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崛起國家面臨的21世紀挑戰

2020-11-22 觀察者網

21世紀還有88年才能走完,關於21世紀誰將唱主角,現在是眾說紛紜。許多人看到近30幾年來,中國的和平崛起勢頭正猛,成績斐然,儘管人均GDP還處在世界100名左右,但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作用,因此人們看好中國,於是有人提出21世紀將會是「中國的世紀」。還有人認為,21世紀由於中國、印度加上日本和韓國以及亞洲許多其它新興國家逐漸崛起,他們的總人口已經超過30億,亞洲將在21世紀扮演全球發展的主要角色將難以避免,因此說21世紀將是「亞洲的世紀」並不為過。當然還有不少人認為,21世紀主角的桂冠仍然屬於西方發達國家的總代表美國。雖然最近以來,美國從內到外出現了一系列難以簡單克服的資本主義先天性缺陷和後天性戰略失誤,但它基礎雄厚,綜合國力仍然天下無雙,通過強大的自愈能力和自我調整,完全能夠渡過難關,繼續成為21世紀全世界的領頭羊,因此21世紀仍然是「美國的世紀」。

可是縱觀全球,在高技術催化的實體經濟與金融虛擬經濟的綜合作用下,世界各國社會發展多領域變化的節奏在增速,相互的影響和利益相關性也在增強。雖然各國之間的矛盾甚至衝突仍然不斷,但大家都想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尋求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在政治、經濟、安全和社會方面改善自己在全球的國家地位。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崛起中的國家,以及廣大的欠發達國家,雖然目前各自所處的發展水平不同,但追求變革和進步的要求是一致的。從當前世界的風雲變幻、八仙過海、此起彼伏、各顯神通的複雜表象可以判斷,21世紀顯然不會是某個單一國家唯我獨尊,一覽眾山小的世紀,恰恰相反,這將是一個多國分波次崛起的壯麗世紀。

中國的和平崛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他帶著強勁的慣性衝進21世紀,對全球的經濟、政治、安全和社會狀態繼續產生著相當大的影響力。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在21世紀餘下的88年裡,中國的崛起絕非唯一,而且也難以長久一枝獨秀。由於各國在發展過程中會受到大量的難以預測的內外因素的影響,很難保證一個國家永遠會處在領先或領跑位置。從宏觀角度看,只要我們國家在多國崛起的浪潮中自身在不斷進步和壯大,綜合國力能夠進入第一集團國家,並對世界的和諧發展有所貢獻,那就是中國的莫大驕傲。

從中國的崛起,看到世界上還有其他國家也在崛起,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這樣才能讓我們有寬遠的視野、包容的度量和自我的激勵,避免自己跌入短視、狹隘和自傲的陷阱。另一方面也能讓我們在多國崛起的和平競爭中心態更加平和,更加具有平等的全球感。在世界舞臺上我們既不用搶戲也無須怯場,因為國家的地位和作用不是靠主觀願望來自封的,它是靠實際的發展自然形成的,並且是處在動態變化之中的。

