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直播:蛋白難表達,存在包涵體,該怎麼辦?

2021-01-12 網易

2020-08-27 19:22:02 來源: 生物學霸

舉報

  傳統的體內表達系統都是利用 DNA 重組實現目的蛋白的表達。

  
然而體內表達一直存在表達量有限,培養成本高、周期長、不正確的蛋白糖基化,還存在內毒素、包涵體,操作技術要求高等瓶頸。

  如果你在做蛋白結構和功能研究。

  快來報名這場主題為

  蛋白表達純化的免費直播

  在此次講座中,我們將梳理CFS 無細胞蛋白表達系統的原理、優點和應用。它與傳統基於大腸桿菌系統的蛋白表達相比,速度快,產量高,無包涵體困擾, 其超高的表達效率和廣泛的模板適應性可以加速實驗流程,免去多次調試實驗參數的困擾。

  參與方式

  識別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點擊「立即觀看」-點擊「立即報名」按鈕即可免費報名,報名後也可以收藏直播課頁面便於後期參會。直播開始時,您將收到簡訊提醒。

  分享嘉賓

  

  範宇

  TIANGEN 資深高級產品經理

  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參與多篇 10 分以上文章研究。進行線上線下講座 300 餘場,參與人數超過 10,000人。

  分享主題:CFS 無細胞蛋白表達體系的原理、優點和應用

  分享時間:9.2 14:00~15:00

  分享要點

  1. CFS 無細胞蛋白表達系統的原理

  2. CFS 系統與大腸桿菌系統的比較

  3. CFS 系統的優點和應用

  丁香學社

  是丁香通面向行業開放的視頻內容平臺,這裡擁有大量實驗方法學習、研究方向解讀、學術應用等學術內容,是科研人專屬的免費視頻學習中心

  我們在 9 月聯合眾多知名企業為大家帶來有料、有趣的免費直播,快來預約你感興趣的主題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重組蛋白包涵體究竟是什麼?
    重組蛋白在宿主系統中高水平表達時,很容易形成不可溶、 無生物活性的蛋白聚集體--包涵體。包涵體須經過變性溶解後,在適當條件下復性形成天然的構象,才能得到生物活性蛋白,其生物活性得到恢復。目前,大腸桿菌表達系統是生產重組蛋白最常用的表達體系,其重組蛋白的表達量可達細胞蛋白的50%,其他成分主要有一些雜蛋白(如 RNA聚合酶、核糖體組分、外膜蛋白等)、質粒 DNA、RNA 片斷和脂質、肽聚糖、脂多糖等成分。
  • 包涵體蛋白純化復性的方法操作
    包涵體形成包涵體是外源基因在原核細胞中表達時,尤其在大腸桿菌中高效表達時,形成的由膜包裹的高密度、不溶性蛋白質顆粒,在顯微鏡下觀察時為高折射區
  • 森輝帶您了解包涵體蛋白的復性
    包涵體蛋白的復性步驟主要包括裂解、洗滌、溶解、復性。裂解大腸桿菌經發酵後,表達的外源蛋白多以穩定的包涵體形式存在於細胞質中,將其提取出來方法多採用超聲破碎法,而由於超聲處理量的限制,生產工藝一般採用高壓均漿破碎,破碎後大腸桿菌的包涵體可採用離心收穫。
  • 我問師兄怎麼純化包涵體,他說……
    在做蛋白表達與純化的路上,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挑戰,要麼蛋白無法表達,要麼表達的蛋白檢測不到……尤其是當純化的蛋白在包涵體中,不溶,不掛柱,這可怎麼辦呢
  • 研究揭示了TDP-43蛋白中的澱粉樣核心序列是形成積聚和包涵體的原因
    該論文發現了TDP-43蛋白C-端區域的澱粉樣核心序列,闡明了該序列在TDP-43蛋白的結構轉換、澱粉樣積聚和包涵體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和額顳葉變性(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FTLD) 是兩類臨床表徵相似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徵是神經元的退化,而且在這些神經細胞內檢測到大量包涵體的存在。
  • 重組蛋白純化策略
    低溫度誘導有助於蛋白二硫鍵的正確摺疊,但對於高溫表達的蛋白不適合低溫狀態,溫度過高容易導致包涵體的形成。2.誘導劑:基因的誘導表達基於乳糖操縱子調節機制,沒有乳糖存在的時候,阻礙物基因產生阻礙蛋白,阻礙蛋白和操縱子結合,抑制基因的表達;當有乳糖存在的時候,B-半乳糖苷酶和乳糖作用產生異半乳糖,異半乳糖和阻礙蛋白結合,解除抑制,激活基因,開始表達蛋白。誘導的濃度的高低對目的蛋白的表達也會有產生影響。
  • 重組蛋白的誘導表達方法MedChemExpress
    5.重組蛋白表達體系對比表達體系優缺點原核體系繁殖快、成本低,產量高,但不能進行糖基化修飾,常為包涵體哺乳動物細胞結構與天然蛋白最接近,完善的翻譯後加工,活性更好,但表達水平較低,周期長,技術要求高酵母細胞易操作,蛋白背景弱,適合大規模生產,便於純化,但存在產量不高以及糖基化達不到要求等問題昆蟲細胞功能與天然蛋白相似,對於部分有毒性或較難表達蛋白有優勢,但糖基化程度低,形式比較單一,活性不如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系統  6.重組蛋白表達體系選擇
