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平衡,感知自然 I 平衡感知公園

2020-12-02 中法山地旅遊研究院

轉載請註明中法山地旅遊發展研究院,圖文資料來自網絡,侵刪

平衡能力是指身體對來自前庭器官、肌肉、肌腱、關節內的感受器以及視覺等各方面刺激的協調能力。身體平衡能力是人體最重要的生理技能之一,與前庭功能、小腦、肌肉韌帶的力量和協調性等都有密切的關係。

失衡現象對孩子身體素質的發展和動作技能的形成有著嚴重的不良影響。在很久之前,就有類似梅花樁、平衡木等針對平衡力鍛鍊的大眾遊樂設施,但設施較為簡單,目的也比較單一。

在歐洲,人們把平衡類設施放進了大自然,通過特別的設計使其符合原生環境,附加了多種元素,根據不同場景需求,把單一的平衡裝置組合成為更具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戶外場所。

奧地利Zillertal 齊勒河谷位於阿爾卑斯山腳下,是著名的滑雪勝地。近年來,當地致力於發展四季旅遊,更關注家庭親子體驗項目的打造。

齊勒河谷先後開發了露天泳池、土撥鼠樂園、攀巖中心、兒童遊樂場、卡丁車俱樂部、主題徒步等項目,深受家庭遊客喜愛。

位於齊勒河谷的Almspielerei高山運動會就是其中一個極具特色的項目,它視野開闊、風景宜人,更是位於纜車站周邊,山中交通便捷。

生態水池、拖船、水上扁帶、木質高山動物攀爬塔等設施組合成了多種平衡和遊樂項目。

家長們可以與孩子一起嬉戲,公園也提供了大量的躺椅讓他們盡情享受阿爾卑斯美景。

公園位於齊勒河谷徒步線路上,徒步者通常把這裡作為徒步的起點,小徒步者們經過平衡和體力的挑戰更能輕鬆應對徒步路上的困難。

公園以ALM高山動物為主題,孩子們在玩樂之餘更能了解這片高山動物的自然棲息地。

戶外運動基地的配套項目

平衡感知公園適合作為戶外運動基地整體布局的多樣化補充項目。它適應更多年齡層次的人群,從2-3歲的孩童到十幾歲的青少年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不同的產品組合使其佔地大小和投資額靈活多變,因項目整體難度不大,對專業教練的依賴性相對不強,運營成本相對較低。

戶外研學活動中心

同時,平衡感知公園也是戶外研學項目的絕佳選擇,平衡性挑戰項目是鍛鍊青少年體能、領導力、團結性等素質的好幫手,原生木樁和良好的自然環境更讓青少年近距離接觸自然。

主題化體驗

通過沉浸式的場景設計和故事包裝,融入當地歷史、風俗、藝術,或植入IP,主題化打造平衡感知公園,使遊客在鍛鍊身體的同時也得到獨特的精神享受。公園更可根據不同的節日舉辦相應活動,進一步帶動人氣。

融入自然教育

在平衡挑戰的環節中,融入當地動物、植物的介紹,使遊客在遊玩之餘得到自然教育,也更了解目的地。

平衡感知公園的整體難度、刺激性對比攀林、探險塔等項目相對較低,但卻是每個致力於發展戶外運動的目的地都需要的項目。它補充了目的地對於特定地塊填空的需要,也符合遊客多元化選擇的趨勢,值得大家考慮。