總體來看,近百年來各國的發展態勢可以分成三個波次。中國和印度、俄羅斯、巴西以及南非構成的所謂金磚五國,實際上就是當下全球現代化發展中第二波崛起國家群中的重要代表。他們氣勢逼人地緊緊追趕著第一波崛起的國家,在21世紀餘下的80多年裡,如無意外,他們將在全球發展中顯現出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今天的發達國家,包括歐美和脫亞入歐的日本,就是近一百年來全球第一波崛起者。他們乘著工業和科技革命的快車,利用殖民政策和殘酷的原始積累帶來的財富,搶先登上了現代化的富強之路,把其他國家遠遠地拋在後面。為了爭奪資源與勢力範圍以及世界秩序的制定權與控制權,他們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隨後大規模的冷戰和無數次以強凌弱的直接或代理人戰爭連綿不斷。20年前的柏林圍牆倒塌和前蘇聯的解體,曾使西方發達國家為自己的優越和勝利歡呼雀躍,直到近幾年出現的先天性的、難以逃避的周期性金融和經濟危機,以及連帶而來的政治和社會危機,讓他們從巔峰狀態開始回落。從美國到歐洲以至所有西方發達國家都先後陷入不穩定的低速、甚至負增長的經濟發展狀態。以歐美為主的第一波崛起的強國雖然目前仍舊處於強勢地位,但是已經失去當年目空一切、左右一切的氣勢。難以控制的「無形之手」的肆無忌憚,龐大的國債和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長期的過度福利政策造成的國家負債運行和公眾超前消費,加上1%的富人與99%的普通人之間貧富差距的增大,開始引起發達國家內部一系列憂慮、質疑和尋求變革的爭議。這些發達國家被迫作出內部和外部的許多調整、財政收縮甚至尋求外部援助來應對這些困局。由於在病因診斷上尚未取得一致意見,各國症狀又不完全相同,處方自然也就難以統一。這種掙扎自救的混亂狀態可能還會持續多年甚至更長時間,這就意味著第一波崛起的發達國家,還要艱難地在不穩定的高處顛簸甚至下滑前行,同時還要經受第二波崛起國家帶來的挑戰,以及來自第三波甚至第四波崛起國家的多方壓力。今年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西方精英們開始研討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的變革問題就是一個顯著的例證。

2011年出現的所謂「阿拉伯之春」,涉及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葉門和敘利亞等國家,而且還會繼續在阿拉伯國家甚至整個伊斯蘭世界引發連鎖反應。表面上看,這是公眾對長期的家族式獨裁統治的不滿引發的草根式自下而上的革命行動。從更深層面看,這是阿拉伯世界不甘落後的崛起前兆。阿拉伯世界將是全球第三波崛起浪潮的主體,這一波崛起浪潮將在不久的將來緊跟正在運行之中的,以金磚五國為主的第二波崛起浪潮,在21世紀的世界發展洪流中嶄露頭角。有幾千年文明史的阿拉伯世界,從本質上講並不安於目前的現狀,例如很多阿拉伯國家世俗政黨的名稱中都包含有「阿拉伯復興」的字樣,這說明他們不甘心被強國支配而長期處於弱勢狀態,恢復往年的輝煌歷史地位,大力提高經濟發展的水平,自然成為伊斯蘭國家精英和大眾們的理想和願望。雖然相同的伊斯蘭宗教文化是連接民族和國家內部團結,抵禦外部文化侵蝕的的基礎紐帶,但由於殖民統治長期以來的分而治之,加上內部紛繁的派系之爭,使伊斯蘭世界的崛起困難叢叢,舉步維艱。

第一波崛起的發達國家人口約為10個億,第二波崛起的國家人口接近30億,而第三波崛起的阿拉伯世界人口大約15億,樂觀地看,假如第四波崛起的是非洲和拉丁美洲眾多欠發達國家,那麼全世界70多億人口形成的兩百多個國家,都將在21世紀分波次崛起進入全球現代化的行列,共同分享平等、公正、而又發達的和諧、智慧、綠色的地球村生活。

從近期來看,第一波的崛起是已經發生的事情,第二波的崛起是正在發生的事情,而第三波崛起只是開了個頭,不確定因素還很多,何況阿拉伯世界本身派系又多,政體各異,各自的精英又各立門戶,幾十年的內外博弈和相互爭戰,特別是西方強國的強力幹預,始終未能產生出可以引導阿拉伯國家真正強盛並能聯合起來的領袖集團,帶領大家共同擺脫單一能源供應國,而又四分五裂軟弱無力的狀態。當前「阿拉伯之春」帶來的變化,雖然給人們展示了某種變革的希望,但是由於各種勢力都在明裡暗裡爭奪主導權,局勢的發展仍然難以預測。不過在經過一段混亂和艱難摸索之後,前景應當是樂觀的。

