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需加強對「高性價比」可降解材料的研發和生產

2021-01-13 瀟湘晨報

從2020年1月1日開始,《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生效,寧波商超告別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膠袋。

連日來,記者就該「禁令」的推進落實情況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走訪。調查發現,各商超啟動落實情況不一。總體而言,大型商超、連鎖店等「禁塑」情況較好,部分沿街小店、早餐店等未見行動。

「解決問題首先要從生產源頭去解決,如果生產源頭解決不好,僅靠消費環節是無法實現『禁塑』目的的。」在景城便利店店主吳建國看來,現在應該進行的是系統性的治理,從生產、消費、回收方面,進行一系列系統化的治理。

此外,還應該加強對低成本可降解材料的研發和生產。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可降解購物袋的價格普遍較高,這導致了部分商家「禁塑」積極性不高。「只限制塑膠袋使用而沒有高性價比替代品出現是不行的,一定要有替代品。」一家水果店店主王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寧波不少科研院所很早就開始可降解材料的研發。「我和我的團隊用了十幾年時間研究成功了耐熱聚乳酸(PLA)發泡材料及其產品,目前已經量產。」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教授朱錦向記者表示,聚乳酸是公認最有可能大規模應用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之一,他們攻克了聚乳酸耐熱性、可發泡性以及專有發泡裝備等行業性難題,率先實現聚乳酸發泡片材產業化生產,耐熱聚乳酸發泡材料可代替傳統聚苯乙烯(PS)發泡材料用於餐盒、食品包裝、快遞等領域。

「寧波作為全國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目前已經形成了『油頭化尾』的全產業鏈集群。」寧波一家化工產業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企業從去年8月起就對可降解材料生產進行了提前布局。該項目的實施,將降低市場上可降解購物袋的成本,提高市場積極性。 記者金鷺

