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具備穩定高效海上發射能力

2020-09-15 新華社

新華社青島9月15日電(李國利、路俊)我國15日上午在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已經具備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

當日的黃海海域,天高雲淡、碧波千裡,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立於海天之間,直指蒼穹。9時23分,伴隨著一聲轟鳴,箭體緩緩升起,12分鐘後,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海上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這次發射任務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具體組織實施。中心主任李宗利介紹說,此次海上發射是利用我國充足的大型船舶、海上平臺、港口資源和固體火箭成熟技術,構建海上發射系統的有效嘗試,將為中國航天提供更多發射區域、更高高射效能、更強安全性和靈活性。

為圓滿完成這次海上發射任務,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組織模式上大力創新,將模塊化理論用於組織形態建設,將測試、發射、測控等系統科學劃分模塊,鏈入數位化指揮系統,並依託數位化指揮系統,針對任務需求進行模塊組合,實現由大而全的系統保障向小而精的模塊化保障過渡,大大簡化了組織模式、減少了中間環節。

一體化指揮決策系統首次在海上發射運用,是這次任務的一大亮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研發的這套指揮系統不僅核心硬體、作業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和應用軟體實現自主可控,而且根據指揮需求量身打造了智能化輔助決策、自動化指揮測試發射、可視化信息顯示、集成化運維管理、人性化輔助操作等功能,實現了核心部件國產化與設備性能提升的「雙豐收」。

這次海上發射任務中,在測控系統上實現了以陸地和遠洋測控系統為主向以天基測控為主的轉變。據介紹,與傳統陸基和遠洋測控系統相比,天基測控系統無需大量建設各種基站,具有覆蓋廣、實時性好、效率高等顯著特點,使測控系統所需人員大幅降低。

