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Chem:膜相中高效的分子內單線態裂分調控

2020-11-22 騰訊網

【引言】

單線態裂分(singlet fission, SF)是指當有機半導體材料受激發產生單線態激子後,通過一個自旋允許的裂分過程,形成兩個三線態激子的多激子產生現象。研究表明,單線態裂分在突破單層異質結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的Shockley–Queisser定律限制、光催化、傳感、OLED、光電晶體及生物體系的光防護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基於SF的有機太陽能電池EQE達到126%、SF敏化的晶體矽太陽能電池EQE達106%等研究結果均已有報導,顯示出SF在太陽能電池器件方面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價值。最近,文獻報導了利用具有SF的主體材料敏化OLED,其NIR電致發光器件的激子產率達100.8%。分子內SF,由於可以通過分子設計來調控其三線態生成與衰減過程,引起了廣泛關注。實現膜相中三線態的快速生成及緩慢衰減,可以進一步推動單線態裂分材料在器件應用的研究,但目前仍是分子內單線態裂分研究領域的一個挑戰。

【成果簡介】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夏建龍教授課題組設計合成了一系列以三聯苯為橋連單元的並五苯四聚體分子(TPTP-1、TPTP-2、TPTP-3)用於分子內SF研究;發現膜相中分子內SF生成的自由三線態的壽命達到微秒級;並首次提出了利用「分子工程」策略來調控膜相中分子內單線態裂分,實現聚集態下快速的單線態裂分、高產率且長壽命的自由三線態。超快光譜實驗結果表明,TPTP分子稀溶液在光照激發下產生的單線態,快速形成三線態激子對,三線態的生成通過三線態敏化實驗進一步確認—這與之前文獻中報導的並五苯二聚體分子的激發態動力學過程相似,說明溶液中TPTP分子發生了高效的分子內單線態裂分(三線態產率高達180-199%),並且主要是由沿三聯苯短軸方向的兩個並五苯參與完成。此外,瞬態實驗結果還表明在膜相中分子間與分子內的單線態裂分過程同時存在,與二聚體mBP1相比,TPTP分子的單線態裂分生成了更多的自由三線態(40-75%),且三線態壽命增長了103數量級達到了微秒級。該成果以「Achieving Long-lived Triplet States in Intramolecular SF Films Through Molecular Engineering」為題發表在Chem上,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生黃華熙和何桂營博士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圖文導讀】

圖1. 單線態裂分(singlet fission, SF)示意圖

圖2. 單線態裂分材料的結構—機理示意圖及TPTP分子的設計策略

A)典型的溶液相中分子內SF動力學

B)薄膜相中單體和二聚體的SF動力學

C)TPTP系列分子的設計策略

圖3. 分子結構及X-射線衍射(XRD)結果

A)分子結構

B)膜相XRD圖

圖4. 三個TPTP分子的計算優化構型

A)TPTP-1

B)TPTP-2

C)TPTP-3

紅箭頭所示二面角受位阻效應影響,角度在35-38度。藍箭頭反之,角度約為55度。

圖5. 紫外吸收光譜

A)分子在甲苯溶液中的紫外吸收

B)分子在薄膜中的紫外吸收

圖6. 瞬態吸收光譜

A)溶液中TPTP-1的瞬態吸收光譜

B)溶液中TPTP-3的瞬態吸收光譜

C)薄膜中TPTP-1的瞬態吸收光譜

D)薄膜中TPTP-3的瞬態吸收光譜

【小結】

該工作設計合成了三個並五苯四聚體(TPTP)分子用於分子內單線態裂分研究,利用超快光譜技術,深入研究了它們在溶液和薄膜相中受光照激發後的激子動力學過程,發現在稀溶液中具有和二聚體相似的動力學過程,三線態產率達180-199%。此外,在薄膜相中,TPTP分子的三線態湮滅速率比二聚體慢103數量級,其三線態壽命達到微秒級。該工作為設計和合成更多新型分子內單線態裂分材料,及探索其在SF器件中的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文獻連結:

Achieving Long-lived Triplet States in Intramolecular SF Films Through Molecular Engineering. Huaxi Huang, Guiying He, Ke Xu, Qin Wu, Di Wu,Matthew Y. Sfeir, Jianlong Xia. Chem 2019,

DOI:10.1016/j.chempr.2019.06.007.