非洲和拉丁美洲眾多欠發達國家在全球化的衝擊下,也已經在萌動之中,它們可能是第四波崛起的國家。一個非洲已經出現了55個大大小小的國家,而且似乎還有繼續出現新國家的可能。這種不穩定的國家狀態,是延緩非洲國家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前世界情勢複雜多變,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第一波崛起的國家,遇到了系統性危機而進入「高位震蕩」階段,它們被迫反思和應變,但又不甘示弱,不願放棄全球領導和幹預的強勢地位。例如轉嫁經濟危機後果;軍事介入阿拉伯世界的動亂;戰略轉移太平洋,加強對新崛起國家的遏制等。第二波崛起國家雖然受到危機的牽連,但正積極自我調整並參與危機的解救行動,卻引發第一波崛起國的憂慮和遏制。第三波崛起浪潮的萌動和流血紛爭帶來的能源價格波動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三者疊加和相互作用的結果使局面難以平穩。因此處理好這三波崛起國家間的關係,將是各國21世紀面臨的重要課題。

首先對第一波崛起而又遇到麻煩的老強國來講,改變大國唯我獨尊的領袖和導師心態十分重要。應以平等的眼光尊重後起的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波崛起的國家才是上策。例如大可不必把強制推行「普世價值觀」作為替天行道甚至區分敵友的國家外交基本政策,在這反面實行多元和柔性的「自助餐」方式,讓大家有充分的自由選擇適合自己國情的發展模式效果肯定會好。此外,加強自我反省和變革,謙虛地向後起的國家學習也十分需要。後起國家的諸多毛病和缺點肯定很多,但如果眼睛只盯著這方面甚至加以誇大,就會跌入誤判的泥坑而難以自拔。

作為第二波崛起的新興國家也應處理好相互之間的關係。金磚五國相互間已經開展的一系列協調會議和行動,在全球經濟的發展和調整中發揮了良好的正面作用,同時在各自的所在地區起到了重要的穩定和帶動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作用將會日益顯著。另一方面,處理好與第一波崛起的西方強國的關係也十分必要。遏制與反遏制的摩擦在所難免,但終究它們還是老大,在不損及自身核心利益的情況下,顧及雙方的重大關切,甚至出手相助還是必要的,例如歐債危機的解救,推進全球性的反擴散和反恐機制等。其中的一些重大雙邊關係,例如中美關係,已經成為現時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從某種角度來講,它具有世界穩定程度高低的指標性意義。此外與第一波崛起國的關係處理得好壞,也會對第二波國家崛起的速度與效率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必須謹慎對待。第二波崛起的新興國家,還應關注後起的第三和第四波欠發達國家,首先要給與他們充分的尊重,不能把對方只當作能源和材料的供應國及低端商品的市場,應以推動它們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建立互利共贏的雙邊關係,警惕和擯棄西方殖民主義的劣行。況且他們在聯合國討論和表決相關事項時佔有舉足輕重的數量優勢,而且這種優勢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權重會越發顯著。

第三和第四波崛起的欠發達國家,面臨的首要問題是解決好本身內部去除混亂,梳理並追求穩定與發展問題。減少外部的幹預和介入固然十分重要,但內因仍是基礎。隨著第一和第二波崛起國家的發展,全球「水漲船高」的效應在日益信息化的助推下,可能在政治和經濟兩方面會為第三和第四波崛起國家提供正向的環境條件。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由於欠發達國家數量眾多,加上全球面臨的共同性難題日益突出,它們崛起的難度將會更大,所需時間也會更長,但是21世紀餘下的88年,應該會夠用吧。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和平崛起肯定不會是一枝獨秀,況且我們與某些鄰國之間還存在一些領土與海權的爭議,還有某些國家的蓄意遏制和幹擾,加上自己內部存在的不少難題,可以肯定崛起之路困難很多,但希望很大。而多國崛起對我們來講雖然會帶來競爭性壓力,但又是一件好事,它至少可以大大減緩木秀於林的風險,同時也能為我們提供參照學習的機會。

在未來的80多年裡,地球上至少會先後發生四波國家崛起的浪潮,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群體將會在各自的基礎上探索前進。可以判斷, 21世紀將是多國崛起的世紀,其結果必然會帶來一個多極的世界。但願那將是一個各國貧富和強弱差距逐漸縮小的世界;一個多元而接近和諧的世界。