相關焦點

  • 「酸」,竟然和內耳感知平衡能力有關?
    這些通道讓質子(H +離子)進入細胞,對於內耳感知平衡非常重要。它們存在於感知酸味的味覺細胞中。這項研究於1月25日發表在《Science》上。   這個基因最初被發現是因為它對平衡非常重要:otopetrin1 (Otop1)基因突變的小鼠被稱為「傾斜的」,因為它們無法保持平衡。編碼蛋白質的功能以及基因突變導致前庭缺陷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是,這項關於味覺感知的研究發現,Otop1編碼一個質子通道,這可以解釋otopetrin1基因為何會影響內耳功能和平衡。
  • 宇宙的平衡自然法則
    什麼是宇宙的平衡自然法則?150億年前宇宙誕生,奠定了地球產生的物質基礎。地球作為一個行星起源於46億年前。
  • 一種基於神經網絡感知器的雙足行走機器人
    一旦失去平衡,人就會產生相應的動作,使身體保持平衡。例如,在靜止時,當人的重心偏向一側時,就會不自覺地向該側跨出一腳,以使重心位置落於支撐面內。這裡,支撐面定義為兩腳之間的面積以及兩腳的面積。當重心落於支撐面內時,就不會傾倒。再如,在行走過程中,人的重心不斷向前移動,超出了兩腳尖的位置,迫使人向前邁出腳,這樣才使人的行走成為可能,使人的行走自然流暢。
  • 自然宇宙的平衡
    自然宇宙的平衡  自然宇宙只有在平衡的狀態下才能正常運轉
  • 視覺系統與平衡
    它是一個位於內耳的感覺系統,負責協調運動和平衡。 為了維持平衡並在我們的物理世界中導航,我們必須組織和整合來自視覺(眼睛),本體感受(通過我們的肌肉和關節感知到的信息,告訴我們在空中的位置)和前庭(內耳感測運動,平衡和空間意識)系統。 這三種重要系統中的任何一個缺陷都可能對人的生存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 感知自然秘境 華為P40 Pro全程記錄三江源科考行動
    感知自然秘境 華為P40 Pro全程記錄三江源科考行動 2020年04月18日 15:55作者:京編輯:李京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平衡的秘密
    實驗材料科學可以啟發我們和孩子的智慧,實驗可以帶來身心的愉悅,其實科學就在你我身邊。我們可以在每天的經歷中,發現科學、了解科學。你留意過我們生活中出現的各種電動車嗎?平衡車就是其中之一,用著它就像踏著風火輪一樣。
  • 大人孩子都能玩的智能平衡車,阿爾郎智能自平衡車質量怎麼樣?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款超安全、僅需2分鐘就上手的阿爾郎智能平衡車,由童星張一山傾情代言。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化產品出現,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比如阿爾郎平衡車就是一項很偉大的發明。
  • 生態系統服務、生物多樣性和土地管理的社會感知評估
    研究地點位於伊朗Khorasan Razavi省的國家公園和7個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地區,該區域土地管理和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不當,且現有規劃管理方案缺乏居民參與。研究採用公共參與地理信息系統(PPGIS)法來識別生活在研究地點的居民對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的感知,以及他們對土地管理的偏好情況。
  • 詳解平衡車傳感器的監測原理
    據了解,智能平衡車的工作原理被稱為動態平衡原理。該原理採用運動補償算法,利用其內部的陀螺儀和加速度傳感器,來精確檢測車體姿態的微小變化,並利用精密的伺服控制系統,靈敏地驅動電機,進行相應調整,以保持整個車體的穩定和平衡。
  • 論言語發音與感知的互動機制
    元音/u/、/i/、/a/正好符合這些條件。請看下列發元音/i/、/a/、/u/共鳴腔收緊點位置和對應的共振峰曲線圖(據Stevens 1989重新排列)。  圖6.02上三圖是三種語言發/papapi/時中間音節元音/a/的共振峰F1、F2的走向,比較下三圖三種語言發/papapa/時中間音節元音/a/的F2走向,可以看出英語的變化不大,也即最後一個音節的/i/對中間的元音/a/的共振峰走向影響不大,而Sotho語和Ndebele語裡最後一個音節的/i/對中間音節中的元音/a/有明顯的協同發音效果,前高元音/i/高的F2,會使前一音節中的元音趨同,所以前一元音的
