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小百科(第3期)——馬爾堡病毒:毒力與伊波拉病毒媲美的病毒
2014年9月,西非的伊波拉病毒正在肆虐,烏幹達又出現了一起類似出血熱症狀(起病急,高熱、嘔吐、多部位劇痛、多器官大量出血)的死亡病例,確診為與伊波拉病毒為同一家族的馬爾堡病毒感染
-
分子計算機檢測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報告,早期發現是減緩伊波拉病毒爆發的關鍵,例如目前正在西非蔓延的伊波拉疫情,估計已經感染了近1000人 。研究人員說,分子計算機有朝一日可以簡化生物醫學分析的分析,就像那些用於診斷伊波拉病毒的分析一樣。
-
PNAS: 科學家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的受體
儘管經過大量研究,關於致命性的線狀病毒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的細胞受體,至今還沒有找到。這裡,研究人員發現T細胞免疫球蛋白和粘蛋白結構域1(即TIM-1)結合到薩伊伊波拉病毒(EBOV)糖蛋白的受體結合結構域,以及在一些伊波拉病毒很少感染的細胞裡TIM-1的異常表達能夠10到30倍地提高EBOV對它們的感染能力。
-
伊波拉姊妹病毒,致死率可達90%的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
馬爾堡病毒(MARV)可引起馬爾堡出血熱(MVD),最先在德國馬爾堡發現,因此而得名,它又被稱為伊波拉病毒的姊妹,同屬絲狀病毒。絲狀病毒,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等,具有極高的傳染性,對人類危害極大,由於特有的生物學性質和致病力,這類病毒有可能用作生物戰劑
-
和伊波拉十分相似的馬爾堡病毒,名氣略小,威力卻一點不差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恐怖的伊波拉病毒,相信看過那篇文章的朋友,都對伊波拉病毒的致死率和患者的慘狀有了深切的感受。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伊波拉病毒的「兄弟」,和它齊名的恐怖病毒——馬爾堡病毒。我們作過介紹,人們根據病毒的危險性將病毒分為四個等級,級數越高,代表危險性越高。即便是愛滋病和SARS,都只能排在3級,而馬爾堡病毒和伊波拉病毒並肩,歸類為4級病毒。那麼,馬爾堡病毒究竟有多大的威力呢?事情還要從1967年說起。當時,德國的一些醫藥醫療機構從非洲採購了一批非洲綠猴,以用於研究治療小兒麻痺的藥物。
-
伊波拉姊妹病毒,致死率可達90%的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被證實為蝙蝠
,馬爾堡病毒為伊波拉病毒的近親,病死率可高達90%。(MARV)可引起馬爾堡出血熱(MVD),最先在德國馬爾堡發現,因此而得名,它又被稱為伊波拉病毒的姊妹,同屬絲狀病毒。,對人類危害極大,由於特有的生物學性質和致病力,這類病毒有可能用作生物戰劑,世界衛生組織也將其列為潛在的生物戰劑之一。
-
伊波拉姊妹病毒,致死率可達90%的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終於被發現了,還有人養它當寵物
,馬爾堡病毒為伊波拉病毒的近親,病死率可高達90%。馬爾堡病毒(MARV)可引起馬爾堡出血熱(MVD),最先在德國馬爾堡發現,因此而得名,它又被稱為伊波拉病毒的姊妹,同屬絲狀病毒。絲狀病毒,包括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等,具有極高的傳染性,對人類危害極大,由於特有的生物學性質和致病力,這類病毒有可能用作生物戰劑,世界衛生組織也將其列為潛在的生物戰劑之一
-
真實的伊波拉病毒,比《血疫》中更可怕
在上世紀末,這個話題有很多經典電影,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極度恐慌》、黃秋生主演的《伊波拉病毒》,都給我留下了恐怖的記憶。《血疫》這部劇,可能是最近幾年關於傳染病話題最優質的美劇,它又帶我重溫了當年對伊波拉的恐懼。伊波拉,人類殺手《血疫》一開場,便重演了1980年人類第一次遭遇馬爾堡病毒的經典驚悚場面:「在飛機上融化的乘客」。
-
病毒之王「伊波拉」一個在黑暗中不斷窺探我們人類的殘酷殺手
伊波拉的發現歷史:想要搞清楚伊波拉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就必須要提一下伊波拉病毒的同胞兄弟一個名叫「馬爾堡病毒」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線狀病毒。然後科學家們開始對患者的血液和組織進行培養分離,最後成功的分離出一種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新型線狀病毒,所以就以爆發地點命名了這種病毒「馬爾堡病毒」,以後,在南非、肯亞、辛巴威也相繼出現過馬爾堡病毒感染的病例。
-
馬爾堡病毒肆虐安哥拉