(作者為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理事)

相關焦點

  • 21世紀人類面臨的新挑戰 | 中國工程院院刊
    文中作者指出,21世紀的地球將進入人類世,全球將面臨兩大挑戰:人口激增與氣候變暖,基因技術、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太空探索技術等一系列新興技術,將在幫助人們應對挑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當然新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會帶來新的不確定性。科學家和工程師有義務推廣其工作成果的有益應用,並對其弊端予以警告。註: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因此,近代崛起的日本、英國這種典型的離岸海權國就不符合海陸複合型地緣政治大國的特徵。第二,這類國家與周邊其他陸上強鄰存在著明顯的安全博弈這一條件將崛起的美國作為地緣政治中的特例排除在關注普遍性的研究之外。美國雖然是19世紀末的崛起國,但它自建國以來一直奉行孤立主義原則而遠離歐洲國際社會的紛爭。二戰爆發前的大部分時間裡,美國都沒有深度捲入到以歐洲體系為核心的安全競爭之中。
  • 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繼續解決工業化時期業已產生的問題並回應21世紀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仍然需要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科學方法和總體思路。馬克思主義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能夠不斷回應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新挑戰,提出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 全球新冠病例超過3000萬,許多北半球國家面臨第二波疫情
    其中,美國是確診數最多的國家,累計確診病例超過667萬例,佔到全球總病例的22%。美國死亡病例也位居全球首位,目前已逼近20萬例。緊隨美國之後的是印度,該國累計確診病例521萬例,累計死亡病例8.4萬例。BBC指出,印度的疫情擴散速度要遠快於其他國家,近段時間以來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連續突破9萬例。
  • 前沿研究丨21世紀工程領域的重大挑戰
    編者按近期,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C.D. Mote Jr(牟德)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撰文指出,工程的基本使命是為用戶進行創造,20世紀是一個工程成就非凡的時期,而21世紀是工程創新和技術變革加速的世紀。
  • 獨家:21世紀將是"亞洲世紀" 中國起主導作用
    《參考消息》駐孟買記者唐璐3月2日報導 對於「中國世紀元年」的提法,印度經濟學家桑賈亞·巴魯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認為,21世紀最大的特點將是「多極化」,中國是起主導作用的全球力量,但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也將成為重要的全球力量。
  • 「鯨魚國家」巴西崛起有何難?
    巴西發展融資機構協會會刊《方向》曾在2003年6月提出四大「鯨魚國家」的概念。所謂四大「鯨魚國家」,就是指20世紀亞洲有「四小龍」騰飛,21世紀也有四大「鯨魚國家」崛起,鯨魚體型巨大,這四個「鯨魚國家」自然面積也都不小——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隨後,又有人將這四個國家稱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金磚四國」(BRICs)。
  • 21世紀氣候變化與中國國家安全
    歷史第三低值出現在2011年,第二低值出現在2007年,歷史最低值則出現在2012年。2015年的歷史低值水平與2011年十分接近。事實上,在過去的9年間,北極的海冰覆蓋面積是有衛星觀測以來最低的9年。自20世紀80年代後,北極的多年海冰數量急劇下降。1985年,海冰總量中有20%均是多年冰,但2015年3月多年冰僅佔總量的3%。
  • 北京即將挑戰21世紀最低氣溫紀錄……
    部分地區降溫幅度可達10℃以上三股冷空氣組合出擊本周內,有三股冷空氣「組合出擊」昨天,第一股冷空氣已正式開啟「工作」模式4日至5日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江淮等地氣溫普遍下降4~6℃6日至8日,第二股冷空氣
  • 朱光耀:全球面臨八大不確定性,需以穩定性戰勝不確定性(附實錄)
    導讀:朱光耀表示,疫情的蔓延,使得世界正面臨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世界加速進行調整。人類處在新的歷史十字路口,巨大的不確定性是世界所有國家必須直面的重大挑戰。2020年11月10-11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世紀經濟報導主辦的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在北京四季酒店舉行。
