氫醫學新進展:治療胰腺炎的分子基礎
    氫氣治療疾病的分子基礎一隻是氫氣醫學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但也一直沒有非常理想系統的研究。本研究提供了一種研究模式,首先利用細胞損傷模型,確定氫氣治療效果的基礎上,利用蛋白組學技術篩選氫氣治療胰腺細胞損傷的相關蛋白,並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確定這些改變,最好利用動物模型進一步驗證細胞學研究中的分子變化特徵。
  • 《自然》:美揭示神經元轉運蛋白分子運動機制
    《自然》:美揭示神經元轉運蛋白分子運動機制有望改進對精神疾病的療效,加深理解古柯鹼等神經藥物作用原理  神經元細胞擁有不同的轉運蛋白,但這些轉運蛋白如何工作迄今還是一個謎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  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 | 「光學鑷子」助力研究蛋白變構的分子機制
    縱觀整個進化過程,自然界會利用結構保守的蛋白domain作為信號傳導模塊,在多個domain的裝配過程中,這些信號模塊會將配體結合的信號傳遞到其他功能domain,從而實現胞內信號傳導。在本文中作者關注的一類信號傳導模塊是環核苷酸結合結構域(Cyclic nucleotide-binding domains, CNBD),CNBD是普遍存在且結構保守的domain,主要功能是調節與環核苷酸有關的蛋白激酶、鳥嘌呤核苷酸交換因子,核苷酸門控通道和轉錄因子的活性。迄今為止關於CNBD的結構域調節多種蛋白功能的general的研究仍然是缺乏的。
  • BMC Micro:綠膿桿菌通過AQ信號分子來調節菌體的形態變化
    -喹諾酮信號分子(alkyl quinolones,AQ)來調節菌體的形態。綠膿桿菌的群體感應系統是一個依賴細胞密度來調節的細菌信號轉導系統,細菌含有群體感應系統含有三個組分:las系統、rhl系統和PQS系統,其中PQS系統以烷基-喹諾酮信號分子(AQ)為基礎;三個系統中,las系統(包括轉錄調節子LasR和信號合成酶LasI)中轉錄調節子LasR可以正調節AQ的生成,而AQ同時在las系統缺失的情況下也可以被生成;rhl系統可以抑制AQ的生成,AQ的生物合成酶可以使細菌產生超過
  • ...合作者揭示去甲腎上腺素對β腎上腺素受體的亞型選擇性的分子機理
    清華新聞網10月28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藥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劉翔宇課題組與醫學院布萊恩·科比爾卡(Brian Kobilka)課題組及合作者揭示去甲腎上腺素對β腎上腺素受體的亞型選擇性的分子機理。
  • 科學家闡明棗樹重要園藝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
    該研究創新集成多種實驗方法,系統解析了棗果實與棗核形狀、棗吊長、棗吊葉片數、棗吊拖刺、含仁率、棗果實成熟後貯藏時間7個重要園藝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為後續解析其他重要園藝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和棗樹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據悉,棗樹是我國重要經濟林樹種,具有重要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價值,特別對於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棗樹起源於中國,且在中國已有7000年的栽培歷史。
  • 張立新團隊發現液液相轉換驅動葉綠體內蛋白分選
    張立新團隊發現液液相轉換驅動葉綠體內蛋白分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3 13:05:09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張立新團隊發現,液液相轉換驅動葉綠體內蛋白分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