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正傳(1):這個系列的故事要怎麼講?

2020-12-06 長尾科技

我從一開始寫相對論的文章的時候,就打算要寫三個系列:《相對論前傳》、《相對論正傳》和《相對論後傳》,打算把相對論的前前後後徹底寫清楚。

前傳,顧名思義就是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之前的事情,這個系列的文章主要研討為什麼愛因斯坦能夠發現相對論?為什麼他總是能夠一眼看穿許多物理現象背後的實質?為什麼他的思維方式跟其他的主流物理學家那麼不一樣?

正傳,就是講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事情,但是這個事情要怎麼說就是這篇文章要討論的。如果只是按照教科書把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內容再給大家講一遍,那未免也太沒意思了。而且,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一些基本的知識我前面的文章裡七七八八都說了很多,許多重要的結論大家估計也都清楚了。所以,要怎樣才能把事情講得更有趣,讓這個事情更有意義,讓相對論和愛因斯坦發揮他最大的價值,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後傳,這一部分大眾其實是比較陌生的。大家都知道20世紀的物理學轟轟烈烈的爆發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革命,在宏觀和微觀都顛覆了我們對原來牛頓世界的認知,這一系列的故事大家津津樂道,說的人多聽的人也多。但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誕生之後的故事呢?或者說20世紀30年代以後的事情呢?這個很多人就比較陌生了。

我們對普朗克、愛因斯坦、波爾、薛丁格、海森堡、德布羅意、狄拉克這些衝鋒在革命第一線人物的名字如數家珍,而且也基本知道他們做了什麼,那麼以後的呢?費曼、楊振寧、朗道、惠勒、霍金、施瓦茨、威頓這些人又做了什麼,物理學在完成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基礎革命之後又發生了什麼,這些事情大部分人就不是很清楚了。

這些事情跟相對論跟愛因斯坦相關的我打算有選擇的寫在後傳裡,愛因斯坦和相對論的影響力比很多人想像的要多得多。

關於這三傳,前傳和正傳的內容互不衝突,可以同時進行,而且這兩者的側重點也不一樣,方便各類有興趣的讀者,後傳必須在正傳寫完之後才能繼續。大餅差不多就是這麼畫的,計劃定好了,最終能執行的怎麼樣我也說不好,畢竟我只能在工作之餘來寫這些東西~

不過,如果對這些感興趣,希望能一直看到最新並且閱讀排版體驗最好文章的,建議關注一下我的公眾號長尾科技。我寫文章肯定最優先考慮公眾號的排版樣式,要回複評論什麼的肯定也是最優回復慮公眾號的,如果時間精力無法顧及那麼多,那麼最後可能就只維護公眾號一個地方了(其他平臺的讀者請見諒~)

那麼,回到這篇文章的正題,這個正傳的故事要怎麼講呢?

敘事性的講法

我記得以前上數學課的時候,我最懵圈的事情的是:老師在講一些數學題的做法的時候,經常就會出現一條謎之輔助線,或者突然出現一個謎之式子的變換,反正不管怎樣,經過老師的這兩手變換之後,題目就謎之解開了。

但是我就更納悶了:我怎麼知道在這個題目這裡要突然這樣加一條輔助線,鬼知道這裡要把x和y的形式變換成這樣

我知道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做,我知道相對論的這個結論是這個意思,然後我敘述給你聽,感覺這是一種敘事性的講法。這種敘述性的講法,可能很多事情你自己覺得理所當然,或者覺得很簡便直觀,但是對學生對讀者就不見得是這樣的,你要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為什麼這裡要這樣思考,要這樣處理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後來我發現了一件事情:我們中國的學生好像小技巧特別的多,我知道這裡要這樣簡便處理可以更快的得到答案,即便這樣產生的答案不是那麼直觀,不是那麼合乎邏輯,但是它奏效,他的結果是對的,我們就覺得這是對的,覺得他厲害

其實,他記住的可能只是這種問題的一個特例解法,如果把這個問題變換成其他的了,就不會了。

而在西方的很多教育裡,他們更加培養學生尋找一般規律,甚至是尋找一般規律之後的一般規律。比如我們翻譯的廣義相對論,在英語裡general relativity,直觀的翻譯,他們說的是一般的相對論,而狹義相對論是specialrelativity,是特殊的相對論。

如果想要尋找這種更一般的規律,我覺得就不能採用這種敘述性的講法,我把我知道的東西講給你聽,你能領悟多少就領悟多少,這怎麼行?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張無忌,看張三丰耍一遍太極拳就能融會貫通了的。