  • 21世紀初東北亞安全格局觀察(2)
    從發展趨勢來看,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難以被逾越,特別是在東北亞地區,尚無一個國家能夠對其戰略利益產生實質性的威脅。然而,美國卻對中國復興、俄羅斯崛起、日本邁向軍政強國和朝鮮桀驁不馴始終保持著高度關注和戒備,並動用超強的政治軍事經濟實力、同盟體系的協助,最大限度的防範挑戰因素。
  • 21世紀必將是海洋的世紀
    21世紀必將是海洋的世紀21世紀必將是海洋的世紀。歷史和近代現實的無數戰爭,已經證明一個擁有豐富海洋國土和海洋資源的國家,如果不建設和擁有一隻強大的海軍力量,首先無法確保其海洋國土的主權和安全,其次若對海洋國土的控制權一旦喪失或被壓制,廣 大的內陸國土將失去一個天然的屏障,外敵將可以長驅直入,而中國必將喪失在戰爭中拒敵殲敵反擊反攻決勝於陸地國土之外的一個殺手鐧。
  • 北京或將創21世紀以來最低溫紀錄,這波寒潮會降雪嗎?
    北京或將創21世紀以來最低溫紀錄,這波寒潮會降雪嗎?北京或挑戰21世紀最低溫紀錄此次冷空氣過程一點兒也不輸去年底的「跨年」寒潮。一是降溫幅度較大,過程降溫幅度6~8℃。
  • 堅決阻斷第二波輸入型疫情
    尊重科學 理性判斷 統籌兼顧 精準施策 堅決阻斷第二波輸入型疫情範銳平主持召開成都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會議,強調要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終堅持從城市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
  • 堡壘之夜第二章第一賽季混沌崛起挑戰任務完成方法
    本文給大家帶來堡壘之夜第二章第一賽季混沌崛起挑戰任務完成方法攻略,堡壘之夜在12月5日更新新一周的挑戰任務混沌崛起,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堡壘之夜第二章第一賽季混沌崛起任務完成攻略堡壘之夜第二章第一賽季任務已開啟,與往常賽季不同的是。
  • 《21世紀資本論》今秋出中文版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已經寫了多篇評論談論《21世紀資本論》,他認為,「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法國經濟學家託馬斯·皮克迪的代表作《21世紀資本論》,將成為本年度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甚至將是近10年裡最重要的一本。」 另一位諾獎得主羅伯特·索洛的評論也直接給出標題「託馬斯·皮克迪是對的!」而同時,美國保守派則拼命地反駁和批判。
  • 李克強在21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開幕式上的演講
    變化世界中的中國 ——在21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開幕式上的演講(2 0 1 3年11月1日,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李克強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開幕式並發表題為「變革世界中的中國」的演講。首先我代表中國政府對遠道而來的各位貴賓和朋友表示誠摯歡迎,對21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這次會議之前,理事會給我提供了一個問題清單,涉及中國發展面臨的挑戰、改革開放的舉措、國際治理的理念和作用等諸多方面。這表明,大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的角色。理事會把這次會議的主題確定為「讀懂中國」,這四個字看起來簡單,但內涵相當豐富。
  • 應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延伸至拉美地區
    此後召開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強調了包括「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內的「一帶一路」建設。2014年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由此可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已經上升到中國對外開放的國家戰略。 中國自古就是對外貿易大國,存在東線、西線、南線等多條線路。
  • 英媒:中印競爭或將決定21世紀的世界格局
    原標題:英媒:中印競爭或將決定未來世界格局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導英國《金融時報》6月7日發表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的文章《21世紀的中印競爭》稱,西方人熱衷分析美中之間的強國鬥爭,然而最終決定21世紀格局的,或許會是中印之間的競爭。
  • 21世紀年度好書(2020)入圍的30本名單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21世紀經濟報導、21世紀經濟研究院評選出的「21世紀年度好書」吧。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