【來源:中國寧波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禁塑令」下生物可降解材料迎風口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繼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後,近期,北京、山東、浙江等多地出臺了升級版的「限塑令」,變成了「禁塑令」。「禁塑」後可以替代塑料的材料迅速站上風口,尤其是為「全生物可降解塑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為了搶奪這片「藍海」,很多科研機構和企業早就開始摩拳擦掌,寧波上市公司也不例外。
  • 世界500強恆力集團自主研發的可降解聚酯新材料投產
    新華網南京12月28日電(記者劉巍巍) 記者28日從世界500強企業恆力集團獲悉,該企業旗下上市公司恆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力石化」)子公司營口康輝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輝石化」)年產3.3萬噸PBS類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
  • 可降解塑料成行業「新寵」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企業轉型將面臨更換原材料供應商、更新生產線、培養技術工人、提高生產成本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大多數廠商態度並不堅定。但也有不少塑料製品企業正紛紛化危機為契機,化壓力為動力,逐步走上轉型升級之路。2005年,浙江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童公司)意識到塑料吸管的局限和危害,開始著力研發可降解和可循環利用吸管產品線。
  • 「禁塑令」下生物可降解材料迎風口,寧波企業紛紛搶奪這片「藍海」
    繼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後,近期,北京、山東、浙江等多地出臺了升級版的「限塑令」,變成了「禁塑令」。「禁塑」後可以替代塑料的材料迅速站上風口,尤其是為「全生物可降解塑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為了搶奪這片「藍海」,很多科研機構和企業早就開始摩拳擦掌,寧波上市公司也不例外。
  • ...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據NHK報導,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這種購物袋由甘蔗等植物成分製成,在海水裡僅需1年時間即可完全降解。由於需先進技術為支撐,價格估計為普通購物袋的6倍以上。
  • 環保但昂貴,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
    文章導讀7月28日,據媒體報導,日本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共同研發出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這將為削減海洋塑料垃圾做出貢獻。報導稱,這種購物袋由甘蔗等植物成分製成,應用了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垃圾的原理,主要靠微生物來分解。即使海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比土壤中少,這種購物袋在海水中也容易被降解。
  • 恆力石化子公司自主研發的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一次性開車成功
    隨著全面禁塑的臨近,可降解塑料製品的需求量將大幅增加。作為民營煉化龍頭企業,恆力石化率先響應這一國家政策,開始布局可降解聚酯新材料。子公司康輝石化早在2019年8月就開始和大連理工合作,自主研發「PBS類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生產配方,於2020年年初投資建設年產3.3萬噸PBS類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並成功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充分彰顯了恆力速度。
  • 直面口罩垃圾,我國研發出可生物降解民用口罩!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先進彈性體材料研究中心和生物醫用材料北京實驗室聯手彤程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彤程新材)、北京銅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京銅牛)和北京聯合康力醫療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簡稱北京聯合康力),以及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和中原工學院,從可生物降解阻隔層材料的設計與合成、阻隔層超細纖維紡絲,到可降解口罩內外層材料的選擇與優化,再到全生物降解口罩的製造與性能評價
  • 康潤潔:專注於可降解塑料製品研發與銷售
    新疆康潤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可降解塑料製品研發與銷售的企業。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農用降解地膜添加劑、降解地膜、其他環保材料,其中農用降解地膜添加劑和降解地膜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最高。  目前,我國生物降解行業生產企業較少,大部分企業技術水平還處於研發、實驗階段。
  • 寧波材料所在高阻隔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領域取得進展
    發展生物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不僅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汙染」問題,還可以減少材料產業對石油的消耗,緩解石化資源壓力。石油基PBAT聚酯在可降解農用地膜、包裝、塑膠袋等領域有較好的應用,但其阻隔性能差、抗撕裂強度低、強度模量不足的缺陷限制其進一步發展。呋喃二甲酸基聚酯因含有呋喃環結構而展示出優異的阻隔、力學、耐熱等性能被認為是最有發展前景的生物基芳香聚酯。
  • 可降解塑料行業迎風口!丹化科技實現四連板
    其中表示,公司主營產品為乙二醇和草酸,PGA為公司處於研發階段的副產品,對公司生產經營無重大影響。可降解塑料有多種原料,公司試生產的PGA為其中一種原料,下遊產品也處於研發階段,在相關領域的應用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 可降解塑料火了!這隻A股狂拉四連板
    丹化科技:可降解塑料處研發階段12月2日晚間,丹化科技提交了《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並對相關事項補充風險提示。其中表示,公司主營產品為乙二醇和草酸,PGA為公司處於研發階段的副產品,對公司生產經營無重大影響。
  • 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只需一年便能完全降解
    雖然目前已經有了可降解的塑膠袋製品,但汙染卻從未停止過。據媒體報導,日本三菱化學和一家包裝材料製造商共同研發出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塑膠袋,這將為削減海洋塑料垃圾做出貢獻。日本研發出可在海水中降解塑膠袋,這是如何實現的呢?報導稱,這種購物袋由甘蔗等植物成分製成,應用了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垃圾的原理,主要靠微生物來分解。即使海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比土壤中少,這種購物袋在海水中也容易被降解。
  •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機理、種類、應用!
    通過各種研究表明,降解產生的碎片長度與高分子材料單晶晶層厚度成正比,極性越小的共聚酯越易於被真菌降解,細菌對a-氨基含量高的高分子材料的降解作用十分明顯。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通常情況下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1)存在能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微生物;(2)有足夠的氧氣、潮氣和礦物質養分;(3)要有一定的溫度條件;⑷pH值大約在5~8之間。
  • 塑料純天然材料替代品出現,100%可降解
    研究人員估計,自20世紀50年代初以來,全球已經生產了超過80億噸的塑料,其中近60%最終流入了垃圾填埋場的自然環境。塑料的實用性是不可否認的,特別是在醫療和食品保鮮領域。人們逐漸意識到塑料對環境的危害。目前,一次性用品非常流行,替代可重複使用物品的潛力很大。考慮到9%的塑料廢料被回收利用,大部分廢塑料進入自然環境,破壞生態系統,危害野生動物。
  • 可降解材料對食品包裝業發展意義重大
    儘管利潤水平較高,但可降解塑料目前銷售阻力較大,第一是成本較高,資金佔用較大,下遊企業的接受能力較差;第二是可降解塑料有一定的保質期,如果企業的銷售不暢,企業的虧損風險較大。問題的根源主要是成本較高,市場接受能力不強。目前可降解塑料依舊處於宣傳推廣階段,市場化的程度不高。
  • 鄭月明:建議加大力度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塑料
    生物可降解材料因在堆肥環境下可以自然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對自然環境不會形成任何壓力,成為替代常規塑料產品的最佳選擇之一,但目前因其生產成本相對較高、性能不穩定等因素,制約了其普及使用。PLA產品國內企業剛剛起步,技術距歐美企業還有較大差距,關鍵原料丙交酯的連續穩定生產技術尚未取得突破;PBS產品的生產技術國內企業已經掌握,但在連續穩定生產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PHA產品中國技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且生產成本有較大下降空間。
  • 餐飲業全面減塑正推進,可降解餐盒原料面臨短缺
    一位從事包裝材料的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可降解餐盒成本較高、原材料短缺,是全面減塑遇阻的因素之一。可降解原料供應緊張業內人士表示,吸管的減塑目前最容易實現,可以改變杯蓋設計、用紙質吸管替代。但要減少塑料餐盒的使用,則面臨可降解餐盒成本較高、原材料短缺、回收難等問題。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普遍採用的是塑料餐盒,多為PP、PS、PET等材質。
  • 中輕聯發布可降解塑料製品分類和標識指南
    9月13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制定並發布了《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分類與標識規範指南》。 該指南進一步明確了可降解塑料的概念和定義,從範圍、產品定義和分類、降解性能檢測方法、標識要求、標識樣式及規範等五個方面對可降解塑料標識提出具體要求。
  • 多地升級「限塑令」,生物可降解材料迎風口,這些上市公司已布局
    業內人士表示,巨大的市場需求將為生物可降解塑料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看來要用碗喝奶茶了」、「你可能要用勺子吃奶茶裡的『珍珠』!」 山東6月1日出臺升級版「限塑令」後,有網友這樣調侃道。據統計,我國現在每年塑膠袋消耗量在70萬至80萬噸,農用地膜消耗量在120萬噸以上,一旦實現大規模替代,將為生物可降解塑料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國信證券認為,我國對塑料汙染治理工作進行系統性、協同性和有序性的規劃,預計國內降解材料將迎來需求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