本文由武漢理工大學夏建龍教授課題組供稿。

投稿郵箱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微信

cailiaorenvip

【計算服務】

材料人重磅推出特色計算服務,為廣大材料&化學科技工作者提供包括第一性原理計算、有限元計算、分子動力學計算、流體力學計算、相圖計算等一系列材料計算代算服務,以及相關的計算指導、培訓服務。如有需要,歡迎掃碼添加客服諮詢(微信號:cailiaoren001)

相關焦點

  • 二維白光顯微鏡觀察了非平衡分子堆積對微晶體中單線態裂分的影響
    Zanni 化學摘要單線態裂分是將一個單線態激子分裂成兩個三重態激子的過程,被認為是一種提高未來光伏器件效率的機制。在會發生單線態裂分的有機半導體中,通過設置決定系統能量特性的分子間耦合,分子間幾何關係具有重要作用。
  • Chem. 新型MOF-聚合物MMMs膜,高效分離手性分子!
    如今,常見的藥品、食品添加劑等都含有純度較高的手性分子,所以快速、高效的分離手性分子的外消旋混合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最近,金屬-有機骨架(MOFs)及其衍生物構成的薄膜是一類新興的微孔材料,被用作高效的分子分離膜。其中,部分純手性MOFs有望用於分離手性分子。
  • 武漢理工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反應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複合材料實驗室陳麗華研究員所在科研團隊聯合納微結構研究中心,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反應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沸石分子篩晶體內大孔-介孔等級孔道結構的構築,開發具有晶體內大孔-介孔-微孔沸石分子篩單晶材料,目前尚未有科學報告,而其等級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及超穩定性能使其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意義及實際應用價值。
  • 武漢理工《Matter》:構築晶體內跨尺度分子篩單晶反應器
    )GustaafVan Tendeloo院士團隊以工業應用需求為導向,針對等級孔分子篩材料研究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進行孔道結構及材料的設計,首次開發出高性能等級孔ZSM-5分子篩單晶反應器(OMMS-ZSM-5),並結合先進透射電子顯微學研究方法,從多維度上揭示了其覆蓋大孔、介孔及微孔的等級孔道結構,實現晶體內孔道結構的跨尺度貫通及孔道屬性的調控,使不同級別孔道的優勢集中在一個體系中
  • 天大姜忠義教授JACS:氣-固界面聚合COFs膜與高效分子分離
    通過提高反應溫度、優化單體在固相界面的均勻分布,在9 h內即可獲得高結晶度且超薄的COFs膜,較傳統方法的製備時間縮短了8倍,膜厚度可在20 nm~1μm間調控。得益於超薄的厚度與規則有序的孔道結構,氣-固界面聚合法製備的COFs膜表現出超高的溶劑通量和優異的分子分離性能。
  • ...朱學良/鄢秀敏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
    【學術前沿】朱學良/鄢秀敏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纖毛 2020-11-27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
    該研究揭示了一個纖毛特異性的小GTP酶Rabl2對膜蛋白運出纖毛的重要調控作用。纖毛(cilium)是一種在人體內廣泛分布、突出於細胞表面的富含微管的毛髮狀細胞器,能通過擺動產生力,並能作為細胞的「天線」感知胞外的生物信號(如Hedgehog信號分子)、化學信號(如氣味分子)和物理信號(如光和機械力)。
  • 上海有機所等在分子伴侶調控無膜細胞器動態組裝研究中獲進展
    然而目前,學界缺乏關於蛋白相分離穩態在不同無膜細胞器中如何被精密調控的研究。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中心劉聰課題組、方燕姍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了一類維持無膜細胞器中蛋白穩態的關鍵分子伴侶Hsp40。其自身具有較強的相分離能力,並能夠與無膜細胞器中的蛋白發生協同相分離,在維持蛋白質高度動態的相分離中起到關鍵作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roc. Natl.
  • 華南理工王海輝教授:高效Ti3C2Tx MXene離子分離膜助力海水淡化...