  • 小米電動平衡車要來了!獨輪/雙輪平衡車原理分析
    對於國內大眾來說,初次開始了解電動平衡車還要追溯到2008年奧運會。當時,場館裡的警衛人員都會騎著由美國 Segway 公司提供的電動平衡車,作為巡邏時的代步工具。但是當時平衡車這個新寵兒被附上「軍用」與「進口」雙重光環,讓許多人對這個新事物望而止步,以至於平衡車這類產品總是蒙上了一層神秘感。
  • 如何做好工作與家庭的「平衡」
    01關於「平衡」這個詞果媽:下面就進入今天的流程,我們來聊第一個話題就是「平衡」這個詞。設計這個主題的時候,平衡是帶引號的。隨著時代的變遷,隨著大家生活經歷的豐富,每個人對平衡都會有不同的認知。所以我也想聽聽思遠是怎麼看待平衡的?
  • 在速度與激情中感受親子樂趣,這場酷炫的平衡車競速賽你看了嗎?
    在城市公園中感受運動刺激   平衡車競速賽吸引上百組家庭參與   「加油!加油!」四歲組的小騎手張曉曉和媽媽一起前來參賽,張媽媽說:「平時周末有時間就會和孩子一起去參加親子活動,尤其喜歡平衡車。因為參加平衡車比賽不僅能夠鍛鍊孩子身體,更能讓孩子認識更多的小朋友,增強孩子的社交能力。」創世紀國際教育集團草蜢騎士項目負責人也表示,平衡車運動項目已擁有60多年的歷史,通過參與該項目能讓更多的2-5歲小朋友鍛鍊平衡能力,增強自信心,同時還可以促進親子關係。
  • 自行車能自平衡?騰訊 Robotics X 實驗室研究首次...
    這正對應了實驗室在移動技術方面鑽研的的兩個核心技術模塊:感知、運動規劃與控制;同時二者通過實驗室的另一核心技術模塊:整機系統設計與搭建,實現了系統性的集成融合。在精準環境感知方面,Jamoca 創新性地實現了魯棒的眼腳標定,並利用RGB-D相機對周圍環境進行實時的感知。通過特徵點匹配的方式,對 Jamoca 自身的運動軌跡進行在線跟蹤,並將基於視覺的定位信息與基於運動學的裡程計信息和 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慣性測量單元)數據進行融合,提高了定位追蹤的精度和頻率。
  • 前所未有的感知理論——感知新人類
    最新所著《感知論.第一部:感知新世界》《感知論.第二部:走進新文明》的部分篇章在網上發布,引起轟動,單篇文章的網絡推薦量和閱讀量達數十萬。王建平創立了前所未有的感知理論,幾乎顛覆了世界既存的所有認識,讓人們重新認識世界、重新認識生命和重新發現自己。感知理論意在徹底改變世界和人類,開創人類社會的第二次文明,讓人類世界從此跨入新的紀元。
  • 自然的世界不可怕,家長不用教,它自會讓孩子感知「溫度」是什麼
    所以有越來越多的越來越多的城市兒童幾近變成了"宅兒童",將來又很有可能變成與自然隔絕的"宅少年"、"宅青年"。 他們不關注大自然的鳥語花香、小溪潺潺和松濤低吟,只關注電腦裡的"奧特曼"和"喜羊羊"、手機裡"憤怒的小鳥"和"會說話的湯姆貓",他們離自然越來越遠,這種疏離導致他們感官退化、肥胖率增加、注意力紊亂,甚至孤獨、抑鬱、憤怒等身心問題。但是其實大自然可以教會孩子什麼是「冷」,什麼是「暖」等等。
  • 「流感知精確度」—平衡反應時間和準確度的法寶
    卡內基梅隆大學(CMU)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測量標準,用於評估自動駕駛汽車對不斷變化的路況和交通狀況的反應能力,這項發現能夠幫助我們比較感知系統的準確性和反應時間。 CMU機器人研究所博士生Mengtian Li說:「學術研究人員傾向於開發複雜的算法,這些算法能夠準確識別危險,但可能需要大量的計算時間。
  • 攝影的獨特視覺感知
    這種視覺感知過程具有主觀選擇性,其驅動力可能是來自我們大腦「高級」和「低級」的中心區。來自「高級」中心區(以大腦皮層為典型代表)的驅動力更傾向於促使自己對事物進行有意識的控制和考察,例如積極地尋找對象。
  • 什麼是感知?你有感知嗎?
    什麼是感知?感知即我們對外界或者內界信息的感覺和知覺。那麼,你有感知嗎?也許,我們往往會附和著表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但未必真的有感知。但是對於沒有見過沒有吃過柚子的人而言,是無法感知到的?什麼是柚子?什麼是苦柚?苦柚有多苦?直到多年以後,才知道苦柚原來這麼苦,柚子原來這麼好吃。小時候,寫作文時,往往會寫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但是經常看到的不是這樣子的。但是寫作文時,如果不寫飄揚,好像犯了錯似的,讓人甚至疑惑感知是否有問題,讓人疑惑大家為什麼都如此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