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白光顯微鏡觀察了非平衡分子堆積對微晶體中單線態裂分的影響

2020-12-05 譽文學術

Impact of non-equilibrium molecular packings on singlet fission in microcrystals observed using 2D white-light microscopy

Andrew C. Jones, Martin T. Zanni 化學

摘要

單線態裂分是將一個單線態激子分裂成兩個三重態激子的過程,被認為是一種提高未來光伏器件效率的機制。在會發生單線態裂分的有機半導體中,通過設置決定系統能量特性的分子間耦合,分子間幾何關係具有重要作用。我們在文中利用超快的二維白光顯微鏡對TIPS-並五苯微晶體進行空間成像,並發現低能量的單線態稀疏地分布在微晶體中,在邊緣和形態缺陷處濃度較高。

這些單線態的光譜與滑移疊加的分子幾何形狀和增加的電荷轉移耦合一致。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些低能單線態的皮秒級時間動力學與相關的三聯體對態的皮秒級時間動力學相匹配,我們認為這是單線態/三聯體對在這些位點處相互轉換的結果我們的觀察結果支持這一結論,即少量具有良好能量特性的幾何體可以在單線態裂分過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武漢理工Chem:膜相中高效的分子內單線態裂分調控
    【引言】 單線態裂分(singlet fission, SF)是指當有機半導體材料受激發產生單線態激子後,通過一個自旋允許的裂分過程,形成兩個三線態激子的多激子產生現象。
  • 淺談影響數碼顯微鏡解析度的兩大因素
    選用一組不同放大倍率的攝像鏡頭實現不同的空間採樣率,以研究空間採樣率對數碼圖像解析度的影響。具體實驗條件如下:顯微鏡:BA310顯微鏡。光源:白光LED和滷素燈(可互換),帶有550/20nm的幹涉濾色片。顯微物鏡:根據式①,其極限解析度為0.45μm。攝像頭:CM3-U3-50S5M黑白攝像頭,像素邊長為3.45μm。
  • Metal-air電池/ ACS Energy Letters/鋰離子和金屬空氣電池中單重態氧產生的機理
    https://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0c00595【作者單位】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話題討論】【論文摘要】1 單線態氧已經成為困擾電池科學的一個真正的謎團
  • 分享:探索白光LED劣化原因
    穿插式電子顯微鏡(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可以根據LED的斷面結構直接觀察轉位與缺陷,劣化分析時微細部位的歪斜、應力、成分、載子濃度、缺陷評鑑非常重要,特別是奈米等級的載子濃度與缺陷評鑑分析,一般都使用:掃描型探針顯微鏡(SPM;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掃描型擴散阻抗顯微鏡(SSRM;Scanning Spread Resistance
  • 為什麼要用白光幹涉儀?
    白光幹涉儀目前在3D檢測領域是精度最高的測量儀器之一,在同等系統放大倍率下檢測精度和重複精度都高於共聚焦顯微鏡和聚焦成像顯微鏡,在一些納米級和亞納米級的超精密加工領域,除了白光幹涉儀,其它的儀器無法達到其測量精度要求。
  • 兒童顯微鏡觀察精子_愛科學
    兒童顯微鏡觀察精子,愛科學,深圳市愛科學教育創新有限公司是一家堅持自主創新的科技型公司,專注於研發和探索新一代顯微鏡,掌握了數十項核心技術,擁有5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兒童顯微鏡觀察精子, 夏天的時候拍死個蚊子,看看蚊子腿啊,蚊子嘴啊,蚊子翅膀啊,非常清楚。據說醫學院裡流傳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 光學顯微鏡的主要觀察方法之螢光觀察
    接著,電子從基態(S0)躍遷至較高的能級,即激發態(S1』)。這個過程稱為激發①。電子在激發態停留10-9–10-8秒,在此過程中電子損失一些能量②。電子離開激發態(S1)並回到基態的過程中③,會釋放出激發過程中吸收的剩餘能量。
  • Science: 掃描探針顯微鏡控制器在二維磁性材料研究中的突破性應用...
    目前,現存的二維磁性材料非常稀少,這意味著新範德瓦爾斯磁體的發現,不僅僅有助於二維磁性的研究,更是為二維自旋電子學器件的應用提供了材料基礎[1]。相比於傳統的三維空間結構,二維層狀磁性材料因其原子層間較弱的範德華爾斯作用力,能夠人為操控其層間堆疊方式,進而有可能影響其磁耦合特性,為新型二維自旋器件的研製提供新思路。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二維自旋玻璃中發現大的磁滯效應
    自2004年石墨烯被分離以來,二維材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並且在磁、電、力和光學等領域展現了許多奇異的特性。然而,二維磁性材料的合成與分離主要困難在於設計配體形成層內磁相互作用,同時阻隔層間磁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特定拓撲結構和自旋阻錯特性的二維材料一般會表現出奇異的磁學性質,如基於六邊形衍生的Kagomé格子或蜂窩格子。
  • 原子力顯微鏡及其在聚合物凝聚態中的應用
    對於非導電非導熱性的試樣也可進行觀察。原子力顯微鏡至今已有多種變形,這些顯微鏡可分別用來研究材料表面形貌、力學特性、電磁特性、表面電力分布、表面熱特性及光特性等,它們已在有機、無機、半導體、光記錄材料及生物材料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2]。