啟發式的講法

所以,我打算儘量剔除一切突然空降的想法、公式或者變換。為什麼愛因斯坦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為什麼在這裡會產生這樣的公式和變換?我儘量把它說得跟為什麼人餓了要吃飯一樣直觀明了,不需要讀者有多高的天賦去頓悟相對論了的思想

當然,我說的是我儘量~

所以,在講這個系列的故事的時候我會儘量還原當時的背景,讓大家自己跟著愛因斯坦重新去發現一次相對論。如果非要去古風名字的話,我把這種方式稱為啟發式的講法。

對,不是我把相對論的事說給你聽,而是讓你去自然的發現一次相對論

嗯,我儘量~

相關焦點

  • 相對論正傳(3):為什麼伽利略能破解了教會神學的珍瓏棋局?
    在上一篇《相對論正傳(2):為什麼一定要燒死布魯諾?你不曾了解的神學》裡(平臺沒有可以去公眾號找),我們了解到中世紀的教會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為了更好的「統一」民眾的思想,把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的思想和自己的神學進行了進行了大融合。而且這種融合做得還挺成功,咋一看還真以為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的理論是在給他們證明上帝的存在。
  • 牆洞的故事讓熊爪咖啡爆紅,食品行業的品牌故事怎麼講
    本文將藉助瑪格麗特·馬克和卡羅·S·皮爾森提出的品牌原型理論[3],從品牌定位、受眾和傳播力三個角度分析日清、三得利、innocent等講了一手好故事的品牌,並試圖解決以下疑問:把故事講好的品牌們都講了什麼故事,其中有跡可循嗎?它們是如何把故事講好的?01 要溫情?要有趣?想講好故事得先明確你是誰其實,仔細想來,食品飲料行業的品牌並不缺乏講故事的意識。
  • 猛男必玩的《毀滅戰士》系列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以下內容包含關於《毀滅戰士:永恆》以及《毀滅戰士》系列遊戲的劇透,如果你有意願遊玩這些遊戲,那麼在通關前我不建議你閱讀;如果你有遊玩的意願但對這個遊戲的劇情毫不在意,你很對,請無視我的建議和這篇文章,端起槍幹翻惡魔即可。  我一直不擅長玩FPS遊戲,就算是辦公室一起玩《守望先鋒》,通常也都會以大夥抱怨我菜而告終。
  •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白巖松:新聞也是講故事
    他說只為依然有熱血有夢的人敲一兩下鼓,撥三兩聲弦,用新聞的力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些。白巖松說新聞寫作傳播,就是一個寫故事和講故事的過程。新聞也是講故事,真實的故事也需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傳播。新聞的核心是人,先有對「人」的關注,才有對新聞的關注。講一千道一萬人類所有文化產品的實質,都是在描寫人和人性,從來沒有偏離過。
  • 那些經歷創傷性喪失的人,把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怎麼救?
    1.創傷對話技術是依託心理劇的一種治療方法,讓來訪者積極參與角色扮演,去探索闖入性的症狀,更深刻地認識症狀;治療師在其中扮演有症狀的個體。比如,在經歷了突然的、暴力的喪失事件後,一個人可能會不斷地重複跟身邊人講述死亡的故事。這種強迫性重述會演變成一種專注於其中、無止境、無望的恐怖敘述。2.
  • 《鬼吹燈》系列中的《龍嶺迷窟》,講的究竟是什麼故事?
    《龍嶺迷窟》是《鬼吹燈》系列中的第二部,故事接首部的《精絕古城》。不過這一部的書名雖是「龍嶺迷窟」,但跟《精絕古城》裡包含了胡八一爺爺的故事,還有胡八一王凱旋探險黑風口關東軍要塞等支線故事一樣,《龍嶺迷窟》也是由四個主要故事組成的合集,只是這四個故事都彼此關聯,承上啟下。
  • 人類為什麼要講故事
    敘事即講故事,講故事離不開「講」——不管是真的用嘴講,還是譬喻性的用筆或其他方式「講」。一般認為語言是敘事的前提,但若考慮到人類祖先僅憑眼神、手勢或輕微的咕噥聲,便能傳遞「野牛過來了」這樣的事件信息,我們或許可以把敘事交流的起點提到語言尚未正式形成之前。
  • 系列活動之小偲媽媽講故事
    系列活動之小偲媽媽講故事 2020-12-02 1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擅講故事的凱叔,能把英文課「講」好麼?
    站在知識付費的風口,以音頻付費內容為起點,王凱用了幾近六年的時間,將產品生態鋪陳至出版物,硬體,優選,父母訓練營和素質、啟蒙課程等方面——「凱叔講故事不做內容平臺,但我要做平臺化的品牌」——王凱曾說。  無論是內容產出還是商業變現,「凱叔講故事」的摸索與思考已成為許多內容創業者的風向標。
  • 不要給別人講道理,因為講道理會招人煩,而講故事就不會
    道理往往是很正確的話,但是我們會發現那些特別正確的話,很多時候會讓別人覺得是「廢話」,非常空洞,因此給別人講道理會招人煩。那不講道理怎麼可以呢?大家都是文明人,不講道理那講什麼,進化心理學告訴我們要講故事,講自己的內心感受,以此和別人更好的溝通和交流。