世界衛生組織4月12日在日內瓦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根據最新的疫情報告,自2004年10月以來在安哥拉爆發的馬爾堡病毒疫情已經感染214人,其中194人死亡,死亡者中12人為醫護人員。此外,還有360多例疑似病例。在受感染者中,75%為5歲以下兒童,成人感染者和疑似病例大多是與受感染者接觸密切的患者親屬和醫護人員。
-
中科院微生物所劉文軍團隊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快檢產品獲得國內首個歐盟CE認證
伊波拉病毒是烈性傳染病伊波拉出血熱的病原體,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病毒之一,在生物安全等級上被列為最危險的第4級病毒。
-
《血疫:伊波拉的故事》:人類也許才是地球的「病毒」
假如出現了像流感那樣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伊波拉毒株,它將在六周內席捲全世界,殺死無數人口。 可怕的是,沒有人知道伊波拉病毒藏在哪裡,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再次席捲而來,當它再次出現的時候會不會啟動致命爆發的能力。
-
死神伊波拉病毒
不過現在科學界基本確定,伊波拉病毒在自然界的宿主是一種果蝠,即以水果為食的蝙蝠。除馬爾堡病毒和伊波拉病毒以外的第三種絲狀病毒就是在蝙蝠體內發現的。而在非洲,果蝠是當地人的一種食物,與人類有比較密切的接觸。伊波拉病毒的另一個亞型:雷斯頓伊波拉,這是首次在歐美大範圍傳播的伊波拉病毒,只不過感染者是一群倒黴的猴子。
-
盤點從80年代到現在出現的可怕病毒。帶你認識病毒,了解病毒
愛滋病AIDS又名HIV病毒,1921年在非洲叢林中一名獵人在和黑猩猩搏鬥時通過血液接觸而感染病毒,於是這種疾病就傳播到了全世界。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通過性、母嬰、血液傳播。1985年,愛滋病傳入中國,到現在已經有了35年的歷史。目前愛滋病毒只能控制、治療,並不能痊癒。
-
日本將引入伊波拉病毒原因咂舌 這是什麼病毒死狀恐怖如喪屍
日本厚生勞動省7月1日表示,日本將首次引進包括伊波拉病毒在內的5種致命病毒,在明年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之前進行診斷試劑的開發和研製。今日日本網援引該省官員的消息稱,政府可能在一兩個月內從外國的實驗室獲得病毒,之後將在位於東京近郊武藏村山市的國立傳染病研究所進行研究。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亞洲蝙蝠體內存在與伊波拉病毒同類絲狀病毒!
馬爾堡出血熱出現差不多10 年後的1976 年,薩伊(今剛果民主共和國)北部小鎮楊布庫(Yambuku)的多名患者因為發熱、頭痛、腹瀉、嘔吐和內臟出血等症狀而死亡,這種疾病很快在附近的村莊和城鎮蔓延開來。當時的醫療專家以流經楊布庫附近的一條小河-- 伊波拉河的名字,將這種類似馬爾堡病毒感染的傳染病命名為伊波拉出血熱,現在稱為伊波拉病。幾乎與此同時,在蘇丹南部地區也出現了伊波拉病的疫情。
-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心
這種被稱為馬爾堡病毒的絲狀病毒,可以通過血液、體液等方式傳播,所以在救助莫內時,被噴了一身血的救治醫生穆索克,便成了下一個感染者。上面這一幕,才不是出自什麼喪屍影視作品,而是FOX臺和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聯合打造了一部災難題材的迷你劇。
-
盤點那些給人類帶來可怕病毒的幾種動物
盤點那些帶給人類可怕病毒的幾種動物原始人類過著狩獵和採集生活,基本沒有所謂的傳染病,一直到人類進入了農耕社會,開始馴養家畜,人和動物接觸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傳染病接踵而來。那麼,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給人類帶來可怕病毒的動物:1:蝙蝠。全世界共有16科185屬962種。
-
一種可怕的病毒,沒有疫苗、沒有解藥、最高致死率達到90%
『新冠肺炎』在我們國家已經有效的控制,但是我們並不能因為病毒傳播情況的緩解而對他產生懈怠。還記得03年的「非典型肺炎」嗎?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害怕,今天說的是一種比『非典』比『新冠肺炎』還要可怕的病毒-伊波拉病毒。沒有疫苗、沒有解藥、最高致死率達到90%。
-
警惕伊波拉病毒疫情再次爆發
綜合媒體4月14日報導,13日,剛果(金)再次發現1例伊波拉確診病例,這是今年4月以來發現的第3例伊波拉病例。媒體報導,新增病例為1名7歲兒童,曾與前2例確診患者在同一家衛生中心就醫。伊波拉疫情防控任重道遠:伊波拉病毒於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的伊波拉河地區被發現,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它能引起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病毒潛伏期為2至21天,通常5至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