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麒元 | 財經作家
【導讀】今年以來,在新冠疫情、種族運動和美國大選等熱點的帶動下,美國成為舉世關注的焦點。美國的面貌和問題是高度複雜的,既不必盲目崇拜,也不可輕易低估。透過現象值得深思的是,美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對中國來說又意味著什麼?
本文作者認為,討論美國問題無法離開美國當代的經濟學。美國經濟學主體源於奧地利學派,其對「自由」的過度崇尚,對新經濟的理解不夠,導致其出了方向性問題,中國有必要引起注意。他認為,新經濟的紛雜現象背後,本質問題是「兼併」。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外部壓力減輕,金融資本崛起,一度使美國重新繁榮,但隨著金融資本兼併、吞噬產業資本並向數據資本轉移,美國的經濟結構和就業結構出現嚴重扭曲,社會問題愈演愈烈。中國對此不可不慎。歷史中國曾飽嘗「兼併」之苦,在當前新一輪資本集中過程中,中國已經有所應對。作者指出,一定程度的資本集中有利於規模效應和高效發展,但須切記,制度扭曲不是常態,面對新經濟崛起和數字資本壟斷,必須從道德和社會均衡的角度思考解決兼併問題。
本文原載「Global U"公眾號,節選自盧麒元先生於2020年11月7日在全球大學南南大學堂直播講座的文字稿,內容有所編刪。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諸位參考。
討論美國問題,我們離不開美國的經濟學家和美國的當代經濟學。美國經濟學的主體源於奧地利學派。1840年到1940年,德國歷史學派和奧地利學派進行了百年論戰,奧地利學派和歷史學派截然不同,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對立的。二戰期間和二戰結束之後,德國的重要的經濟學家前往美國,其中代表人物的基本上是奧地利學派,構成今天美國處境的重要思想源泉。
奧地利學派有兩個地方出現了方向性問題,對中國的意義非常重大。
一是對道德的解釋。奧地利學派始終在道德解釋裡邊將「自由」放在一個非常崇高的地位。奧地利學派的學者是貴族,不關心底層,高度關注特定利益階層、特定人群的自由,他們曾經毀滅了他們的祖國——奧匈帝國,因此以世界人自詡,但缺少了對人類各階層整體的無緣大慈,缺少對人類整體命運的關注。
中國古代不講自由的概念,因為自由這個概念是相對的,一部分人的自由可能就是另外一部分人的不自由。中國人的道德評說裡,自由不是第一位。中國的道德裡講的是人,和德國歷史學派更相似。德國歷史學派承襲基督教新教倫理,部分吸納了馬克思的學說。在道德解說上,德國歷史學派考慮在自由、民主與國家主體性、人民主體性之間尋求平衡。德國歷史學派的最後一位掌門人路德維希·艾哈德(Ludwig Wilhelm Erhard)後來是西德第二任總理。他在西德建立的時候任第一任內政部部長兼財政部部長。聯邦德國沒有接納美國人在經濟方面,特別是在經濟制度上的建議。西德建立的社會市場經濟,體現了德國歷史學派的思考。
二是新經濟、即生產力發展的問題。美國當代經濟學家對經濟的理解,特別是對新經濟的理解並不到位。2015年之後,人類社會進入到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時代資本的載體不再是土地,不再是磚頭,不再是工商業產權,而是數據。如果觀察美國名列前十的上市公司——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Facebook,全部和數字經濟有關。
▍美國問題的本質
美國問題的本質可以被概括為兩個字「兼併」。
中國學者非常熟悉,因為中國農業文明的歷史就是均田兼併、兼併均田反覆輪迴的歷史性過程。如果做經濟學解釋,在農業社會時代,土地是主要的資本載體,土地兼併是社會利益相對集中的一個進程,甚至是一個自然進程。
兼併在一定情況下有正面意義,尤其是在經濟發展、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移的特殊時期。如果不土地兼併,土地的運營效率就沒有那麼高。大規模土地兼併形成龐大資本,有利於開工廠、進行工業化或者是創造工業化的進程。它的壞處是自耕農消失了,變成了佃農甚至變成農奴。
進入工業社會,資本的載體不再是土地,而是工商業的產權,是工商資本或者產業資本,它仍然有「均田向兼併轉移」的趨勢,只是換了新的名詞叫「壟斷」。數據資本依舊會出現兼併。這構成了美國經濟問題非常重要的特徵和本質。
美國的產業資本空心化,使得美國的金融資本迅速吞噬產業資本,向數據資本轉移。在這個歷史性過程中,美國的中產階級被消滅,經濟結構出現了嚴重的扭曲。美國的學者、專家並不知道,在數據經濟時代,美國最佳經濟結構應該是什麼樣的。他們認為服務業佔主體,製造業退居第二位是經濟發展,但他們並不知道其中的數字經濟、工商經濟和農業經濟之間構成怎樣的關係,並且沒能理解依託於這些經濟上的人和他們的關係。
二次大戰之後,一直到裡根時期,美國都處於轉型。裡根經濟學是奧地利學派發揮到極致的產物。裡根瓦解了蘇聯,他並不理解二次大戰之後美國戰略家的思考。二戰後,美國和蘇聯形成盟友,形成兩個陣營,這兩個陣營的存在對美國的外部管理和內部管理意義都非常重大。外部管理是,因為有蘇聯體系的存在,所有的西方國家、甚至第三世界國家,都是美國的小弟,容易管理。內部管理方面,由於有蘇聯的存在,必須保持競爭狀態,不能放縱金融資本。因為產業資本不發展,沒有軍工業,軍事競爭就會處於劣勢,所以不能放縱金融資本,要對金融資本進行管控。
裡根打破了這個平衡。蘇聯解體後,外部平衡被打破,放出兩個巨無霸,一個叫歐洲,一個是中國。外部的環境發生了逆轉。歐洲在德國的強有力努力下,東西德統一,德國用馬克代替坦克統一了歐洲,形成了相對穩定的一極。中國在兩大陣營裂解之後,終於出現了發展的歷史性空間,我們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美國的內部的環境也發生了變化。由於沒有了外部壓力,美國國內的政治政策和經濟政策向右轉,裡根經濟學非常強調市場、私有化、自由。理應做的社會保障變成了保險。美國用金融手段來處理公共問題,特別是解決公共衛生問題,是最差選擇。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將通信技術用於民用,開始出現網際網路,移動通訊突飛猛進,帶來了新經濟的物理條件或者物質條件。這也導致美國的金融資本脫離產業資本,迅速進入到最先進的領域,金融資本佔據了主導地位。
裡根在解構了二次大戰後美國控制全球的秩序之後,美國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發生了經濟上的不斷衰落。今天的美國大選雖然看起來是川普與拜登之爭,其實那不是本質,真正控制美國的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同時控制共和黨的建制派和民主黨的建制派。
▍如何解決「兼併」問題?