  • 太原理工大學 王龍博士等《JACS》:醌式聚合物中的激子裂分現象
    設計發展高效穩定的聚合物激子裂分材料對於激子裂分的實際光伏器件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相比於小分子類型,目前已報導的聚合物激子裂分材料體系非常少,同時生成的多激子態還面臨著分離困難等缺陷。通過時間分辨的瞬態吸收光譜等表徵手段,研究者們發展了一類高效穩定的聚合物激子裂分體系。進而對該體系的多激子態後續的分離情況進行了詳細研究,為該體系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
  • 梁世軍/繆峰/林君浩:二維材料層間相互作用調控
    不同於單層情況,V摻雜在雙層MoS2的價帶頂附近引入了大量間隙態(gap states)。這些態激活了S-3pz軌道,使其形成能夠貢獻導電的價帶邊電子態。這些面外的S-3pz軌道不僅在能量上有較大的展寬,在實空間中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形成了額外的導電網絡,大幅增強了其電導率。
  • 人類用顯微鏡觀察微觀世界,會不會有比宇宙大巨型生物在觀察人類
    自從顯微鏡問世後,人類所觀察到的東西不再限於肉眼看到事物,而且看到了另一個微觀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人類看到了組成自身的細胞,也看到了極為微小,卻有能力讓人倒下或者死亡的病菌。再小一點,還能看到分子,分子中又能看到原子、中子、質子等,甚至是更小的夸克。
  • 新型微晶體黃金比普通黃金更穩定
    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報告說,實驗表明他們製取的一種微晶體黃金比普通黃金還要穩定,對汞和王水的耐受力更強,是人造物質中化學性質最不活潑的一種。黃金是一種惰性金屬,很難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常規條件下可永久保存,這種耐久性是它成為貨幣金屬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三維成像顯微鏡可觀察活細胞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特拉維夫6月30日電 (記者毛黎)據當地媒體日前報導,以色列理工大學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顯微鏡,能以超高解析度展現活細胞的三維圖像,有望為生物學研究帶來革命性變化。通常,生物學家利用顯微鏡呈現的細胞二維圖像觀察其內部情況,而細胞本身是三維結構,因此二維圖像無疑會丟失部分信息。 迄今為止,人們通過對研究樣本逐層掃描,然後用計算機合成三維圖形的方法來了解物體結構。但逐層掃描過程要求被掃描對象必須在整個過程保持靜止,該局限性表明它不可能用於觀察活細胞。
  • Nature重磅:首次在塊狀化合物中觀察到三重態手性超導性
    眾多實驗觀察間接表明在重-費米化合物UTe2中自選三重態對的存在。1. 研究者在UTe2中發現了近藤效應和超導性共存的特徵,表明在一個單元細胞內存在相互競爭的空間調節。2. 在階躍邊緣的掃描隧道光譜揭示了手性間隙態的特徵,證實了早期提出的手性間隙態存在於拓撲超導體邊界的預測。3.
  • 復旦譚鵬課題組合作揭示核-殼-表面複合球體結晶態形貌控制機制
    左1:二維球面存在十二個呈二十面體排列的五度對稱拓撲缺陷。左2:非洲豬瘟病毒的二十面體衣殼結構。右1:正四面體小結晶體的三維堆積。右2:小結晶體四面體形成的三維二十面體結構。以簡單的二維球面為例,傳統理論認為其表面結構主要由拓撲缺陷控制,如球面上存在12個5度旋轉對稱的點缺陷(如圖1左一)。這一理論很好地解釋了球狀病毒蛋白殼結構的形成,如非洲豬瘟病毒的衣殼結構(圖1左二)。然而,球形約束形成的三維結構具有多樣性;受到結構體的尺寸、內在對稱性等多因素影響,如具有正四面體特性的小晶粒也可由堆積效應,形成內在二十面體結構(圖一右)。
  • 復旦譚鵬團隊揭示核-殼-表面複合球體的結晶態形貌控制物理機制
    左1:二維球面存在十二個呈二十面體排列的五度對稱拓撲缺陷。左2:非洲豬瘟病毒的二十面體衣殼結構。右1:正四面體小結晶體的三維堆積。右2:小結晶體四面體形成的三維二十面體結構。以簡單的二維球面為例,傳統理論認為其表面結構主要由拓撲缺陷控制,如球面上存在12個5度旋轉對稱的點缺陷(如圖1左一)。這一理論很好地解釋了球狀病毒蛋白殼結構的形成,如非洲豬瘟病毒的衣殼結構(圖1左二)。然而,球形約束形成的三維結構具有多樣性;受到結構體的尺寸、內在對稱性等多因素影響,如具有正四面體特性的小晶粒也可由堆積效應,形成內在二十面體結構(圖一右)。
  • 肺葉間裂發育不全的影像評價進展
    肺葉間裂發育不全可能在生理上意義不大,但在病理上卻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證實,肺葉間裂發育不全不僅會對肺部疾病的病程產生影響,而且會增加外科醫師手術的操作困難,更是肺氣腫患者行支氣管鏡肺減容術預後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
  • 核—殼—表面複合球體的結晶態形貌控制機制獲揭示
    左1:二維球面存在十二個呈二十面體排列的五度對稱拓撲缺陷;左2:非洲豬瘟病毒的二十面體衣殼結構;右1:正四面體小結晶體的三維堆積;右2:小結晶體四面體形成的三維二十面體結構以簡單的二維球面為例,傳統理論認為其表面結構主要由拓撲缺陷控制,如球面上存在12個5度旋轉對稱的點缺陷(如圖左1)。這一理論很好地解釋了球狀病毒蛋白殼結構的形成,如非洲豬瘟病毒的衣殼結構(圖左2)。然而,球形約束形成的三維結構具有多樣性;受到結構體的尺寸、內在對稱性等多因素影響,如具有正四面體特性的小晶粒也可由堆積效應形成內在二十面體結構(圖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