  • 新研究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包涵體平反
    儘管科學家將這類神經退行性疾病與毒性蛋白的累積聯繫起來,但在細胞水平上蛋白累積如何引起毒性和細胞死亡還是個謎。致病蛋白累積所組成的結構也被稱為包涵體,這種結構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疾病的標誌,但人們對包涵體與疾病之間的確切關聯還知之甚少。
  • 「技術分享」原核蛋白表達常見問題分析
    選擇表達系統通常要根據實驗目的來考慮,比如表達量高低,目標蛋白的活性,表達產物的純化方法等等。下面介紹下原核表達過程中常見問題。01Q: 為什麼目的蛋白總是以包涵體形式出現?A: 在原核表達純化中目的蛋白經常發生錯誤摺疊,並聚集成為包涵體。
  • 初學者如何做好蛋白表達?這 8 個知識點收好
    重組蛋白表達技術可以用來分析基因調控以及研究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無論是體內功能研究還是用於結構研究的大規模生產,以及生物治療領域的藥物開發都需要用到蛋白表達技術。
  • 病毒性包涵體
    細胞內包裹的異常物質,通常稱為包涵體(inclusion)。病毒在增殖過程中,常在宿主細胞內形成一種蛋白質性質的病變結構,即包涵體,一般是由完整的病毒顆粒或尚未裝配的病毒亞基聚集而成,少數則是宿主細胞對病毒感染的反應產物,不含病毒粒子。在光學顯微鏡下,包涵體多為圓形、卵圓形或不定形。病毒性核內包涵體周圍通常有空暈,形成所謂鷹眼樣表現,以巨細胞病毒(CMV)感染最為典型,而腫瘤性包涵體沒有這種現象。
  • 微生物發酵表達產物增加50%-200%的利器,發酵的革命,完美替代有毒物質 IPTG,10g免費發放了!
    另外,在促進蛋白的表達方面,常用異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作為誘導劑,然而,IPTG具有一定的缺陷,一是對微生物有毒副作用,抑制菌體生長,從而影響蛋白的表達量,二是IPTG誘導蛋白表達過快,對蛋白的表達後摺疊不利,容易形成包涵體;三是IPTG不可以通過代謝清除,,有殘留且有一定潛在毒性,不適合在工業化大生產中生產用於人的基因工程藥物,目前,雖然也有單獨通過添加如穀氨醯胺
  • 科學家繪製蛋白表達到降解過程圖譜
    近日來自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物理學家們通過新技術捕獲了單個蛋白質分子的末端序列,並直接連續追蹤了這一蛋白分子去摺疊和復摺疊的完整過程,由此繪製出了從表達到降解整個過程中中間體結構和動力學狀態的複雜網絡圖譜
  • 怎樣避免表達純化的重組蛋白有「毒」?
    好不容易完成一個重組蛋白的表達純化,結果卻內毒素含量超標,這可該怎麼辦怎麼辦啊?那麼,內毒素是什麼東西呢?為何會影響重組蛋白的使用呢?首先,在蛋白的表達純化過程中要使用注射用水,儘量減少內毒素的產生。在重組蛋白製備過程中,所有用到的緩衝液、液體試劑、培養基等均用注射用水配製,防止引入內毒素。
  • NusA蛋白——有效的改善蛋白溶解性的標籤
    2000年由Novagen首先進行商業化設計和開發,特別推薦用於以NusA作為N端標籤時提高在大腸桿菌中難溶的重組表達蛋白的可溶性 各種「難溶蛋白」與NusA標籤重組表達顯著提高可溶性標籤能夠大大提高難表達的蛋白比如膜蛋白的可溶性。
  • 新冠疫苗研發進行時,盤點重組蛋白三大常用表達系統丨醫麥新觀察
    T7 RNAP 機制在誘導蛋白表達時,幾乎所有的細胞資源都用於表達目的蛋白,而且表達產物產量也特別高。迄今為止,大腸桿菌作為第一個用於重組蛋白生產的宿主菌,由於其遺傳背景清楚、培養操作簡單、轉化效率高、生長繁殖快、成本低廉,且可以快速大規模地生產目的蛋白等優點而被廣泛地用於外源蛋白的表達。
  • 湖北省所有A級景區免門票,「5A級實驗直播」免費!
    那,「5A級的實驗直播」要不要?免費觀看!如果不是全年最____,怎麼會讓上千萬人,擠在一個頁面裡買東西?如果不是全程都____,怎麼會讓科研君們,不買東西也捨不得離開?如果不是全場發____,怎麼會讓各位粉絲,彈幕不停興奮得大呼小叫?2020年8月11日20:00金開瑞第三期直播LIVE等你來!和往期一樣,在直播開始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我們本場「直播新秀EMSA」。
  • 科學家探明包涵體對「亨廷頓舞蹈病」的作用
    該蛋白質在細胞內逐漸聚集,形成大的分子團,科學家將這些不溶水的分子團稱為「包涵體」。  長久以來,科學家對包涵體的作用爭論不休。大部分人認為,包涵體破壞了神經元,因為患者腦細胞中有許多包涵體,而健康人腦細胞中卻沒有。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包涵體使變異的亨廷丁蛋白質失去了攻擊性,保護了機體。