「不足百人就完成這次海上發射任務,標誌著我國航天發射效率取得新突破,這正是得益於組織模式的不斷創新和天基測控系統的運用。」海上發射任務指揮長楊曉論說。(完)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已具備穩定高效海上發射能力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新華社青島9月15日電(李國利、路俊)我國15日上午在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已經具備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當日的黃海海域,天高雲淡、碧波千裡,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立於海天之間,直指蒼穹。
  • 海上天路:中國航天新突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海上航天發射任務紀實
    初春,疫情的陰霾還未完全消散,春天的陽光還沒趕走晉西北的積雪,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傳出一條令科技人員興奮而又忐忑的消息。興奮的是,再戰海天,不僅事關中國航天建設一支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力量,還意味著中國航天在發射方向選擇、發射領域覆蓋和發射效率等多個方面正在取得重大突破。
  •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海上航天發射任務紀實
    至此,我國自2019年6月5日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之後,第二次成功完成海上航天發射任務。轉戰海上,兩戰兩捷。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某發射團隊的戰績令世人矚目。此次海上航天發射指揮員李成興奮地說:「海上發射再次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已經具備穩定高效的海上航天發射能力,核心發射能力取得新突破。這主要得益於組織模式和自主技術的不斷創新。」
  •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海上航天發射任務紀實
    至此,我國自2019年6月5日首次固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之後,第二次成功完成海上航天發射任務。轉戰海上,兩戰兩捷。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某發射團隊的戰績令世人矚目。此次海上航天發射指揮員李成興奮地說:「海上發射再次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已經具備穩定高效的海上航天發射能力,核心發射能力取得新突破。這主要得益於組織模式和自主技術的不斷創新。」
  • 航天事業也能實惠又便宜?一箭九星海上發射真划算
    ,標誌著中國航天已經具備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先來說說海上的發射,首先,在低緯度地區發射,地球自轉線速度快,火箭的初速度大、省燃料,其實比在高緯度地區發射省錢的多。但是我國領土上低緯度地區的陸地面積不算多,所以海上平臺很好填補了這個缺點。掌握航天技術的俄羅斯、美國、印度、日本等國家,其實低緯度地區都不多,廉價的海上發射平臺是航天大國家的需求。
  • 文昌航天發射場已具備高密度航天發射能力
    新華社海南文昌12月23日電(黃國暢、王玉磊)12月22日,隨著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託舉5顆衛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圓滿完成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標誌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一期規劃建設目標已順利達成。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回答了
    的確,此次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可以說,中國航天已經具備了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海上發射,其實是出於以下幾點考慮:第一,提升火箭運載能力。一般來講,海上發射平臺更接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火箭能夠充分利用赤道上地球自轉的附加速度,從而節省燃料,運載能力則會得到提升。
  • 中國再次海上發射一箭九星,同時標誌我國航天領域最新科技
    據媒體報導,9月15號,也就是今天我國在某海域從海上發射平臺實現了一箭九星,方式同時發射升空。並成功送入預定的軌道。運載火箭在海上發射平臺成功取得圓滿成功,同時也標誌著中國航天掌握火箭發射最新技能。長徵11號運載火箭實現中國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實際上作為海上發射已經是第二次。這種發射實際上作為整個運載火箭發射來講的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 首次成功海上發射 WEY與中國航天驚豔全世界
    2019年6月5日中午12點06分,伴隨著一聲震天巨響,這顆全長20.8米,最大直徑2米,重約58噸的長徵系列CZ-11 WEY號運載火箭帶著7顆衛星在中國黃海海域成功發射,甲板上隨即響起此起彼伏的熱烈掌聲,這也是中國首次海上發射運載火箭!
  • 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9月15日9時2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攝影:王偉童「海上天路的搭建將為中國航天提供更多發區域、更高高射效能、更強安全性和靈活性。」
  • 海上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海上天路的搭建將為中國航天提供更多發區域、更高高射效能、更強安全性和靈活性。」
  • 一枚火箭載多顆衛星,汽車運輸發射,中國航天低成本發射或已來臨
    要知道我國並不缺發射基地,不管是高軌道中軌道低軌道我們都有發射場,甚至海上發射我們也多次實驗成功。採用陸地機動運輸發射這種模式,背後有幾個深層的原因,同時也是世界航天發射的一個方向。採用移動運輸車,在看似簡單的發射,一個火箭發射多顆衛星,到底是為啥?第一個主要原因是省錢。
  • 【聚焦】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 王偉童 高崇芮 陳海鵬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9月15日9時2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攝影:王偉童「海上天路的搭建將為中國航天提供更多發區域、更高高射效能、更強安全性和靈活性。」
  • 這兩艘中國建造的船助力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山東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此次發射和上次有較大的差別,上次採用的是沒有動力的船,行駛速度慢,這次採取有自航能力的「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能夠快速適應海上發射任務,節約發射時間,對海上的機動十分有利。同時這艘船在國內是通用的,對於發射計劃、檔期都比較便利。
  • 我國首次海上發射火箭模型將入駐中國科技館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胡喆)12月11日,中國航天基金會與中國SUV品牌WEY聯合發起捐贈儀式,向中國科學技術館贈送成功實施中國首次海上火箭發射的「CZ-11WEY號火箭海上發射展示模型」及「固體燃料運載火箭一級箭體落體」,將為青少年築起航天科普教育最直接、高效的交流平臺。
  • 火箭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馬斯克:這是飛船和火箭的未來
    可以說,中國航天已經具備了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那麼,為什麼要在海上發射呢?為什麼選擇海上發射?地理上有個詞叫「區位條件」,指一個地區本身的條件、特點、屬性等,是一種包括自然資源、地理位置、經濟、科技、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綜合性概念。
  •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具備海、陸、發射架等多平臺靈活機動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時隔一年多,我國再次在海上完成發射任務,長徵十一號先後兩次成功在海上發射,再次驗證了我國在海上發射的應用,據了解,此次海上發射是利用我國充足的大型船舶、海上平臺、港口資源和固體火箭成熟技術,構建海上發射系統的有效嘗試,實現了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顯著提高了運載能力,有效解決低傾角發射的能力問題,對打造高效、靈活、經濟發射能力、促進小衛星規模化發展有極其重要意義,為我國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提供了經驗基礎
  • 長徵11號在黃海海域發射,實現中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長十一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下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全長約20.8米,最大箭體直徑2米,總質量約58噸,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
  • 科技前沿|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9月15日9時2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攝影:王偉童「海上天路的搭建將為中國航天提供更多發區域、更高高射效能、更強安全性和靈活性。」
  • 海上發射再次成功!再次告訴你為什麼航天叫萬人一桿槍
    2020年9月15日09時23分,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靈活、機動、高效的特點,既能顯著提高火箭運載能力,又能有效降低成本,由於技術難度高,世界上掌握這一技術的僅有少數幾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