    膜分離技術由於耗能低、效率高,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海水淡化技術。開發高性能膜材料一直是研究者們追求的目標。研究發現,基於二維材料的層狀膜可以很好的實現高選擇性和高通量的水淨化,但是二維膜在水中面臨著溶脹問題,因此提高二維膜在水溶液中的穩定性是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 武漢理工大學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複合材料團隊陳麗華研究員在高效等級孔分子篩單晶催化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Micron-sized zeolite Beta single crystals featuring intracrystal interconnected ordered macro-meso-microporosity displaying superior catalytic performance」(晶體內跨尺度貫通等級孔大孔-介孔-微孔沸石Beta分子篩單晶實現高效催化
  • Chem-Asian. J. :單模微波輻射在溫和條件下有效促進b-軸取向MFI沸石分子篩膜面內生長與欒晶抑制
    大連理工大學劉毅教授課題組首次將單模微波輻射應用於b-軸取向MFI晶種層外延生長,在不高於100℃的溫和反應條件下製備出連生性好、無孿晶且高度b-軸取向的MFI沸石分子篩膜
  • 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本文主要從肌內脂肪細胞來源及其分化沉積調控的關鍵基因、信號通路等方面綜述了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的相關研究進展。1 、肌內脂肪細胞來源在哺乳動物中,主要有棕色、米色和白色3 種脂肪細胞。遺傳、環境和營養等因素對動物肌內脂肪沉積的影響及調控,離不開動物機體中相關基因及相關信號網絡的參與,動物分子營養調控脂質代謝及肌內脂肪沉積的機制最終也通過影響基因及基因網絡實現。
  • 科學家發現酸性磷脂調控記憶性B淋巴細胞活化的分子機制
    這種增強性的免疫應答依賴於記憶性B細胞的IgG型抗原受體在識別抗原後啟動的更快速、更高效的跨膜信號轉導。>淋巴細胞快速高效免疫活化的有序起始。這種增強性的免疫應答依賴於記憶性B細胞的IgG型抗原受體在識別抗原後啟動的更快速、更高效的跨膜信號轉導。
  • CCS Chemistry | 一鍋兩步電化學脫氫增環,高效構築中環內醯胺
    武漢大學雷愛文課題組報導了利用電化學陽極氧化的策略,實現了溫和條件下多種中環內醯胺的高效構築。中環內醯胺是一類十分重要的結構框架,它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中,開發簡易高效的中環內醯胺構建方法是有機合成的研究重點之一。由於在構建中環內醯胺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利的焓變和熵變,所以實現此結構的合成存在較大挑戰。
  • TORC1通過胞吞作用實現對質膜成分調控
    其研究組的這些研究工作不僅促進了人們對參與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的一些重要蛋白質的生物功能、分子機理、結構和功能關係的認識,同時還為探索與這些蛋白質的功能失調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尋找疾病診斷的新靶標和新方法、設計和研發治療疾病的藥物等奠定了分子基礎。
  • 武漢Ro膜洗膜劑
    武漢Ro膜洗膜劑,1.2產品在質保期內若發生重大質量問題,我方確保在接到甲方通知後24小時內趕赴現場負責免費更換。 超濾膜的孔徑是由一定分子量的物質進行截留試驗測定的,並以分子量的數值來表示的。5)臭氧:是一種在常溫下呈藍色、有特殊的魚腥味的氣體,分子式為O3。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
  • Structure:TORC1通過胞吞作用實現對質膜成分調控
    其研究組的這些研究工作不僅促進了人們對參與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的一些重要蛋白質的生物功能、分子機理、結構和功能關係的認識,同時還為探索與這些蛋白質的功能失調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尋找疾病診斷的新靶標和新方法、設計和研發治療疾病的藥物等奠定了分子基礎。
  • 基因組編輯高效調控內源基因蛋白質翻譯新方法提出
    基因組編輯是在基因組水平對基因進行精確、定向修飾的一種高效生物技術方法。簡單、高效的CRISPR/Cas9編輯體系的出現給生命科學帶來了新的技術革命。CRISPR/Cas9通常在基因組靶向位點造成DNA鹼基的添加或刪除,導致基因功能的缺失。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建立了一個通過CRISPR/Cas9高效調控內源mRNA翻譯的方法。
  • CCS Chemistry | 低分子量陽離子聚多酚,siRNA實現細胞內遞送的...
    小幹擾RNA(siRNAs)藥物能特異性地沉默細胞內的靶基因,在生物治療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然而,siRNA是一類具有高親水性和大量負電荷的雙鏈RNA,在生物系統中不透膜,而且極不穩定。它們需要通過載體的幫助來屏蔽負電荷、穿過細胞膜並免於被RNA酶降解,實現高效的基因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