  • 每日一笑:許仙給兒子講故事,說:爸爸給你講個農夫與蛇的故事
    今天雖然不能去上班了,但是早餐必須要吃,於是下樓一顛一顛走向包子鋪。到小區樓下,碰到一對老夫妻互相攙扶著。大媽對大爺說:看到沒有,跟你說早上有人出來鍛鍊,你還不信!大爺說:是啊!沒想到這姑娘年紀輕輕的也像我一樣得了這偏癱後遺症!【每日一笑】幾個婦女在一起聊天,一個婦女說:我家的婆婆,天天說我這做不好,那做不好,還說她怎麼樣,怎麼樣,好像很了不起一樣。她做的事,那樣我做不到。
  • 不會講故事,怎麼帶團隊:管理人心的4個方法,讓員工更積極
    成功的領導者往往都善於講故事,一個好的故事可以瞬間吸引員工的注意,改變他們的想法和行為,讓他們更自信、更堅強,可以激勵員工不斷進取,讓他們工作起來更積極、更熱情,讓團隊更團結、更和諧!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書是:《不會講故事,怎麼帶團隊》全球著名的商業故事諮詢公司Anecdote創始人肖恩卡拉漢首部國內引進作品。作者總結13年培訓世界500強公司講故事經驗,用12類故事模板、32個真實故事,為你全面揭秘世界500強公司是怎樣講故事的,教你如何講出一個打動人心、激發效率的好故事1、為什麼要學會講故事?
  • 盧展工率隊到桂魯調研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
    3月27日至4月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率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調研組,就「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在廣西山東開展專題調研。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尤其是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鮮明提出了文化自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為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凱叔講故事】憑什麼這個黑貓警長系列,賣了十幾萬單?
    故事裡出現的就是非常常見的七星瓢蟲和二十八星瓢蟲。②瓢蟲,一生要經歷4個蟲期:卵、幼蟲、蛹和成蟲。分為益蟲類和害蟲類。一般區分瓢蟲種類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數它們身上的斑點。有些瓢蟲有兩個斑點,有些有9個,有些有12個,有些則一個也沒有。③瓢蟲有益蟲也有害蟲。
  • 【新時代網絡視聽】範建平:用「融」思維講中國故事
    大家都知道國際在線是以對外傳播為使命的網絡媒體,所以接下來我跟大家分享我們在對外講中國故事過程當中的一些想法。  「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國際傳播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 繪聲繪色講故事 「浙江省首屆故事會」在蕭山落幕
    浙江日報杭州3月29日訊 詩歌源於吟唱,小說源於講故事,講故事輔以吟唱,輔以韻律,便是曲藝。今天,省文聯、省曲藝家協會等舉辦的「浙江省首屆故事會」在蕭山落幕。傳奇故事、鄉土農事、市井逸事、婚戀家事,讓在場的觀眾大呼過癮。
  • 《姜子牙》細思極恐的細節,它要講的故事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作為從來沒喜歡過爽文的筆者,我眼中的孫悟空雖然是第一主角,但也不過是作者講故事道具而已,拋開齊天大聖的光環才是作者想講的故事:孫悟空就是在空全反射著故事裡的神話體系的腐朽,而神話體系背後對應的顯然不是神話體系,到底是什麼,好像不用說了。
  • 5個有道理的小故事,你一定要講給寶寶聽
    原標題:5個有道理的小故事,你一定要講給寶寶聽 編輯:小菜 「兒子說:我最討厭聽大道理了。我一邊引經據典,口沫橫飛,他自巋然不動。人是杵在那裡,但思緒早已經不知雲遊到何方了,說完該幹嗎幹嗎,一點效果沒有。」
  • 選擇期刊時,那些表徵期刊的參數在講什麼故事?
    比如我的研究領域是巖土方向, 我知道的大概就有100多份4區SCI, 你要在這麼多期刊裡選1個, 這概率低到只有1%, 那你要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期刊呢。
  • 全國政協"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赴桂魯調研
    3月27日至4月1日,在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的率領下,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專題調研組奔赴廣西山東兩省區開展調研,六天時間,星夜兼程,從八桂大地到孔孟之鄉,看駱越文化,尋諸子百家,在行走中感受文化自信,在調研裡體會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