中國人解決兼併往往從兩種方法入手。第一是土改、均田。第二是通過稅收水平轉移支付。第一種方法過於激烈,因為通常土改都伴隨著革命,伴隨著流血,伴隨著生離死別。非萬不得已,通過直接稅、稅政改革將兼併所獲取的超額利潤重新返還給被剝奪者,以溫和的方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從而避免兼併。比如華為模式,華為將產權它分給員工,就像嶽家軍打下了新的土地、解放新的土地,把它分給普通士兵,普通士兵獲得產權之後,保家衛國積極性非常高。
二次大戰之後,美國由於蘇聯存在,外部壓力增大,不得已在內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社會主義改造,並且在產權方面做了努力。像美國大股東不得超過5%,控股不得超過一定比例,不能形成超級壟斷。我把美國的上市公司理解成變相公有制,它的公有不是國家所有,而是社會所有。美國、英國建立了直接稅的體系,不過直接稅在體系結構上有問題,遠遠不如北歐、德國、瑞士。
美國在處理兼併問題上做的不好,以至於美國在蘇聯解體之後金融資本被徹底放縱,沒有了外部約束條件,內部約束條件喪失。這個就業結構導致了美國社會的分化。
▍對中國的啟示
中國由於沒有工業時代工商業資本的包袱,較容易接受新經濟。加之中國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國家,比較年輕的國家對新生事物的敏銳程度更高,更追求時髦和現代,對網際網路的接受很快。
我把新經濟概括為兩化。第一化是信息產業化,是跟信息技術相關聯的企業,華為、中興、中芯、京東方都屬於信息產業化的過程,現在中國提產業生態主要講的也是這一化。第二化是產業信息化,是用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中國工商業發展是新丁,所以制度約束很少,不像德日的制度約束那麼多。同時,我們沒有將個人的自由放到那麼高的位置,所以在產業信息化方面走在了前面。我們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比如外賣的美團、平安好醫生的醫療、眾安在線是金融保險業,而螞蟻金服是用信息技術改造金融行業的重要的節點。
螞蟻上市是數字資本在中國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數字資本兼併的情況。馬雲說,中國的傳統金融業是當鋪思維,他們在高度壟斷下吃息差,通過制度性設計來獲得超額利潤,以至於中國上市企業一半的利潤由金融機構構成。也因為如此,他們不願意做小微企業的生意,因為對小微企業的信用確定沒有興趣,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構成了重大問題。信息技術改造之後,通過大數據可以解決小微企業甚至個人的信用評價問題,螞蟻金服在這個領域裡填補了空白。但是這一塊只佔20%,大概4000億左右,剩下的16000億是高利貸。如果我們把數據、數字空間理解為房地產,他們在跑馬圈地,在迅速形成壟斷和兼併,在飛速兼併過程中由於高槓桿,形成了非常恐怖、甚至是超級利潤。
我們處在資本高度集中的一個歷史進程,這個時候需要資本高度集中以獲得規模效應、高速發展,轉型時期允許出現制度上的扭曲,但制度扭曲不是合理的,不是常態。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會犯顛覆性錯誤,拉丁美洲、前蘇聯地區、北非和中東都沒有跨越制度扭曲的問題。他們的經濟學家、他們的思想家可能被奧地利學派給帶偏了,對德國的歷史學派的繼承是空白。我國對德國歷史學派研究的人太少,對德國歷史學派的理解膚淺,這是個問題。
我們國家在工商業發展上不是很成熟,經濟學家對工商業企業的「溫和土改」都是從管理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並沒有從道德角度或從社會均衡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目前,我們不但沒有做一級部分的股權均衡,也沒有在二級再分配領域做均衡。我們必須解決兼併的問題。
本文原為公眾號」Global U"2020年11月26日推送,原題為「後川普時代的經濟變局」第一部分,篇幅所限,內容有所編刪。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聯繫版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